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52|回复: 11

学习广论中十二缘起章节的疑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31 10: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各位大德:晚上好!今有关《广论》学习的两个问题,向大德们请教。一者,P177L1,初果、二果圣人临终时以空慧制我爱执,令其虽现行却力弱。问:是否有中有?若无又以何种方式继续投生?二者P181L3--5,无明释义中,a非仅遮能对之明及明所余。b是明相违,所对治品。问:个人理解是a的范围大过b,但从文字上看又似b大于a,不知是藏语语法如此还是本义如此?恭请诸位大德法师、大德居士们不吝赐教,十分感谢!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0: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论》中士道关于十二因缘,今有二疑,请各位大德为我解惑。一是P181L9“行即是业”。问:唯识讲的种子与业有何异同?每期生命结束后新的投生,主要靠业或种子的力量?还是识的力量?因《八识规矩颂》说阿赖耶识“去后来先作主翁”。第二P185L10,关于十二因缘以惑业苦作总摄说“从三出生二,从二而生七,从七复生三,数转三有轮”。问:从七复生三,如此则无明从苦生?难道说在受苦果的当下由于对业感缘起及自性空的道理不明白,这就是从苦出生无明?这与无始无明又有何关联?
发表于 2015-1-31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rrypotter 于 2015-1-31 12:36 编辑

尝试做答,抛砖引玉:

1  小乘 预流果,一来果  未断尽修断欲惑,容有欲界受生,此时当有中有,但应该不再由业力恶趣受生。
2. 不是泛泛地 说“没有明”,或者是“明”之外的某些法,如虚空,而是更精准地指其 相违品

八识规矩颂,刚晓法师是学唯识的,对此不以为然,说其中未必尽合唯识。自己抉择吧
发表于 2015-1-31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龍騰四海 于 2015-1-31 13:40 编辑

法友您好:

一者,P177L1,初果、二果圣人临终时以空慧制我爱执,令其虽现行却力弱。问:是否有中有?若无又以何种方式继续投生?

初果.二果.三果都有"中有".

若有人引用P174L3 "世親論師亦云:見諦無能引",來證成"聖者無中有"的話, 這不合理, 該文是指"不新造集能引生死之業",而不是指"不會成辦中有".

請見P177L10 第四死後成辦中有之理者。"依二種因,謂我愛已生故,無始樂著戲論已熏習故,善不善業已熏習故。"
(三果聖者因薰習靜慮,喜三摩地, 故成辦色界中有.)

所以可以這麼分類:
a. 造業異生: 我愛現行 > 愛執自身 > 成辦中有.
b. 初果二果: 我愛現行 > 慧力壓伏 > 薰習戲論 > 成辦中有.
c. 三果:       我愛不行 > 薰習戲論 > 成辦中有.

此外, 若有人引用P176L11 "作惡業者,解肢節苦,最極尤重。又解肢節,除天、那落迦,所餘生處,一切皆有。", 來證成"天人和地獄沒中有"的話, 這也不合理, 他們沒有解肢節苦是因為"化生", 而不是因為沒"中有".

那麼, 只要是會繼續投生的, 就一定會有"中有"嗎? 非也,
請見P178L9 "若從下二生無色者則無中有,於何處沒,即於其處成無色蘊。堪為根據諸教典中,除此而外,未說餘無中有之例。"


二者P181L3--5,无明释义中,a非仅遮能对之明及明所余。b是明相违,所对治品。问:个人理解是a的范围大过b,但从文字上看又似b大于a,不知是藏语语法如此还是本义如此?

"如是無明,亦非僅遮能對之明及明所餘,是明相違所對治品。"
=> 如是無明,亦非僅遮能對之明,亦非明所餘,是明相違所對治品。
=> 所以"無明", 不是光把"明"扣掉就好, 也不是指"明"以外的都算, 而是指跟"明"正對治的才是.
=> 由此可知, 有關"無明"的定義說法有三: 1.不是明的, 2.明以外的, 3.對治明的, 其中1和2為同義且皆錯誤, 僅3為正確.

所以a和b這兩者有三句型,:
(1) a.b兩者皆是: 無明 (即:補特伽羅我執薩迦耶見)
(2) a的範圍大過b (是b周遍是a,是a不周遍是b): 通達粗分無常之慧
(3) a.b兩者皆非: 明 (即:正明瞭補特伽羅無我之義)


個人拙見,僅供參考,歡迎交流~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6: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龍騰四海 发表于 2015-1-31 12:43
法友您好:

一者,P177L1,初果、二果圣人临终时以空慧制我爱执,令其虽现行却力弱。问:是否有中有?若无 ...

《广论》中士道关于十二因缘,今有二疑,请各位大德为我解惑。一是P181L9“行即是业”。问:唯识讲的种子与业有何异同?每期生命结束后新的投生,主要靠业或种子的力量?还是识的力量?因《八识规矩颂》说阿赖耶识“去后来先作主翁”。第二P185L10,关于十二因缘以惑业苦作总摄说“从三出生二,从二而生七,从七复生三,数转三有轮”。问:从七复生三,如此则无明从苦生?难道说在受苦果的当下由于对业感缘起及自性空的道理不明白,这就是从苦出生无明?这与无始无明又有何关联?
发表于 2015-2-2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bmdj 发表于 2015-1-31 10:24
第二P185L10,关于十二因缘以惑业苦作总摄说“从三出生二,从二而生七,从七复生三,数转三有轮”。问:从七复生三,如此则无明从苦生?难道说在受苦果的当下由于对业感缘起及自性空的道理不明白,这就是从苦出生无明?这与无始无明又有何关联?

