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14|回复: 11

看《西游记》动画片突然想到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3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FONT size=5>今天早上看《西游记》动画片,突然想到,孙悟空原先学了不少神通,但是没有解决生死的问题。闹来闹去,被压在山脚下了。</FONT></P><P><FONT size=5>过了五百年,气消了,想明白了。于是感得观世音菩萨点化,得到一位既没有神通,也没有名气了上师。但是(最重要的),这位上师即唐僧,他是<STRONG>严持戒律且有菩提心的</STRONG>。即使不认得坏人,即使不懂得神通等等,但是,他能点化这位有神通,能降妖的大师兄走向正果大道。</FONT></P><P><FONT size=5>唐三藏的利器,在于戒律和菩提心,而不是放光动地。由于这个利器,悟空成了正果,而唐三藏也完成了中国佛教史上的壮举。</FONT></P><P><FONT size=5>------看了贡唐大师1998年在珠海讲经的讲义,感到《西游记》中也有不少佛理。今天一看,果然找到了一些。算是拾贝吧。</FONT></P><P><FONT size=4></FONT>&nbsp;</P>
发表于 2006-4-24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Re:看《西游记》动画片突然想到的...

降伏心猿意马啊,哈
发表于 2006-4-24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Re:看《西游记》动画片突然想到的...

<P>《西游记》是很有趣的现象,道家对他做过大力诠释,我以前有一本《西游元旨》,道教全真派闵一德的著作。</P><P>我在新疆还搜到过一本用儒家观点对《西游记》全本注释的,全篇都是发挥大学中庸的道理,篇幅极长。</P><P>佛教方面关于《西游记》的专著,至今未见,要不甘丹鸟写上一本?</P>
发表于 2006-4-24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看《西游记》动画片突然想到的...

道家是比较推崇西游记的,不过我记得虚云老和尚说过一句,西游记是骂佛教的,原话不记得了。
发表于 2006-4-24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Re:看《西游记》动画片突然想到的...

<P>对,很多人认为西游表面好像和佛教有关,其实是暗中在骂佛教的都是猴子、猪等畜牲,或者象故事里的唐僧那么软弱无能;封神榜,表面上好像与道家有关,其实却在说佛教好(每次无法解决问题时,都是文殊等菩萨来解决的)。</P><P>以前在澳洲和活佛一起看电视,日本版西游记,西方也很多人看的,片集名叫《Monkey》,活佛说表面看这只是故事,其实全有暗喻。唐僧上路是指修行之路,猴子是贪,沙僧是憎,八戒是痴。。。等等,每一劫也各代表一种修行上的障碍。当时每看完一集,活佛就会按他的理解来释义,活佛说这些暗喻其实很明显,整本书根本就是在讲佛教道理。可惜当时没有抄下,否则也挺好玩的,现在都记不起了,都快20年了。</P>
发表于 2006-4-24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看《西游记》动画片突然想到的...

莫非老吴是道教的?那为什么十万天将没降伏住老孙?佛祖一只手就OK了?
发表于 2006-4-24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看《西游记》动画片突然想到的...

我大学时候读过一个人用道教的丹法解释《西游记》的,金木水火土,心肝脾肺肾,看得我很累,也很晕。
发表于 2006-4-24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Re:看《西游记》动画片突然想到的...

<P>对了,当年曾经有一本很完美的《西游记》续书——《后西游记》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如果上天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说,“我绝对不相应什么学校建立班级小图书馆的号召把它捐出去”</P><P>那书,写得确实好。文笔上,我觉得甚至比吴承恩还好一些。</P>
发表于 2006-4-24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看《西游记》动画片突然想到的...

