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50|回复: 2

明八事及七十义之差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30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般若经》中的法句
明八事及七十义之差别   (任杰居士译)

颂云:“偏相智道次一切智性”,等是谓略示三智,“以八事正说”,是说于广中略之般若母的主要所诠内容,即是以八事数义决定。问:广中略三般若母的差别如何?答:于广中略三之差别者,若约所诠内容略摄于五蕴,而能诠词句亦略者,即名为略。若义广词句简略,即名为中,词义二种具广者是立为广故。彼广 《般若经》者若就品类分有一百零八句法。
一百零八句法分为两类,一属杂染品者有五十三法,二属《般若经》中清净品者有五十五法。
第一,属杂染品之五十三法谓:五蕴、六根、六境、六识、六触、六受、六界、十二缘起支。
第二,属诸净品之五十五法谓:修行的道为六般若蜜多、见的道为十八空者合为二十四句。瑜伽道为三十七菩提分法合为七句(七菩提分)。奢摩他(止)道有六句 谓:四圣谛、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等至、八解脱、九次第定各为一句。毗婆舍那(观)道三解脱门为一句。 胜功德道有三句谓:六神通、四种三摩地、四陀罗尼门各为一句。就果道有六句谓:十力、四无所为、四碍解、佛身大慈、佛身大悲、十八佛不共法各为一句。就补特伽罗证道有五句谓: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各为一句。三智: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为三句,如是染净法共为一百零八句。
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境:色、声、香、味、触、法。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六触:根境识三和合所生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
六受:眼触为缘所生受、耳触为缘所生受、鼻触为缘所生受、舌触为缘所生受、身触为缘所生触、意触为缘所生受。
六界:地界、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
十二缘起: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六波罗蜜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般若。
十八空: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无散空、本性空、一切法空、自相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
三十七菩提分中:
(一)四念住: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
(二)四正断:未生不善法令不生正断,已生不善法令断正断、未生善法令生正断、已生善法令增长正断。
(三):四神足:欲神足、精进神足、心神足、观神足。
(四)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六)七等觉支:念等觉支、择法等觉支、精进等觉支、喜等觉支、轻安等觉支、定等决支、舍等觉支。
(七)八圣道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四圣谛:苦圣谛、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
四静虑:初静虑离生喜乐地、第二静虑定生喜乐地、第三静虑离喜妙乐地、第四静虑舍念清净地。
四无量:慈、悲、喜、舍。
四无色: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八解脱: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空无边处解脱、识无边处解脱、无所有处解脱、非想非非想处解脱、灭受想定解脱。
九次茅定:四静虑与四无色八种根本定,加上灭受想定。
三解脱门: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
六神通:神境智证通、天眼智证通、天耳智证通、他心智证通、宿住随念智证通、漏尽智证通。
四种三摩地:健行三摩地、狮子奋迅三摩地、虚空藏三摩地、无垢三摩地。
四种陀罗尼门:忍陀罗尼、咒陀罗尼、法陀罗尼、义陀罗尼。
十力:处非处智力、业异熟智力、种种胜解智力、根胜劣智力、种种界智力、遍趣行智力、染净无障碍智力、宿住随念智力、死生智力、漏尽智力。
四无所畏:说断德无畏、说智德无畏、说障碍法无畏、说对治道无畏。
四无碍解:法无碍解、义无碍解、词无碍解、辨无碍解。
大慈、大悲:是说以一切相智为体之大慈大悲。
十八不共佛法:六不共行、六不共证、三不共智、三不共业。六不共行谓:身行无失、语无喧杂、念无忘失、意无不定、无种种想、无不观舍。六不共证谓:欲无退失、精进无退失、念无退失、定无退失、慧无退失、解脱无退失。三不共智谓:了知过去法智无障碍转、了知未来法智无障碍转、了知现在法智无障碍转。三不共业谓:四威仪教化众生之身业以智为先随智慧行、说法语业以智为先随智慧行、慈悲意业以智为先随智慧行。
五种证道之补特伽罗:顶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
三智: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此诸名数在《般若经》中处处宣说。若是总说从“色蕴”乃至佛果的“一切相智”的一切法,皆是但有假定客名。若依名数计算,虽不止一百零八句法,但以诸法体类相摄《现观庄严论》的注疏中皆摄为一百零八句法来解释。
实际来说,百零八句法是初学佛法的人所应学习的基本法数,特别是学《现观庄严论》的人更应放在重要位置学习。

