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496|回复: 16

关于菩提心的分类——史上最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6 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菩提心有关的教法,为了便于自己学习,暂时汇集在这里。

恩师说,关于菩提心,可以有五种分类方法:

第一种分法:从名相上分,有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两种。
第二种分法:从本质上分,有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两种。
第三种分法:根据《大乘庄严经论》中说,从界限的角度分有四种。
【大乘庄严经论】信行与净依,报得及无障,发心依诸地,差别有四种。—发心品第五
从资粮道开始,直到证得见位之间或世第一法的最后末端为止的发心,称之为信行。这个应该是“胜解”,但是汉文翻译里边就是“信行”,也就是胜解,这是第一。
第二,从第一地到第七地之间的称之为净依,实际上就是增上菩提心。
从八地开始到九地最后为止是报得,按照我们来说的话,是异熟菩提心。
惟在佛地的菩提心称之为无障,无障菩提心,按照我的这个文字是说断障菩提心,或者说离障菩提心,都是可以的。
好,这是第三种分法。关于这个问题,《大乘庄严经论》的释里边是这样的:
【大乘庄严经论】释曰。菩萨发心依诸地有四种差别。一信行发心。谓信行他。二净依发心。谓前七地。三报得发心。谓后三地。四无障发心。谓如来地。
第四种分法:从生起方便的角度有三种:一是国王式发心;二是船长式发心;三是放牧式发心。
第五种分法:从助伴的角度可分为二十二种菩提心。


下面是自己汇集的一些说法:

1、愿、行、胜义、三摩地、明点五种菩提心。

前四种在《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里有提到。

凡人欲求善之与恶。皆先标其心。而后成其志。所以求菩提者。发菩提心。修菩提行。既发如是心已。须知菩提心之行相。其行相者。三门分别。诸佛菩萨。昔在因地。发是心已。胜义。行愿。三摩地为戒。乃至成佛。无时暂忘。唯真言法中。即身成佛故。是故说三摩地于诸教中。阙而不言。一者行愿。二者胜义。三者三摩地。

第三言三摩地者。真言行人如是观已。云何能证无上菩提。当知法尔应住普贤大菩提心。一切众生本有萨埵。为贪嗔痴烦恼之所缚故。诸佛大悲。以善巧智。说此甚深秘密瑜伽。令修行者。于内心中。观白月轮。由作此观。照见本心。湛然清净。犹如满月光遍虚空无所分别。亦名觉了。亦名净法界。亦名实相般若波罗蜜海。能含种种无量珍宝三摩地犹如满月洁白分明。……


凡修习瑜伽观行人。当须具修三密行。证悟五相成身义也。所言三密者。一身密者。如结契印召请圣众是也。二语密者。如密诵真言文句了了分明。无谬误也。三意密者。如住瑜伽相应白净月圆观菩提心

次明五相成身者。一是通达(菩提)心。二是(修)菩提心。三是金刚心。四是金刚身。五是证无上菩提获金刚坚固身也。然此五相具备方成本尊身也。其圆明则普贤身也。亦是普贤心也。与十方诸佛同之。亦乃三世修行证有前后。及达悟也无去来今。


三摩地菩提心,似乎是以密宗的阿字观为修心的主要方法,五相成身观为修身的主要方法,以三密相应为要点而进行修行的方式。感觉上与无上瑜伽部的光明心、幻身等五次第有接近的地方。

第五种明点菩提心,似乎主要指无上瑜伽拙火定里面提到的红白菩提心,也就是来自于父体的白菩提心和母体红菩提心,通过生圆二次第的修行,可以达成佛果。这点在宗喀巴大师的密宗道次第广论里面有提及。但是叫赤白二菩提心。

2、从菩提发心的特点和次序分二十二种,这二十二种发心在《现观壮严论》中是以喻表示的,

如《现观庄严论》中云:

“如地金月火,藏宝源大海,
金刚山药友,如意宝日歌,
王库及大路,车乘与泉水,
雅声河流云,分二十二种。”