<STRONG><FONT size=2><FONT face=Arial><SPAN class=smalltxt><SPAN class=bold>胡适改写的《西游记》第八十一难</SPAN></SPAN><BR><BR></FONT></FONT></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3px">《西游记》的第八十一难<BR><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胡适<BR><BR>  十年前我曾对鲁迅先生说起《西游记》的第八十一难(九十九回)未免太寒伧了,应该大大的改作,才衬得住一部大书。我虽有此心,终无此闲暇,所以十年过去了,这件改作《西游记》的事终未实现。前几天,偶然高兴,写了这一篇,把《西游记》的第八十一难,完全改作过了。自第九十九加“菩萨将难簿目过了一遍”起,到第一百回“却说八大金刚使第二阵香风,把他四众,不一日送回东土”为止,中间足足改换了六千多字。因为《学文月刊》的朋友们要稿子,就请他们把这篇“伪书”发表了。现在收在这里,请爱读《西游记》的人批评指教。<BR><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二十三,七,一,胡适记。<BR><BR><FONT color=purple><FONT size=4>&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西游记》第九十九回<BR><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观音点簿添一难<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唐僧割肉度群魔<BR><BR>  话说观音菩萨把唐僧一路上经历的灾难簿子从头看了一遍,忽发言道:“佛门中九九归真。圣僧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不得完成此数。”菩萨当时即命五方揭谛道:“速速赶上金刚,还生一难者!”<BR><BR>  揭谛得令,驾云向东赶去,不多时赶上了金刚,附耳低言,说明菩萨法旨。金刚奉令,刷的把风按下,将唐僧四众连马与经,降落在地。噫!正是:<BR><BR>  九九归真道行难,一篑功亏不结丹。<BR>  腾云指日回唐土,何图蓦地下云端!<BR><BR>  三藏脚踏了凡地,自觉心惊。八戒呵呵大笑道:“好,好,好!这正是走得快,跌得高!”沙僧也道:“想是护送的金刚半路上看个亲眷去了,叫我们下来歇歇哩。”孙行者火眼金睛,早已看见五方揭谛赶上金刚,交头接耳必有用意,他且不说破,只对唐僧说道:“师父,金刚抛下我们,自回去了。我们且打听明白这是甚么地方,在何国土。”唐僧道:“悟空说得是。我听得远远的有水响,不知是不是我们走过的河水。”<BR><BR>  行者纵身跳在空中,用手搭凉篷,仔细看了,下来道:“师父,那一带树林过去,果然是一条大河,河身像是很宽,很长;水势却不汹涌,不像是流沙河,也不像是通天河,也许是一条我们不曾走过的大河。”<BR><BR>  唐僧问道:“徒弟啊,那边可望得见人烟么?”行者答道:“河的对岸好像有一个城镇。有船只载着人往这边来。河这边有一座高塔。船上的人好像是朝着这塔来的,也许是来塔上烧香祭赛的。”<BR><BR>  八戒喊道:“只要有人烟,我们都去!”