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68|回复: 2

《现观总义》译文与其注解一部份内容,上传分享(宗澄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8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年我翻译《现观总义》与其注解一部份内容,上传分享
此中吾人无等导师能仁自在,最初发起胜菩提心,中间三无数劫修集资粮,最后现证圆满佛位;对诸所化演说所有法蕴之中,最胜者是般若部经。于彼中开创车轨者,藏地先达许有四家:即至尊慈氏、怙主龙树、陈那及《破妨难释》撰者。初者造《现观庄严论》,二者造六理聚论,三者造《八千颂摄义》,后者造《三佛母破妨难释》。」

自宗则许,开创车轨为龙树与无著二者数量决定。而于般若经所诠中有直显空性次第及隐义现观次第二种,决择前者为龙树所造六理聚论,决择后者为至尊所造此《现观庄严论》。
注解:此上大文分为五段,一明发菩提心至成佛间要三无劫修集大乘二种资粮;二明成佛后,转三法轮中最胜,及了义者为中法轮;三标出他宗许于般若经中开启大乘车轨有四家;四标出自宗于般若经中开启车轨有二家;五标出般若经具二种次第。
一明发菩提心至成佛间要三无劫修集大乘二种资粮者,此义正如文中说:「此中吾人无等导师能仁自在,最初发起胜菩提心,中间三无数劫修集资粮,最后现证圆满佛位。」原文中说「吾人」即内道徒自称之词;佛陀功德圆满其余圣者无能以其相比,故名「无等」;「导师」者,又佛陀具有引导众生出离二障怖畏,故名「导师。」此等导师是无余者能与其功德等同,故名「无等导师。」
要想成佛,最初则要发起大乘殊胜菩提心,此菩提心之内容在第一品正文中将要广说。
于此有人一向是不分大小乘之界限在于那里,其实就在出离心的基础上,有没有菩提心就是测量大小乘的界限所在,即具菩提心者,是大乘行者,只有出离心而没有菩提心者,只是小乘行者。
据显宗大乘说:成佛必须经过三大无数劫修集福慧二资粮;从大乘资粮道至见道初地之间修集第一无数劫资粮,从初地至八地之间修集第二无数劫资粮,从八地至最后有之间修集第三无数劫资粮。此二种资粮圆满,方能成佛,对于精勤者有超越劫数之说,于经中及论中皆可见之,如《妙法莲华经》中的龙女就是有顿超成佛的例子,又释迦牟尼佛于因地时,用一颂文日夜精进称赞底沙佛时,而修集了九十一劫方能积集的二种资粮,此颂文即:「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由此可见成佛的时间是可超的,而需要三大无数劫修集的那么多资粮是不可少的。
二明成佛后,转三法轮中最胜,及了义者为中法轮者,此义正如原文中说:「对诸所化演说所有法蕴之中,最胜者是般若部经。」佛所教化的众生,不能以量可计,故名「诸所化。」本师释迦牟尼佛所转的教法轮,广分有八万四千法蕴,中分有十二分教,略分有三藏,今说所有法蕴,其义包括了八万四千法蕴,故名「所有法蕴。」又此所有法蕴之义包括在三法轮之中;在三法轮中,中法轮为般若经,此般若经直诠诸法空性,直破我执,故名「最胜者是般若部经。」
