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55|回复: 5

漫谈覌想(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7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谈覌想(2)
       修行佛法的方法是闻,思,修.它的先決条件是闻,因此我们要广闻佛法,听师父说法,明白世尊开示的佛理,不明白基本的佛理可再找有关参考書,現在资讯这么发達一上网基本上佛法的理论都可以搜寻到。首先我们必须要把四圣谛-苦集灭道,因果报应,十二因缘,六道轮迴,人身难得,生死无常等等佛法的基本道理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係必须弄明白。然后再听闻如何产生菩堤心,出离心和空性正见的法门。
        我们闻思佛法,一定要独立思考,不可盲从.每听闻一段佛法,就要深入思考务必弄清其中道理.有时开示的佛理比较深奥一时理解不了,那就要寻找有关资料,反覆闻思.,不断思索,一天一个月一年,实在不理解那就要向上師请教,直至弄清楚取得証悟为止.这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如果不明了佛法讲的是什么,那根本就谈不上去修,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去修什么.因此你就不会有成就.
       平时我们做功课,诵经持咒,只不过在积累自己的功德,祈请佛菩萨持佑.闭目观想,也不过在虚擬的環境中演煉佛法.就像軍隊在進行軍事演习一样.都是纸上谈兵,离实战还遠得很.因此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在具体的環境中去实修.这里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听了世尊的教导,我们知道我们非常有福报能投生到还有佛法弘揚的人道,六道之中只有人道,这个娑婆世界才能修行,因为还有八苦的这个世界,贪嗔痴慢充滿了人心,因此提供了很多外缘和具体的对像供我们实修.
        用佛法武装我们的头脑,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就懂得辨别是非好坏,譬如以十善业就可以來衡量一个人的好坏.我们看人要看他善的一面,给予讚揚和随喜!不要只看到他坏的一面,而横加指责,反而应该当作一面鏡子來返照自己,撿查自己是否也有这个缺点而加以改正,一点一滴不断的在修自己的心.
       在日常生活当中还要善于观察周圍的人与事,不论发生何事,都要细思它们之间的因果关係,所谓观想—观,就是观察周圍的人和事.想—就是用佛法來分析它们之间的因果.这样我们就能活学活用随时随地的不断在证悟佛理.就能天天不断的在修自己的心.
       譬如,我们在路上,在車厢內我们看到一位盲人坐在对面,我们就要仔细观察她,看她那么样的不方便,那样的无助,从而从內心深处升起怜悯之心,進而我们又升起要帮忙她脫 离这个苦海,不惜以自己的双眼佈施给她,運用自他交換法來修我们的慈悲心.同样如果我们在路旁看到一位双腿殘缺的行乞者,看他那求助的眼光,我们就要想到如果他是我的老父或老公,我是多么的心痛呀,因此马上就升起怜悯之心, 進而我们又升起要帮忙她脫离这个苦海,不惜以自己的双腿佈施给她,運用自他交換法來修我们的慈悲心.就這样触类旁通,我们坐立起行,无时无刻都在修自已的慈悲心,时间一久,你的心就会产生质的变化,你的心将充滿慈悲.再碰到类似上述的请况,你想都沒想下意识的对一切众生都会产生怜悯博爱之心而伸出援助之手!这样你的心境界又提高了一層,慈悲己长住你心.而这正是修菩提心的基础.
       宗喀巴袓师在菩堤道次第广论向我们指出成佛的三主要道∶修菩堤心,出离心和空性正見.而修菩提心又必须先修出离心,沒出离心根本就谈不上修菩堤心,为什么?这里先谈一谈什么叫出离心.
       很多人以为出离心是因為人生充滿了八大苦,而消极厭世,或者愤世忌俗,躲到深山,老林去,对人生产生灰色的看法.或者天真的想逃避現世,只想跑到净土去.这一切观念都是错误的.修出离心不但不消极厭世,反而是极识的入世修行.
       世尊教导我们,世界充滿了八大苦,也指出离苦得乐之道.世尊开示了苦集灭道,四聖諦的道理,指出人们因贪嗔痴无明而造業,集悪業之因而得到苦報之果.因此要离苦就得灭掉产生苦果之因.世尊又進一步的开示了灭苦因之道,这就是一系列的修心之法.
       法王在修心日光论講記內指出∶
       经思考苦諦與集諦后,我们会由衷地发現,灭諦是我们最究竟的目標.因為我们相续上可以修成这个灭,所以要发起證涅槃之心,亦即求解脫之心.光厭苦不行,要知道有除苦之法与除苦之果而求解脫,这才是真正的出离心.
       因此修出离心就是修离苦得乐之道.
       理解了出离心的真正涵意,那就不难理解修菩提心就必须先修出离心,因为菩堤心是要救拔众生之苦,如果自已都还未从苦中解脫出來,證得涅槃之心,那如何去度众生呢?当然也不是说非修好出离心后才修菩堤心,他们之间是相輔相成的,只不过要成就菩堤心就必须有出离心做基础.
       以上是我个人学佛法的一点体会,不泛荒缪之见,欢迎同们師兄姐指导.本意是想抛磚引玉,希望同门师兄姐都能热列发帖,谈谈自己学法修行的心得体会,以使本论谈掀起学法讨论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发表于 2007-11-27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靠不住的,乱七八糟的言论太多了,看得晕头转向,而且很可能被错误的理论带上邪路。
所以个人觉得,先要找师父。这个师父经初步观察需要满足三件事:第一,功德大于过失。第二,把来世看得比今生重。第三,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
这个是书上说的,嘿嘿。
我个人觉得拜的师父有三个素质特别重要:1,戒律清静。2,学识渊博。3,很有耐心。
戒律清静,基本的人品应该不会差的,安全系数大。学识渊博,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弟子,指条明路。很有耐心,才能不讨厌很白痴的问题,一般初学者白痴问题特别多。
傍上师父以后,死缠烂打,敲骨吸髓,把他能教的、自己想学的先都抓到手。不懂的就问师父,因为师父渊博嘛,自然就生信,也省了很多自己钻牛角尖的时间。等到基础打好了,才能真正地思,真正去修。
发表于 2007-11-28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這裏先談一談什麽叫出離心.很多人以爲出離心是因為人生充滿了八大苦,而消極厭世,或者憤世忌俗,躲到深山,老林去,對人生産生灰色的看法.或者天真的想逃避現世,隻想跑到淨土去.這一切觀念都是錯誤的.修出離心不但不消極厭世,反而是極識的入世修行.      世尊教導我們,世界充滿了八大苦,也指出離苦得樂之道.世尊開示了苦集滅道,四聖諦的道理,指出人們因貪嗔癡無明而造業,集悪業之因而得到苦報之果.因此要離苦就得滅掉産生苦果之因.世尊又進一步的開示了滅苦因之道,這就是一系列的修心之法...... 因此修出離心就是修離苦得樂之道.