八戒沙僧把经卷驮在马上,四众步行,穿过大树林,果然望见一座高高的宝塔。师徒们朝着宝塔走去,看看太阳将落时,他们到了宝塔面前。只见二三十个人,全是天竺国服装,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从塔下走出来,朝着河边回去,那些人见了唐僧四众,都很惊异,渐渐围拢来;妇人孩子见了八戒三人的怪模样,都很害怕,躲在老年人的背后,窃窃私语。内中一位老者,认得唐僧的状貌衣装是大唐人物,走过来问讯。唐僧叫三个徒弟站开,他自己上前施礼问讯唐僧道:“贫僧是大唐人氏,这三人是小徒,往西天取经回来,流落在此,不知路途方向。请问老丈这里是何国土,这宝塔供养何种尊神,此去大唐国土应走何方向。”<BR><BR>  那老者答礼道:“不知法师是大唐上国求法高僧,失敬之至。此处是婆罗涅斯国,前面的大河是殑伽河。顺河流东行,约三百余里,便是战士国境。法师若要东行,可用船顺流下去。这里的宝塔是敝国最著名的古迹,叫做‘三兽窣堵波’,是如来在过去劫初修菩萨行时烧身供养天帝释之处。每年八月月圆时,是月光王菩萨的节日,敝处的人来此扫塔祭赛。今天正是月光节,我们来此祭扫,不想得遇上国高僧。可否请到对河村子里供养一宿,明天准备船只相送东行?”<BR><BR>  唐僧听说“三兽窣堵波”之名,心里大欢喜,心整衣帽,朝塔礼拜,并叫行者三人同来礼拜。礼拜毕,唐僧又谢那老者指引的好意,说道:“贫僧久闻‘三兽窣堵波’之名,但恨无缘拜扫瞻仰。天幸今日无意中亲到塔下,岂可错过机缘?贫僧师弟都是修行之人,今夜决计在塔下打坐一宵,以表礼拜的诚心。多蒙老丈厚意款待,明早一定渡河到贵村来拜谢。”<BR><BR>  那老丈听说,知道唐僧决心扫塔,又有点害怕那三个怪模样的徒弟,也便不坚留,便留下姓名,率领众男妇回河边上船去了。<BR><BR>  话说唐僧别了众人,回过头来,欢一喜地的对三个徒弟说道:“徒弟啊,谁料我们从云里掉下来,却遇着这意外的奇缘!”八戒笑道:“师父,想必是打听得你的祖宗的骨塔了?”沙僧和行者齐声问道:“师父,这个古塔有何因缘,叫你老人家这样高兴!”<BR><BR>  三藏回头用手指道:“你们不见这里是三座塔么?”行者们看时,果然中间一座高塔,左右两旁各有一座小塔。在远处望见的只是中间的高塔。唐僧说:“这就是西域地志上有名的三兽塔,又叫做‘月中玉兔塔’。三兽是一只兔子,一只狐狸,一只猿猴。中间是兔塔,两边是狐塔猴塔。”八戒呵呵大笑道:“怪道老师父欢天喜地,原来他替弼马温大师兄寻得了祖坟也!”<BR><BR>  唐僧喝住八戒,说道:“劫初之时,我佛如来投生为一只白兔,他本性不昧,在树林中修菩萨行。他有两个同伴,一狐一猿,受了他的感他,也同在树林中修行。一日,天帝释要试验他们的修行工夫,下凡变化作一个老人,到树林中来。三兽见那老人形容憔悴,行步艰难,都来问他有何病痛。老人说:‘我要饿死了;来问你们求一点东西吃。’三兽请他坐在树下,他们都出去寻食物款客。狐狸先回来,嘴衔着一条鲜鲤鱼。猿猴也回来了,摘行一堆鲜果。只有白兔空手回来,心怀惭愧。老人说:‘狐哥猴哥都寻了东西回来,难道兔哥不肯布施一点么?’白兔闻言,对同伴道:‘敢烦两位师兄替我采点干柴,生起火来,我自有佳肴供客。’狐猿出去,寻了一些枯枝干叶,生起火来。白兔见火焰正旺,就对老人道:‘丈人,我自愧有心无力,不能救丈人的饥饿。敬献区区身体,供丈人一餐。’说完,就跳入烈焰之中。尔时老人复现天帝释庄严宝相,从火焰中提出兔身,嗟叹不已。天帝释道:‘兔子舍生救人,是真菩萨行。吾当令世间人永永敬礼他的形容。’