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86|回复: 8

出离心与大悲心的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7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离心与大悲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建立在所缘上。出离心的所缘是自己;大悲心的所缘是自己之外的一切有情。既然不是所缘,那又是什么呢?主要是在所缘的形相上。形相,即指受苦逼迫的情况。如在修出离心时,所缘是自己,思维自己在轮回中受苦逼迫的情况(以思维行苦为主);修大悲心时,是思维一切有情受苦逼迫的情况。因为形相一样,所以可以把出离心与大悲心联系起来。因为一切有情受苦逼迫的情况都是一样的。也正因为如此,只有在出离心的基础上才会生起大悲心。
发表于 2008-5-27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一定然,在实践中种种所缘是辗转相依的------

首先,修出离心的所缘可以不是自己,而是有情众生,是为有情众生而修出离;
其次,修大悲的所缘可以不是众生,而是空性;是因为有情众生不了解空性,而始终陷入无明于轮回的窠臼;

出离不因己苦,但为众生
大悲不因执著,于空胜解

如果,出离与大悲是对自他苦迫的排斥,那么菩提心与空慧则是至臻圆满的需求。
发表于 2008-5-27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能将情器世界看破、放下、粉碎,出离心与大悲心自生起矣,唯出离心观自身是苦,大悲心观众生是苦!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的帖子

;P 且以宗大师的话回答你。《善显密义疏》云:“此复应知初发业者,若未思自我流转生死而令心厌离,则于思维他有情时,不忍其受苦之心,必不能生。”
大概你是属于出离心已经修出来了
发表于 2008-5-28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吧,既然楼主崇尚抄书,索性我们就把你引用《善显密义疏》的那一大段抄完整,让大家一起再复习复习:

此复应知初发业者,若未思自我流转生死而令心厌离。则于思惟他有情时,不忍其受苦之心,必不能生。故当如四百论释所说,先于自身思惟已,次缘他有情而修。
修他有情于生死中受苦,为即此能引生大悲心耶?抑须余法助成之?曰:现见见怨家受苦者,非但无不
忍心,且心生欣幸。见非亲非怨者受苦,则多舍而不问。是于彼无悦意相之所致也。若见亲属受苦,则
心多不忍,其悦意愈重,不忍受苦之心亦转增。故欲引生大悲心者,于余有情务须心生最可爱乐悦意之
相。此悦意相由何方便得引生?诸大论师略有二规,一,如月称四百论释说:〖思惟一切有情从无始来,
皆是父母等眷属,为度彼等故,能入生死〗。大德月及莲华戒论师亦如是说。二,静天论师之规,如余
广说应知。若能于有情思惟最可悦意,及于生死受苦之理,而修大悲心,则月称论师作此不共礼敬方为
有义。若不能者,虽自矜聪智,直与鹦鹉诵经等耳。此为缘有情大悲心之理,至下当释。
丁二 敬礼缘法与无缘之大悲。
缘法与无缘之大悲,亦由所缘而显。颂曰:〖众生犹如动水月,见其摇动与性空。〗由见众生如水中月
影,为风所动,刹那动灭。缘彼而起大悲心者,我今敬礼。此即敬礼缘法之大悲。由见众生如水中月影,
似有自性而性实空。缘彼而起大悲心者,我今敬礼。此即敬礼无缘大悲。释论略〖缘生,〗而仅引上句
〖兴悲我敬礼〗者,意谓后二所缘中,已说有〖众生〗矣。
此谓如澄净水,微风所吹故,波浪遍于水面。水中月影与彼所依之水,同时起灭,如有彼月自体显现可
得。然诸智者,则见彼月刹那无常,及所现月自性本空。如是菩萨随大悲心者,见诸有情,堕萨迦耶见
大海。无明大水流注其中今极增广。非理作意邪分别风鼓动不息。往世所造黑白众业,如空中月。今世
有情如彼月影。刹那生灭为诸行苦之所逼迫,而自性本空。缘此便有大悲心生。此亦由思有情悦意,及
流转生死,而后能生。已如前说。此中萨迦耶见即是无明,而复别说无明者。意取能引萨迦耶见之法我
执无明。
释论,不以行相,而以所缘境分别三种大悲。则知彼三,皆以欲令有情离苦为行相。虽亦同缘有情为境,而所缘不同。初大悲时,说〖缘生兴悲〗,后二悲时亦说〖众生犹如〗,此即显示同缘有情。若尔何别?
应知缘法大悲,非但缘总有情,乃缘刹那起灭之有情。即缘刹那无常所差别之有情也。若能解有情刹那
起灭,则必已遣除常一自在有情之想。故亦能解定无离蕴异体之有情。尔时便知有情唯是五蕴和合假立。
即缘蕴等法上假立之有情。故名缘法。此说无常有情仅是一例,即缘无实主宰之有情,亦是缘法所摄。
实缘法上假立之有情,而但云〖缘法〗者,是省略之称也。
无缘大悲亦非但缘总有情,乃缘自性本空之有情。所谓无缘者,谓无执实相心所著之境也。实是缘非实有所差别之有情,而但云〖无缘大悲〗者,亦是简略之称。藏人注疏。多谓〖第二大悲缘刹那生灭,第三大悲缘无自性〗。盖是末解悲心所缘行相之谈。此二大悲亦以欲令有情离苦为行相,若以刹那生灭与无自性为行相,则于一大悲中,应有不同之二行相矣。以是安立彼二义所差别之有情为大悲之所缘。成就此二大悲心者,由先知有情是刹那生灭及无自性,便能现起二差别相(刹那相与无自性相)。非大悲心直缘彼二也。本论释皆说后二大悲缘上述差别相所别之有情。第一大悲则非缘彼所差别者,但缘总相有情,依此说名缘有情大悲。以是应知或说第一大悲要缘常一自在之有情者,所说非理,以未得无我见者之大悲,多有仅缘有情总相者。即得共同人无我及真理见者之大悲,亦多有未缘差别相所别之有情。喻如能遣瓶上常执已达无常者,非凡缘瓶心皆缘无常所别之瓶。即未达瓶无常者,亦非皆缘常相所差别之瓶也。此三大悲随缘某一所缘,皆以救拔一切有情出苦为相。故与二乘之悲心有大差别。若已发起诸大悲心,便能引大菩提心,我为利益一切有情,愿当成佛。礼供文中所赞之大悲,虽以最初大悲为主。但菩萨身中余大悲心,亦是所赞。故此处释论中说发大悲心之菩萨,亦不相违。
若尔,最初入道菩萨正因之大悲中,为有三种大悲否。曰不定。大乘种姓随法行者则有。彼先决择胜义之正见,次乃缘有情发大悲心。依大悲故发菩提心学菩萨行能仁禁戒。若大乘种姓随信行者则无。彼不能先达真理。待发心已,方能求真理正见及学菩萨行。如中观庄严论云:〖先求真理智,胜解胜义已,缘恶见世间,遍发大悲心,精勤利众生,增长菩提心,受能仁禁戒,悲慧所庄严。诸随信行者,发大菩提心,受能仁禁戒,次勤求真智〗。
 楼主| 发表于 2008-5-29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你以红笔勾出来的几句话主要是讲的大悲心。好像与我的论题有异哦
 楼主| 发表于 2008-5-29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且安宗大师的意思,修大悲心之前,若连自己的苦都没有深刻体会又如何去缘一切有情的苦而生起悲心呢?
发表于 2008-5-29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吧,那么我们只看一句:大乘种姓随法行者则有。彼先决择胜义之正见,次乃缘有情发大悲心。

请问,这一句中有没有提“对自己的苦有深刻体会”?有没有“所缘自己”?

苦源无明,未破无明,安能离苦?

譬如,有二人困于牢笼,其中一人思维牢笼之苦,缘苦而生厌离;另一人则思维笼外自由,缘乐而生希求。二者同生出离心,但同在笼中,前者表现为消极,后者表现为积极,智慧不同所行亦不同。
发表于 2008-5-29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尔,最初入道菩萨正因之大悲中,为有三种大悲否。曰不定。大乘种姓随法行者则有。彼先决择胜义之正见,次乃缘有情发大悲心。依大悲故发菩提心学菩萨行能仁禁戒。若大乘种姓随信行者则无。彼不能先达真理。待发心已,方能求真理正见及学菩萨行。

(大悲心是菩提心的正因)入大乘資糧道行者,都有這三種大悲嗎?答:不一定,隨法行的有....隨信行的沒有,因為他們是先發菩提心,才去尋求懂空性。
這裡並沒有說:隨法行的行者不需要先有緣生、緣法大悲。
(龍師兄,我們各自抒發己見即可,我的理解是依照自己聽到的。)

在這裡我問了一個問題:
大乘行者,三種悲心會依次序生起,問:證阿羅漢由小轉大的大乘行者,他可以直接修無緣大悲即可,不需要漸次生起?(回答:沒看過相關說明,判斷上是可以的,因為他已經非常熟悉空性。)
有其他答案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8 12:48 , Processed in 0.03261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