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強 于 2013-6-29 21:36 编辑
謝謝lhgw的建議,我們會試試看。
禪定理論簡介二
禪定相關術語
梵語 藏文 意譯 梵語音譯
śamatha zhi gnas 止,寂止 奢摩他
vipaśyanā lhag mthong 觀,勝觀 毘鉢舍那
samāhita mnyam par gzhag pa/
mnyam gzhag 等引 三摩呬多
samādhi ting nge ’dzin 等持 三昧,三摩地
samāpatti snyoms par ’jug pa/snyoms ’jug 等至 三摩鉢底,三摩跋提
dhyāna bsam gtan 靜慮 禪那,禪
「禪定」或「定」一詞可能的梵語是什麼?光從漢譯的典籍很難去確定。例如葉均居士譯的《清淨道論》(p. 85)中,將samādhi譯為「定」,但嚴格來說,其音譯應為「三摩地」或「三昧」,意譯應為「等持」;玄奘法師譯《瑜伽師地論.本地分》的「三摩地俱、非」(T30, 279a)及「云何非三摩呬多地?」(T30, 344b)中,將samādhi及samāhita二者皆譯為「定」,但事實上,samāhita的音譯應為「三摩呬多」,意譯應為「等引」或「根本定」;玄奘法師譯的《阿毘達磨俱舍論.分別定品第八》(T29, 145a)的「定謂善一境,并伴五蘊性。」則將samāpatti譯為「定」;但實際上,samāpatti的音譯為「三摩缽底」,意譯為「等至」;《大乘集菩薩學論》的「於此阿蘭若修是禪定。如《般若經》云:『修此禪定波羅蜜多者。……。』」(T32, 115c)將dhyāna-pāramitā譯為「禪定波羅蜜多」而非「靜慮波羅蜜多」,換句話說,也將dhyāna(音譯為禪那,意譯為靜慮)譯為「禪定」。從上述的實例我們可以發現:samādhi、samāhita、samāpatti、dhyāna皆被譯為「禪定」或「定」。另外,「八解脫」所指的「解脫」(vimokṣa, rnam par thar pa),事實上並非「解脫輪迴」的「解脫」(vimukta, rnam par grol ba),這點從梵文及其對應的藏譯即可明顯看出。由上可知,如果僅依漢譯佛典而要去釐清這兩個術語及其他相關術語,將會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因此這方面的研究,除了漢譯佛典之外,梵文原典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由於現存的梵典有限,因此還必須仰賴保存在西藏大藏經、使用經過文字改革的古典藏文、具有「譯語統一」這種特性的藏譯佛典及相關藏文典籍作為輔助。例如,藏譯佛典固定將samādhi譯為ting nge ’dzin、samāhita譯為mnyam par bzhag pa/mnyam bzhag、samāpatti(n)/samāpanna(vn)依序譯為snyoms ’jug/snyoms par ’jug pa、dhyāna譯為bsam gtan等等,這個「譯語統一」的優點,將使得釐清「禪定」的詞源,以及確定其他相關術語的這個目標,浮現一絲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