中观宗许:释迦牟尼佛对具福德善根众生讲说的三法轮中,其内容最了义的是中法轮,亦是般若部经典,因为般若经中直诠空性,以直诠空性故,名为了义。这在藏传佛教中是无诤的事实,故原文说:「对诸所化演说所有法蕴之中,最胜者是般若部经」,就是此义。又「最胜」者,具有二种解释,一最极殊胜名为最胜,二「最」者是表深义,「胜」者是表广义,即大乘的深广二派。
而汉传佛教则不然,如天台宗有许《妙法莲华经》为最了义经,又华严宗则有许《华严经》为最了义经,法相宗大译师唐三藏法师等师徒则许《解深密经》为最了义经,禅宗有许《楞伽经》或者《金刚经》为最了义经,而净土宗则有说《阿弥陀经》为最了义经;虽诸所说不同,而此上的天台宗、华严宗、禅宗诸师站在中观的角度来说,因为此等经是直诠空性的经,名为了义经;而法相宗是站在唯识的角度来说《解深密经》是了义经,因为《解深密经》中有直诠三性成不成就之说,此正是唯识的三性说法,故说《解深密经》是为了义经,此等皆是合理之说,无须生起诤讼之必要。而净土宗第九祖智旭大师在《弥陀要解》中说:「《阿弥陀经》为了义中之了义,方便中之方便」,这种说法本人以为需要细作观察,因为其理有点不符合印度祖师龙树和无著等菩萨等的说法。问:以何理说有印度祖师龙树和无著等呢?答:《阿弥陀经》中未直说空性,说未直说空性之经是了义经,此理有违龙树所说。又《阿弥陀经》中未直说三性成不成就、能所异体空及第八识等,说未直说三性成不成就、能所异体空及第八识等之经为了义经,此理有违无著大士。然我们万万不可以其为莲宗的祖师大德,所说教法皆是了义教法,当求此中的别有意趣,此才是智者的选择立场,不可依文解义,取有意趣之法为了义的错误观点,需辨别耳。
当然了,净宗历代祖师的观点皆有所不同,到底那一位祖师在净土宗里是最有代言权的呢?这就不得而知了;故暂且可说这些净土宗的祖师们,其各自之观点只能代表其自己的观点,而不能代表整个净土宗祖师大德们的观点。
三标出他宗许于般若经中开启大乘车轨有四家者,此义正如原文中说:「于彼中开创车轨者,藏地先达许有四家:『即至尊慈氏、怙主龙树、陈那及《破妨难释》撰者。初者造《现观庄严论》,二者造六理聚论,三者造《八千颂摄义》,后者造《三佛母破妨难释》。』」
此上之义正是藏地先贤大德所说之宗,此等大德说于般若经中开启为大乘车轨者有四家,即说慈氏、龙树、陈那、《破妨难释》撰者四人是于般若经中开启车轨的四家。
为何要说,慈氏,陈那及《破妨难释》撰者三人非大乘车轨呢?答:慈氏非大乘车轨,其理于面后解释;陈那非大乘车轨者,其宗是随无著菩萨行,故非车轨;《破妨难释》撰者非大乘车轨者,其宗是随龙树菩萨行,故非车轨。
据宗喀巴大师的《金鬘疏》中说,这《破妨难释》撰者是迦湿弥罗的牙军论师,但这种说法在藏地尚有辩论,难以决定这个《破妨难释》撰者到底是谁,由于不能确定,而此书只说是《破妨难释》撰者,并没说出著者之名,实为此书著者为了避免留难的缘故,而做这样说的。
四标出自宗于般若经中开启车轨有二家者,此义正如原文中说:「自宗则许,开创车轨为龙树与无著二者数量决定。」
此义即是福称大师的自宗观点,大师只承许龙树和无著二人才是于般若经中开启大乘中观车轨和唯识车轨的,此二菩萨各各见到在大乘教法下衰时于心不忍,为了弘扬大乘教法及利益众生事业,而首次把佛经中的密意开显出来,作为后来学修者趣入菩提大道的捷径,故龙树菩萨开启深见中观车轨,无著菩萨开启广行唯识车轨。此首次所开启的车轨,有如直往向前的车子轨道,此即譬喻其是一条可以通向成佛的大道,故而名为「开创车轨」。
设问:如劣乘中,经部宗开创者譬喻师也应名为「开创车轨」吗?
