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1999年《中外文化的融合与对比》
中印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印度文化中的表达方式,经常用到回环往复的手法,在我们看来好像很繁琐。有的学者认为古印度人有分类癖,现在看来还不只于此,古印度人还有“罗嗦癖”。回环往复的手法,在我们的表达方式中也常用到,比如排比句法,回文诗等等,比如有一首电视剧插曲“山不转水转”就是回环往复的手法:“山不转哪水在转,水不转哪云在转,云不转哪风在转,风不转哪心也在转;心不转哪风在转,风不转哪云在转,云不转哪水在转,水不转哪山也在转。”可是古印度人在他们的佛经里,用得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最有代表性的是“长阿含经”中关于天堂(忉利天宫)的描写。
这个天宫分成好多层,“其大城之内复有小城,纵广六万由甸。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围校饰,以七宝成。”这里面有四个层次:城、栏、网、树,五个七重,每个层次都可以用七种宝物构成。设想一下,如果排列组合的话,该有多么复杂。但是佛经不怕复杂罗嗦。如果我们把上面引的“...由甸。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围校饰,以七宝成。”这句话简记为“如此如此......,”那末我们来看一下,长阿含经中对天宫是怎么描述的:
“其大城之内复有小城,纵广六万如此如此......。
其小城外中间,有伊罗钵龙宫,纵广六千如此如此......
其善见城内,有善法堂,纵广百如此如此......
其堂阶道,纵广五百如此如此......
善见堂北,有帝释宫殿,纵广千如此如此......
善见堂东,有园林名曰粗湿,纵广千如此如此......
善见宫南,有园林名曰画乐,纵广千如此如此......
善见堂西,有园林名杂,纵广千如此如此......
善见堂北,有园林名大喜,纵广千如此如此......
其粗湿园画乐园中间,有难陀池,纵广百如此如此......
其余忉利天宫殿,纵广千如此如此......
其诸宫殿,有纵广九百、八百、极小百如此如此......
诸小天宫,纵广百,有九十、八十、极小至十二如此如此......”
在这里,“如此如此”一口气重复了十三遍。
佛经中的七宝,指的是金、银、水精、琉璃、赤珠、玛瑙和车磲,为了说话方面,我们在这里先把它简记为A、B、C、D、E、F和G。这些城、栏、网、树是由什么做成的呢?那你就去排列组合好了,结果就是经文里所写的:
城是:“A城B门,B城A门,C城D门,D城C门,E城F门,F城E门,G城ABCDEF门。”
栏是:“A栏B桄,B栏A桄,C栏D桄,D栏C桄,E栏F桄,F栏E桄,G栏ABCDEF桄。”
网是:“A罗网下悬B铃,B罗网下悬A铃,C罗网下悬D铃,D罗网下悬C铃,E罗网下悬F铃,F罗网下悬E铃,G罗网下悬ABCDEF铃。”
树是:“A根A枝B叶花实,B根B枝A叶花实,C根C枝D叶花实,D根D枝C叶花实,E根E枝F叶花实,F根F枝E叶花实,G根G枝ABCDEF叶花实。”
讲到比较,我们中国人有好几句俗语,比如“金窝银窝,不如自家草窝。”“千好万好,不如共产党的政策好。”这都比较精炼,也很有强调的意味。可是到了印度人那里,这么简单就不能使他们满足了。他们十分耐心地运用递推手法,这种比较就繁琐得不得了。为了说明苦集灭道四谛的至高地位,他们不惜用了23个递进:“诸比丘,A之明,不如B,B之明,不如C,C之明,不如D,...... V之明,不如W。是故诸比丘,欲求光明者,当求W,当作是学,当作是修。”这里A是烛火,W就是四谛,中间二十一个事物,一个比一个更亮些。
我们现在看来,和尚真是太可怜了。那么罗嗦的东西,还要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实在是苦差事。难怪我们要说“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可是我们又一想,更可怜的是信奉作佛事可以超度的迂夫愚妇,他们哪里知道佛经里说的是什么,而且,正因为佛经里有那么多的重复回环,小和尚漏念几节或者搞颠倒了几节,死人固然不知道,活人又哪里知道呢。
古印度人还有很特别的分类癖,那分类的方式也是极其繁琐的。比如在古印度民间流行的《性典》中,爱有4种,幽会有7种,温和的拥抱有4种,热情的拥抱也有4种,“爱之咬”有8种,口交有8个阶段,与纯洁少女的接吻有3种方式、4个角度,等等。
再以数阶词而论,中文里不过只有个、十、百、千、万、亿、兆、京等若干数位词,而在古印度的佛教经典里,我们可以看到从10的7次方数阶名(拘致)每两个数量级便有一个专名,一直到10的73次方共34个。对于尺度而言,中文里所有的是里、丈、尺、寸、分、厘、毫、微、忽等九个,而古印度语中却有从10的负9次方直到512000,跨越14个量级的18个专有名词。
古印度人的这种不怕重复不怕繁琐的表达方式,形成了他们固有的思维习惯,但我们也要注意到,这也是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现在我们还不清楚古佛经中的这种表达方式与审美情趣对于古代中国文化有什么影响,可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固有民族审美标准去强求别的民族。除了印度以外,古代与现代的阿拉伯民族特别喜欢装潢,如果你到巴基斯坦或者阿富汗去的话,就会看到他们把大篷车画得有多么花里胡哨,让人看了只觉得乱得慌,但我们不必去讥笑或者去指责他们,要容忍不同的文化么。
附1:<世記經忉利天品·佛說長阿含第四分世記經忉利天品第八>
