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业果深细难知,能够完全通达的只有佛陀,作为一般的三宝弟子,没有能力去真实观察到业力的流转,在这个问题上只能相信圣言量。</P><P>下面略答如下,供参考:</P><P><STRONG>基本理解:业无作者,无受者,但因果相续。众生的生死轮回,无所谓不变之灵魂,而是业之迁流。</STRONG></P><P>从世俗谛的层面说,有作者受者,作者也是受者,经中说:「纵经百千劫, 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 果报还自受」,生死轮回,是业力的相续之流。</P><P><STRONG>1 密宗的中阴身 和 灵魂说有何不同? 它和业力是什么关系?</STRONG></P><P>中阴身不是密宗才说的,显宗里面也常谈到,佛教主张一切有情生死轮回,而生死只是五阴相续,前身死后,后身未生,两身中间所受五阴叫作‘中阴’。他不是在五阴外独立存在的一个东西,所以他和世俗常说的所谓【离蕴独有】的灵魂不同。中阴身也不能逃脱业力。</P><P><STRONG>2 业怎样保存?延续?化成具体的果报?</STRONG></P><P>业如果依照中观应成的看法,是不用保存的,至于这个变化微细的唯圣者方知,凡夫可以从粗浅的地方看出一点,比如《了凡四训》中袁了凡的遭遇。</P><P><STRONG>3 中阴身也好 结生识或其他也好只是解释了受胎选择的果报, 也并不能解释随后而来的 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果报)。怎样用业力解释人们完全不同的机遇?</STRONG></P><P>业果是时刻相续的,不是只在入胎时有效,众生造的业有共业和不共业,每个人的遭遇都可以由此得知。</P><P><STRONG>4 业力为何永远能够作为一个整体造成生死之流转,为什么业力不能自己分解消散?这是否不合我们所见的世间常理?</STRONG></P><P>业力的根本是无明,十二因缘是不断相续的,因为我们的无明没有去除,所以必然有爱、取等支,生死流传不止,一旦断除无明,即可解脱。</P><P><STRONG>5 善业和恶业能否互相抵消?阿罗汉,菩萨,佛他们是所有的业力都没有了/还是他们的业力无法再感果报?</STRONG></P><P>善业和恶业如果形成对治的关系可以抵消,否则是各受各的,圣者的业力是善业,是不可思议的,并不是没有业力,如果圣者所作不能感果,如何教化众生?</P><P><STRONG>6 业力的善恶 谁来判断 以什么为标准? 如果一个人好心办了坏事,它有没有造业?一个人完全相信自己所作是善的,他是造善还是造恶?有些行为对有些人是善对有些人是恶,怎样确定其善恶?</STRONG></P><P>业力的善恶以是否参杂贪嗔痴三毒判断,如俱舍论十六卷云:诸善业道、所有加行、根本、后起、皆从无贪无嗔无痴善根所起。以善三位、皆是善心所等起故。善心必与三种善根共相应故。好心也会办坏事,也是恶业,如佛经说以尘扬罗汉身以为吉祥,最后全城人感果被尘所埋。</P><P>多识仁波切语录选摘</P><P>37、佛教善恶的标准是什么?<BR> 从善恶的概念界定讲,导致快乐的思想行为为善,导致苦难的思想行为为恶。<BR> 从思想感情来说,贪心、嗔恨心、不分善恶的无明心,我执、法执等邪见,嫉妒心、傲慢、自私等属于恶;无贪心、无嗔恨心、无无明邪见、知羞耻心、平等心、慈悲心、自知自律心、尊敬爱护众生心等都属于善心。<BR> 从行为方面讲,杀生、盗窃、淫乱、说谎,挑拨离间、恶言伤人、拔弄是非待违犯道德和法律,危害社会和众生的一切行为都属于恶行;不杀生、不偷盗等十善行,遵守道德、法律,做有利于社会安定、繁荣、昌盛、众生幸福快乐的一切行为都属善行。<BR> 小乘和大乘佛教在善恶的标准方面有所不同,小乘认为:不伤害别人的行为为善行为;大乘则认为不伤害别人并不等于有利于众生,善的标准应该是有利于众生,使一切众生得到幸福和快乐。<BR></P><P><STRONG>7 为什么说 虚无主义 断灭思想是错误的?传统的说法是 有因果报应,所以断灭论是错误的。但是如果不用因果报应之说,怎么能反对断灭论?至少有情之外的物质世界不需要这些来解释。</STRONG></P><P>有情之外的物质世界是不断灭的,是恒常相续的,现代人对此都予承认,但是对于后世的存在只能依照圣者所证判别,如以比量判别,则恐怕你不一定会信服,藏传佛教传统的比量判别方式多识仁波切的介绍如下:</P><P>100、生命转世之说,如何证明?