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广论 于 2015-2-20 15:09 编辑
逻辑学就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
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越强,对知识的理解越透,掌握的越牢固,运用就越灵活。
逻辑学有三大源泉:古希腊的形式逻辑,中国先秦的名辩逻辑,古印度的因明。
世界各国都把逻辑作为基础课来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把逻辑学列入相对于技术科学的七种基础学科第二位。这些基础学科分别是:数学、逻辑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1977年,《大英百科全书》英文版把逻辑学 列为知识的五大分科之首: 一、逻辑学 二、数学 三、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 学) 四、历史学和人文学(主要指语言文字) 五、哲学。
爱因斯坦在1953年致斯威策(J.E.Switzer)的信中说过:“ 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
美国著名逻辑学教育家柯匹在其享誉世界的逻辑学教材《逻辑学导论》的前言部分言道: “无论在科学研究中,在政治生活中,还是在个人生活管理方面,我们都需要运用逻辑以达至可靠的结论。学习逻辑学,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好的论证以及它们为什么好,亦可帮助我们确认坏的论证以及它们为什么坏。没有什么研究会有比之更广大的用途。”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导向是所谓“相辅相容、相反相成、执端取中、过犹不及”的辩证理性,向来缺乏“诉求精确与严格,排斥含混与牵强,崇尚质疑与分析,不容盲从与武断”的逻辑精神。
我国古代的名辩学说与古印度的因明都产生过丰富的逻辑思想,但在东方这两块古老土地上,“逻辑思想”均未能最终成长为“逻辑学”,进而支撑科学的发展。这是一个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文化现象。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 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 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 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 善辩(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contend)”。
我国教育体系把逻辑学归为哲学学科的分支,显然是降低了逻辑学的地位和作用。
值得我们思考。
“钱学森之问”的逻辑省思
发布时间:2013-08-20作者:刘叶涛 刘东 来源:《人文杂志》2013年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