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ibetcul.com/xinyang/sy/200503/901.html
文章来源:《活佛的世界》(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王云峰
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是一片凝重、神奇的土地。它高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其涵括着地球上几乎最高的一些山脉——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及孕育了中华大地和亚洲南部许多大江大河的博大胸怀,被世人豪迈地称为"世界屋脊"、"江河源头"。
构成这片高原对世人具有永久魅力和吸引力的,不仅仅是碧蓝的天空,强烈的阳光下广袤的草原、无垠的荒漠、晶莹的雪峰,滚动的牛羊,骠悍的牧民,悠远的历史,独特的文化,更主要的是在这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雪域,盛开着独树一帜的佛教奇葩---藏传佛教。金碧辉煌的寺庙经堂、身披袈裟的活佛喇嘛,虔诚至信的善男信女……千百年来香火不断、经声不息,与汉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并称佛教三大语系的藏传佛教,扎根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内蒙的藏族、蒙古族等民族及欧美无数僧俗大众的心间,成为他们世代相传、刻骨铭心的精神支柱。这一十分独特、神奇,使雪域高原沉浸在浓浓佛光里的神秘的宗教文化,使整个藏民族和他们繁衍生息的雪域高原,对外界产生了挡不住的、越来越强烈的诱惑……
本书所记叙的,便是曾担任过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佛位甘丹寺"赛赤"的贡唐仓一世的转世——第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大活佛的故事。
280年前,一位来自四川藏区名叫根敦彭措的喇嘛,出任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佛位"甘丹赤巴",由此开始了著名的贡唐仓活佛转世体系。
藏历第十一绕迥土鼠年(公元1648年,清顺治五年。藏历以60年为一个周期,它用十二生肖和五行配合计数,如铁鼠年、木牛年、水虎年)正月初八日,第一世贡唐仓·根敦彭措诞生在黄河首曲甲考达日则嘉山麓原董氏(藏族有四大氏,董为四大氏之一)十八支系之一的则卫香秀部落(原属四川省阿坝州,今为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齐哈玛乡)。父亲名叫本秀,母亲名叫道吉堪召。公元1663年,15岁的根敦彭措跟随叔父格桑扎西,长途跋涉前往佛教圣地西藏,进入拉萨哲蚌寺郭莽扎仓学经(扎仓,藏语意为僧院,是藏传佛教僧众学习经典的学校)。哲蚌寺位于拉萨东南10公里处,由宗喀巴的弟子江央曲结扎什巴丹依梦中神的启示,请示宗喀巴后所建,据说神还在此地遗下了一具象征法音响彻环宇的海螺,因而得名"哲蚌寺"。哲蚌寺后来发展成为黄教最大的寺院,喇嘛最多时达7700名。
当时在哲蚌寺学经的喇嘛,以籍贯的异同分聚在一处,形成相对独立的"密村",由若干个密村组成较大的"康村",几个康村进而形成有堪布的"扎仓"。根敦彭措学经的郭莽扎仓,即是哲蚌寺的七大扎仓之一,隶属恰扎康村。在许多高僧大德及第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座前,聆受了《菩提道次第广论》等多种深奥玄妙的佛经教授。尤其是奉出生于今甘肃省夏河县甘加乡的第一世嘉木样俄项宗哲大师为上师喇嘛,竭诚学习。根敦彭措学完显宗佛学的释量、般若、中观、俱舍、律学五部大论,洞悉五般若精义(般若意为"智慧"),佛经造诣出类拔萃,被称誉为"哲蚌格西"。藏传佛教僧人要完成五部经论的学习,必须勤奋攻读15至20年时间,毕业后只有考取了格西学位者,才被认为完成了显宗方面的修习,具备了进修密宗以求深造的资格。根敦彭措在获得藏传佛教显宗最高的格西(意为善知识,即博士)第一等拉然巴(即拉萨传大召期间,在三大寺僧众会上,考取的最高僧侣学位,获此学位便可被派为活佛的经师或属寺的经师,去世后还可成为新的活佛转世系统)学位后,准备随叔父返回家乡。后来遵从一世嘉木样的劝告,留在西藏继续深造。随后升入拉萨三大寺共同的密宗专修机构之一的下密院(即举麦扎仓,另一平行的机构为上密院,即举堆扎仓),学习密宗金刚乘教理,终于成为显密兼长的大密宗师,名贯雪域。
根敦彭措在西藏学经求法的前半生,正是达赖喇嘛执掌西藏政教大权的鼎盛时期。这一局面的出现,应当首先归功于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宗教改革。
宗喀巴,法名罗桑扎巴,系今青海省西宁附近宗喀地方人,生于公元1357年(元顺帝至正17年),7岁出家为僧,17岁到西藏求法学经。相传他降生时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旃檀树,枝叶茂盛,树上10万片叶子每片上自然显出一尊狮子吼佛像,藏族人民因此称他降生的地方为"根本木",即"十万佛像"之意。这棵神奇的旃檀树,早已成为佛教圣迹之一,如今保存在青海省西宁附近的塔尔寺金瓦寺的金塔之中,从它的根部生出的另一枝,则被金瓦寺台阶前的石栏护卫着,每日瞻礼参拜这棵圣树者络绎不绝。
