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175|回复: 134

這些年,從 常師父那學到了什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8 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相當然須明白
傳承更是很重要

所以希求大家分享
這些年,從
常師父那學到了什麼?
发表于 2013-6-28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未來法人事業整體策略方向 (日常法師的遺囑)
(註1:原始完整版) 福智之聲第164期      2005.11.15出版   P.82~P.86    編輯室整理

  師父圓寂已將近一年,有感於這段期間,部分同學對於福智團體未來的方向有諸多疑惑,盧克宙總幹事在九月二十八日(註2)正式宣布未來法人事業整體策略方向。總幹事首先提及,師父示現圓寂,我們必須接受這是自己的業力所感,未來是否能再得到師長的攝受,這個因必須我們自己去造,但在種因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師父留下的教誡,我們是否認真的去實踐;師父留下的事業,我們是否認真的去承擔;師父留下的這一群弟子眾,是否還能和合的相處在一起。」而總幹事所宣布的內容分為三點:
(一)福智團體將依照師父以前的做法,繼續依止法王 ,這個方向不會改變。  
師父在世的時候,所有重要的決策都跟法王請示,方式是每年定期於印度請法時,把過去一年來所做的事情,以及未來一年要做的事情,選擇主要的原則跟方向寫成一封信,事先呈給法王,法王一定會召見師父,屆時師父再當面跟法王講解,法王會針對師父的報告做一些指導;有些不定期臨時發生的重大事情,師父會派法師去晉見法王,跟他口頭報告。師父圓寂之後,由如證法師帶領我們,這樣的內涵將維持不變,今年印度請法團,就是完全比照過去的模式。
(二)團體的走向,依循師父在世時所定下的原則。  
這個原則又分為兩個重點,第一:師父非常強調,我們學了佛法一定要在自己的身心相續上受用。也就是說了解了佛法的理念以後,一定要很認真的去實踐,見跟行一定要搭配得上,這樣的概念師父在一、二十年前即已提出,《廣論》錄音帶,或者是《南山律在家備覽》的第一卷中,師父就已強調了這個內涵。師父臨終遺言也特別提到:「如果學佛不能跟身心相續結合,就算你學通五部大論,得到大格西的學位,可以辯經辯得頭頭是道,可是這算學得什麼佛法呢?」師父並不是反對五部大論,也不是反對格西的制度,師父很在意的是我們到底學了以後有沒在身心上受用。師父這一生規劃在家居士整體學習的過程當中,也一再強調這一點。
  所以剛開始的時候,師父先講《廣論》,之後我們就依照《廣論》的內涵去聽、去研討,對於整個佛道的理念有了基本的架構之後,師父就要我們去實踐,所以在講完《廣論》之後,接下來師父開始講《論語》。為什麼講《論語》呢?因為對於在家居士而言,我們的下手處是在共下士道的部分。共下士道實踐的內涵,《論語》中相當豐富,講完《論語》後師父就要我們真實的去做,於是規劃了法人事業,讓我們能夠如實去實踐。推動法人事業之後,師父又要我們把所行持的經驗組成善行班,就實踐的經驗在班上互相切磋、討論。一般來說,個人行持容易受到挫折或中斷,藉著班級的模式大家可以互相勉勵、提攜,以期盼能長久做下去。善行班有了基礎之後,師父接著要我們從善行班再提升為戒前班,我們開始從善提升到戒的階段,對於什麼是持戒、應該怎麼持戒、持戒的勝利及不持戒的過患內涵有了大略的了解之後,師父最後就傳授五戒。