答:此有二解,一释迦世尊入灭后,小乘教法一直不衰,故也不用「开创车轨。」二释迦佛入灭后,三四百年来大乘教法一直不兴,后来龙树大士见之,心中不忍大乘教法下衰,故而开启中观车轨;至九百年间无著大士见众生根机需要,或又见到大乘教法不及小乘弘扬的那么普极,故而又开启唯识车轨。或者可说开启成佛之广大通道名为「开创车轨」,而只开启劣乘二种涅槃之道,此不名为「开创车轨」,入此轨道不究竟故,后亦需要回小向大,弃劣取胜,以此等理,故说劣乘开创者不名为「开创车轨。」
在此开创车轨中应分:开创车轨之人是龙树和无著二大菩萨,开创车轨之论是龙树菩萨所造的「六理聚论」和无著菩萨所造的《摄大乘论》《显扬圣教论》和《瑜伽师地论》。龙树菩萨所造的「六理聚论」,即《中论》、《回诤论》、《七十空性论》、《六十正理论》、《精研论》、《宝鬘论》。
原文中说:「数量决定」,是说此上所说开创车轨的数量不多不少,只有二种是决定的,故名「数量决定。」
但是在格鲁派中另有一派学院开创者妙音笑大师则说开创车轨有三家,即慈氏菩萨、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三人,他说慈氏菩萨是开创现观广大行的车轨祖师。
这在藏地格鲁派中就引起很大的诤论,如随行福称大师的学者们就有发难说:既然慈氏可算是开创现观广大行的车轨者,那慈氏也应是开创唯识车轨者,及无著菩萨应非属于唯识宗开创车轨者,何以故?因为无著菩萨上承慈氏,从慈氏菩萨那里听闻唯识论典的《庄严经论》《辨中边论》及《辨法法性论》已,而后才著《摄大乘论》《显扬圣教论》和《瑜伽师地论》的。无著菩萨是在慈氏之后的,应不名开创车轨才对,而发此等的辩论。
五标出般若经具二种次第者,此义正如原文中说:「而于般若经所诠中有直显空性次第及隐义现观次第二种,决择前者为龙树所造六理聚论,决择后者为至尊所造此《现观庄严论》。」
此义是说在般若经所诠释的内容中有直接显现空性前后次序的;以及虽非直接显现空性次序,但其中隐藏著菩萨修行六度等的广大行现观次第生起的次序含义,然于般若经有著菩萨修行的广大行之修法,非慈氏者,一般贤圣所不能达,故妙音笑大师说慈氏为现观广大行的开创车轨者,盖其有此意趣所在吧!
然福称大师等说,大乘开启车轨只有二家,此是根据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楞伽经等中授记龙树和无著二大士是大乘开创车轨者,未说他人,故而不说,又宗大师在其广论之首的归敬颂文中亦只说有此二家。又总括大乘显教见解亦不出唯识和中观二家。
概是福称大师是从授记和大乘的见解方面来说只有此二家,而妙音笑是从般若经中别有现观修行次第中另外承许有三家的!
或又可解我们的世尊释迦文佛所传来的大乘教法分为二大法流,一甚深派法流由文殊师利菩萨传于龙树菩萨,二广行派法流由慈氏菩萨传于无著菩萨,大乘法流有此二派差别,此义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也有说。依此观之,此中所说广大行派应是唯识宗及瑜珈行派之别称,说此广大行派即是瑜伽行派是极为合理的,何以故?因为在大乘的见解中只有此中观和唯识二家之别,故说中观行派是文殊菩萨传来,而瑜珈行派是慈氏菩萨传来,然此所说并非是说慈氏无没传于无著的中观见,若慈氏没传无著之中观见,或无著自己若未证中观见,必不可说无著大士是位证三地的圣者,又慈氏传于无著的慈氏五论中就有二部论是中观见的,虽有从慈氏处传来此中观见,然不可说无著菩萨是中观的开创车轨者,何以故?因为在无著菩萨之前龙树菩萨已开启中观车轨故。
原文中说:「至尊」是对慈氏菩萨的一种恭敬称呼,在藏文中可解释此「至尊」为法王义,在汉文中亦可解释此「至尊」二字为佛陀义,此中「至」者,极义、无上义、无等义;「尊」者德行义,或是德行具足义。


(宗澄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辨慈氏有无自利心
丙八,辨慈氏有无自利心

谓「圣者慈氏」等是结合自利所为。而荣哲巴说:「此不应理,慈氏无求自利之心,其显现唯为令他人发趣于论。」
为破彼说,即于《心要疏》中云:「许至尊无希求自利之心等。」
若解释「等」之义时,即汝承许至尊无求自利之心,据至尊为圆满佛耶?或据菩萨耶?若如初者,则成未分共般若乘及不共密乘之差别者,于此般若乘中许至尊是佛故。已许此因成立。若如后者,然此至尊理应未见需要自利圆满法身,彼心相续中无希求自利心故。若许,则彼应是知足受持仅寂灭分自利之补特伽罗,已承许故。若许,彼应非菩萨耳。
有智者说:「共者是共所化意乐及经论字面上义,而不共者是实际量。」
又有说言:「共者是《般若经》及《现观庄严论》,不共者是《宝性论》及《正法白莲华经》等。」
诸说不应理者,于此《心要疏》云:「谓不分共不共」是极引出斯之过失,总之经称共与不共,汝等所说,称量极少。
是故此于有人成立《心要疏》许至尊是佛,其虽是佛,但心相续上有趣入希求自利之心,然我仍觉非彼意趣。   
注解:设问:此《显明义释》的原文中说:「『圣者慈氏』等」文是怎样解释的呢?