问题2

“从三出生二,从二而生七,从七复生三”:无明(惑)→行(业)→识、名色、六入、触、受(苦)→爱、取(惑)→有(业)→生、老死(苦)。

看明白吗?这就是惑业苦辗转相生的过程,把这个过程各个环节归类,其中惑有三支、业有两支、苦有七支,所以说“从三出生二,从二而生七,从七复生三”。并不是头三个惑生中间两个业、两个业再生最后七个苦,七个苦再生来世三个惑。
发表于 2015-2-2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者P181L3--5,无明释义中,a非仅遮能对之明及明所余。b是明相违,所对治品。问:个人理解是a的范围大过b

这个理解是正确的——a的范围大过b。
发表于 2015-2-2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bmdj 发表于 2015-1-31 10:24
每期生命结束后新的投生,主要靠业或种子的力量?还是识的力量?因《八识规矩颂》说阿赖耶识“去后来先作主翁”。

因无明造业,因业力推动,熏习了识——识可以分为因位识、果位识。业力的种子埋藏在因位识里,那就是来世的“模具”;因位识投生的刹那,就是果位识,就是先世造作善恶业种子的成熟现行——模具脱胎成型。

投胎的是识,但推动识去投胎的则是业力。
发表于 2015-2-3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angar 于 2015-2-3 00:21 编辑

我想多从道理上说说,道理通了,就容易办了。

烦恼是怎么灭的?
唯识、中观二宗都同意:粗的烦恼,用浅的智慧就能断;细小的烦恼,要用大的智慧的力量才能断除。
解释《现观-道智》中有,也可参《杂集论-王疏》:
烦恼之软中上,以作业之大小而分,则粗惑过于细惑,细惑过于极细之惑。

其作业愈强者,其损害愈大,人共指摘,心亦内咎,虽恶人容有悔悟之时;
其作业愈弱者,其为害亦小,众既难知,心亦自忽,虽圣者犹有失察之处。

此所以大恶易断,非至极无惭愧者不为;
小过难断,虽努力加行者,犹自不免。

世情既尔,圣道亦然。故软软道能断上上惑,要上上道方断软软惑也。

小乘初果,名预流,需要七返人天,才能到阿罗汉。
小乘二果,名一来,还来一次人间。
小乘三果,名不还,不来人间了。
人间属于欲界,在其中投生的,说明他的欲界贪还比较强,能促发现行,感生其间。由此可知,前两个果位,虽有空性慧,但力量还不够强大,不仅是粗分的欲贪俱生烦恼没有断,就连遇境出生现行的状况,也没能力压伏。

中观认为,凡是被烦恼所染的,都是业。所以有学圣者只有在无分别慧现前时,才没有业。这在宗大师《入中论疏》中,前后都提及到。
被称为种子的,必须要有生果的功能。
在中观应成,习气不是种子,而唯识中,习气是种子的别名。如《三十颂讲话》:
如何叫做“习气”?是能生因名,是现行所熏习的气分。
因为凡一法现行时,同时就有残留于第八识中的影子,后来遇缘可有生现行的作用的东西。所以习气也者,就是“种子”的异名。

不过,种子望它自身所生的现行得名;
习气则对于能熏的现行而得名;实则同体异名。

那么把欲界贪,或是说俱生我执,分成上中软等九品,那么也能看出四果圣者的智慧能力的差异,以及俱生我执的种子。

至于这里所说的“无明”,其实说的就是我执,象科学知识,如 1+1=2,也不是这里的明。

那么,问题也来了。初果圣者也现见空性了,空性慧之间没什么不同,又是和我执不能在同一心中共存的相违品,那他为什么还有我执呢?还有欲贪呢?
从唯识的观点来看,比较容易明白一些吧。
唯识可以把心分成不同的层面,前六识比较粗,凡夫都能认识到。
其中第六意识中的分别我执,是在很浅的层面,所以初果空性慧可断。而其深处,达其意根,也就是第七识,其中的我执是深层次的俱生我执,只能在修道不断修习才能断。
所以不同果位圣者的空性慧,其实可以看做是在心的不同层面起作用。

就唯识来说,意识也有俱生,大概思路是这样吧。具体的地方,必须跟从善知识努力学习,才能清楚理解每部大论中的细节。
发表于 2015-2-3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liangar 发表于 2015-2-3 00:14
被称为种子的,必须要有生果的功能。
在中观应成,习气不是种子,而唯识中,习气是种子的别名。
这句话说反了,容易引起误解。应该说:在中观应成,习气是指残习、余习;而唯识中,习气指的是现行所熏习的气分,它有产生思行等功能,所以又名种子。——两个习气内涵不一样,而不是同一个习气在中观不是种子,到了唯识就成了种子。
发表于 2015-2-3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鸿泥 发表于 2015-2-3 08:51
被称为种子的,必须要有生果的功能。
在中观应成,习气不是种子,而唯识中,习气是种子的别名。

基師《瑜伽略纂》云:述曰習氣通二種。謂現行及種子。此中約種子名習氣。不約現行為論。故開二別 問曰何故得知現行亦名習氣者。如阿羅漢齊足越坑。名為習氣。此乃現行。故知通二種也。僧海大师《辨了不了义释难》:  此中当知,烦恼习气总有二类,一谓烦恼之种子习气。二谓不能引生烦恼唯能现起乱相之习气。初分即是烦恼障摄,后分立为所知障摄,
发表于 2015-2-4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二位师兄。看来习气、种子,大乘宗派看法也是相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05:33 , Processed in 0.04310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