什麼稱離苦得樂?離什麼「苦」,得什麼「樂」?
若出離心是離苦得樂,
A地獄眾生,無時無刻不想離開地獄。可以說地獄眾生有出離心嗎?
B造作惡業,得苦果報,因此想離苦。那造善業得善報,在享受善果,就不需要離苦了嗎?
C修禪定之外道,擺脫苦、樂的想法,那他還需要離苦得樂嗎?
D遠離人群,在山中修習無常的修行者,沒有「入世」修行,那他沒有修習出離心嗎?
发表于 2007-11-28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7-11-28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闻 多想 勤学

多闻  多听听世尊的教诲  多听听大德的教导  多听听同修的讨论
多想  多想想佛法的教义  多想想大德的用心  多想想同修的言论
            思考再总结
勤学  精进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的帖子

因种善因而得到的福報,所亨受到的人世间乐趣,其本质仍然是苦.因为由福報所带来的乐趣並非永恒的,它随業力起伏.缘起则生,缘尽则灭,始终是空的,掌握不到的!这点只要我们多观察人生就会很容易得到证悟.君不见多少富人因一时的贪念而触发恶因因此搞到傾家蕩産吗?这些例子比比皆是.
        我举一个实例∶很多年前我曾去到藏區一个非常贫困的山地,那里冬天都封山大半年与世隔绝.那里的居民都家徒四壁,沒有电視傢俱,烧水做飯都用撿拾的木柴来烧.用现代人的观点來看他们的生活还是相当原始的.他们白天上田地种青稞搞农活,晚上回來男女老幼一群人都围成一圈戴歌戴舞,中间摆着一昙青稞酒上面扦着三根竹管,一面唱歌跳舞,一面吮吸青稞酒.藏胞天生的能歌善舞,气氛非常的欢乐,我被这种欢乐的气氛所感染,也加入他们的行列尽情歌舞,心中充满一片欢乐.霎时间我想起贵甲一方的李嘉誠他能亨受到这种欢乐吗?他虽然家财万贯,洋房名車,样样不缺.但是他欢乐不起来,他终身都在忙碌着保持和发展他的事业王国,生活上他一点都不自由,街边上有好吃的鱼旦摊他能坐下来吃吗?出门多名保镳围着提心吊胆害怕被梆架.苦不堪言.通过這样覌察思维,我们不难証悟身外的物质条件,无论如何丰富也得不到欢乐,这种福报,缘起性空,本质还是苦!
        心灵上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但是如果我们还没破掉我,心中还存有我爱执,这心灵上的欢乐也不是長久的.如上述那欢乐的藏胞,一旦跑到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心中的贪嗔痴就马上滋長壮大,无限的烦恼就紧随而來了.
           当你心中己升起了菩提心,当你心中已破掉了我爱执,而轉化成為他爱执,一切都為众生着想,这时你心中才能得到永恒的欢乐!
           因此离苦得乐,谈起来是很容易,真正要修到那可要三大阿祗僧劫数啊!:lol
法王在修心日光论講记指出:佛教有一系列多样的煩惱对治法。佛教经论的主要内容就是教导我们如何与煩惱作战。获胜的人也就是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8 23:53 , Processed in 0.03227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