天帝释言讫,一只手攀住须弥山尖,撕下了半个峰头来做他的画笔;一只手捉住月亮,做他的粉本,就在月亮上画下了玉兔的形状。至今月中有玉兔,便是这样起原的。后世天竺国人纪念这个玉兔烧身的故事,在这里建塔纪念,就是这个三兽窣堵波。”<BR><BR>  唐僧接着又说:“我小时念《杂宝藏经》,《经律异相》,就知道这白兔舍身的因缘。谁想今日取经回来,还能瞻拜这千年古塔!我如何不欢喜!”<BR><BR>  三藏讲完故事,行者沙僧俱各欢喜赞叹。只有八戒涎着嘴脸,呵呵大笑道:“好个多情的师父!忘不了大天竺国抛球招亲的假公主!你瞧那河上起来的团圞明月,正照着绣球选中的驸马爷的僧帽上。只怕太阴星君管束不严,玉兔知道了我师父今夜扫塔的多情,又要逃出广寒宫,来寻你耍子去也!”<BR><BR>  三藏也不管八戒的顽皮,领着三人,到中间塔下,叫八戒把经卷龙马安顿在塔下,叫沙僧摘了一些竹枝,扎了一把笤帚。唐僧拿着笤帚,同他们上塔祭扫。正是:<BR><BR>  玉兔高风永不磨,庄严塔影照长河。<BR>  殷勤上国求经客,来扫千年窣堵波。</FONT></FONT></SPAN> <BR><FONT color=#800080 size=4>话说唐僧四众扫塔,到得最上一层时,明月已近中天;远望殑伽河变成了一道光耀的银河;四野静穆,但见茫茫银雾,涌起一个出尘的世界。唐僧到此不觉一声叫绝。行者沙僧也都凝望出神。连那八戒也不觉摇头摆耳,舞蹈起来。唐僧本来早已走得疲乏了,就在那塔顶上靠着石栏坐下。坐了一会,他舍不得走了,对三个徒弟道:“徒弟啊,我当年离了长安,在法云寺里立了弘愿,上西方遇寺拜佛,见塔扫塔。一路上历尽多少艰辛。那回在祭赛国扫塔,被妖魔败兴。还有那回在荆棘岭上,虽然也是一个月白风清的良夜,又被几个松妖杏怪搅缠了一夜。今番取得经典回朝,难得在这千年古塔上清清闲闲的赏玩这无边月色。你们三人可先下去看守经卷,在塔下洞门里歇息。我要在这塔上打一回坐,定一定心。”<BR><BR>  行者料无意外危险,便叫八戒沙僧同去塔下等候。八戒笑着回头道:“师父早点下来罢!莫要被月光钩起了凡心,又要累大师兄上毛颖山找寻玉兔儿去!”<BR><BR>  他们下塔去讫,唐僧正襟打坐,凝神入定。他在定中,忽然听得空中有人喊道:“圣僧随我来,了一件公案去者!”他觉得身体起在空中,跟着那人,在月光里飘到一个平阳大地,落下支来。他定神四看,只看见整千整万的异形怪状的鬼怪,也有像人形的,也有兽身人面的,也有完全兽形的,也有一身九头的,大都是浑身血污,破头折脚,肢体不全。这些鬼怪见唐僧来了,登时起了大扰攘,一霎时鬼哭魔嚎,喊声震天。唐僧只听得四方八面齐声喊着“唐僧还我命来!”“唐僧还我命来!”<BR><BR>  唐僧虽然身经无数灾难,到此也不免心惊胆颤。只听得那个同来的人低声说道:“圣僧不必惊慌。小神奉菩萨法旨,引圣僧来此结否一件公案。这些冤魂都是圣僧从东土西来求经一路上所遇见的大小妖魔的鬼魂。他们当时妄想要吃圣僧一块肉,可以延寿一千年,所以在路上兴风作浪,与圣僧为难。幸有齐天大圣,天蓬元帅,卷帘大将,一中保护前来。这些都是金箍棒和钉钯底下的死鬼,因为得罪了圣僧,永永打入恶道,不得超生。现今他们都奉地藏王菩萨法旨,来到这里请圣僧结此公案。”<BR><BR>  那人说完,唐僧一时没了主意,扯住那人问道:“我的三个徒弟都不在我身边,叫我如何了得这件公案?”那人道:“这件公案只有圣僧自了,齐天大圣诸人都助不得力。”<BR><BR>  那人说完,拉住唐僧起在半空中,用手指着下面一队队的妖魔鬼魂,一一说与唐僧道:“那边是双叉岭的老虎。