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79|回复: 10

有谁聊聊宋朝末代皇帝赵显成为萨迦派一代高僧合尊法宝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13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谁聊聊宋朝末代皇帝赵显成为萨迦派一代高僧合尊法宝的故事。
这位南宋小皇帝真正当起了喇嘛,长住萨迦寺,法号合尊法宝。合尊是藏文音译,意思是“天神家族的出家人”,西藏传统认为吐蕃的统治者赞普是天神下凡,对王室子弟出家的都加此尊称。皇帝喇嘛真不是来混日子,不但学会了藏语藏文,从汉文翻译了《因明入正理论》、《百法明门论》等典籍,在后世的藏传佛教史书中名列大译师之册,还当上了萨迦寺的“总持”。今日能见的那塘版藏文《因明入正理论》尾页上提有藏文“大汉王者出家僧人合尊法宝”等等,很可能正是出自赵显手书。萨迦寺“总持”,大约是汉地寺庙住持、方丈一类的职位吧。很难想象在政教高度相关的萨迦,赵显这样流放至此的外族人可以做上执掌实权的位置,应该只是对他宗教造诣的肯定吧,也殊为难得了。



虽然最后被元英宗在其以文字狱害死,藏文史料里说,赵显被杀时,流出来的血不是鲜红的,而是白色的。


===在网上摘抄的片段




发表于 2014-6-13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有另一种说法:



  宋恭帝


  过去很多帝王,尤其是亡国之君,他们的命运真是五花八门,然而像南宋亡国之君宋恭帝那样,被迫到异域出家,且最后成了一代高僧,真是奇之又奇!


  赵显(1271年—1323年),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1276年)在位,宋度宗次子。他是宋端宗赵昰的弟弟,宋末帝赵昺的哥哥,即位前曾被封为嘉国公、左卫上将军等,谥号恭皇帝,无庙号(也说庙号恭宗)。
  1274年,宋度宗因酒色过度而死,四岁的赵显在奸臣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了皇帝,是为宋恭帝,年号德佑。赵显即位之时,宋室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蒙古铁骑大举南下,局势失去控制,宋王朝的统治已经陷入了瘫痪状态。这时的宋廷由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军国大权依然在贾似道之手。




  当时蒙古的元朝大军已占得中国北半部,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樊城的控制权之后,渡过长江向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进发。谢太后一面在全国通令“勤王”,一面向元军乞和。势如破竹的元军在击破各地的防线,相继降服了长江中游诸州。1275年,贾似道率领的3万大军在芜湖与元军对战大败,不久,谢太后和宋恭帝在全国人民的压迫下不得不杀死贾似道,不过为时晚矣,宋朝已寿终临寝,灭亡的形势已经不可避免了。
  同年年中,元军已经占领了江东(今江苏省)大半的领土。






  元世祖忽必烈
  1276年1月18日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求和不成,只好向元军投降。同年,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赵显出城向元军投降。
  元至元十九年(1282),已经12岁的赵显在北京被幽禁6年后,又被遣送到上都开平。在开平又幽禁6年后,至元二十五年(1288),忽必烈赏赐他“钞百锭”,命令他出家,到吐番去学习佛法,其母全皇后也被令出家为尼。一对母子都被元朝安排出家了,从此骨肉分离,天涯各自。
  赵显出家学佛的地方是吐番,即西藏。19岁那年,他正式在西藏喇嘛庙里出家,得法号“合尊”,此后潜心学习藏文。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不数年,赵显已经在藏佛界崭露头角,成为把汉文佛典译成藏文的翻译家,并担任过萨迦大寺的总持,成为当时西藏的佛学大师,四处讲经、潜心研究佛学,一生如此。后来还翻译了《百法明门论》,还有深奥的《因明入正理论》,在扉页留下了题字,自称“大汉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宝”,被藏族史学家列入翻译大师的名单,成为一代佛学宗师。到至治三年(1323)四月,他平静地死了,享年54岁。算下来,他在西藏定居了35年,其间再也没有踏入魂牵梦绕的江南故乡!
  据说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他写了一首诗: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对南宋王朝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赵显对当年元朝政府无理进攻南宋的谴责,因而触犯了文字狱。后来被元朝皇帝发现,大怒,遂下令赐死。
  实际上关于宋恭帝赵显的结局,只有汉文《佛祖历代通载》留下这样一句:“至治三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诏僧儒金书藏经。”有人因此认为,他是被元英宗赐死的。其实这是误读,“赐瀛国公”是独立成词的,是说“瀛国公”这个名号是被皇帝赐予的,不是被赐死的意思。后面“诏僧儒金书藏经”,更是渲染朝廷的礼遇之意,说明元朝对他始终还是友好的。
  然而究竟真相如何,谁知道呢?

