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05|回复: 8

请教:奢摩他和三摩地的区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8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教各位师兄:
奢摩他和三摩地是什么关系?奢摩他是止,三摩地是定,可不可以理解为奢摩他是三摩地的因,而三摩地是奢摩他的果?
谢谢!
发表于 2008-2-28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2-29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摩地应该是止和观的结合,是吗
发表于 2008-2-29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摩地的定義: 數數隨念同分所緣,流注無罪適悅相應,令心相續,名「三摩地」,亦名為「善心一境性」。
也就是不管你的所緣是什麼,只要能夠把心持續專注在這個所緣上就是三摩地。
奢摩他的定義:  於九種心住中,心一境性,是名奢摩他品。
以上二者好像是差不多,指的都是止(定) 。 通常會有輕安的感覺。

毘缽舍那的定義:  於四種慧行中,心一境性,是名毘缽舍那品。
毘缽舍那是觀 (慧)。這個觀是要有定為基礎。

個人理解大致如此,敬請指教。
发表于 2008-3-3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论上有说这个......

如《道炬释》说:除修止观,学习律仪学处以下,是为戒学。奢摩他者,是三摩地,或为心学。毗钵舍那,是为慧学。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三卷。
由是而见,奢摩他就是三摩地。
发表于 2008-3-3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便证实相,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证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后断烦恼,而入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已,后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世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世界,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辩音汝当知,一切诸菩萨。

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

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

三法渐次修,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

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槃。

-----------------摘自《圆觉经》
供参考
发表于 2008-3-3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所说与《广论》中所说的内容极不相符顺。有待于正理观察。

