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ljh

讨论一下陈兵教授的观点正确嘛?

 关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9-28 09: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殊这一世并不是示现从凡夫修成佛的,他在佛经上一出场就是菩萨。
发表于 2013-9-28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ljh 发表于 2013-9-28 09:13
文殊这一世并不是示现从凡夫修成佛的,他在佛经上一出场就是菩萨。

文殊师利早证佛果,因愿力故,投生娑婆,二佛不并立,故示现菩萨身。而且你有点基础知识的话,文殊师利也不是“一出场就是菩萨”,
所以,你所说的“因为米拉尊者发愿往生不动佛土,证明米拉尊者并不是即身成佛的成就者。”根本就不成立,严重缺乏常识性基础知识。
 楼主| 发表于 2013-9-28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兵,1945年生于甘肃武山,196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87年从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调四川大学宗教学所,现任研究员、博导。兼任成都市政协委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河北禅学研究所副所长。
曾任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所助理研究员,现任四川大学宗教学所研究员、博导,兼河北禅学研究所副所长、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省文史馆馆员。著有《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佛教气功百问》《道教气功百问》《道教之道》《佛教格言》《新编佛教词典》《生与死》《重读释迦牟尼》《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合著),参编《中国道教史》《道藏提要》《道教手册》《诸子百家大词典》等。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法音》《内明》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现从事佛教心理学的研究,带有佛教专业的博士、硕士生二十多人。
长于宋元明清道教史、道教炼养学及佛教思想、佛教思想与近现代社会关系之研究,个人出版有《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生与死》、《重读释迦牟尼》、《新编佛教辞典》、《道教气功百问》、《道教之道》等著作,参加编写《中国道教史》(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卿希泰主编)、《道藏提要》、《道教通论》、《道教手册》、《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等书。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近现代中国佛教》(已完成)、《佛教心理学》(已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
发表于 2013-9-28 20: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ljh 发表于 2013-9-28 04:28
文殊算地球公民嘛?哪年出生哪年圆寂?父母是谁?在哪出生?职业?有户口嘛?在地球有修炼经历嘛?老师是 ...

糟糕,查户口来了
发表于 2013-9-29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心成就未来!
发表于 2013-9-29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齐美扎西 于 2013-9-29 08:45 编辑
ljh 发表于 2013-9-28 20:01
陈兵,1945年生于甘肃武山,196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宗教学系,获哲学 ...

这些有什么用?现在胡说的,往往就是这些所谓的“叫兽”,六十岁退休以后去做义工养活自己,六十五岁以后再领养老金,轮奸坐台女的危害小于轮奸良家妇女,这些奇葩言论,哪个不是那些“叫兽”嘴里说出来的?南怀瑾写佛学的书很多,被批的一无是处,写汉学的也不少,还是被骂的体无完肤,然后又去写道,结果人家道教还是不买账。萧大魔头东拼西凑出的东西也不少,各种出版,他一样还是大魔头。
CCI同学,能换个套路么?别总是用那些“儒释道”通吃的“大家”那些“理论”说事,用南怀瑾的东西,被弄个哑口无言,又搬出陈兵,其实这里一直就不太买他的帐。
发表于 2013-10-1 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素衣 于 2013-10-1 04:11 编辑

