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緣起:
小釵在看道寬法師將102任赤&夏巴曲傑仁波切,如性法師翻譯的毗缽舍那手抄稿,其中如性法師對尊法師的翻譯有些看法,所以上傳到論壇,請論壇的法師/譯師/師兄們一起研討,看能否在變動尊法師的譯文最小範圍內,找到信雅達的譯文
版本:福智版廣論17-20卷(法師的手抄稿就到此)
範例:400-10:p400頁,第10行
17卷
400-10
亦不能滅愚癡黑闇,故當尋求達真實性無我『空』義,定解智慧。
如性法師: 無我之義
(這個不應該翻成「空」義,因為它已經講述到了無我,所以不可以翻成「無我空義」,應該是翻成達真實性「無我之義」,講述到了空性的內涵),然後「定解智慧」。
400-11
其次成就奢摩他已,應當修習毗缽舍那。當如是思,世尊所有一切言教皆是善說,或有現前顯示真實,或有間接趣向真實。
如性法師: 這個「當如是思」,應然是放在最前面
當如是思,其次成就奢摩他已,應當修習毗缽舍那。世尊所有一切言教皆是善說,或有現前顯示真實,或有間接趣向真實。
407-6
又於無量各別之法,佛說無量破除自性之理
如性法師
藏文版並沒有講述到是「佛」所說的,它只有說:又於無量各別之法,說無量破除自性之理
409-倒2
破所破時應成能立以誰而破
如性法師
這當中的「能立」應該是改成「自續」,「破所破時應成自續以誰而破」
410-5
則能滅一切所破除
如性法師
這個「一切所破除」的這個「除」字,應該是提到上面來,則能滅除一切所破
410-10
今初,現自許為釋中觀義者,多作是言,就真實義,觀察生等有無之理,從色乃至一切種智一切諸法,皆能破除。
如性法師
這段話當中的第一句「就真實義,觀察生等有無之理」,可能換個方式會比較容易了解就是,就觀察生等有無真實義之理,從色乃至一切種智一切諸法,皆能破除。
410-倒2
又見真實之聖智,全不見有生滅繫縛解脫等法
如性法師
又見真實之聖智,「全不見有生滅繫縛解脫等法」,這句話應該是翻譯成,見無有生滅繫縛解脫等法,應該是不能夠翻譯成「全不見有生滅」,應該是翻譯成「見無有生滅繫縛解脫等法」,這兩者就是會有一些差別,接下來我們會作講述。(下段有解釋)
…..
410-倒1
故無生等。設許生等…
如性法師
故無生滅等。設許生滅等
自宗他是認為,聖者內心當中,證得真實義的智慧,是「沒有辦法看見生滅」的,是沒有辦法看見生滅,但不是能夠見到「沒有生滅」,這兩者之間是有差別,所以這個翻譯的話,可能就是要翻譯成「見到沒有生滅」。就是說聖者內心當中證得空性的智慧,它是沒有辦法看到生滅、繫縛以及解脫的;他是沒有辦法看見,並不是他本身已經看見了「沒有生滅、沒有繫縛以及沒有解脫」。如果他今天真的已經看見了沒有生滅以及沒有解脫的話,那再加上他本身又是正量,就如同他所見到的一般,一切應該是不存在的。但以自宗的角度而言,是不這麼作承許,宗大師有在這個地方,特別的把它強調出來。但是實際上這兩點之間,如果我們仔細的去思惟的話,是不容易作分別的。但是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必須要先能夠了解到,聖者的內心當中,證得真實義的智慧,它是沒有辦法看到生滅,並不是它本身已經見到了沒有生滅。
如是若許有生等為量成不成,若有量成不應正理,見實性智見無生故。相同的道理,要是今天在承許有生滅等法的話,那生滅等等的諸法,是否能被正量所證成呢?這個時候他宗又提出了一個問難。就是你今天要是承許有生滅等法,「如是若許有生等為量成不成」,這些諸法它是否能夠被正量所證成?「若有量成不應正理」,如果它是能夠被正量所證成的話,實際上是不合理的,為什麼呢?因為「見實性智見無生故」,後面這個翻譯就是對的,後面就是翻成「見無生故」。
414-倒1
一切諸法
如性法師
一切事物
這當中所謂的「一切諸法」,實際上這個名詞,在這個地方是不應該翻成一切諸法的,應該是翻成「一切的事物」。
因為所謂的「事物」,它有兩種的解釋方式,在藏文當中所謂的「事物」,它是用「窩缽」的這個字來代表。講到「窩缽」的這個字,它直接翻譯成中文,應該是翻譯成事物;但是在有一些偈頌當中會翻譯成「諸法」。實際上「窩缽」的這個字,如果以狹義的角度而言,它只能夠闡釋由因緣所生的有為法;如果以廣義的角度而言,它是能夠代表一切的諸法。但是今天在這個地方,因為後面有一句話,也就是「一切事物自性空者,是由依因緣生起之理」,這後面有特別的談到,它是透由因緣而產生的。所以一切的諸法,它並不是都是透由因緣而產生,只有當中的「有為法」才是透由因緣而產生的。所以在這個地方,還是照著藏文版它原有的這個字,將它翻成「一切的事物」。這個時候我們在解釋「事物」的這個名詞的時候,應該用由因緣所生的有為法來作解釋。因此一切的事物、一切的有為法,它的本質都是自性空。為什麼呢?「是由依因緣生起之理,故說彼空,後當廣釋」,因為它是透由因緣而產生的。
