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前,“我”选择信仰了佛教。这种选择是怎么来的?万能答案就是:“因缘使然”。但这等于废话(虽然很多时候对真实存在的事件的表达就是一句废话。)。而当若干年后,当“我”渐渐的学习了一点佛教的法义之后再回头去看时。当年的“我”,选择的原因不外呼“看上眼了”。这种“看上眼”,很难去考究“为什么”。正如有些小伙伴他就是喜欢长发的美眉,有些却喜欢短发,有些还会喜欢一般不被看好的丰满形的。你问这是为什么?很难回答。“我”为什么对佛教“看上眼”了?“我”也很难回答你。
如此这般,“我”满怀崇高的过着宗教生活。以弘法利生为己任,以降魔卫道为天职。当读到大乘经中讲到菩萨会因为听到他人诽谤佛法而有类似三百根长矛一起刺心的感觉时,“我”内心无比的激动!因为,当“我”遇到类似的事件时,“我”的内心也同样的纠结难过。“我”又不禁暗喜:难到“我”对佛教的信仰以经可以比肩菩萨了吗?又或者是,“我”以然是菩萨了?!又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后,“我”开始反省。你问为什么?因为,“我”已经在内心深处将很多诽谤佛法的人打入了地狱。每当脑海中印现出这些人在地狱中的苦状,“我”总是露出胜利满意的笑脸-----“佛法是如此的美妙,佛陀是如此的慈悲,而你们尽然出言不逊!打入地狱受苦就是你们的果报!这真是因果报因真实不虚啊!”
“我”真的是一位佛教徒吗?---这样思考着。
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我”接触学习了佛教的法相知识,更进一步的了解然后思考了我的“信”。什么是信?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信佛和和信别的只是信的对像不一样吗?为什么信是一种善法?
【“卡! 不要这么沉重,活泼一点,阳光一点。”“好的,导演,我尽量。” “还有,长话短说吧,时间不多,还要赶着去下一场地呢!”】
【咳。。】
什么是信?从前的“我”更多的关注的是信的对象。因为对象的牛X,继而认为自已依此为对象的信也比别人牛X。但是,喜欢周惠敏的心一定比喜欢凤姐的心高尚吗?那可不一定。所以要来了解“信”本身。佛教中讲的信是属于善的心理状态,他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信妈妈、信姐姐。它是以特定事物为对象的信。佛教的论著中是如何来说信的呢?
“信谓于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
这神马意思?这里的“实德能”是信的对象,“深忍”是信的因,“乐欲”是信的果,“心净”是信的体性。“对治不信,乐善”这是信的作用。“实”是指一切世间的和出世间的理、事。这个可以抱括世间的因果、出世间的因果等。“德”是指三宝的功德,“能”就能证能成。大白话就是“信”的对象是确实存在的世间和出世间的因果、三宝的属性德能及对于通过努力能证能拥有此功德属性的可能性。有一点要注意了!上面说了“实”是指世间和出世间的理事,有人可能会问了,那我相信“我是我妈妈生的”这也是世间的事啊,这算不算“实”啊?不是。这里的世间和出世间的理事指的是佛教讲的因果啦,四谛啦这些个理事。因为这些内容里面即有世间的也有出世间的,即有理也有事,所以才会说“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理事”。所以千万不要误会。
“深忍”是信的因。正如把“我”生出来之前先得有我妈妈一样。在生起对“实德能”的信之前得先有对“实德能”的“深忍”。那“深忍”指的又是什么呢?它是一种确定,一种笃定的心态。他可以是你在参加开心词典时不能确定答案的选项,而主持人又催你给出答案,最后你一咬牙随便选择一个选项,且当主持人再一次问你“确定吗,不改了吗?”时,你确定的回答“不改了!”的那种“不管其他的,就他了的”心态。反正,它一定不是那种你在AB两个答案之间举旗不定,左右摇摆的心态。这也说明“深忍”的前提是建立在至少你知道有这么回事的基础上的。所以佛教的信是怎样产生的?是在了解知道了上面所说的“实德能”是如此这般后,由内心的一种确定所引生。
“乐欲”是信的果。正如种瓜得瓜一样。种下去对“实德能”的信种后,你会得到什么果呢?是一种“乐欲”,一种内心希望自已也具有三宝一般的功德的想法。这种具有信心的佛弟子对得到功德的乐欲,就有如一个吃货看着橱柜里的美食一样:“想要!”
“心净为性”是信的体性,说白一点就是信的本身。为什么只有“心净”是信的本身,难到上面的“深忍”啦,“乐欲”啦不是信吗?这两者还真不是信本身。这个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比如我们要介绍一个人,有时会这样介绍说:他啊?他是住地某楼的某某,他爸爸是在哪哪工作的,他儿子是在A校上学三好生。听明白了吗?我们介绍一件事物,不一定只通过他自已去介绍,我们还会通过一系列和他有关系的事物去介绍它,以期更全面清析的把握住它。那么在这里,信就是心净,就是住在某楼的男主人,深忍就是在某部门工作的爸爸,而乐欲就是上A校的三好生儿子。那怎样是“心净”呢?这里的“心净”就是和上面所说的“实德能”保持某种一致的心态。
如此这般的了解过之后,对于这样一位,乐欲看到诽谤佛法的人在地狱中受苦的样子,更有甚者有可能还会去追求“人道毁灭”的佛教徒。他真的算是佛教徒吗?真的具有对佛法的信吗?如果这是信的话,他的儿子不是在A校的三好生“乐欲”佛法功德吗。怎么偏偏变成了在城西少管所的管着的“贪爱”了呢?因为信佛法生出了贪爱佛法,然后嗔恨伤害佛法的人。这样的信,还是“作为善心所的信”吗?!
称按:真正的信,要有明确的了解才能产生。所以,不知道三宝究竟是什么,不具备基本的知识,却对自己的信心很满意的人,吾不知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