         编者按:为纪念为我国佛教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生活禅”倡导人净慧长老,2013年9月12日,北京大学宗教学系、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净慧长老与生活禅”学术研讨会,海内外四十余位佛教学者齐聚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会议厅,研讨净慧长老的佛学思想以及当代佛教的新面貌。研讨会期间,陈兵发表了题为《永怀净慧法师》的论文,论文回顾了净慧长老的一生,及作者与净老的深厚法缘,说明了净老对禅宗的发展和当代佛教的振兴所做出的贡献,全文如下:
         “人命无常”这句佛言的灵验,莫过于净慧法师的圆寂了。今年元月16日,参加中国佛协在成都金牛宾馆举行的“佛教生命观研讨会”,会上遇见了几年没见的净慧法师,他虽然比以前老了些,但身体尚好,精神矍铄,思维清晰,没有患病的样子,再活个一二十年,发挥余热,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晚饭后,我和卢浔居士去他房间,畅谈了两个多小时,我劝他多到北京去弘法,中国佛教现在特别需要他这样的老修行,他自谦地说:“老了,都八十岁了,没有什么用处了。”想不到三个月后,忽然传来了他圆寂的消息,令人不能不愕然、惨然、茫然!
友僧妙华法师说过:“你和净慧法师也很有缘啊!”的确如此。我和净慧法师的接触不算很多,也没有多少特殊的感情,但回想起来,我和他确实缘分非浅,这种缘分,应该是一种“法缘”而非“人缘”。法师曾给人说:他与我有些法缘。从传承来讲,他是虚云老和尚的入室弟子,而我的师父法海喇嘛,也曾得虚云老和尚印证透过三关,接了老和尚的法,有老和尚的一粒舍利子为证。从辈分说,我应该称净慧法师为师叔。
认识净慧法师,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习时。当时佛教刚刚开始恢复,我经常去广济寺拜访从秦城监狱里放出来不久的巨赞法师,向他请教佛学问题。1981年,《法音》杂志问世,巨赞法师任主编,我每次拜访都见他在审稿,一次,进来一便装的中年人,拿着一大迭稿子请他审理,后来知道这位中年人便是净慧法师,俗姓黄,我看见他住在《法音》编辑部附近的一间低矮的平房里。因友人倪维泉居士之托,我曾请问过他关于某稿件的事。
             使我得以与净慧法师结缘的桥梁,是《法音》杂志。巨赞法师圆寂后,净慧法师继任《法音》主编,这时我也开始在这份刊物投稿。从1989年起,约十多年间,我的稿子经常在《法音论坛》栏发表,多数都放在第一篇。这说明主编对我的器重,作为出家法师,能把一位在家居士的文章放在中国佛协会刊的首篇发表,表现出一种正法中心、僧俗平等的胸怀,应该说是一种修行境界的表现。1998年,我曾应邀在柏林寺讲《重读释迦牟尼》,净慧法师每次都到场听讲。前几年,看到他率弟子赴太湖大讲堂拜访南怀瑾先生的消息,显示了一位出家老善财的榜样,在他这样德高望重的老和尚,这是很不容易的事。出家人拜访在家居士及向在家人学习佛法,在僧界一般认为有失僧格,会受到非议,净慧长老能如此敬重在家居士,自非寻常境界。他能写文章而且水平颇高,写诗更是信手拈来,但却很少在自己主编的刊物《法音》上发表,就连我也很长时间不知道他善能诗文。说明他没有自我表现欲,这绝非修行浅薄者所能到达的境地。
           自1987年调到川大后,我每到北京,都去广济寺拜访净慧法师,多次蒙他热情接待,共进素餐。我曾到他正在复兴的柏林禅寺小住,他向弟子介绍我说:“他不但是位佛教学者,而且是位禅者,你们看他像达摩祖师。”又赞叹说:“他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能感到他这话并非溢美之词,而出自肺腑。我每到一处,凡见到净慧法师的弟子,都特别敬重我,常受到热情招待。我编的《新编佛教辞典》和《佛教格言》,都是他改的书名,改得很是恰当。
          我曾见净慧法师接待海外法师,态度不卑不亢,谈吐大方自然,佛教知识非常丰富,对禅宗典故、名山祖庭尤其熟悉,说起来如数家珍,令来客不能不佩服,确是中国佛教界难得的人才。
净慧法师不但是位学问僧、诗僧,而且是位出色的管理者,事事以身作则。我在广济寺《法音》编辑部院里小住时,每天早晨,都见他第一个上班,独自打扫办公室内外。在柏林寺,他每天与僧众过堂用餐,即便我去讲学,他也不陪我吃客饭,只派知客师父作陪。听说教界同参对净慧法师门下有许多出色的弟子,颇为羡慕,这恐怕不仅是一种夙缘,而是其德其才,足以摄服许多优秀的佛教青年。
净慧法师更是位禅僧,作为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的得意门生,弘扬传承禅宗,是他的家业。二十多年来,他在柏林禅寺举办“生活禅夏令营”,影响巨大,是当代中国佛教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于净慧法师倡导的“生活禅”,也不无非议者,最近某佛刊上就有一篇《生活禅非禅》的文字,指责生活禅够不上正宗的禅宗。正宗的禅宗,号称“教外别传”,以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为特质,以顿悟顿证涅槃妙心为宗旨,以“随方解缚”的特殊教学法接引学人为方便,以所证悟的涅槃妙心之“心传”为传承方式。如果从这个定义看,正宗的禅宗,可以说自明清以来便失传了。正宗的禅宗,如惠能祖师所言,只能接引上根利器,很难普摄群机而令所有入门者皆得开悟。宋元以降,人根渐劣,参禅人能真实开悟者越来越少,禅宗也渐失活泼宗风,越来越死板化,形成文字禅及程式化的丛林禅、远离社会生活的山林禅,渐趋衰微。1981年春,我曾在民国时期禅和子最多的普陀山作过调查,据老和尚讲,解放前全山住僧多达三千,其中几十年不倒单、刻苦修行者,有三百多人,多数参禅。问开悟者有多少,答言:此事从来没有听说过。至于其社会教化效果,更不用多言。杨仁山居士将中国佛教的衰落归罪于宋元以来的禅宗末流使教理疏寙,是不无理由的。如此宗门,是非改革不可了。否则,将如南怀瑾先生所言:若只弘扬禅宗,结果会“门前草深三丈”。