在這個地方為什麼要特別的強調「有為法」,是有它的原因的。因為無為法,它是不用透由因緣產生,所以在無為法之上,闡述自性空的道理,是比較容易了解。但是對於有為法而言,我們在說有為法它是自性空,它並沒有自性的當下,卻又要在這個之上安立它是透由因緣而產生的話,實際上在這個同時,會有很多的疑惑產生。既然它沒有自性的話,它為什麼是透由因而產生?為什麼行善它能夠得到善果?為什麼造惡會得到惡果?既然它本身已經沒有自性的話,為什麼它又是透由因而產生的呢?所以在有為法之上,因為比較容易產生這種疑惑的關係,所以今天宗大師在這一段當中,特別將一切諸法當中的有為法提出來,然後在這個之上,而闡釋了自性空的道理。因此在這個地方就是,一切的事物自性空者,是依由因緣生起之理,故說彼空,後當廣釋。在接下來的文中,會廣泛的解釋,也就是緣起性空的內涵。
415-2
若有苦諦,生苦之集,滅苦之滅,能滅之道,亦皆應理,
如性法師
若有苦諦,生苦之集,滅苦之滅,趣滅之道,亦皆應理,
如果是翻成「能滅」,會讓人產生一種誤解,以為「道諦」它本身是能夠滅除這些痛苦的。實際上道諦是能夠滅除痛苦,但是在闡釋四諦當中的內涵的時候,最主要是說,今天你想要滅除苦諦以及集諦,必須要能夠獲得滅諦;今天要怎麼才能夠獲得滅諦呢?必須透由道諦的內涵,才有辦法趣向、才有辦法獲得這個滅諦。所以在這個地方,以藏文版的字句,應該是翻趣向的「趣」會比較恰當;如果要用「能」的這個字,就是要想說能獲得滅諦之道諦,或者是趣向滅諦之道諦。
416-2
若法有自性,則無因緣亦應恆有,然非如是,故無自性,故說為空。
如性法師
若事物有自性,則無因緣亦應恆有,然非如是,故無自性,故說為空。如果這個法,「法」這個字也應該改成「事物」,就是今天這一件事物,它要是有自性的話,就表示它是不用透由因緣就能夠形成的;要是它不用透由因緣就能夠形成的話,「亦應恒有」,應該它是會時常,就是它會恒常的存在才是啊!「然非如是,故無自性」,但不是因為這樣的緣故,所以它並沒有自性,它的形成是必須要觀待他因而產生,「故說為空」。
416-6
此極顯,若有自性不待因緣,若待因緣定無自性,順行逆返及無性語,而能作為破立等事
如性法師
此極顯,若有自性不待因緣,若待因緣定無自性, 順行逆返,而無自性語,能作為破立等事
此極顯,若有自性不待因緣,若待因緣定無自性,因此之前所引的這些論著當中,最主要就是要表達,今天諸法要是有自性的話,就表示它是不需要觀待因緣就有辦法形成的,因此「若有自性不待因緣」;相反的,「若待因緣定無自性」,既然它是要觀待其他的因緣才有辦法安立的話,它怎麼可能有自己本身的這種自性呢?順行逆返,這個地方「順行逆返」的旁邊應該要加一個逗點,會比較容易了解這一段話的意思。這當中所謂的「順行」就是說,如果今天這一法它是有自性的話,就表示它是不需要觀待因緣的,就是「若有自性不待因緣」,這個是順行的部分;「逆返」的話,既然今天它是需要觀待因緣的話,你怎麼可以說它是有自性的呢?就是從反方向來看這件事情。它有自性,表示它能夠不要觀待因緣,今天它既然是觀待因緣的話,你怎麼可以說它是有自性呢?就是以『順』跟『逆』的兩種角度,來闡釋緣起性空的道理。接下來「及無自性語,而能作為破立等事」,如果之前加上逗號,「及」這個字應該是不需要的,把「而」調到上面,而無自性語,能作為破立等事。因此透由緣起來安立性空,透由性空來安立緣起的話,今天我所說的這些話,雖然是無自性的,言語它自身雖然是無自性的,但是「能作為破立等事」,但是藉由它能夠破除或成立某一些事情。
416-7
當知唯是中觀智者所有勝法
如性法師
當知唯是中觀智者勝法
當知唯是中觀智者所有勝法」,這一段的中文當中有加「所有」這兩個字,但是在原文裡面並沒有「所有」這兩個字。
417-倒4
如是龍猛菩薩之宗,謂諸法全無塵許自性,若由自性,生死涅槃一切建立皆不得成
如性法師
如是龍猛菩薩之宗,謂諸法全無塵許自性,若有自性,生死涅槃一切建立皆不得成
「若由自性」,這個「由」應該改成「有」這個字才對。
卷17結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