答:解释这里「『圣者慈氏』等」是结合自利所为的;然自宗作此说时,有人并不认为此文结合自利的,而仅仅结合利他的文,而从此中就引出至尊慈氏有没有自利之心的辩论。
于此萨迦派的大德「荣哲巴」却提出异议,他说至尊慈氏没有自利之心,但这「圣者慈氏」等文的意义,只是令他人于此《现观庄严论》生起希求意乐而说的,所以荣哲巴主张说:「此不应理,慈氏无求自利之心,其显现唯为令他人发趣于论。」荣哲巴的观点中说:「此不应理」,这正是反驳上面所说「圣者慈氏」等文是结合自利所为的观点,这是应成论式「先破后立」的用法,此应成论式是先破除异宗观点,而后立自宗观点;这里荣哲巴的观点正是这样的,彼先破同此书著者之观点,而后提出了彼自的观点为「慈氏无求自利之心,其显现唯为令他人发趣于论」。
对于慈氏有没有自利心之诤的来源,正是《显明义释》中说:「圣者慈氏为令显示自与圣士行持相同,令其认定谓别别具自了别慧」的两句话,对于此文,而诸大德们,以其所见所解不同,而起诤论。
接着自宗反驳荣哲巴时,就引了《心要疏》中说:「许至尊无希求自利之心等」的一段话来反驳荣哲巴说慈氏没有自利之心的教证,此「至尊」正是指圣者慈氏。
本书著者进行解释此句话中的「等」字时说:你荣哲巴主张至尊慈氏没有希求自利的心,这是根据至尊慈氏是圆满佛陀,而作这样说的呢?还是根据至尊慈氏是位菩萨,而作这样说的呢?如果你根据至尊慈氏是圆满佛陀的话,那你在这里则成为没有分清楚共般若乘及不共密乘之差别,因为在此般若乘中主张至尊是佛陀。这个理由是你所承认的,所以你在这个理由上不能再答理由或因不成立了,那慈氏应不是在释迦牟尼佛后面的一生补处了,汝已承许至尊是佛故;此因是汝已所承许的,汝若承许这个观点,那至尊应是释迦牟尼佛后面的一生补处,此是释迦牟尼佛所授记故,又般若乘中皆许其是补处故,汝不许此说有何道理;如果你说至尊是未来佛而说是佛的话,那现在新入大乘资粮道之补特伽罗,观待释迦牟尼佛时也应是未来佛,因为其是未来时要成佛的;又释迦牟尼佛观待迦叶佛时也应是未来佛,此释迦牟尼佛观待迦叶佛时,是在其未来时所成的佛,故在迦叶佛时亦可称释迦如来于那时已成佛了。故依此理推之,汝所说的慈氏是未来佛而说他是佛的话,此理显然是不成立的。
如果你根据至尊慈氏是菩萨的话,那么至尊慈氏应该不知道需要自利圆满法身啦!因为你荣哲巴主张至尊慈氏心相续中没有希求自利之心的。如果你承认这个观点的话,则至尊慈氏应是成为知足受持仅寂灭乐自利的补特伽罗了,因为你已经承许了至尊慈氏心相续中没有希求自利心的。如果你再承许这个观点是对的话,那么至尊慈氏就有成为不是菩萨的过失了。此上正是本书著者总结了荣哲巴主张至尊慈氏心相续中没有希求自利之心的过失辩论。
接着有些智者认为上面所说的共和不共是这样的,有些人就说:「这『共』者是共所化意乐及经论字面上的含义,而『不共呢』才是实际存在的情况。」
又有些人说:「这『共』者实际上是指《般若经》及《现观庄严论》,而『不共者』是指《宝性论》及《正法白莲华经》等等」的说法。
自宗反驳时就说,你们所说的皆是不对的,这种观点被《心要疏》中说:「谓不分共不共。」这已经是引出此等过失了,故此共与不共之义在于共乘和不共乘之中,共乘者实为显宗,而不共乘者实为密宗。
总而言之,经论有称为共和不共的,但你们所说的只有《般若经》及《现观庄严论》,而『不共者』是指《宝性论》及《正法白莲华经》,这数量也太少些了。又有法幢等智者成立了《心要疏》主张至尊慈氏是佛,虽然他说慈氏是佛,但是心相续上有成办希求自利的心,在此我福称仍然觉得这种说不是《心要疏》意趣,。