          禅宗以最简捷的方式浓缩了佛法的精髓,适应了中土文化,长期以来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和代表,是不可不振兴的。太虚大师说,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顿悟禅为中国佛学之骨髓,又为佛学之核心,中国佛教若能复兴,仍在乎禅,并提出在教、戒基础上稳建禅宗的复兴方案。在汉传诸宗中,禅宗最具灵活机动、应时变革的传统,近现代立志振兴佛教者,多从因应时机变革禅法以振兴禅宗着手,如台湾圣严法师的生活禅、李元松居士的现代禅、耕云居士的安祥禅及萧平实居士从无相念佛入手的禅等,成为现代中国佛教的一股新潮,净慧法师倡导的生活禅,是这新潮在中国大陆的流动。即高扬人间佛教旗帜、影响遍五大洲的佛光山,其骨子里是将中国禅宗的精神和智慧运用于世俗生活的发达和提升,可以说是对禅宗的一种复兴改革,星云大师近年来强调他属临济宗,即是此意,他的智慧,看得出是从生活中磨练出来,源于禅悟。净慧法师曾给我说:接通佛法与现代社会的桥梁,只有禅,他因此以振兴禅宗、革新禅法为使命。
         净慧法师倡导生活禅,出于他对佛教现状、传统禅宗的冷静省察,他既看到禅宗的可贵,也从多年宗教生活中体会到禅法改革的必要性。他不是不懂传统禅法,他曾在丛林禅堂里受过锤炼,对宗门的用功方法很是熟悉,且深加赞叹。但他几乎不用宗门参话头等方法接引人,我对此事当初也有些纳闷:法师是否有禅?后来与他谈论,才知道他不用传统禅法,乃出于多年接引人、多次举办禅七的经验,是不得已的应机施设。他说:用参看话头的方法,没有几个人能修进去,若多年参修不能开悟,不得受用,则会退悔。即便用观心的方法,也多效果不佳,无奈,只好顺应人根,创设可以迅速得到效应、不会出问题的方便法门。他教人打坐的入手方法,是先想象蓝天白云,云中出现佛像,这种悦意景物的想象,使人容易获得愉悦感,比较容易静下心来。对此,我也有同感:我曾教一位学佛的大学老师观心,几个月后,他来信说观得心里很难受,观不下去,只好改作念佛了。
关于生活禅,我曾应邀写过一篇《生活禅浅识》的文章,发表于《法音》,这篇文章一直被柏林禅寺作为生活禅夏令营的必读文件。我对生活禅是肯定的,认为它是祖师禅在现代社会的流变,是实践人间佛教精神的一种具体法门。尽管它未必能像唐代禅宗那样使多少人顿悟见性,但契合现代人的修持条件和根性,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本,教人“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可以禅的智慧点化生活,使人有个可靠的安身立命之本,从完善人的生活逐渐趋向佛道,完全符合大乘菩萨道及六祖禅“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精神,契理契机,切实可行,其方向是正确的。当然,这一法门需要在多人的实践中不断趋向圆满。二十多年来,净慧法师的智慧增长很快,他的开示一年比一年讲得切实、有深度,其诗作也随之不断圆熟,可见他在大众的实践中在不断总结经验,在度化了许多人的同时,也不断提升自己。他为我们,特别是为当代的出家僧尼提供了一个现代菩萨僧的榜样。
             净慧长老前半生受尽磨难,淬砺出一颗禅心;后三十多年欣逢佛教重光的盛世,为佛教和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功业,大概可以“继承传统、应时革新”八个字概括之。他不仅复兴了柏林寺、四祖寺、当阳玉泉寺等近十处祖庭古刹,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僧俗人才,而且创设出生活禅这一法门,无愧于虚云老和尚的入室弟子。20世纪佛教复兴中新老两派代表人物——虚云和太虚,这两位大师的精神、法统,在他身上统一为一体,这大概也代表了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愿其法脉绵永,法流不竭,住持中国佛教之正脉。
            净慧长老走了,佛教失去一位法将,我失去一位方外知己。失落之余,思惟他的功业,回忆与他的每一次交谈,他的音容笑貌,宛在目前。他的精神志业,将永远活在一代代佛子心中,活在生活禅中,活在禅人们禅化的生活中。
发表于 2013-10-1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师留给我的最深印象,是出格的谦虚,我赞赏她佛学渊深,她说只是半瓶水,只讲得《菩提道次第论》,也是按传承老实讲,不敢有所改易。赞赏她通达英语、藏语,那《入菩萨行论》译笔真好,她说都是自学,都是半瓶水。我劝她减少接待、讲说和事务,发挥写作才能,多写些佛学论文,留传后世,利益久远,她说:“佛法,祖师们都发挥得极其圆满了,我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再饶舌。”一次去爱道堂,她正在讲我发表在《法音》上的《人无我论》,听说她曾向弟子赞美:“这才真正是佛陀说经,菩萨造论。”我的《生与死》出版后,她自费买了二百本赠人。正如她的妹妹——一位终身未嫁人的老居士所言:“她是你的知音!”
发表于 2014-5-7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洛京聖善寺善無畏傳(達摩掬多)