当宗喀巴大师在1373年到达西藏求法之时,正值西藏教派林立之日。约在公元7世纪中赞普(即国王)松赞干布时代佛教传入吐蕃。佛教在本土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宁玛(藏语意为古、旧,因该派僧人穿红色袈裟、戴红色僧帽,俗称"红教")、噶举(藏语意为"佛语传承",因该派僧人穿白色僧裙和上衣,俗称"白教")、萨迦(藏语意为"白土",因该派在寺庙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的红、白、黑三色花纹,俗你"花教")等众多的教派。每一教派之内,又分若干支派,其中势力最大、信徒最多者为噶举、萨迦两派。《西藏民族政教史》记载:"因此两派互争外势,故真学实行之士,日渐减少,至元末明初,显密教法衰微甚矣,除少数大德外,几不知戒律为何事,寺院僧侣尽同俗装"。戒律松弛,高级僧侣追逐利禄,淫乐无度,一般喇嘛随心所欲,横行不法。藏传佛教到了14世纪呈现一派颓废萎糜之相。
被尊为"佛陀第二"(佛陀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宗喀巴法王,到西藏后广闻博学,先后跟从萨迦、噶举等派僧人学习,到14世纪80年代末已遍学藏传佛教各派显密经论,34岁时(公元1390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已对佛经密乘教典、灌顶诸法有了高深的造诣。他深感当时的萨迦、噶举等派僧人不守戒律、胡作乱为,违背了佛教本旨,乃发愿创造新派。他不愧为"站在所有大师肩上"的僧人,博采众长,著书立说,授徒传教,创立了敬重戒律,提倡"苦行",显宗密宗双修,偏重显宗,同时在密宗教义修炼方面吸取了佛教所有教派精华的格鲁派。格鲁,藏语意为"善律"或"善规",僧人均戴黄色僧帽,俗称"黄教"。宗喀巴重振佛教、改革佛教的举动,赋予了藏传佛教长久的生命力,经由他的解释、深化,佛教教义更加贴近"人间"、贴近现实,更容易被僧俗大众所接受,因而不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者和信徒,而且受到当时统治西藏的噶举派第司政权(由帕木竹巴支派掌权,也叫帕竹政权)第五代法王扎巴坚参的赞赏和推崇。公元1409年(明成祖永乐七年),宗喀巴率领众弟子创建了藏传佛教格鲁派第一座寺院--甘丹寺。
甘丹寺,藏语意为"具足喜乐",位于拉萨以东30公里的山上,宫殿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形势与布达拉宫相仿。宗喀巴大师生前讲经于此,修炼于此,最后于公元1409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圆寂于寺中的一间小室,享年62岁。相传大师圆寂后,弟子们将其身体置向南方,法体却表示愿朝东方,以示他转世后仍在中国传法,佛座下于是生出一硬似手指之物,指向东方。大师的肉身保存在寺中一座高两丈的金质灵塔之中,为使人们能够瞻仰,宝塔原有个可以开启的小木门,后来达赖喇嘛下令关闭小门,以完好地保存法体。据从前有些看到法体的贵族说,大师的头发已长过膝盖,指甲盘到肩上,黄帽袈裟仍如新的一般。宗喀巴的遗迹、遗物,及他与弟子克珠杰亲手制作的佛像、塔幢等宗教用品,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信徒前来顶礼膜拜,成为甘丹寺最具魅力的地方。这座由宗喀巴大师亲手创建的黄教第一所道场,与后来兴建的色拉寺、哲蚌寺并称为拉萨三大寺。
宗喀巴最著名的弟子有八人,第一个是甲曹杰,第二个是克珠杰,第八个是根敦朱巴,这后两大弟子便是后来所形成的班禅、达赖两大活佛转世系统的第一世。达赖喇嘛的称号最早开始于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公元1578年(明朝万历六年),被明朝封为顺义王的俺答汗率众由内蒙古土默特部进入青海后,迎请索南嘉措到青海传教,两人在青海湖东的仰华寺见面后,互赠尊号。俺答汗赠送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尊号,"圣识一切"是汉语"遍知一切"之意;"瓦齐尔达喇"是梵文,原意为"金刚菩萨",有坚强之意;"达赖"是蒙古语,意为"大海";"喇嘛"是藏语,意为"上师"。整个名号的意思是"无所不知的坚强的像大海一样伟大的大师"。清朝时又册封第五世达赖罗桑嘉措"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的尊号。
班禅的名号始于克珠杰的第四世传承者罗桑曲结。公元1641年,五世达赖与罗桑曲结商议,密招由新疆进入青海的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率大军进藏,推翻了统治西藏约24年的噶举派噶玛政权(噶玛为噶举的另一支派),格鲁派正式取得西藏政教大权。1645年(清顺治二年),固始汗给罗桑曲结赠送了"班禅博克多"的尊号,"班"是"班智达"的简称,梵语"智慧、学者"的意思;"禅"是藏语"禅宝"的简称,"大"之意;"博克多"是蒙语对英武、睿智之人的尊称。公元1713年(清康熙52年),清朝又加封五世班禅罗桑益西"额尔德尼"的尊号(满语意为"珍宝"),这样整个的名号全意为"智勇双全的高贵的大学者"。从此达赖、班禅获得了藏、蒙佛教各派总首领的地位,达赖喇嘛被尊为观音菩萨的化身,班禅被尊为无量光佛转世。宗喀巴的这两大传世弟子一个住前藏,一个住后藏札什伦布寺,掌握着西藏的政教大权。藏语民间谚语说:"天上的太阳、月亮,人间的达赖、班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