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10|回复: 23

观察一个善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不完整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声明,我这抛出来的只是一个砖头,欢迎有玉石出现,也欢迎砖头、鲜花和掌声。
尽管在广论中提到了10德的标准,但如何去观察呢?特别是适合现代人的方法,这几天我在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是传承的问题,对一个善知识的传承应该了解清楚,特别是格鲁派的僧人,应该以三大寺或拉布愣等藏外三大寺有修学经历为上,在这些寺院里,修学了多少年,五部大论修习了多少部?主要的上师有哪几位?曾经取得了那些资格证书?是三大寺的格西还是单个寺院的格西?这些了解清楚,那么就可通过其他途径去打听、核实他所说的是否属实。

【这个地方等砖头】,我个人认为一个上师他学习显宗部分的经历比受密法部分更重要,一位学了20年左右的格西只需要花3-5年的时间来学密法。假如某人对其显宗部分修学闪烁其词的话,而经常提到他受过那些、那些灌顶的话,应该保持警惕。


第二、在未能见到一位上师前,通过他一些公开的书籍、文章或开示来了解他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将他所说与其他高僧大德所说的做个比较,是相符的多,还是不同的多,甚至出现了一些连佛都没有说过,那就要警惕了。

第三、了解他身边的人,一个上师门下的弟子可谓千奇百怪,但是他身边经常跟着那些人就需要留心观察了,这些人品性如何?他们常谈论的是什么?当其中有人所做所为属于十不善中的一种时,上师有没有指出来?周围有没有人及时制止呢?

第四、遇到一位上师后,要了解他经常带领居士们做什么?放生、火供?讲神通故事?讲法?要明白我们所需求的是什么?我们靠什么解脱。不要被一些人的名气所迷惑。

以上的说法仅限于格鲁派的上师,不一定适合其他教派。


[ 本帖最后由 牛哥 于 2008-1-2 02:49 PM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发表于 2008-1-2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多来格鲁论坛看看,一般邪教伪师是无所遁形的,嘿……

[ 本帖最后由 拉卜楞 于 2008-1-2 03:22 PM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顶下下哈哈!!!
发表于 2008-1-2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对佛教感兴趣的门外人,根本不了解这些的。往往单纯地就是想找个老师像幼儿园阿姨那样教自己。这个时候如果碰到一个坏阿姨,那这个小朋友就惨了,火炉里小小的火苗要么就此熄灭,要么终于把房子烧了。不管世俗上地位怎么样,学问怎么样,佛教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一进门,就和裸奔差不多。
所以这个阶段的老师,人品第一。五戒守得好不好,或者沙弥戒比丘戒等等守得好不好,尤其尤其尤其重要。一个戒都守不好的人,很难是个正人君子的。至少给人家留个印象:和尚好。别搞到最后让人家说:qie~~~他什么不干呐?!  这就不用学佛了,一开始就带成见了。
观察人品,就靠多接触。大堪布啊,头等格西啊什么的,一般门外人别说见过,听也没听过这些名词。事实上也不需要这么牛的教授来教个孩子。认真在三大寺或者其他以学著称的寺庙学习过的学僧就很好很足够了。遇到他们虽然也要机遇,毕竟也不会太难,在大城市,说不定进个书店就会撞到一个的。遇到以后交个朋友,就算自己不懂戒律,也可以以世俗的眼光来观察他。他得是个好人,不是嘴上说得好,而是事情做得好。
当然,如果一上来就碰上个愿意像幼儿园阿姨一样带孩子的博士,那算运气好。一般就别想了。
等以后要求什么灌顶之类的时候再考虑大堪布仁波切也不迟。毕竟他们身份在那里,就算有心,也无力一对一地管一个人,远在天边,一个初学者是不可能直接受益的。

[ 本帖最后由 慧灯元照 于 2008-1-2 03:52 PM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掌声!
发表于 2008-1-2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P
发表于 2008-1-2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1-2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砸块金砖吧!
发表于 2008-1-2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陈云的名言

原帖由 hacker 于 2008-1-2 06:29 PM 发表





什么意思?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背景]

    这是陈云1990年1月24日同浙江省党政军领导谈话时将事先题写的条幅赠送给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然后陈云对这15个字作了详细解释。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1991年1月18日为《人民日报》撰写了《改善工作方法提高领导水平》的理论文章,阐述他学习陈云同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一重要思想的体会,文内首次介绍了陈云同志1990年1月24日同浙江省党政军领导同志的谈话情况和谈话内容。