釋善無畏。本中印度人也。釋迦如來季父甘露飯王之後。梵名戍婆揭羅僧訶。華言淨師子。義翻為善無畏。一云輸波迦羅。此名無畏。亦義翻也。其先自中天竺。因國難分王烏荼。父曰佛手王以畏生有神姿宿齎德藝故歷試焉。十歲統戎。十三嗣位。得軍民之情。昆弟嫉能稱兵構亂。鬩牆斯甚。薄伐臨戎。流矢及身掉輪傷頂。天倫既敗軍法宜誅。大義滅親忍而曲赦。乃抆淚白母。及告群臣曰。向者親征恩已斷矣。今欲讓國全其義焉。因致位於兄固求入道。母哀許之。密與傳國寶珠。猶諸侯之分器也。南至海濱。遇殊勝招提得法華三昧。聚沙為塔。僅一萬所。黑蛇傷指。而無退息。復寄身商船往遊諸國。密修禪誦口放白光。無風三日舟行萬里。屬商人遇盜危於併命。畏恤其徒侶默諷真言。七俱胝尊全現身相。群盜果為他寇所殲。寇乃露罪歸依指蹤夷險。尋越窮荒。又逾毒水纔至中天竺境。即遇其王。王之夫人乃畏之女兄也。因問捨位之由。稱歎不足。是日携手同歸。慈雲布陰一境丕變。畏風儀爽俊聰叡超群。解究五乘道該三學。總持禪觀妙達其源。藝術伎能悉聞精練。初詣那爛陀寺。此云施無厭也。像法之泉源眾聖之會府。畏乃捨傳國寶珠瑩于大像之額。晝如月魄夜若曦輪焉。寺有達摩掬多者。掌定門之祕鑰。[[佩-一]>佩]如來之密印。顏如四十許。其實八百歲也。玄奘三藏昔曾見之。畏投身接足。奉為本師。一日侍食之次。旁有一僧。震旦人也。畏[4]現其鉢中見油餌尚溫粟飯猶暖。愕而歎曰。東國去此十萬餘里。是彼朝熟而返也。掬多曰。汝能不言真可學焉。後乃授畏總持瑜伽三密教也。龍神圍遶森在目前。其諸印契一時頓受。即日灌頂為人天師。稱曰三藏。夫三藏之義者。則內為戒定慧。外為經律論。以陀羅尼總攝之也。陀羅尼者。是菩提速疾之輪。解脫吉祥之海。三世諸佛生於此門。慧照所傳一燈而已。根殊性異燈亦無邊。由是有百億釋迦微塵三昧。菩薩以綱總攝於諸定。頓升階位隣於大覺。此其旨也。于時畏周行大荒遍禮聖迹。不憚艱險。凡所履處皆三返焉。又入雞足山為迦葉剃頭。受觀音摩頂。甞結夏於靈鷲。有猛獸前導。深入山穴。穴明如晝見牟尼像。左右侍者如生焉。時中印度大旱。請畏求雨。俄見觀音在日輪中手執軍持注水於地。時眾欣感得未曾有。復鍛金如貝葉寫大般若經。鎔中金為窣覩波。等佛身量焉。母以畏遊方日久。謂為已歿。旦夕泣淚而喪其明。洎附信問安。朗然如故。五天之境自佛滅後外道崢嶸。九十六宗各專其見。畏皆隨所執破滯析疑。解邪縛於心門。捨迷津於覺路。法雲大小而均澤。定水方圓而任器。仆異學之旗鼓。建心王之勝幢。使彼以念制狂即身觀佛。掬多曰。善男子。汝與震旦有緣。今可行矣。畏乃頂辭而去。至迦濕彌羅國。薄暮次河。而無橋梁。畏浮空以濟。一日受請於長者家。俄有羅漢。降曰。我小乘之人。大德是登地菩薩。乃讓席推尊。畏施之以名衣。升空而去。畏復至烏萇國。有白鼠馴遶日獻金錢。講毘盧於突厥之庭。安禪定於可敦之樹。法為金字列在空中。時突厥宮人以手按乳。乳為三道飛注畏口。畏乃合掌端容曰。我前生之母也。又途中遭寇舉刃三斫而肢體無傷。揮劍者唯聞銅聲而已。前登雪山大池。畏不悆。掬多自空而至曰。菩薩身同世間不捨生死。汝久離相寧有病耶。言訖沖天。畏洗然而愈。路出吐蕃。與商旅同次。胡人貪貨率眾合圍。畏密運心印而蕃豪請罪。至大唐西境夜有神人曰。此東非弟子界也。文殊師利實護神州。禮足而滅。此亦猶迦毘羅神送連眉也。畏以駝負經至西州涉于河。龍陷駝足沒于泉下。畏亦入泉三日。止住龍宮宣揚法化。開悟甚眾。及牽駝出岸。經無沾濕焉。初畏途過北印度境。而聲譽已達中國。睿宗乃詔若那及將軍史獻。出玉門塞表以候來儀。開元初。玄宗夢與真僧相見。姿狀非常。