再引一段:
[科]寅二 显示此二摄一切定
  第二显示此二摄一切定。譬如一树,虽有无边枝叶花果,然总摄彼一切扼要厥为根本。如是经说大小乘无边三摩地,然总摄一切之宗要厥为止观。如《解深密经》云:“如我所说,无量声闻菩萨如来,有无量种胜三摩地,当知一切皆此所摄。”故欲求定者,不能寻求无边差别,应求一切等持总聚止观二品,一切时中恒应修学。如《修次下编》云:“世尊虽说诸菩萨众无量无数等持差别,然止观二品,能遍一切胜三摩地,当说止观双运转道。”《修次中编》亦云:“由此二品能摄一切三摩地故,诸瑜伽师一切时中应修止观。”
再再引一段:
[科]寅四 理须双修
  第四理须双修。修止观一种,何非完足必双修耶?答:譬如夜间,为观壁画而然灯烛,若灯明亮无风扰动,乃能明见诸像;若灯不明,或灯虽明而有风动,是则不能明见诸色。如是为观甚深义故,亦须定解真义无倒妙慧,及心于所缘,如欲安住而无扰动,乃能明见真实。若仅具有心不散乱无分别定,然无通达实性妙慧,是离能见实性之眼,于三摩地任何薰修,然终不能证真实性。若虽有见能悟无我真实性义,然无正定,令心专一坚固安住,则无自在,为分别风之所动摇,亦定不能明见实义,是故双须止观二品。如《修次中编》云:“惟观离止如风中烛,瑜伽师心于境散乱不能坚住,不生明了智慧光明,故当双修。”《大般涅槃经》云:“声闻不见如来种性,以定力强故,慧力劣故。菩萨虽见而不明显,慧力强故,定力劣故。惟有如来遍见一切,止观等故。由止力故如无风烛,诸分别风不动心故。由观力故,永断一切诸恶见网,不为他破。”《月灯破》云:“由止力无动,由观故如山。心无散乱,安住所缘,是修止迹。证无我义,断我见等一切恶见,敌不能动犹如山王,是修观迹。故于此二应知差别。”
  又于未奢摩他前,虽以观慧观无我义,心极动摇如风中烛,无我影像且不明显。若成止后而善观察,则已灭除极动过失,方能明了无我影像。故毗钵舍那不散动心,是从无分别奢摩他生,通达实义非从止生。譬如灯能照色,是从前念灯火而生,非从遮风帐幔等起。灯固不动,则从幔生。若心无掉沉不平等相,住奢摩他定,次以慧观能证真实。故《正摄法经》密意说云:“由心住定,乃能如实了知真实。”《修次初编》云:“心动如水无止为依,不能安住非等引心,不能如实了知真义,故世尊说由心住定,乃能如实了知真实。”
  又成就奢摩他已,非仅能遮正观无我性慧动摇过失,即修无常业果,生死过患,慈悲菩提心等,凡此一切修观慧时,于所缘境散乱过失,亦皆能遣。各于所缘无散乱故,所修众善皆有大力,未得止前多是散心,故所修善皆悉微劣。如《入行论》云:“诸人心散乱,住烦恼齿中。”又云:“虽经长时修,念诵苦行等,心散乱所作,佛说无义利。”
  如是成就无分别定,心于所缘不余散者,义为令心于善所缘,成就堪能如欲而住。此复系心于一所缘,即能安住,欲令起时须于无边善所缘境,如欲而转,如通利沟引诸流水。故成止后,更须修集缘如所有及尽所有妙慧、施心、戒心、忍辱、精进、净信及厌离等无边众善,灭无边失。若惟安住一所缘境者,是未了知修止之义,不能增长广大善行。如是若舍行品观品妙观察慧,惟修三摩地心一境性,其利极小。又于无我义,若无观慧引生恒常猛利定解,缘如所有性毗钵舍那,惟久修习正奢摩他,仅能压伏现行烦恼,终不能断烦恼种子。故非惟修止,亦定应修观。如《修次中编》云:“诸瑜伽师若惟修止,惟能暂伏烦恼现行,不能断障。以未发生智慧光明,则定不能坏随眠故。”《解深密经》云:“由静虑故,降伏烦恼;由般若故,断诸随眠。”《三摩地王经》云:“虽善修正定,不能破我想,后为烦恼乱,如外道修定。若观法无我,观已善修习,是证涅槃因,非余能寂灭。”《菩萨藏经》亦云:“若未闻此菩萨法门,亦未听闻圣调伏法,惟三摩地而得喜足,为骄慢转堕增上慢,不能解脱生老病死愁叹苦忧及诸衰恼,不能解脱六道轮回,不能解脱诸大苦蕴。”如来于此密意说云:“从他听闻解脱老死,故欲断诸障发净智者,应依奢摩他而修妙慧。”《宝积经》云:“住戒能得定,得定能修慧,由慧得净智,智净戒圆满。”《修信大乘经》云:“善男子,若诸菩萨不住于慧,我不说彼能信大乘,能生大乘。”
《圆觉经》我以前看过,感觉没有这么强烈,此次实在是不明白,摘大师正说,供参考。
发表于 2008-3-3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粘贴的时候漏了一段,还是把相关的经文都贴过来吧。前面无法修改了。
说实话,这段读了多少遍都没整明白。至于楼上师兄说和《广论》有出入,不知道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可以说说您的理解吗?

引《圆觉经》原文: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令诸菩萨觉心光明,承佛圆音,不因修习而得善利。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萨庄严佛国及成菩提,非一方便,唯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并修行人总有几种,令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得开悟,游戏如来大寂灭海。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知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威德自在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方便随顺其数无量,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善男子,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顷随顺修习。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威德汝当知,无上大觉心。

本际无二相,随顺诸方便。

其数即无量,如来总开示。

便有三种类,寂静奢摩他。

如镜照诸像,如幻三摩提。

如苗渐增长,禅那唯寂灭。

如彼器中锽,三种妙法门。

皆是觉随顺,十方诸如来。

及诸大菩萨,因此得成道。

三事圆证故,名究竟涅槃。

于是辩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希有。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今悟实相。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辩音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辩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便证实相,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证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后断烦恼,而入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已,后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世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世界,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辩音汝当知,一切诸菩萨。

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

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

三法渐次修,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

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槃。

[ 本帖最后由 大地 于 2008-3-3 07:55 PM 编辑 ]
发表于 2008-3-3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简释

奢摩他,止;三摩地,定。三摩地,包括奢摩他、毗婆舍那。个别场合,此二通用。

禅那,一般限于四种静虑。

若稍广者,三摩地(等持),不陷于“定”位,通定、散心。三摩四多(等引)和三摩钵底(等至),则唯定心,通有心定、无心定,等引的范围略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2-1 10:10 , Processed in 0.03293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