佛告比丘。须弥山王顶上有三十三天城。纵广八万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城高百由旬。上广六十由旬。城门高六十由旬。广三十由旬。相去五百由旬有一门。其一一门有五百鬼神守侍卫护三十三天。金城银门。银城金门。乃至无数众鸟相和悲鸣。亦复如是。其大城内复有小城。纵广六万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城高百由旬。广六十由旬。城门相去五百由旬。高六十由旬。广三十由旬。一一城门有五百鬼神侍卫门侧。守护三十三天。金城银门。银城金门。水精城琉璃门。琉璃城水精门。赤珠城马瑙门。马瑙城赤珠门。车磲城众宝门。
其栏楯者。金栏银桄。银栏金桄。水精栏琉璃桄。琉璃栏水精桄。赤珠栏马瑙桄。马瑙栏赤珠桄。车磲栏众宝桄。其栏楯上有宝罗网。其金罗网下悬银铃。其银罗网下悬金铃。琉璃罗网悬水精铃。水精罗网悬琉璃铃。赤珠罗网悬马瑙铃。马瑙罗网悬赤珠铃。车磲罗网悬众宝铃。其金树者。金根金枝银叶花实。其银树者。银根银枝金叶花实。其水精树。水精根枝琉璃花叶。其琉璃树。琉璃根枝水精花叶。其赤珠树。赤珠根枝马瑙花叶。马瑙树者。马瑙根枝赤珠花叶。车磲树者。车磲根枝众宝花叶。
其七重城。城有四门。门有栏楯。七重城上皆有楼阁台观周匝围遶。有园林浴池。生众宝花。杂色参间。宝树行列。华果繁茂。香风四起。悦可人心。凫雁.鸳鸯.异类奇鸟。无数千种。相和而鸣。其小城外中间有伊罗钵龙宫。纵广六千由旬。宫墙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悲鸣。亦复如是。其善见城内有善法堂。纵广百由旬。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其堂下基纯以真金。上覆琉璃。其堂中柱围十由旬。高百由旬。当其柱下敷天帝御座。纵广一由旬。杂色间厕。以七宝成。其座柔软。软若天衣。夹座两边左右十六座
堂有四门。周匝栏楯。以七宝成。其堂阶道纵广五百由旬。门郭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善见堂北有帝释宫殿。纵广千由旬。宫墙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悲鸣。亦复如是。善见堂东有园林。名曰麤涩。纵广千由旬。园墙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麤涩园中有二石垛。天金校饰。一名贤。二名善贤。纵广各五十由旬。其石柔软。软若天衣
善见宫南有园林。名曰画乐。纵广千由旬。园墙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其园内有二石垛。七宝所成。一名昼。二名善昼。各纵广五十由旬。其垛柔软。软若天衣。善见堂西有园林。名杂。纵广千由旬。园墙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七宝所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其园中有二石垛。一名善见。二名顺善见。天金校饰。七宝所成。各纵广五十由旬。其垛柔软。软若天衣。善见堂北有园林。名曰大喜。纵广千由旬。园墙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其园中有二石垛。一名喜。二名大喜。车磲校饰。纵广五十由旬。其垛柔软。软若天衣
其麤涩园.画乐园中间有难陀池。纵广百由旬。其水清澄。无有垢秽。七重宝堑周匝砌厕。栏楯七重.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其池四面有四梯陛。周匝栏楯间以七宝。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又其池中生四种花。青.黄.赤.白.红缥杂色间厕。其一花叶荫一由旬。香气芬熏闻一由旬。根如车毂。其汁流出。色白如乳。味甘如蜜。其池四面复有园林。其杂园林.大喜园林二园中间有树名昼度。围七由旬。高百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树外空亭纵广五百由旬。宫墙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其余忉利天宫殿纵广千由旬。宫墙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其诸宫殿有纵广九百.八百。极小百由旬。宫墙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校饰。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诸小天宫纵广百由旬。有九十.八十。极小至十二由旬。宫墙七重。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周匝围遶。以七宝成。乃至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亦复如是
善见堂北有二阶道至帝释宫殿。善见堂东有二阶道至麤涩园。复有阶道至画乐园观。复有阶道至杂园中。复有阶道至大喜园。复有阶道至大喜池。复有阶道至昼度树。复有阶道至三十三天宫。复有阶道至诸天宫。复有阶道至伊罗钵龙王宫。若天帝释欲麤涩园中游观时。即念三十三天臣。三十三天臣即自念言。今帝释念我。即自庄严驾乘宝车。与无数众前后围遶至帝释前。于一面立。帝释复念其余诸天。诸天念言。今帝释念我。即自庄严。与诸天众相随至帝释前。于一面立。帝释复念伊罗钵龙王。伊罗钵龙王复自念言。今帝释念我。龙王即自变身出三十三头。一一头有六牙。一一牙有七浴池。一.一浴池有七大莲华。一一莲花有一百叶。一一花叶有七玉女。鼓乐弦歌。抃舞其上。时。彼龙王作此化已。诣帝释前。
附2 古印度佛教中的数阶词
附3 古印度佛教中的尺度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