那是两界山的老虎。那是五行山脚下被行者打死的六贼。那是鹰愁陡涧被龙吞了的马。那是观音禅院撞死的老和尚。那是黑风山的白花蛇与苍狼怪。那是黄风岭的虎先锋领着无数狐兔獐鹿的鬼魂。”<BR><BR>  他转过身来,指道:“那个女鬼是白虎岭的白骨夫人。那两个小孩子是碗子山波月洞黄袍怪的两个儿子,被八戒沙僧掼死的。这边是平顶山莲花洞的几百小妖,领头的是压龙洞的九尾狐精和狐阿七大王。那边三个道士是车迟国的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那边那个跬跬拜拜的老怪物乃是通天河里设计捉拿圣僧的老鳜婆,率领着一班打死的水怪鱼精。”<BR><BR>  那人又转向右边,指道:“那边百十个鬼魂乃是金兜山独角儿大王手下的小妖。这边二三十个人鬼乃是杨家庄上孙行者打死的贼人。那边是琵琶洞的蝎子精,这边是大闹西天的六耳弥猴。那边一大队是牛魔王的小夫人玉面公主领着摩云洞的小妖。这边一小群是碧波潭的老龙一定,同着他那九个头的驸马。”<BR>  说到这里,那人向前一指,笑道:“圣僧想还认得这几位朋友!”唐僧细看时,却是荆棘岭上的十八公,孤直公,凌空子,拂云叟,杏仙一班花妖树怪。<BR><BR>  那人又指道:“圣僧请看,那边纷纷攘攘的是小雷音黄眉大王的五七百个小妖,和狮驼洞的万数小妖。这边争争吵吵的是盘丝洞的七种蜂妖,黄花观的七个蜘蛛精,竹节山九曲盘桓洞的猱狮雪狮等等七个狮精。前面那两盏大灯笼是稀柿衕的大蟒怪的一对眼睛。右边那个艾叶花皮豹子乃是隐雾山折岳连环洞的南山大王。左边那一大群牛,乃是金平府玄英洞的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尘大王,领着他们手下的许多山牛精,水牛精,黄牛精。”<BR><BR>  那人团团转了一遭,回头对唐僧说道:“圣僧,这一案里的人鬼妖魂全在这里了。地藏王菩萨的名籍上记着,这一案共有五万九千零四十九名。这都是当年要谋害圣僧的性命,要吃圣僧的肉想延寿长生的。圣僧如何处分这一案,想必自有权衡。小神交代明白,暂且告退。”说完,那人按落云头,把唐僧送在一座石磴上,竟自扬长腾空去了。</FONT> <BR><FONT color=#800080 size=4>唐僧在半空中看了那几万个哀号的鬼魂,听了那惨惨凄凄的哭声,他的恐惧之心已完全化作慈悲不忍之心。他想到今天说过的白兔舍身的故事,想到佛家“无量慈悲”的教训,想到此身本是四大偶然和合,原无足系念。他主意已定,便自定心神,在石磴上举走双手,要大众鬼魂安静下来。<BR><BR>  那时无数鬼魂看见唐僧站在月光中,庄严之中带着慈祥,个个都感觉着一种不可思议的威力。大众见他举起双手来,手心向下,月光正照在手背上,大众都渐渐安静下来。一会儿,真个全肃静了。<BR><BR>  唐僧徐徐开言道:“列位朋友!贫僧上西天求经,一路上听得纷纷传说:‘吃得唐僧一块肉,可以延寿长生。’非是贫僧舍不得这副臭皮囊:一来,贫僧实不敢相信这几根骨头,一包血肉,会真个有延年长命的神效;二来,贫僧奉命求经,经未求得,不敢轻易舍生。如今贫僧已求得大乘经典,有小徒三人可以赍送回大唐流布。今天难得列位朋友全在此地,这一副臭皮囊既承列位见爱,自当布施大众。惟愿各山洞主,各地魔王,各路冤魂,受此微薄布施,均得早早脱离地狱苦厄,超升天界,同登极乐!”<BR><BR>  唐僧言讫,那数万鬼魂齐举手欢呼,鬼声啾杂,辨不出他们说的什么,只听得一片“聒噪!聒噪!”“多谢布施!”“快吃唐僧肉!”。<BR><BR>  唐僧又举起两手来,叫他们静听。