  如“地”:小资粮道的发心(求菩提的意乐)是最初的发心,犹如大地。大地是一切功德的来源,同样,小资粮道希求菩提的意乐,实际上是产生一切道果功德的基础。
  “金”:中资粮道的发心犹如黄金。黄金本质没有改变,同样,到了中资粮道的时候,这种发心不会有迁变。
  “月”:大资粮道的发心犹如新月。新月越来越增上,同样,大资粮道的功德也会越来越增上。


  这是资粮道三个发心的比喻和助伴,第一个下资粮道的如地菩提心,主要为愿菩提心所摄,愿菩提心到七地以下都有,八地以上就没有愿菩提心了。


  “火”:加行道的发心犹如烈火。烈火能摧毁一切薪柴,同样,加行道的发心能断除一地以前的一切违品分别念。
  下面从“藏”一直到“歌”,分别对应十地的发心:
  “藏”:一地与布施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宝藏。宝藏能满足一切众生,同样,一地菩萨的发心也能以布施满足一切众生。
  “宝源”:二地与持戒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宝源。宝源是一切珍宝的来源,同样,二地菩萨的发心是一切功德(地、度、力等)的来源。
  “大海”:三地与忍辱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大海。大海不会被狂风动摇,同样,三地菩萨的发心不会被嗔恨心等违品动摇。
  “金刚”:四地与精进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金刚。金刚不会被任何金属物所摧坏,同样,四地菩萨的发心也不会被懒惰等违品摧毁。
  “山”:五地与静虑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山王。山王不易被狂风撼动,同样,五地菩萨的发心不会被禅定的违品——散乱分别念所动摇。
  “药”:六地与智慧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妙药。妙药可以断除各种疾病,同样,六地菩萨的发心能寂灭一切烦恼障、所知障的惑病。
  “友”:七地与方便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亲友。亲友永远不会舍弃自己,同样,七地菩萨的发心永远都不舍弃任何众生。
  “如意宝”:八地与愿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如意宝。如意宝能满足一切众生的所愿,同样,八地菩萨以佛法甘露无勤满足一切众生的愿望。
  “日”:九地与力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日轮。日轮能够遣除一切黑暗,成熟庄稼,同样,九地菩萨能遣除众生的无明痴暗,成熟善法的各种功德。
  “歌”:十地与智波罗蜜多相应的发心,犹如歌声。歌声能让无数人获得快乐和欢喜,同样,十地菩萨依靠智慧能让许许多多的众生获得快乐。


  下面是五种殊胜的发心(三清净地所摄):


  “王”:与神变神通相应的发心,犹如国王。国王能驾驭一切,不容易被人控制,同样,清净地的神通能制服一切。
  “库”:与智慧和福德二资粮相应的发心,犹如宝库。宝库可以具足一切,同样,具有这种发心的菩萨,善法的资粮全部具足。
  “大路”:与三十七道品相应的发心,犹如大路。大路可以任人行走,同样,一切圣者都是依靠这种大路而行持。
  “车乘”:与悲心与胜观相应的发心,犹如车乘。车乘可以载人去往任何地方,同样,菩萨不堕轮回涅盘二边而圆满到达自己随心所欲的目的地。
  “泉水”:与总持和辩才相应的发心,犹如泉水。泉水用之不竭,同样,清净地菩萨的功德永远也没有穷尽。


  下面三种发心是十地所摄:


  “雅声”:到了十地的时候,菩萨以四种法音来利益众生,这种发心犹如雅声。
  “河流”:菩萨的平等心,或者说唯一道的发心,犹如河流,利他的事业永不间断。
  “云”:与法身相应的发心,犹如大云。具足这种发心时,即使菩萨居住在兜率天等天界当中,利益众生的甘露妙雨也能让世间人享受。


       下至【中资粮道】,上至【佛地】,这二十一种都为行菩提心所摄。从见道位开始(初地)到佛地,又为胜义菩提心所摄。属于胜义菩提心的范围。

3、声闻菩提心、缘觉菩提心和大乘菩提心——三种菩提心。
(略,见另帖:http://www.gelu.org/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245