    下面是陈云对这15个字的解释:

    陈云说:不唯上,并不是上面的话不要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交换,就是互相交换意见。比方说看这个茶杯,你看这边有把没有花,他看那边有花没有把,两个各看到一面,都是片面的,如果互相交换一下意见,那末,对茶杯这个事物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全面的符合实际的了解。过去我们犯过不少错误,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问题有片面性,把片面的实际当成了全面的实际。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经常注意同别人交换意见,尤其是多倾听反面的意见,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比较,就是上下、左右进行比较。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论持久战》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他把敌我之间互相矛盾着的强弱、大小、进步退步、多助寡助等几个基本特点,作了比较研究,批驳了"抗战必亡"的亡国论和台儿庄一战胜利后滋长起来的速胜论。毛主席说,亡国论和速胜论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历史的发展证明了这个结论是完全正确的。由此可见,所有正确的结论,都是经过比较的。反复,就是决定问题不要太匆忙,要留一个反复考虑的时间。这也是毛主席的办法。他决定问题时,往往先放一放,比如放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再反复考虑一下,听一听不同的意见。如果没有不同的意见,也要假设一个对立面。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这里所说的反复,不是反复无常、朝令夕改的意思。

    陈云说:这15个字,前9个字是唯物论,后6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
发表于 2008-1-2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1-2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1-2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8-1-3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靠依师父的教诲 如说而行 才能解脱
原帖由 hacker 于 2008-1-2 10:04 PM 发表
我们靠什么解脱


靠师父
发表于 2008-1-3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福慧明灯》--佛法入门导引

http://www.b-i-a.net/iblphk/books/book8_5_gb.html

《福慧明灯》--佛法入门导引
寻找及依止上师
...