他又说道:“列位朋友!请忍耐片刻。让贫僧留个遗表,给小徒带回大唐。”好个玄奘和尚!他脱下袈裟,反铺在石磴上,他咬破右手中指,写下血书遗表:<BR><BR>  沙门玄奘言:臣奉命西来求法,历时一十七载,艰危万重,而凭恃天威,心愿获从。遂得见不见迹,闻未闻经。所求得大乘真经五千零四十八卷,今命徒弟悟空等赍送回朝,流布东土。惟求法弘愿已了,微躯已无足恋,兹于本日在婆罗涅斯国殑伽河上,舍命布施,下以超度途中枉死鬼魂,上以为国家祈天永命。临绝上闻,不尽依依。<BR><BR>  他又留下遗嘱给行者三人:<BR><BR>  玄奘赖尔等护持,得遂求经弘愿。经典至重,望尔等星夜赍送回朝。玄奘微躯已于今夜布施西天路上尔等所害诸枉死鬼魂,了此十七年公案。此是修菩萨行人本分内事,尔等不必哀伤。经典到达之日,即是玄奘不死之年。此嘱。<BR><BR>  唐僧写完,将度牒裹在袈裟里,脱下紧身衣服,抽出十七年不曾用过的戒力,坐在石磴上,从左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用刀尖挑了,递与靠近身旁的鬼魂,笑道:“这是唐僧肉,可惜不多,请你们每人吃一口罢。”一个小妖接过来,咬了一口,传递给第二人,这时唐僧又割下第二块肉来了。这些山妖水怪,被唐僧的大慈悲感动了,倒也讲点礼数,每人只咬一小口,不争多论少,也不争肥瘦;吃了肉的都慢慢散开去,让没吃肉的挤近前来。唐僧一块一块的割去,血流下石磴,石磴面前成了血池。一些鱼精鳖怪,便跟着老鳜婆,在血池里喝血。盘丝洞里干儿子,——蜜蜂,蚂蜂,蠦蜂,班毛,牛蜢,抹蜡,蜻蜓,——也都飞来吸血。<BR><BR>  唐僧把身上割得下的肉都割剔下来了,看看只剩得一个头颅,一只右手还不曾开割。说也奇怪,唐僧看见这几万饿鬼吃得起劲,嚼得有味,他心里只觉得快活,毫不觉得痛苦。<BR><BR>  这时候,那团圞的月亮已快要落下地去,在长河那一边,月光平射过来,照着那个孤棱棱的和尚头,那头的黑影子足足有几百路长,在那几万鬼魂的顶上晃着。这时候,忽听得关空中一声“善哉!是真菩萨行!”唐僧抬起头来,只见世界大放光明,一切鬼魂都不见了。</FONT> <BR><FONT color=#800080 size=4>唐僧如从大梦里醒来,定心一看,兀自坐在那三兽塔最高层上的石栏边,分毫不曾移动。抬头望那月亮已将落下地去,东方满天的红霞,太阳快起来了。他伸手摸腿上身上,全不见割剔的痕迹。他心里惊怪:难道是我在定中做了一场噩梦?正惊疑间,只听得塔的下层有脚步声响,行者与八戒上来,八戒喊道:“师父出定了吗?天快亮了。”唐僧心里觉得快活,也不说破,站起来同他们下塔去。<BR><BR>  下得塔来,只见沙僧牵着龙马,傍边立着八大金刚,齐声向唐僧道喜,说道:“恭贺圣僧一夜之中,了得西公案,圆成九九劫数!一念无量慈悲,三千大千诸佛菩萨同声赞叹。可贺,可贺!”<BR><BR>  行者三人都不懂得金刚说的话,争问师父夜来在塔上做了什么。唐僧不得已,把夜来的奇境说了一遍,说完,解开袈裟,看那里面隐隐约约的好像还有许多金字,细看时又都不见了。师徒四众都咨嗟称异。八大金刚催促道:“圣僧功行完满,就此回东土去罢!”有偈为赞:<BR><BR>  吃得唐僧一块肉,五万九千齐上天。<BR>  如梦如电如泡影,一切皆作如是观。</FONT> <BR>
发表于 2006-4-25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看《西游记》动画片突然想到的...