4、四因、四缘、四力发起菩提心
《菩提道次第广论》:
初、从四缘发心道理者,
若见诸佛及诸菩萨难思神力,或从可信闻如是事,依此发心,谓念所住、所修菩提有大威力。
虽无如是若闻,而由听闻依于无上菩提法藏,信解佛智而发其心。
虽未闻法,由见菩萨正法将灭,便作是念而发其心。谓念如是正法久住,能灭无量有情大苦,我为令此菩萨正法久安住故,定当发心。
虽未观见正法欲灭。然见恶世上品愚痴,无惭、无愧、嫉姤、悭等,便作是念:于此世中,虽于声闻、独觉菩提能发心者,尚属难得,况于无上菩提发心?我且发心,余当随学,见难发心而发其心,
发心之理,论说于大菩提发心,故是发心欲证菩提。
由何缘者,
初:由见闻希有神变生希有想,念我当得如是菩提。
第二:谓从说法师所闻佛功德先生净信,次于此德发欲证心。
第三:谓由不忍大乘圣教迁灭,于佛妙智发欲得心。此中由见圣教不灭,则能灭除有情大苦,亦缘除苦而发其心。然其发心主要因缘,是由不忍圣教寝灭,若不尔者,则与下说依悲发心有重复过。
第四:由见此心大利极为希贵,正由此缘之所激动,便于佛所发欲得心。
二、从四因发心者,谓种姓圆满、善友摄受,悲愍有情而不厌患生死难行;依此四因而发其心。
三、从四力发心者,
谓由自功力欲大菩提,是名自力;
由他功力希大菩提,是名他力。
昔习大乘,今暂得闻诸佛菩萨称扬赞美而能发心,是名因力;
于现法中,亲近善士、听闻正法、谛思惟等长修善法,名加行力;
依此四力而发其心。


5、国王、牧童、船长三种发心方式:


恩师夏坝仁波切说:

国王式菩提心:首先自己获得正等觉菩提,而后令一切众生安置于菩提的心,为国王式菩提心。
放牧式菩提心:首先令一切众生安置菩提果位,而后自证圆满菩提的心,为放牧式菩提心。牧就是放牛呗,你放牛放羊,先要把那些牛和羊赶出来放到羊圈里,然后关门自己回家嘛,对吧,这就是放牧式菩提心。
船长式菩提心:使众生与自己同时证得无上菩提果位者,为船长式菩提心。你们知道为什么叫船长式菩提心吗?渡船的船长与游客是同时到达彼岸的对吧,没有说先到游客然后到船长之类的说法。这叫船长式菩提心。
前面那个是咱们的佛祖释迦牟尼佛所发的心,为第一个,国王式菩提心。
据说观音菩萨的菩提心为放牧式菩提心,说众生未证无上正等觉佛陀果位,我誓不证佛陀果位。实际观世音菩萨早就成佛了,他就是一定要留下个菩萨的名头,直到所有众生证得佛果位为止,他永不改换自己证得佛陀果位。
说船长式菩提心是类似于文殊菩萨的菩提心。
但是我们还是要以国王式菩提心为最主要的,这是很好的。因为说实话,要是众生成佛了,自己就没有成佛的理由了。自己成佛本身也不为自己,那为利众生,没有众生可为利者,如何成佛啊?所以虽说有三种菩提心,但我们应该取第一种。


6、《大乘庄严经论》所载四种——胜解、增益、异熟、无碍四种菩提心:

恩师夏坝仁波切说:
第三种分法:根据《大乘庄严经论》中说,从界限的角度分有四种。
【大乘庄严经论】信行与净依,报得及无障,发心依诸地,差别有四种。—发心品第五
从资粮道开始,直到证得见位之间或世第一法的最后末端为止的发心,称之为信行。这个应该是“胜解”,但是汉文翻译里边就是“信行”,也就是胜解,这是第一。
第二,从第一地到第七地之间的称之为净依,实际上就是增上菩提心。
从八地开始到九地最后为止是报得,按照我们来说的话,是异熟菩提心。
惟在佛地的菩提心称之为无障,无障菩提心,按照我的这个文字是说断障菩提心,或者说离障菩提心,都是可以的。
好,这是第三种分法。关于这个问题,《大乘庄严经论》的释里边是这样的:
【大乘庄严经论】释曰。菩萨发心依诸地有四种差别。一信行发心。谓信行他。二净依发心。谓前七地。三报得发心。谓后三地。四无障发心。谓如来地。
胜解菩提心:发心的三轮执持实有的执境胜解为无有而修行的资粮道和加行道当中的诸发心,为胜解行菩提心。
增益菩提心:是清净遍计执的七不净地时的发心,为增上菩提心。
异熟菩提心:三清净地当中所修的是异熟菩提心,或者报得菩提心。
无碍菩提心:佛地发心为无碍菩提心。