总之这几本在宗大师教下,有众多种现观解释的教材,在其他的教材中尚有解说至尊慈氏是佛的。对至尊慈氏是不是佛之说,必须要分显密二乘的差别,因为在密乘的角度来说,宗大师教下的大德一致认同其是已成佛的补特伽罗,这没有差别,亦不须辨别。
但在显宗的角度来说,宗大师教下的大德们说法就有所不同了;如本书著者主张说:至尊慈氏将来要下生南赡部洲作十二相成道事业的,故以此理说至尊慈氏现在还未成佛,而是菩萨,福称说十二相成道的事业中,初九种是菩萨位事业,后三种是佛位事业。
譬如妙音笑大师说现住兜率内院的至尊慈氏和贤劫千佛之一的至尊慈氏既是殊胜化身佛,又是清净比丘的同分。而释迦牟尼佛跟前的八大菩萨之一的慈氏是菩萨,彼说:总之慈氏是佛亦是菩萨并不相违;这种观点在其《现观辨析》中有广说之。
妙音笑大师说慈氏是佛的教证是出于《显明义释》中说:「圣者慈氏为令显示自与圣士行持相同,令其认定谓别别具自了别慧」的一句话;其说:「谓别别具自了别慧」之文正是标出至尊慈氏于根本位时能作利他事业,而在显教中是共许能于根本位中能作利他事业的圣者即佛。
故妙音笑大师依此根据说至尊慈氏是佛,但是其说「谓别别具自了别慧」之文正是标出至尊慈氏于根本位时能作利他事业的观点,这只是其自许比量,非共许比量,其余大德并不说这「谓别别具自了别慧」之文正是至尊慈氏于根本位时能作利他事业,有此差别。
又至尊法幢大师说:讲说《现观庄严论》的至尊慈氏是佛,而释迦牟尼佛跟前的八大菩萨之一的慈氏是菩萨,但是佛和菩萨是相违的;这种观在其《现观总义游戏海》一书中亦有广说之。
在格鲁派内部中,现观的解释,除了宗大师的《金鬘疏》和嘉曹杰大师的《心要疏》以外,最有价值的就是福称大师造的本书《善说佛母义明灯》,以及法幢大师造的《现观总义游戏海》和妙音笑大师造的《现观辨析》了。这几本现观的解释都有其自己的特点。
如《金鬘疏》内容广大,摄集了很多旁论的观点,文字优美,内容博瞻,观点鲜明,是格鲁派学僧所必学的现观一书,价值很高;《心要疏》的内容精,文约义丰,讲的皆是心要,是格鲁派行者学习现观必须依止的一书;《善说佛母义明灯》的内容较为易懂,摄集了整个现观的构架,亦属言简义丰,亦讲要点,其观点属狮子贤论师的忠实随行者;《现观总义游戏海》的长篇巨制,文义周悉,细说了现观中所说的训释,即名词解释,广明七十义内容,文较易懂,在诸观点中,其观点比较中道,亦是欲想广知现观内容的必看之书;《现观辨析》的内容精深,全书整个的构架皆是以因明论式所构成,广辨现观诸义,剖析指陈现观内涵,往往能深入其骨髓,无幽不照无疑不遣。在此上所说的五本书中,这《现观辨析》属晚期作品书皆有它的特点所在。

(宗澄法师)



发表于 2014-5-18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3年前法师在上虞多宝讲寺有开讲现观(依尊者福称大师之善说佛母义明灯),不知老大所贴是否是那一次的讲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10:53 , Processed in 0.04208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