躬御丹青寫之殿壁。及畏至此與夢合符。帝悅有緣。飾內道場尊為教主。自寧薛王已降皆跪席捧器焉。賓大士於天宮。接梵筵於帝座。禮國師以廣成之道。致人主於如來之乘。巍巍法門於斯為盛。時有術士。握鬼神之契。參變化之功。承詔御前角其神異。畏恬然不動。而術者手足無所施矣。開元四年丙辰。齎梵夾始屆長安。勅於興福寺南院安置。續宣住西明寺。問勞重疊錫貺異常。至五年丁巳。奉詔於菩提院翻譯。畏奏請名僧同參華梵。開題先譯虛空藏求聞持法一卷。沙門悉達譯語。無著筆受綴文。繕寫進內。帝深加賞歎。有勅畏所將到梵本並令進上。昔有沙門無行西遊天竺。學畢言歸。方及北印不幸而卒。其所獲夾葉悉在京都華嚴寺中。畏與一行禪師。於彼選得數本。並總持妙門。先所未譯。十二年隨駕入洛。復奉詔於福先寺譯大毘盧遮那經。其經具足梵文有十萬頌。畏所出者撮其要耳。曰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七卷。沙門寶月譯語。一行筆受刪綴辭理。文質相半。妙諧深趣。上符佛意下契根緣。利益要門斯文為最。又出蘇婆呼童子經三卷。蘇悉地揭羅經三卷。二經具足呪毘柰耶也。即祕密禁戒焉。若未曾入曼荼羅者。不合輒讀誦。猶未受具人盜聽戒律也。所出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一卷。即金剛頂梵本經成就一切義圖略譯少分耳。畏性愛恬簡靜慮怡神。時開禪觀獎勸初學。奉儀形者蓮華敷於眼界。稟言說者甘露潤於心田。超然覺明日有人矣。法侶請謁。唯尊奉長老寶思惟三藏而已。此外皆行門人之禮焉。一行禪師者。帝王宗重時賢所歸。定慧之餘陰陽之妙。有所未決亦咨稟而後行。畏甞於本院鑄銅為塔。手成模範。妙出人天。寺眾以銷治至廣庭除深隘。慮風至火盛災延寶坊。畏笑曰。無苦自當知也。鼓鑄之日。果大雪蔽空。霧塔出罏瑞花飄席。眾皆稱歎焉。又屬暑天亢旱。帝遣中官高力士。疾召畏祈雨。畏曰。今旱數當然也。若苦召龍致雨。必暴適足所損。不可為也。帝強之曰。人苦暑病矣。雖風雷亦足快意。辭不獲已。有司為陳請雨具。幡幢螺鈸備焉。畏笑曰。斯不足以致雨。急撤之。乃盛一鉢水以小刀攪之。梵言數百。呪之須臾有物如龍。其大如指。赤色矯首瞰水面復潛于鉢底。畏且攪且呪。頃之有白氣自鉢而興。逕上數尺。稍稍引去。畏謂力士曰。亟去雨至矣。力士馳去。迴顧見白氣疾旋自講堂而西。若一匹素翻空而上。既而昏霾大風震電。力士纔及天津橋。風雨隨馬而驟。街中大樹多拔焉。力士入奏。而衣盡霑濕矣。帝稽首迎畏。再三致謝。又邙山有巨蛇畏見之歎曰。欲決瀦洛陽城耶以天竺語呪數百聲。不日蛇死。乃安祿山陷洛陽之兆也。一說畏曾寓西明道宣律師房。示為麁相。宣頗嫌鄙之。至中夜宣捫蝨投于地。畏連呼律師撲死佛子。宣方知是大菩薩。詰旦攝衣作禮焉。若觀此說。宣滅至開元中僅五十載矣。如畏出沒無常非人之所測也。二十年求還西域。優詔不許。二十三年乙亥十月七日。右脅累足奄然而化。享齡九十九。僧臘八十。法侶淒涼皇心震悼。贈鴻臚卿。遣鴻臚丞李現具威儀。賓律師護喪事。二十八年十月三日。葬於龍門西山廣化寺之庭焉。定慧所熏全身不壞。會葬之日涕泗傾都。山川變色。僧俗弟子寶畏禪師明畏禪師滎陽鄭氏琅邪王氏痛其安仰如喪考妣焉。乾元之初唐風再振。二禪師刻偈。諸信士營龕。弟子舍于旁。有同孔墓之戀。今觀畏之遺形漸加縮小。黑皮隱隱骨其露焉。累朝旱澇皆就祈請。徵驗隨生且多檀施。錦繡巾帊覆之如偃息耳。每一出龕置于低榻香汁浴之。洛中豪右爭施彈帊淨巾澡豆以資浴事。[1]上禳禱多遣使臣往加供施。必稱心願焉。