<BR> 生命转世、无始无终的观点是一切宗教的基础,也是佛学的思想基础。若转世的观点不能成立,佛教的思想基础就会产生动摇。因此,对生命转世的问题,要从逻辑推理和现实证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现介绍《因明逻辑》论证生命转世的方法。<BR> 一、生命具有先行同质因,一切事物都是众缘合成的,事物形成的因缘是“因”,事物本身是“果”。事物从本质上分两类,一类是物质,一类是精神。物质实体都是物质的基本分子集聚的物质众缘和合体,精神意识是以极短的时分为单位的生灭连续不断的“意识的续流”,如河流、电流,前一刹那的意识是后一刹那意识的同质因,后一刹那意识是前一杀那意识的同质果。刹那意识,前后相续,因果接连不断,便形成了生命意识之流。瓜种生不出豌豆,石头变不成花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任何事物无因不生,异因也不生。人的意识,也是无因不生,非同质的异因物质也无法生出意识。意识和物质,虽然相依,却非同质。意识中生不出物质,物质中也生不出意识,因果同质性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从因果必然同质之理可以推出,人的意识的前因必然是意识而不是物质。既然人的意识的前因是同质的意识,人在母胎中形成时的第一刹那的意识的前因是从何而来呢?作为人的有形的物质肉体,其同质的物质因,来自父母的精血,与肉体相连而性质完全不同的意识,不会没有同质先前因,这先前因若不是前世的最后一刹那意识,还会有什么呢?<BR> 二、续流先前因。意识不是物质分子集合体,而是先后相续不断的续流——意识流。既然意识是续流,不是突然生出,突然灭亡,而是一种与时间相同的无始无终的生灭连续过程,既然是前后相续的过程,怎么会没有先前之流和后续之流,只有现时之流呢?以现实的意识为例也能证明意识先后相续的道理。如识别作用和回忆都离不开先前意识,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是先后意识连续不断的证明。意识续流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总体意识续流的一个时段,现时生命,从生到死,这一时段也是生命自身总流转过程中的一个时段,并非全过程。<BR> 三、习性规则。生命活动中的每一种重复的实践,会变成习性。这种习性,也称本能。牛犊和象仔刚生下几分钟就会寻找母乳吃奶,人和动物的异性相求,也不需要谁来教。这都叫作本能。这种本能习性,若无先前的实践活动,怎么会形成呢?机器人为什么没有本能?本能习性是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幼儿和初生动物身上现出的本能习性,也必定有先前的实践活动。若有先前的实践活动,初生生命的先前实践活动,不在前世,又怎么可能在今世呢?<BR> 四、前世回忆。“回忆”是指对过去经验的事件的回忆。没有经验过的事情不会有回忆。现实世界中有许多回忆起前世的儿童,有许多根据回忆认定前世住址、家庭、亲人的国内外事例,古今中外的传说记载,何止一二。即使是不承认定中回忆,也无法断然否定许多儿童凭回忆认定前世的实例。通过逻辑推理和现实事例,完全可以证明生命转世理论的正确性,能证明生命定有前世,也同样可以证明,生命定有后世。<BR><BR><STRONG>8 从终极意义上说:烦恼即菩提 生死即涅磐 这同虚无主义或唯物主义的区别究竟在哪里?</STRONG></P><P>【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磐】是佛法中十分高深的证悟境界,唯识和中观对此都有不同的解释,不能望文生义以为两者完全等同。</P><P>最后,说几句题外话,你这些问题,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都有阐述,何必在此追问大家呢,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一下道次第,也许比自以为是的判断什么【我感到业力学说是佛法很薄弱的地方】要好的多。</P><P>言直,见谅!</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