断重复过
断重复过有二:依圣者解脱军宗,二依阿阇黎狮子贤宗。阿阇黎狮子贤所许,于第四品中解说。若如圣者解脱军所许,断重复过有七种:谓于修行,加行,补特伽罗,分别,修道,见道,及于加行道重复过有七种。
一修行:问:在教授处说修行,及说有四种修行,即成为重复,因为修行无有差别,为何再再宣说故?答:无过,因为一是就教授所诠分,二是就彼教授修行的自体,及差别所显故。
二加行:问:一切智加行,与圆加行,二者亦成重复?答:无过,一是就通达彼四补特伽罗我无生而修习,遮止远近加行能令增长,二是就略修三无生故。
三补特伽罗:问:初品中说二十种补特伽罗,第二品中又说“令其隐蔽等”,及由所依“摄为麟喻道”,第四品中说“昔承事诸佛”,又说“是此不退众”,此成重复?答:无过,初在释三宝处是僧宝,二是生道相智所依之补特伽罗,三是独觉道所依之补特伽罗,四是堪能听闻般若母法器的补特伽罗,五是为应当认识不退众的所依补特伽罗故。
四分别:问:初品中说加行道有四种分别,第五品中说见所断分别,及修所断四种分别,这二类有重复过?答:无过,一是显大乘加行道的差别法(特征、特殊),二是显大乘见道之所断,三是显大乘修道之所断处故。如是于对治资粮处说八分别亦不重复,彼是为显对治资粮差别故。
五修道:问:诸品中亦再说修道有重复过?答:道智中说“修道”者,谓就应当生起一切道,显示不作证真实际,不住二边分。第四品中说“修道谓说甚深”,是就不退转相所显示。第五品中说“修道”者,谓显修所断分别的对治分,在教授处名“修道”者,是显示教授所诠内容分,对治资粮正行中说名“修道”者,是显示为了知对治资粮之差别故。
六见道:问:诸品中再再说见道有重复过?答:无过,因为在教授处说“见道”,是就显示教授之所诠内容分。在资粮正行处说“见道”,是显示为了知对治资粮之差别故。第二品中是显示不依二边之“见道”。第三品中是显示胜出声闻地之“见道”。第四品中说“见道中忍智”者,是就“是此不退众”说,谓由十六刹那显示此声闻特别殊胜故。第五品中说“见道”者,是就见所断分别之对治分故。
七加行道:问:诸品中再再说加行道亦有重复过?答:无过,因为初品中是显示大乘“加行道”者,是就具足所缘,行相和因缘三种法分别偏摄持,有上中下三种差别,就六差别法门显示此声缘加行道特别殊胜。第二品说二类四顺抉择分者,谓在声闻道智之道相智处,是就缘的缘色等、行相、空性无差别等之行相,在独觉道智之道相智处,是就缘所缘一切法唯假立名,与假立行相不相违,显示法性行相等,于彼三种显示后后胜于前前,所缘行相不同故。第四品中说“此暖等所缘”等者,谓就所缘有情,及行相心平等门,以所缘不重复。第五品中说加行道者,是明顶加行无重复。此等是圣者解脱军所许,安立于《宝鬘论》中。
如何与经结合:问:设若由此《现观庄严论》是摄《般若经》的一切义,何故此中不摄《因缘品》、《极尊问品》、《常啼品》、《法涌品》和《嘱累品》?答:不摄《因缘品》的因由者,谓彼品佛说此《般若经》时,显示眷属集会(法趣)等易于了知,如是由诸所化众生由自己能证解,也不需要宣说彼故。不摄《极尊问品》的因由者,谓彼品是显一乘及一种姓类,彼在《妙吉祥教授经》等中多有宣说,及《中观根本中论》等中作了说明,此中不需要宣说故。这是法友论师所许。不摄《常啼品》及《法涌品》的因由者,谓彼二品是明弟子与善知识的本生传记,彼亦是为未来如是学习显示往事密意,易于了知。不需要摄《嘱累品》者,因彼品为了应恭敬般若波罗蜜多,唯是嘱累教典故。
复次,经中有些补特伽罗及本事等不摄的因由者,因彼等容易了知,蜜意不摄故。于彼后三品易于了知,就蜜意不摄,这在狮子贤作的《庄严光明论》,无畏论师的《八千颂释∙ 难要月光论》中解说极为明显。《慈氏请问学品》者,在狮子贤作的《二万颂八品释》、静命论师的《二万颂具清净论》、《殊胜心要论》及无畏论师作《月光论》诸论中,安立断除颠倒,结合事业,所以《慈氏问品》不摄于《现观庄严论》。有四品不由《现观庄严论》所摄。
发表于 2007-12-1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才发现,顶!

赞叹! 顶礼般若波罗蜜多!
顺便请教师兄,原作者是哪位大德?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ouwenhu-5 于 2007-12-1 10:19 AM 发表
赞叹! 顶礼般若波罗蜜多!
顺便请教师兄,原作者是哪位大德?



这个这个,容我去了解一下啊,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8 22:48 , Processed in 0.03906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