  師父的開示中曾說:「受戒之後,終身持戒,就是絕大多數在家居士這一生要做的工作。」對於多數的在家居士,這一生所應該學習的就是終身持戒,但在終身持戒之前應該要先了解到整個佛法的內涵,以這樣的方式去追求,下一生再得暇滿人身,這是師父對我們整個在家居士所規劃的學制。所以師父並不是反對多聞,師父要求的是所聽聞的內涵一定要跟身心相續結合,然後再求多聞,師父這樣的宗風完全是遵照宗大師的教誡去做。大師的教誡裡面提到:「最後一定要希求一切智智,要達到成佛目標就要有很多斷證的功德;要有很多斷證的功德,就要有很多的修行;要有很多的修行,就要有很多的思惟;要有很多的思惟,就要有很多的聽聞;要有很多聽聞,就要依止善知識。」但是一般人往往會在這地方斷章取義,要成佛、要多修行、要多思惟、要多聞、要依止善知識,這些都是他們所承許的,可是對於什麼叫多聞、什麼叫依師,卻不照著大師的教誡。
  大師對於「多聞」有明確的定義,我們卻自己下定義,認為多就是很多,所以多聞就是到處去聽法。《廣論》「殷重修起療病想」大師說:「你聽了很多,結果沒做到,這應該要被喝斥!若聽得很少,但是做到了,這樣聽聞才算圓滿,可以被嘉許。」所以大師對於什麼是聞,是要聽了之後能做到,才叫做聞。要聞一定要依止善知識,怎麼依止善知識呢?大師在《廣論》「依止善知識」也有提到:「有的人有很多善知識,有的人善知識很少,對於一個初發心學佛的人,抉擇容易產生偏失,所以依止少的師長這種選擇才是對的。」而師父也是照著大師的教誡來帶領我們的。
  師父講述《廣論》,「見」基本上已經有了,在「行」的時候,師父就講述《南山律在家備覽》,對於在家居士來講,從見跨到行這個階段,就是說學了《廣論》以後,再聽《南山律在家備覽》,就能夠直接去持戒的人實在很少,因此在這之前,師父就多放了好幾個階梯──先講《論語》,再做法人事業,然後再善行班,讓我們有次第的一步一步走上去,最後達到可以持戒的階段。所以並不是師父反對要聽很多,是我們自己的條件不夠,在沒有辦法聽完一個法,然後能很認真去實踐之前,我們寧可慢一點,而不要偏離了主軸。雖然我們也聽到別的團體批評我們團體就只有一經(般若經)、一律(南山律在家備覽)、一論(廣論),但我們心裡要清楚,宗大師並沒有排斥其他經論,而且還強調要多聞,師父也非常遵許宗大師的方式在領導我們,所以不是師父不講,而是我們相應的根器比較差。
  第二個重點:師父非常強調,學了佛以後是用法來提升自己,不是拿著法鏡去照別人,也不是自己沒學好卻急著好為人師,要去教人。在這樣的原則之下,我們也一樣去做了很多利他的事業,比方說文教及慈心事業,或者說整體法人事業。但是在利益別人的同時,我們是藉由饒益他人的行為來成熟我們的身心,《廣論》裡面也有說:「六度其實是以自利為主,四攝是以利他為主。」但是我們究竟不是真正能利益別人的人,我們是靠著利他行為的過程當中去懺罪集資、對境練心。教師營中,師父說過:「其實教師營裡有三個營隊,一個是老師的營隊,一個是義工的營隊,一個是大專生的營隊。」師父還特別說:「這三個營隊裡面,真正主要的還是義工。」
(三)未來整個居士團體依止的核心,就是依止鳳山寺的僧團 ,這個方向不會改變。
師父在世的時候,居士團體比較直接感受得到的是依止師父,但是師父在圓寂前好幾年就已經建立了僧團羯磨體制,師父在運作的時候,所有事情都會先交由如證法師他們先去討論,師父其實已經早有準備了。所以當師父圓寂以後,在家居士所有大小的事情,就依著僧團羯磨體制的決策作為我們的指導,如證法師是僧團的代表,以前我們聽師父的指導,以後就聽如證法師的指導,包含以後我們修學的法的內涵,由他來指導或是由他派出來的法師來指導;整個法人重大決策方向,主要的簽呈還是由如證法師來簽示,師父在世的晚期已經這樣運作了,師父圓寂一年來也是這樣在做的,現在等於是正式跟大家說明這件事情。
  最後總幹事呼籲,希望師父留下來的事業,大家共同來承擔,當其他人有疑惑時,我們要立即告訴他法人未來的方向及澄清一些疑點,讓他們能夠安心:lol ;若自己有疑惑時,也請循著正確的管道,向上查詢,希望大家都能為了這個團體的穩定,付出一分心力。