《宋高僧传》第二卷
发表于 2014-5-7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简直是放屁。米拉日巴是菩萨再来这种话尊者对他弟子都说过了,虽然是信心的显现,但是却轻视了金刚乘的力量,是极大的诽谤
发表于 2014-5-7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才让扎西 发表于 2013-9-23 14:47
陈兵教授是个居士,他的《生与死佛教轮回说》等一系列著作是很不错的!

恕我直言师兄,您觉得不错纯粹是您个人水平问题
发表于 2016-2-11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水堂主 发表于 2013-9-24 09:35
他的居士水平,四川懂行的都知道,“气”功基础,藏“密”骨架。

1、虹化的事情,基本都是有热情,缺思考 ...

引用:“陈哥,你那几刷子,也就在川大吃得到饭,八九十年代喝茶有壳子吹就够了。”

入木三分
发表于 2016-2-12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跟汉传佛教界烧出舍利的性质是一样的,说明持不淫戒持得很好,一二十年淫欲的念头没有动过,只要能达到这一点,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或者外道,死了以后,若拿荼毗的方法烧,就可以烧出舍利。(陈兵)
====================================
据《金光明经·舍身品》论述:“是舍利者,即是无量六波罗蜜多功德所熏。”“舍利是戒定慧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仅仅是持不淫戒持得很好而得吗?陈兵的观点是不是谬论?
发表于 2016-2-12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水堂主 发表于 2013-9-24 09:35
他的居士水平,四川懂行的都知道,“气”功基础,藏“密”骨架。

1、虹化的事情,基本都是有热情,缺思考 ...

或许这样说更为贴切:他的居士水平,四川懂行的都知道,“气”功(道教)基础,藏“密”外表,博导光环……
发表于 2016-2-16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ljh 发表于 2013-9-25 20:58
年轻人如何处理学佛与做人的关系?

答:我在1990年发表了一篇《现代青年人应该怎样学佛》的文章,很多人 ...

引用“弘一大师是什么人呢?他极为聪明,是当时社会的名流,一流的人才,人格也非常的清高,非常的出众。他出家以后非常不容易,严守戒律。可以说,从古至今都很少有这样的人。那样辛辛苦苦修行了二十年,也就证到初果。”(陈兵)
-------------------------------------------------------------
陈教授菩萨N地?能定弘一大师初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4-19 15:37 , Processed in 0.03508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