7、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二种。(略)
8、七因果发菩提心及自他相换发菩提心二种。(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五相成身观

宗大师在密广论里面说:庆喜藏说月上金刚是空性体,故金刚配胜义发心,以月轮配世俗发心,亦极善哉。若解此义,则以密咒方便善巧,令于大乘种性决定,最为殊胜。
发表于 2014-1-26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谢谢
发表于 2014-1-26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殊胜!随喜。

给同修的建议,如果对学习经论不感兴趣,可以读读《般若经第二会》。如果你还有精力就先读完《瑜伽师地论》,还有激情就读读《华严经》。

我只读了 般若经。以前对现观是听天书一样。师父讲课经常讲的大笑,居士也很开心的笑。但我还是不太感兴趣,也没找到那里的乐趣,看起来是认识汉字,听起来是汉语,可是凑到一起怎么就听不明白了。

读完《般若经》,是经文的力量,可是也不知道怎么形容。看完莫名的对现观感兴趣,像是去除了一层尘雾的清凉轻松,虽然还不太明白,但是觉得内容很好玩,想去多多了解。只看了《瑜伽师地论》的前两页,这佛法的智慧~让我震惊,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被剖析的无比细致合理。

一上几部经文,尤其是《瑜伽师地论》是恩师,在五六年前就多次说过越读此经的好处了。但我过去阅读一直有很大障碍,都没有照做。去年师父还说过,玄奘法师是累死的,对于这么伟大的一位法师的译作,怎么能不读呢。读完《瑜伽师地论》,你会生起很细致的智慧。当时师父用的语言,我忘了,现在说的内容是我理解的部分。
发表于 2014-1-26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学习,感恩
发表于 2014-1-2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昆达利尼蛇瑜伽?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庆喜贤 发表于 2014-1-26 12:08
昆达利尼蛇瑜伽?

应该是指无上瑜伽的拙火定,昨晚大概忙中出错,修改了
发表于 2014-1-27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很好的总结帖子。
发表于 2014-1-27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更健康O(∩_∩)O哈!
发表于 2014-1-27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发表于 2014-1-27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謝師兄~
发表于 2014-1-27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
发表于 2014-3-16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释迦牟尼佛发愿品 有说出自 《白莲花论》,是这样吗?
想知道释迦牟尼佛往昔如何发愿  并发了哪些愿。

 楼主| 发表于 2014-3-16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百大愿,五百广大之本愿。又称五百誓愿。即释迦牟尼佛在因位,为宝海梵志时。于宝藏佛前所起之五百种誓愿,舍净土成佛,而取秽土成佛。即世尊于过去因位中,所作种种之难行、苦行,乃至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盘等,皆基于其往昔所发之本愿。(悲华经卷六、卷七、大乘悲分陀利经卷五、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另可参阅麦彭仁波切著的《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悲华经》
最后宝海发大悲愿(五百大愿),诸菩萨等皆悉赞叹,东西南北及于上下六方诸佛,献花赞叹,称叹宝海为大悲菩萨,宝藏如来为宝海摩顶授记,当来成佛,即释迦牟尼佛。并说菩萨四法懈怠,四法精进。一者愿取清净世界,二者愿于善心调伏白净众中,施作佛事,三者愿成佛已,不说声闻、辟支佛法。四者愿成佛已,寿命无量,是名四法懈怠。一者愿取不净世界,二者于不净人中。施作佛事,三者成佛已,说三乘法,四者成佛已,得中寿命,不长不短,是名四法精进。

五百大愿百度一下就能找到。
发表于 2014-3-16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4-3-16 18:19
五百大愿,五百广大之本愿。又称五百誓愿。即释迦牟尼佛在因位,为宝海梵志时。于宝藏佛前所起之五百种誓愿 ...

谢谢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4 10:54 , Processed in 0.03660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