註1原始完整版 : 此是福智之聲的原版,有別於網路上被修改過的版本。
註2總幹事宣佈此文的時間是2005年9月28日,亦即日常法師圓寂(2004.10.15)後不到一年的時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3-6-28 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反駁, 不是只有默認, 這一種可能
========

2013 6/28全廣進度
http://www.blisswisdom.org/index.php/dailylamrim?m=06&d=28&w=5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六十五卷 A面 20分53秒~

上日下常法師

我可以立刻舉個例子來告訴你,業∣感果,所以我們不必看果是什麼,我們看業是什麼。業是哪裡造起?你心裡造起。如果你現在懂得了以後,那麼人家來罵你了,以前是罵你的時候,照你平常的知見:這個傢伙沒有道理,怎麼跑得來罵我?現在你懂得了這個道理以後,那簡單得很啊!你有道理,他又偏偏罵你的話,「我前面欠了他的債。啊!好,今天還了他,高興!無債一身輕。」更進一步啊:欸,以前不知道,輾轉地來,他罵我,我再罵他;他再罵我,我再罵他……永遠在地獄裡面滾。偶然跑到人世間,人世間才得到一……這個罪剛輕一點點,偶然跑到人世間又造了大罪,下去!我現在懂得了這個道理以後,以前到了大苦消完了,跑到人間把他還債了,得到了這個機會還掉了,啊,真高興!這第一個高興。

第二個呢,我現在不但是還了債,而且還要向上,他成就我的忍辱。喔,你正更高興啊!假定沒有這個人來罵你,請問你能忍辱嗎?請問你能持戒嗎?請問你能精進嗎?從這個地方說起來,所有的這個六波羅蜜的功德,都靠他讓你完成的,那個時候你想到你歡喜,啊呀,你這歡喜得不得了!眼前很簡單一件事情,他罵你嘛,你也歡喜,然後你生病嘛,你也歡喜。為什麼?同樣的道理呀,對心上面他是罵你,對身上面就是病痛嘛!一樣的道理。啊,那現在好極了,正好因為那個病策勵你說,那以前為什麼生病?那以前造的惡業,因為惡業所以生病;現在呢,我了解了,那個病是還以前的惡業,可是現在我要造善業啊!而且病是死因,喔唷,趕快多念阿彌陀佛,念得清清楚楚,曉得每一句話,拼命念。

.......

哪怕你是懂得一點點,你能夠隨著它去做,懂得一點點隨著它去做,都有義利;懂得更多隨著它去做更多,懂得越多是產生的效果越大。就像我們剛才那個比喻來說:比如說你懂得一點點,他來罵你,你只是覺得,啊,我前面欠了他的,還債啊!那你的快樂只有還債,只是如此而已。假定你能更懂得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什麼等等的話,你就想,他罵你啊,總有他心裡不痛快的事情,「我讓他罵罵的話,他消掉一點氣的話,我布施,施於無畏,好啊!」就這樣。所以布施有了,然後呢,經上面告訴我們持戒,持戒的時候是什麼?欸,不管他外面怎麼樣,我裡面觀我們的身行啊,我可要照著這個戒去做啊,我在持戒。然後呢我忍辱、我精進。你知道得越多,你的功德豈不是越大,對不對?所以這個地方的真正重要是什麼?要把我們所知道這個法義不要放逸,如理取捨
发表于 2013-6-28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3-6-28 08:28 编辑

