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55|回复: 16

他们两个人的功德一样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13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人,不了解佛教,根本不懂布施的功德、利益……甚至可能连“布施”这个词都没有听说过。一天看到有个乞丐,心生怜悯,顺手把手里的零钱交给了乞丐。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把这件事当个事儿,只是顺手把零钱交给了一个无意中遇到的乞丐。

另一人,信佛,自然了解布施。一天看到有个乞丐,心想——布施乃富足之因,故此我应多行布施。之后同样把手里的零钱交给了乞丐。

请问这两个人所行善业的功德一样吗?
发表于 2007-9-13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信佛那个人想:“愿我的钱能使他远离饥饿和贫苦因,故此我应多行布施。”这样比他想:“布施乃富足之因,故此我应多行布施。”所来的功德更多!
发表于 2007-9-13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人的功德应该差不多。第一个人没有发心,第二个人也只是发心自己富足,也是轮回之因。
发表于 2007-9-13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对来说,前者无造做之心,后者造做之心有之。前者无杂念,好点!
发表于 2007-9-13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
发表于 2007-9-13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对来说,前者无造做之心,后者造做之心有之。前者无杂念,好点!

赞成!
发表于 2007-9-13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造作心与无造作心并非关键,也许师兄说的意思是空性,三体轮空,因为他不执着于能施,所施和施物,他心里没有执著什么,他做了这个布施,绝对是善,有善报,但是也许这个更趋向于无记,因为他并不真正了解这个事物本身,了解这个执著和三体轮回的真实意义所在.而另外一个人,也许他空性的概念并不知道得很好,他甚至比较执著于人天善报,他是下士道的发心,但他是励力在种这个事,而且他知道这样做的意义,他做的是佛菩萨微笑的事(当然佛菩萨更希望他能了解空性以断除无明走上真正的解脱道),是善事,这个意义于无记的意义略为深远,个人感觉.

[ 本帖最后由 SKY12 于 2007-9-13 08:39 PM 编辑 ]
发表于 2007-9-13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末学个人浅见亦觉得楼上师兄善解,确实如是
发表于 2007-9-14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aa says:
前者,有善因一定有善果,但是不一定。他对于布施的善行,不明白,所以他的行,是不定的。有时会布施,有时就不会了

aa says:
后者的布施善根不坏

sugigi says:
但后者可能有耽着善业

aa says:
但也要两说的,一种是贪求善果,不求解脱。这个求善果的因,不是出三界六道的因,所以说是贪
但是另有一种,就像我们知道学佛法,这个学修的因,能够得到成佛的果,那我们这个因,是贪么?

aa says:
菩萨善知因果

aa says:
你只要多注意,不要贪世寿,世福,要晓得三界六道终归是苦,这个思路清楚,明白,那一切善行都是好的,量力而行。
因为你没有把这个善因回向到轮回里去。是回向到解脱道中去的

Sugigi says:
布施乃富足之因,故此我应多行布施。这个好像没有解脱的意思

aa says:
至于着不着相,悟道证道的人才能不着相,学地的学人怎么会不着相?如果因为着相就不做,那就等于好像,念佛有念相,我就不念了,你不念了,怎么能够因此达到一心呢,不达到一心,怎么悟证到无相的实相的?

aa says:
求富足就要看,是为了享受求富足,为了自家,还是为了什么求富足。

aa says:
布施的因,有富足的果,这是因果,不变得。就看你以什么心去做,如果是为了贪图享受,虽然有好的结果,但是总是不了生死的,对吧

Sugigi says:
并不是富足 就不好  呵呵

Sugigi says:
哦  我一直觉得施舍1元钱

Sugigi says:
应该得到1元钱的果报

aa says:
你如果硬是要布施,但是不要富足,也是不明事理的话,也是执着的心
发表于 2007-9-14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者相当于原始的刀耕火种

后者依托三宝,相当于科学的田间管理。

你说哪个功德更高一些?
发表于 2007-9-14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者高些,现在他开始田间管理,也许过些日子就机械化了,也说不定
发表于 2007-9-14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发表于 2007-9-14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KY12 于 2007-9-14 08:50 PM 发表
后者高些,现在他开始田间管理,也许过些日子就机械化了,也说不定

发表于 2007-9-14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者无造作之心,可怜那个乞丐,是本怀的悲心自然流露,事后又无居功之心,似乎应属无住相布施。后者,既然是个学佛的人,本应学的就是佛菩萨的那种无我利生的悲心。而此君面对可怜的乞讨者,居然先看到的这是使自己的富足的机缘,纯粹的以贪为动机。末学以为:不能说前者没有发心,他发了同诸佛菩萨一样的慈悲心,他的动机是无私的。而后者是怀有私心的善行。从这个角度讲,前者的功德应该大呀!
发表于 2007-9-14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个故事作功德想,这是贪;
对这个故事作无记想,这是痴;
对这个故事中所谓功德有高低想,一丝嫉妒,这是嗔。
若对这个故事中的的善行随喜,这是善。
透过这个故事看到无常,这是智。

另外,个人感觉功德没有大小的区别,只有先后成熟的区别;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当下,当下若是智是善,那么即便是再小的善报都会成为增上,相对来说这也就是大;反之再大的善报也会成为减损的因,相对来说这也就是小。

所以,有意识的善行,利于不断增上,那种三轮体空也绝非白痴的无知,而是毫无执取的信念,他的基础是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13:59 , Processed in 0.0381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