<P>法名含义:</P><P>猴子贪着神通,所以要悟空;</P><P>沙僧瞋心大,吃肉,因此要悟净;</P><P>猪八戒,那就不用说了吧。</P><P>唐僧虽没有什么本事,但守戒律,所以有什么难事,一念观音圣号,菩萨就来。</P><P>以前不知在哪看来的,大概如此。</P><P>现在有把孙悟空作护法的,不知道是咋回事?</P>
发表于 2006-4-25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看《西游记》动画片突然想到的...

<P><FONT color=#000080 size=4><STRONG>唐僧虽没有什么本事,但守戒律,所以有什么难事,一念观音圣号,菩萨就来。</STRONG></FONT></P><P><STRONG><FONT color=#000080 size=4><FONT color=#ff0000>这本事还小?好妙!领教</FONT><FONT color=#ff0000>!</FONT></FONT></STRONG></P>
发表于 2006-4-27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看《西游记》动画片突然想到的...

<BLOCKQUOTE><STRONG>引用</STRONG>:<HR>原文由 <B>释观清</B> 发表于 <I>2006-4-24 10:36:15</I> :<BR><P>《西游记》是很有趣的现象,道家对他做过大力诠释,我以前有一本《西游元旨》,道教全真派闵一德的著作。</P><P>我在新疆还搜到过一本用儒家观点对《西游记》全本注释的,全篇都是发挥大学中庸的道理,篇幅极长。</P><P>佛教方面关于《西游记》的专著,至今未见,要不甘丹鸟写上一本?</P><HR></BLOCKQUOTE><P>嘻嘻,贡唐大师在1998年的讲经中,已经讲过一些《西游记》的内容了。算不算专著,在下也不清楚。不过有关的内容倒是可以贴出,算是此话题的一个终结吧。</P><P>皈依是入佛道之门,但不是敲门砖入了门就可以丢弃。皈依法是佛法的根本大法,贯穿着觉悟成佛的全过程。大家读过《西游记》,这一点在《西游记》上说得很清楚。《西游记》以玄奘取经的真实故事为比喻描述了皈依修行悟道成佛的全过程。大家可以想一想:观世音菩萨为唐僧选的三个徒弟的名字上,都加着一个"悟"字,悟是什么意思呢?悟就是心灵实践,或者叫做"修证"、"体征"等。三个徒弟显然是佛法的比喻形象:"悟空",是对皈依佛的暗示;"悟能"是对皈依法的暗示;"悟净"是对皈依僧的暗示。<BR>皈依佛就要"悟空",进行"空"的实践,但是人的思想被各种无明的烦恼所占据,像猴子一样一刻也不能安静。它头上的紧箍咒,也叫"定心真言",唐僧念了一路,一直到西天才得以消失。孙悟空的"大圣"本领,则是人的智慧本心的象征。<BR>皈依法就要持戒,"悟能"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八戒"。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佛法佛能寓于持戒之中。守戒即是悟能。小说把"悟能"设计成猪,代表人的愚昧无知和贪欲。<BR>悟净是僧人的形象,净是悟空、悟能的结果。佛说:"随其心净,即佛土净。"<BR>作为师父的三藏法师,是本具佛性的肉眼凡胎的众生代表。他有慈悲心,但是却识别不了妖魔。三个徒弟都可以腾云驾雾,唯独他不能。道往西天的遥远路程,他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他必须在九九八十一难的各种困境和魔障的生死搏斗中悟空、悟能、悟净,最后修成正果。这一点象征意义非常重要。九九八十一难中的妖魔鬼怪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是自己的心。那些妖魔鬼怪不约而同地要吃唐僧肉,是比喻贪欲妄念对自己身心的损害。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一个人的最大敌人的确是自己。"<BR>唐代把解释佛经的文字和图画叫做"经变",《西游记》是一部天才的、十分严肃的"经变"巨著。三个徒弟跟随三藏一起到达西天,是对三皈依的正确演绎。<BR>援引自《自净其意&nbsp;&nbsp;&nbsp;悟者之本》贡唐仓·丹贝旺旭1998年于珠海<BR></P><P>&nbs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4-21 02:24 , Processed in 0.03899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