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35|回复: 12

用“唯”,还是用“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2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两天,看了几篇《咬文嚼字》,说了这两个字的差别,蛮好,和佛法也有点关系。

古汉语中,唯、惟、维,都可用来表达 “单、只、仅” 这样的意思。
在语言的演化过程中,“维”字很快出局了。
很长一段时间,“唯”占上风。

到了明清,“惟”字突然咸鱼翻身,获得了绝对优势。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朱元璋认了朱熹为本家,朱熹爱用“惟”字,这样 “惟” 就成了科举文章的标准了。

但是,到了近代,随着科举废除,研究之风日盛。对于哲学、精神层面的研究,当然离不开佛学。
翻开佛经,到处是唯识、唯心。佛一下凡,就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看了唯识、唯心这样的论述,很容易命名出 “唯物” 等等词语。
这样,“唯”字又重新力压“惟”字了。

解放后,73~78 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想把 “惟” 字扶正,但恰似螳臂挡车。
至今,“唯”字都占压倒性优势。

发表于 2013-7-12 14: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字啊,想起师父今年给我们开示过,要写思惟,不要写思维,汉字简化变革成绞丝都乱了,字里面也包含因果。
发表于 2013-7-12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力-古汉文字典》有解释“口”和“心”的差别。
发表于 2013-7-12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洗耳恭听,虚心请教。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云水堂主 发表于 2013-7-12 15:15
《王力-古汉文字典》有解释“口”和“心”的差别。

王力的这本著作,我没有。希望能有电子版。
也希望师兄解释一下。

查汉典:http://www.zdic.net
惟在《说文》里面,释为“凡思也”,是一般的思维活动的意思。

可以说,这几个字,本义都不是“唯一”,都是借用来的。
估计上古之时,大家表达“唯一”这样的意思的时候,常说:wei,有声无字,写的时候就借用了其他。
据说,现在发现的甲骨文中只有“唯”,后来惟、唯都加入了。

我觉得,从现在看来,“唯”除了表达“只”、“仅”这样的限定的意思外,不太干其他的了,可以说是专业户。
专职的比兼职的好,所以推荐用“唯”。
惟恐,思惟,这种“思虑”成分比较多的,用“惟”好一点。
发表于 2013-7-13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抄書:
1.以水切,上,
        ❶應答聲。論語-里仁:“曾子曰:‘~!’”
        2.以追切,音惟,
        ❷獨,只。易-乾:“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聖人乎!”論語-為政:“父母~其疾之憂。”❸語氣副詞。①表示希望。左傳-僖公三十年:“闕秦以利晉,~君圖之。”②加強語氣。論語-述而:“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何甚!”
——佛經中常出現“唯願世尊……”即表示希望意。
发表于 2013-7-13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抄書2:
❶思維(你看!他自己都是),思考。說文:“惟,凡思也。”
❷語氣助詞。①用於判斷。②用於句首。
❸副詞。唯獨,只有。孟子-梁惠王上:“無恆產而有恒心者,~士為能。”
发表于 2013-7-16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书字确实有它成字的道理,但汉字的简化已经把字弄得面目全非!
发表于 2013-7-16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飘儿 于 2013-7-16 14:19 编辑
云水堂主 发表于 2013-7-13 18:28
抄書2:
惟❶思維(你看!他自己都是),思考。說文:“惟,凡思也。”
❷語氣助詞。①用於判斷 ...

     堂主用的 的是王 了一先生的《王力古汉语字典》吧!而不是《王力-古汉文字典》,我记得王先生领衔编纂的字典比较有名的有两部,一部是比较早,大概是1979年商务印书馆出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另外一部就是这个中华书局2000年出版的《王力古汉语字典》。

   这部字典里,“唯”在123页,“惟”在319页,“维”在931页。“唯”,“惟”的释文堂主已概要录出。但在这两个字的释文最后都有一条(辨),注明 此2字和维字的辨别辨正都集中在931页“维”的释文最后,(辨)如下:

     维、惟、唯,“维”的本义是“绳子”;“惟”的本义是“思”;“唯”的本义是“答应”,各不相同。在“思”的意义上,“惟”与“维”通用;在“只”的意义上,“惟”与“唯”通用;在语气词上,三个字通用。

     如此,该字典在“惟”的释文❶思维用维,合理而无缪。
   
发表于 2013-7-17 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YQHTY 于 2013-7-17 04:45 编辑

唯心、唯物、唯识宗,当然用唯。
发表于 2013-7-17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汉字错用,想起矮和射,按形意字解释把矢委托出去,和一寸的身高,说这两个字不知怎么弄反了
发表于 2013-7-17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一飘儿 于 2013-7-17 15:25 编辑
缘起除障 发表于 2013-7-17 06:45
说起汉字错用,想起矮和射,按形意字解释把矢委托出去,和一寸的身高,说这两个字不知怎么弄反了