福智之聲167期
師 承
日常法師 開示
  我們曉得在印度,
阿底峽尊者被尊為第二能仁,宗喀巴大師也是,以這麼了不起的人,他們一開口都有他的傳承,原原本本說,我這個傳承從哪裡來的,從我的老師的老師,老師的老師,然後上去最後推舉到佛,論是這麼說,經也是這麼說。他們這麼樣有成就的人,尚且這麼謹慎,我們現在一點樣子都沒有,自己開口就亂蓋,還說一定要這樣、要那樣,這就是我們錯誤的地方。注意啊!所以真正修學佛法,第一件事情要認得的,「我在錯誤當中」,千萬不要總是「我覺得對」,然後要別人照我這樣做,那你完全錯了。單單你覺得對,那只是害你自己;你要教別人,還要害了別人,這個非常糟糕。雖然好像無關緊要的,實際上這個非常重要,我們真正學習,就要從這個地方學起。


ps:金女士的師承是? 學員都不清楚..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3-6-28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學員連金女士的名字叫啥都不清楚耶..呵呵   ps:是不是很混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3-6-28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福智之聲》第六十五期
八十六年迎接法王來台
日常師父 開示
《法王的功德》
  
       我是一破銅爛鐵,之所以會產生效用是因為背後有一個高壓電,這個高壓電就是法王。
  有一次在紐約,法王開示──「其實我們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啊,都出在彼此間重重的藩籬,藩籬都是我們自己建的,只要拿開它,一切就沒有問題。」聽完後,看見路上的鴿子,平時一點都不在意,那天內心竟然感受到牠們好可憐,造了那樣的業,今天淪為鴿子。後來對「造什麼業感什麼果」的道理就極清楚明白了。
  

       以前也是奮力在弘講,可是不斷失敗,沒想到法王一句「回去弘講」的加持,就得到這麼大效應,從此台灣學習《廣論》者日益增多。
  

       又有一次他介紹我看《宗義寶鬘》但我看不懂,就請校長(即達隆莎拉辯經學院已故的洛桑校長)講,講完大家還是不懂。直到幾年後,我對真正佛法該走的路才有完整的理念和宗旨出現。《宗義寶鬘》有它無比的加持力,提綱挈領把握了修行最精要的宗旨內涵。由此,我對法王生起了不共的信心。
发表于 2013-6-28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柯南 于 2013-6-28 09:12 编辑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第22卷 A面
上日下常法師
p. 40 (3)

諦者品亦云:「若為惡友蛇執心,棄善知識療毒藥,此等雖聞正法寶,嗚呼放逸墮險處。」
萬一、一旦你親近了惡知識,惡知識像毒蛇一樣,而居然你執取不捨,你還以為她,依靠她,就相當於這惡知識把你的心抓住了一樣,那個時候,你一定遠離善知識,善知識是治療我們無始三毒大病的對治之良藥,這個東西你不要,在這種情況之下,雖然你聽見了正法寶沒有用,儘管你聽見了,不要說聽見了,乃至於你講能說能道沒有用。下面最後一句「嗚呼放逸墮險處。」險處就是三惡道,放逸,精進的相反,本來佛法照著如理行持的,現在對你聽見了沒有幫助,你沒有照著去做,而且不聽,世間的惡人還不一定一定墮到無間地獄,也不一定墮落地獄裡面去,這個修學佛法的而不能親近善知識,走錯是一定墮落,而這個裡邊真正最可怕的,就是那個引導你的人─惡知識,這點我們一定要了解。

