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咳,实在可怜,帮你一把,不然别人说我欺负你
若龙吟是疯子,则龙吟不一定是疯子,这句话没错,完全正确!
前后两个“龙吟”是同一个概念,而前后两个“疯子”也是同一个概念,那为什么前面说龙吟是疯子,而后面却说龙吟不一定是疯子呢?
因为在基础汉语里,"不一定是"和"一定不是"!它们俩属各自不同的俩概念!虽然同有一个[不]字,但汉语基础明确指出,它们各自限定不同,二者不能混同一谈![不一定是],是对局部所做的限定,[一定不是],是对全部所做的否定,因此
[不一定是]绝对不是[一定不是]!,所以,如果说变成下句:
[若龙吟是疯子,则龙吟一定不是疯子],则当然是前后矛盾行不通!因为[是]与[一定不是]才是正顶牛,正对立的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的死对头!龙吟正是无视汉语的基础常识,这样解读的!他认为
[若龙吟是疯子,则龙吟不一定是疯子],就是[龙吟一定不是疯子],就是后者对前者的全面否定,而非后者仅对前者所做的局部限定,所以连日以来他一直哭嚎:不对,在这个句式里,既然你已经肯定了龙吟是疯子,就不能再说龙吟不一定是疯子,因为我们知道:龙吟一定是疯子!
请问龙吟:[不]一定和一定[不],一样否?这里这个[不],到底各自限制了多少?????!
那么应该怎样解读才正确,请看:
[若龙吟是疯子,则龙吟不一定是疯子],这里的[不一定]是在首先承认龙吟就是疯子的这一共许点的情况下,同时大声声明着:不是只有这一个被人共许的点存在着呦!如此而已,有何难哉??!
也就是,通过句中[不一定]的逻辑关系词,明确阐明了虽然前一个共许是可以成立,可应该不只这前一个共许才能成立啊!所以,既然A,B代表前一个共许,而后者说[不只是前一个共许而已啊],那后一个的A,B,也就必须完全是那前一个的相同A,B!不能发生丝毫的改变,否则就叫偷换概念!
因为此公式的目的,不是要改变前后这个同一共许,恰恰相反,它正是要通过它自己对自己的部分限定,(限定,不是否定,更不是完全重合的否定,我的妈!)而让它自己超越了自己!发展了自己,成立于[它不仅仅是它自己所共许的那点层面上而已]的更广阔的关系中!用它自己限定自己,并且由此超越它自己,发展它自己----才会比,用其他事物来说明它,而推导出的结论,更令人信服!难道不是这样嘛!
所以解读这个公式之眼,不是靠这两个前后A,B的字面上完成的,因为它们只是死的材料,不会变,由人摆弄,所以你两眼死盯A,B没用!而是由如何处置A,B二者的逻辑关系中的关系词[一定是]或[不一定是]或[一定不是]等等设置来决定的!它们才是关键所在,它们才是解读之眼,因为关系更胜过字眼本身,字眼只能在关系存在的前提下,才能显示它本身的意义
而关系---它是随时可变的,层次分明的限定,绝非单一的一种非A即B的关系形式而已!
所以,如果只懂得死抠字面,却瞧不见或辨不清字面所处之环境----他们同处于何种的相互关系中,其人一定是瞎子,独眼儿或狂人,还说什么逻辑,还讲什么[语感],又替因明指点什么,枉招世间小儿偷笑而已!
别说我狂,纠缠了这么久,招引出这么多丑态狂言,竟然都输在对语文[不]的一词最起码限定范围的无知上,实在让人寒心!
[ 本帖最后由 一板一眼 于 2007-10-29 03:43 PM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