发表于 2014-6-14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显的弟弟南宋第九位皇帝赵昺才是宋朝末代皇帝。
发表于 2014-6-14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藏史集》全名为《汉藏史集·贤者喜乐瞻部洲》rgya-bod-kyi-yig-tshang-mkhas-pa-dgav-byed-chen-mo-vdzm-gling-gsal-bavi-me-long-zhes-bya-ba-bzhung-so),达仓宗巴·班觉桑布(stag-tshang-rdzong-pa-dpal-vbyor-bzang-po)著,成书于1434年。著者事迹不详。
《汉藏史集》二二《大蒙古之王统综述》记载:【先前,当杭州宫殿被蒙古人火烧之时,蛮子之皇子向蒙古皇帝归顺了,但不得信任,被放逐他乡,到了萨迦地方,修习佛法,人群集聚在他周围。此时,蒙古皇帝的卜算师们说:将有西方僧人反叛,夺取皇位。皇帝派人去看,见许多随从簇拥此蛮子合尊,将此情向皇帝奏报,皇帝命将其斩首。赴杀场时,他发愿说:我并未想反叛,竟然被杀,愿我下一世夺此蒙古皇位。由此愿力,他转生为汉人大明皇帝,夺取蒙古之皇位。又据说蛮子合尊被杀时,流出的不是血,而是奶汁】。

《汉藏史集》的作者是萨迦派的喇嘛,书中有大量怪力乱神的故事。赵显之死也带有因果报应的色彩,说赵显死前发出了灭元的诅咒。朱元璋生于1328年,赵显死的5年之后,说老朱是赵显转世完全说得通。
发表于 2014-6-14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4-6-13 22:41
网上有另一种说法:

仅从汉语正规语法角度看,“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确实只可以北解释为 赐封为瀛国公的合尊 死于 河西。
发表于 2014-6-14 15: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道天下 于 2014-6-14 15:08 编辑
家人 发表于 2014-6-14 14:33
仅从汉语正规语法角度看,“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确实只可以北解释为 赐封为瀛国公的合尊 死于 河西。


很明显这个是倒装句——于河西赐死瀛国公!
发表于 2014-6-14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家人 于 2014-6-14 19:43 编辑
王道天下 发表于 2014-6-14 15:04
很明显这个是倒装句——于河西赐死瀛国公!

建议您多找些含有“赐...(爵号)”和赐死XXX内容的正规谕旨来恶补下儿。(直接看原文,千万别用白话翻译糊弄自己!)

另外,如果是赐死的,叙述赐死句后,不加转折交待地直接写”诏僧儒金书藏经“这一高规格加恩,也是无论如何讲不通的。
发表于 2014-6-14 20: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家人 发表于 2014-6-14 19:29
建议您多找些含有“赐...(爵号)”和赐死XXX内容的正规谕旨来恶补下儿。(直接看原文,千万别用白话翻译 ...

对您的这些言论,只能报以呵呵了,之前连恭造一词都搞不清而由此臆测佛经真伪的人,一个多月后居然可以用很肯定的语气说其些文言文仅能有如此含义,对抱有有异议者,则继续臆猜别人不会看原文只会用白话翻译糊弄~
发表于 2014-6-14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家人 于 2014-6-14 23:00 编辑
王道天下 发表于 2014-6-14 20:57
对您的这些言论,只能报以呵呵了,之前连恭造一词都搞不清而由此臆测佛经真伪的人,一个多月后居然可以用 ...

顾左右而言它式的没有具体驳据的“反驳”,我可见多了!

1、如果是赐死的,叙述赐死句后,不加转折交待地直接写”诏僧儒金书藏经“这一高规格加恩,也是无论如何讲不通的。

2、“赐...(爵号)XXX”是对有爵位者的规范尊称。规范程度照例远远高于“(爵号)XXX”。这是常识。【当然,您要一定不认可其为常识的话,我也无话可说。】

3、为什么要强调“于河西”呢?
是指赐死合尊的诏令是在河西发出的吗?不大可能,因为河西不是京都所在地,也不是陪都所在地。而赐死这样一位特殊人物的的诏令,只可能发自大元皇帝(无论是名义上发自大元皇帝、还是实质上发自大元皇帝。)那么,按照一般文章写法法,需先写明皇帝(因某情况)到了河西,接着再写赐死XXX。
那么,是指赐 合尊 在河西 死 吗?可是,这也太怪了——赐    死   便可,为什么要特别赐他   死在河西   呢?!
那么,是指赐死合尊的诏令发下来后,合尊受命死于河西吗?可是,这样的话,赐死XXX与XXX死于某处这两个情节,不是理应写作两句的吗?为什么会不伦不类地混写成“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呢?!

另外,既然您提到了那个“造”字,顺便多说一句,我对那句里的这个字的含义还是有保留意见的。只不过,当时一定再要推究下去的话,难免就要岔开去做语句逻辑细节分析了。对此兴趣不大,就马马虎虎算了。

发表于 2014-6-16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藏学者 王尧 先生 有篇文章说这个
发表于 2014-7-25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位的死因,好像分歧不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16:54 , Processed in 0.04192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