親友集云:「無信而慳悋,妄語及離間,智者不應親,勿共惡人住。
這個指出惡知識的行相,惡友的行相。第一句話己經包含了全部了,無信─沒有信,這個信,大家要注意,不是說我信佛,不是,不是這一句話,這一句話不算,信的特別的行相--是淨心為信。我們怎麼判斷那個淨心為信呢?所以一定要具慧。信的特質你能夠淨除煩惱的,如果你正確的了解了以後,這個人一開口,你已經了解了。平常我們常常會談論是非,一開口你曉得,對不起,他既然在這個是非當中,他這個心當中不乾淨,在煩惱染污當中,馬上遠離,所以真正修行人,他必然是。你說真正修行人是非都不談嗎?談!什麼情況下呢?要辨別清楚,怎麼樣去惡從善,他辨別得很清楚,是!但是他絕對不是像世間上面的這種,談論是非的方式。這個我們要差別弄得很清楚,修行絕對不是大糊塗蛋,修行是決定大智慧,他對任何一個行相判別得非常清楚,是、非,但是他的判別是什麼?曉得怎麼去去染轉淨,壞的,你怎麼樣去淨除他,怎麼樣防止自己不受染,淨化,然後怎麼樣去幫助別人,在這種情況之下,他有這個毛病你如何去幫助他,當然你還曉得他的病根何在,所以你一定,對方也知道他,可是這種知道的,跟平常,我們在煩惱當中這個行相絕大的不同,你後者的知道,你完全不動,所以你能夠他的是非看得很清楚。另外一種的話,你自己完全纏在裡面,你也不曉得自己染污不染污,實際上呢,一團黑,所以前者是正分別,這我們必須要的,後者是妄分別,這是我們要去掉的,而我們所以能夠去掉妄分別,就是靠你那個正分別。在前頭我們剛開始的正分別,是跟聞思相應的,等到你證到無分別智的時候,那個時候如如不動,那個是修相應的,但是修相應的這個如如不動並不是什麼都不想,這個又錯了,所以根本、後得等這種行相,慢慢地慢慢地我們了解,我們千萬不要現在說:「你不要去妄分別。」實際上呢掉在大無明、大糊塗當中,什麼是非不辨這個叫做修行,假定這樣修行,那太容易了,你只要睡在那裡,他不是修行嗎?你在這兒什麼都是不分別當中。所以佛經上面也說,那個螺螄蚌蛤那種人,他是無分別,他豈不是也得了無分別智了嗎?他根本分別不清楚是非善惡來的,所以這個我們要弄得很清楚,隨便一提,這裡你要分別得很清楚信的行相,把握住這點,好了,然後呢下面慳貪、妄語、離間等等!那是更糟糕的,更粗猛的,我們容易了解,妄語、離間,凡是這種人,智者真正有智慧的人,千萬不可以親近,不要跟那些人,這是惡人,所以這個惡人絕對不是今天跟你吵架,跟你罵,跟你吵,不是。佛法上面這個我們要了解。

若自不作惡,近諸作惡者,亦疑為作惡,惡名亦增長。
如果說,你自己雖然不作,你一旦親近了那些人,對不起,人家總覺得你,實際上你自己也一定沾上,人就是這樣!譬如現在人家隨便來說,以我來說,我跑到很多地方,當然現在年紀比較大了,認識的人比較多了,以前我跑到什麼地方,人家常常問,某人啊,你那裡來啊?我就告訴他,我在那裡,依止某法師,他一聽,好好好,歡迎歡迎,為什麼啊?我現在就沾了光了,不是我自己好,那就是我親近的善知識。反過來,你今天什麼地方,他一聽的話,他雖然說好好好,心裡面在這裡好,心裡面就想辦法,怎麼擋住你。我想我們都有這個經驗吧!就這樣,實際上呢?從外面也說明裡邊,那惡名也增長。

人近非應親,由彼過成過,如毒箭置囊,亦染無毒者。」
實際上呢,你一旦親近她了以後,不但名譽壞,實際上狀態呢?你一親近她,對不起,她的過錯你都沾上了,就像那個毒箭放在你的袋裡一樣,毒箭沾了那個,碰到什麼,什麼地方就中毒,雖然你自己不毒,可是你靠在那個地方,一靠近你也完了,所以