       “矮”字,《说文》无此字。北宋徐铉校订的《说文》将常见的而许慎的《说文解字》未收的字编入每部之末,这部分字被称为《说文》新附字,共402个。矮出自于此《说文新附》,所以说是后起字。无足以此论六书。           
    “射”字,《说文》本字是左“身”右“矢”。而“射”是这个本字的重文。后来重文代替了本字。
     即以射属寸部,就理解为是寸身而小之义,似也不尽周全。试看属于寸部的其他字——寺,封,尊,專,將,對,導。大概都很難理解出有小的意思。

    簡答如上。只是個人拙見,請參考。
    語言學是專門專家之學。我們知道一點就可以了。無根遊說最好不發。


发表于 2013-7-19 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秋生批大陆过半人不懂繁体字: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

http://culture.ifeng.com/1/detail_2013_07/18/27629608_0.shtml   来源:北京晚报
日前,香港演员黄秋生用繁体字在微博写道:在中国内地写中文正体字居然过半人看不懂,哎,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此言一出,引发网友热议。而主持人马东打造的新节目《汉字英雄》也再次让人们关注起了汉字的文化起源与内涵。

汉字的繁简之争由来已久,有关恢复繁体字的呼声也是屡见不鲜。黄秋生的话虽然有些偏激,可却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汉字的简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汉语的普及和发展,但汉字简化也确实造成了汉字传承上的不连续,汉字的音形义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本来的光彩。

这一点从正在电视台播出的《汉字英雄》节目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如果要追寻汉字的秘密,很显然,繁体字要比简体字更形象直观。但是客观而言,繁体字有繁体字的魅力,简体字同样有简体字的长处。

黄秋生“华夏文明在大陆已死”的言论多少有些危言耸听,不可否认如今大陆在传统文化、传统礼仪的坚持上,不如港台更有传统味道,也不可否认当前华夏文明的确面临不小的危机。一种危机是来自于华夏文明自身的传承危机。黄秋生所说的文字危机其实只是一个方面,我们现在除了读不懂繁体字,抛弃的还有传统礼仪、传统文化和传统的道德秩序。另外一种危机是来自外来文化的冲击,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冲击。虽说“华夏文明已死”太过偏颇,但“华夏文明”面临危机确是不争的事实。 关东客

支持方

黄秋生良药苦口  

司马童

黄秋生所称的“正体字”,即已被好多人束之高阁的繁体字。尽管港台及其他地方的华人,如今仍在把繁体字当作“正体字”,而且目前内地确有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繁体字已所识不多,但由此而叹“华夏文明大陆已死”,显然有些以偏概全,引发热议当属必然。

黄秋生是香港知名演员,也是港台演员里面少有的敢于直言不阿的一位,他敢说话不仅在于批评同行,也敢于自我批评,他曾自嘲“拍过很多烂片”。几个月前,黄秋生在接受内地媒体访问时,便毫不隐讳地提出批评,内地有些剧组染上了香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歪风,而好的东西偏不去学。对于这样一位“有话直说”的个性艺人,就算他对“华夏文明”的传承见解或存偏颇,我想也大可不必怒目而视、恶言相向。

莫对黄秋生的炮轰不以为然。应该看到,作为“华夏文明”的瑰宝之一,对于繁体字的掌握与继承,在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如今确实显得有些境况不妙。简化字当然不是扼杀“传统文明”的罪过,因着时代的发展和推进,一些“旧”的东西逐渐成为“历史的见证”,要说也是规律使然,无须苛责。但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繁体字所承载的独具魅力的“华夏文明”,若被一些人“忘”得太快,倒也真有必要来及时指出,甚至像黄秋生那样地“炮而轰之”。

事实上,对于简化字推广使用之后,繁体字的“文化基因”如何保存,向来就有一种“书简识繁”的说法。换言之,虽然现在我们要求使用简化字,但却并不意味着,可以“遗忘”甚至“废弃”了历史悠久的繁体字。从这个意义上说,黄秋生炮轰有“过半人”看不懂他的繁体字微博,其实还正是对“识繁工作”做得不甚到位的合理批评。

“华夏文明”不会因着文字使用的由繁转简而消亡,正如流行使用“洋滨泾(中英文夹杂)”语言的香港地区以及时下层出不穷的网络用语,同样对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构不成多大威胁。繁体字和简化字,无疑都属“华夏文明”继往开来的脉络和轨迹。只是,对于使用了数千年之文字瑰宝的“文化记忆”,确实不能像字体一样被从脑海中“简化”“清空”。否则的话,才是真的“愧对先人”了。

何不妨把黄秋生的炮轰,当作一部“良药苦口”的行为艺术教育片。有了这样的心态,“书简识繁”也许更易引起有关各方的重视,并让年轻一代不致过早地忽略或陌生了咱们的“文明瑰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7 08:24 , Processed in 0.03378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