师长就似是造小泥佛像的模具,徒弟就像被压造出的小泥佛牌;模具怎麽样,压出来的也就是同样的。错误地依止了没具资格的老师,是最可怕的。现今的末法时代,像这类的「老师」多的是,大家必须小心抉择。除了要避免根本不具资格的老师外,依止了不胜任的老师也不太好。甚麽是「不胜任的老师」呢?譬如说,你的师长通晓小乘部教法,但不通达大乘部,而你是大乘根器,这样的话,你或许能成为一位小乘教法的大师,但这仍然可说是有一点儿可惜了。又或者说,师长具备传承条件,但他说法不善巧,也会令学法有障碍。故此,我们应该致力于寻得一位具备经、续所述之所有资格的师长。爲甚麽我们要依止具有所有师资的明师呢?衲以一个例子解说:如果你要前往某个地方,最理想的向导莫过于一位熟知全程的人。其它的向导若只熟知整条途径的某一段,当然对你也会有很大帮助,但就肯定比不上一位熟知全程的向导了。修持的人正在步上成佛之道,亦即「菩提道」,所以最理想的莫过于依止一位能够教授大、小二乘及显、密全道的明师了。依戒律方面说,戒学的师长必须具十五种德性。依《现观庄严论》所述,授共通大乘教法者应具「明师十德」。依续部教法来说,授灌顶及密法者必须具有另外十种金刚上师之师资。故此,一位能够如法教授整个显、密二乘及大、小二乘道路的师长,就必须完全具备以上共三十五种资格。
以大乘显部最上等明师的资格来说,可分为「明师十德」:
1. 持戒清净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也没能调伏好,如何能教导别人呢?所以一个好师长必须有好的戒德。这一点,主要是说「戒」的方面。
2. 有禅定功夫
这一点也不难理解。最上等的明师,必须具备「定」。
3. 具足慧学
这是指上等的明师不单要有戒及定,还要具备彻底消除我执的「慧」。
4. 德行起码比自己高
选择师长而依止,当然要找比我们自己的德行高超的,否则为何要依止他呢?故此,我们必须找至少比自己高超的老师。
5. 修持精进勇猛
这里所说的「精进」,当然是指对修行善业方面的积极不懈,而非指对不良恶业的沈迷。一位好的师长,必定要自己精进勇猛、毫不懒散,否则弟子便不易学好。
6. 学问丰富
一位明师,必须具备由本师释迦牟尼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经、律及论三藏传承,而非单只有一两个法门的传承。这种传承,必须包括教法及证法传承二者。在现今末法,有不少骗子胡说八道,明明没有传承,却说佛陀梦中传法等等,欲寻师者必须小心观察抉择。
7. 通达真实
这是指通达中观应成见。现在大家未知道甚麽是中观应成见,所以不易明白这点。
8. 说法善巧及表达清晰
有些老师虽然自己通达教证,但却表达不清,又或不善于观察弟子而应机对症下药,以致授受过程不能达到最顺畅的程度。一位好师长,必须是说法善巧的。
9. 不为名利,以大悲心授徒
如果一个人具备前述八种功德但没悲心,弟子仍然未必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一位上等的师长,必须具足悲心,出于真心希愿弟子能学好,而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摄受徒衆。
10. 对徒教学不生疲厌心
上等的明师已断了自利的心,所以他们完全不怕劳累,全心全意地投身于教育弟子的事业之中。只要有人求法,他便会以十分欢喜的心去教导。这样的师长才是一位好师长。
以上所说十点,乃完美的大乘明师之特征。在现今末法时期,要寻得这样的明师,恐怕是不容易的了!具足十项明德的大师不能说没有,但到底难求,以我们的这少许功德恐怕并不易遇上。所以,我们若能寻得次一等的好师长,亦堪作依止了。甚麽是「次一等的好师长」呢?如果我们归?#123;佛陀所开示的法,不外乎是三藏佛法,而三藏之中心即戒、定、慧这三种学处。所以,如果并未能寻得具足完美师资的师长,我们至少也要依止一位对上述三学处有多少证量的师长。
我们虽应热衷于学法,但观察师长绝不能草率贪快。现今的人,常常读到宣传资料便一窝蜂跑去名师处依止,这是不安全的做法。正如在世俗学问上,我们要小心决择老师,在成佛之大事上,我们更加需要审慎。我们应当在未成立师徒关系之前,花一段时间,好好观察这位师长的德行等,在观察几年、完全肯定他具备了经、续所述师资时,方决定依止。平时我们参加听法等活动,只要心中没有生起「这位是我的师长!」的决定,师徒关系便未成立,可以暂时只把说法者视为一位佛法上的长辈或朋友。如果你向他求法了,例如是你主动求了口传或灌顶,或参加了灌顶传法、口传仪式等,又或者你在心中默默生起了「这位是我的师长!」的决定,师徒关系便告成立,观察过程亦告结束,从此便必须视师为佛了。师徒关系之成立,不一定经过像汉地拜师的仪式才成立,一旦你在心中默默生起「这位是我的师长!」的决定,即使对方并不知道,关系也便已确立,又或你向该师父求法或受其传法,师徒关系亦成立了。
观察审查师长资格必须在师徒关系成立以前进行,而非依止了以后才做的,但现在的人常常把这次序倒反了,是为佛教的不幸。没有人逼我们去依止一位老师,这完全出于自己的决定。如果自己疏于审查便草草依止了,错的是自己,并不能怪别人。总之,一旦师徒关系成立了,便必须视师为佛,虽可另拜其它老师学法,但绝不可把其中任何一位不视为佛,乃至批评、毁谤等。一旦成立了师徒关系,如果后来发现师长所说、所作与佛法的确完全背道而驰,亦只许默然另拜其它师父,心里仍必须视这位为其中一位老师。其它无关系的人或许尚可批评此人的过失,但作为徒弟的你,绝对不宜参与批评。
...
---------

祈竹仁波切的开示清晰明了.

个人认为, 对于初学的我们来说 "1. 持戒清净" 和 "9. 不为名利,以大悲心授徒"是观测的最为重要的基点. 因为若没有"1. 持戒清净", 那么应了一句话"若人自不善, 不能令他善", 若没有"9. 不为名利,以大悲心授徒", 那么弟子仍然未必能得到最大的利益. 而且对于初学的我们来说, 我们有可以下手的地方, ,五戒十善, 我们多多少少知道如何去判断. 不为名利, 我们也多多少少知道如何去判断.

个人认为, 有时候"伪善知识"本人伪装得比较厉害, 观察他/她本人, 短时间内很难能看出问题, 这时候可以拿"1. 持戒清净"和"不为名利"来观察他/她的身边的亲近弟子. 如果他/她的身边的亲近弟子, 特别是资格老的亲近弟子, 有比较明显问题的, 就不要急于拜师了, 应给自己更多时间来继续观察.

个人认为, 找到了第一个好师父后, 第二, 第三个就比较轻松了, 拜第二, 第三个师父前, 可以征求第一个师父的意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8 02:55 , Processed in 0.03514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