惡知識者,謂若近誰能令性罪遮罪惡行,諸先有者不能損減,諸先非有令新增長。
這就是惡知識的特徵,如一靠近她,那個罪過性罪遮罪種種惡因,以前有的你不能減,我們修行佛法,以前有的,要減掉它,現在你靠得了,不能減,不但不能減,你原來沒有的,他也會讓你增長,我們修行應該去掉他,跟他相反吧!所以他修行要靠善知識,要遠離惡知識。

善知識敦巴云:「下者雖與上伴共住,僅成中等,上者若與下者共住,不待劬勞,而成下趣。」
所以這個善知識告訴我們,下等的人,雖然跟那個上等人住在一塊,勉勉強強跟成個中等,所以向上爬不容易;但是上等人如果說跟一個下等人,不待劬勞,你不要花氣力的,跟她一樣,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修學佛法如逆水行舟,拚命努力都來不及,所以為什麼佛在世的時候處處地方重視,現在我們這個地方注意,修學佛法為什麼常常說千萬不要遷就情面,情面這個東西,就是本身最大的染污,在佛門當中,真正的大壞蛋倒是沒有的,就是自己不曉得自己在無明當中,往往受這個害,然後呢我們情面所累,就跟著下去了,這是最可惜的一件事情,我們今天雖然末法,在這種環境之下,居然還能夠出家,那好不簡單、好不簡單!在座的諸位都是這樣,大有前途,各種條件這麼好,
今天能夠出了家,要想把宿生的善根繼續,記住!第一個重要的--要靠善知識,這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否則把宿生的難得難得積下來的這個善根,不知不覺當中害了,把自己送下地獄,那就太划不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3-6-28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發現 :習慣 吃"定食"的福智學員,改成"吃到飽"的方式,會消化不良..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3-6-28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onam 于 2013-6-28 10:56 编辑

現在有没有人這樣教你思考?下文引自
http://www.wretch.cc/blog/nanalin224/6404915
常師父不是因為困難心酸而落淚
乃是悲憫眾生迷茫
錯把金鑽當棄石而落淚

當年
只要有興趣者
他就親往介紹並贈之以書
但所有的回應都是
這麼難的書怎適合現代人呢
要不就是看到封裡照片就說
我不要學密宗
縱使告訴他
這是生命之書
無關顯密
裡頭連句咒語都沒有呢
依然無人能信
甚至還有被掃地出門的紀錄

在此時刻
是什麼力量支撐他走下去呢
有一次在一片針對他的是非衝突中
他私下告訴我說
外面在做颱風
但我心中平靜無波

原來是這本書對他心性的啟發功能
讓他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

今天我們要追隨的
不是外相的老師
而是這些心性的教導
如此則師長常存我心

若不能如此
則雖在心中豎立偉大崇拜
亦將無益於生命
與追星族沒兩樣

同樣的
對於所要參與的心靈成長團體
亦是要以蜜蜂吸取花蜜的態度
把有益於的養分帶走
注意
人生很苦
我們不覺間就會想找一個避風港來依託
就像尋求感情寄託一樣
跌入不切實際的夢幻中

實際上
我們只是改學另一套不同的思想而已
對於把思想內化為生命體驗
自己還要相當漫長的時間去歷練
在成長團體中
提供磨練的環境
就像校園是學習的好環境一樣
但是如果我們只是要找避風港
就會走入自我催眠
認為我已經找到最好的團體了
並以此而喜悅驕傲
那麼當你發現它不那麼完美時
終將失望澳喪

實際上
我們都只是凡夫
聚在一起亦不可能完美無暇
與公司不同的
只是我想改造自己
而你也是這麼在努力著
因此我們都有了成長希望

心靈導師的偉大
不在於他是否為赫赫名人
而在於他的方法對我的內心有用
成長團體的珍貴
不在於它是否輝煌熱鬧
而在於它讓我鍛鍊實踐導師的教示


李衍忠 念施 合十


於 December 13, 2007 09:32 PM 回應

发表于 2013-6-28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1. 善知識敦巴云:「下者雖與上伴共住,僅成中等,上者若與下者共住,不待劬勞,而成下趣。」
  2. 所以這個善知識告訴我們,下等的人,雖然跟那個上等人住在一塊,勉勉強強跟成個中等,所以向上爬不容易;但是上等人如果說跟一個下等人,不待劬勞,你不要花氣力的,跟她一樣,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所以修學佛法如逆水行舟,拚命努力都來不及,所以為什麼佛在世的時候處處地方重視,現在我們這個地方注意,修學佛法為什麼常常說千萬不要遷就情面,情面這個東西,就是本身最大的染污,在佛門當中,真正的大壞蛋倒是沒有的,就是自己不曉得自己在無明當中,往往受這個害,然後呢我們情面所累,就跟著下去了,這是最可惜的一件事情,我們今天雖然末法,在這種環境之下,居然還能夠出家,那好不簡單、好不簡單!在座的諸位都是這樣,大有前途,各種條件這麼好,今天能夠出了家,要想把宿生的善根繼續,記住!第一個重要的--要靠善知識,這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否則把宿生的難得難得積下來的這個善根,不知不覺當中害了,把自己送下地獄,那就太划不來。
复制代码

要是李學長搶先在如證法師之前出家  不知會是如何?..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3-6-28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sonam 发表于 2013-6-28 10:52
現在有没有人這樣教你思考?下文引自
http://www.wretch.cc/blog/nanalin224/6404915
常師父不是因為困難心 ...
  1. 心靈導師的偉大
  2. 不在於他是否為赫赫名人
  3. 而在於他的方法對我的內心有用
  4. 成長團體的珍貴
  5. 不在於它是否輝煌熱鬧
  6. 而在於它讓我鍛鍊實踐導師的教示

复制代码
讚+1
发表于 2013-6-28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代發

    末學於1995年值遇恩師上日下常法師,自此有幸開始研討廣論,藉由師父口語解說,原先對佛法懵懵懂懂的我,後來似乎能慢慢明白學佛道次第、甚至感受到法喜;

    歲月浸淫日久愈能深切感受到常師父的悲心大願,對於師父提點佛法不能離開生活的告誡不敢或忘,
     師父建立的儉樸門風尤其銘記於心:家庭生活、工作生計、身心修養都以學佛為宗旨。

     工作之外的大部分閒暇用在研討班、讀經班、各成長營隊的義工學習,忙起來 一週外出五天 也不稀奇;每個月約有五分之一的收入 供養法人事業,必要時 南北奔波不以為苦,這一切是為存續自己的法身慧命努力,厚臉皮一點的說法就是「為利有情願成佛」。如是光陰悠忽,過了一段充實、而且自我感覺良好的學佛生活。
   

      2004年10月15日師父示現圓寂,頓失依怙的心悲苦慌亂,不多久內部出現一些怪異現象,末學對種種疑竇不能說、不回答的處置 很不認同,那時黨同伐異的樣態 和校園霸凌的關係霸凌  如出一轍,幾個人能平和以對?

    撐了一年多,決定離開福智、同時也失去許多同修好友。 我是駑鈍的佛弟子,但我知道應堅持正信、不可迷信;.....

发表于 2013-6-28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淨道論》中有個譬喻,就像一匹良馬,馬夫不用鞭子,當馬看到鞭影自然就會跑。好的修行者也是如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3-6-28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柯南 发表于 2013-6-28 13:38
要是李學長搶先在如證法師之前出家  不知會是如何?..呵呵

有阿
但是
呵呵
发表于 2013-6-29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弃昧 发表于 2013-6-28 16:29
代發

    末學於1995年值遇恩師上日下常法師,自此有幸開始研討廣論,藉由師父口語解說,原先對佛法懵懵 ...

孩子們:
過去~ 你以福智為榮
現在~ 福智以你為榮..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6:41 , Processed in 0.03763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