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5|回复: 3

布施的功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7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布施的功德

从前,有一位贤者,他平时很喜欢做善事。一次,他在旅途中看到了一座寺庙。那座寺院造得金碧辉煌、巍峨壮观,四周林木茂盛、幽深秀丽、溪水潺潺,使他流连忘返。

  

  他忽然产生一个念头,也想建造一座寺院。可是,虽然有愿望,却没有足够的钱财。所以,决定入海去寻找宝物,并发誓说:“如果我入海寻到了金银财宝,一定要建造一座全国最大的寺院。”

  贤者驾船出海后,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战胜了狂风恶浪,终于如愿以偿地寻到财宝,安全地返回了。他想:自己一人力量单薄,有谁愿意和我一起建造寺庙呢?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国王曾多次说要建造寺院宝塔,而现在还没有进行,如果去寻求他的帮助,一定可以成功的。

  想到这儿,他就拿着珠宝去献给国王。国王看到珠宝十分高兴,问说:“你从什么地方得到这些珠宝呢?”

  贤者回答说:“我立下誓,要建一座全国最大的寺院,由于钱财不足,我便入海去寻求宝物。现在,我安全地返回了,这就成为我的第一个有利条件;我寻到了金银财宝,这是我的第二个有利条件;第三个有利条件是我并不贪利,要以寻得的财宝建立寺院。我依仗着这三个有利条件,要建立大功德。可是建立寺院只有钱财还是不行,需要人力和时间,所以,我才来禀告国王,寻求您的帮助。”

  国王回答说:“我也有三个有利条件。第一,要建立寺院宝塔,我身为国王,位居众人之上;第二,我有富饶的国土,丰盛的财宝,人丁兴旺;第三,四方的国家都臣服于我,我有这三利与你一起营造寺院宝塔,一定会成功的。”

  说完,国王便吩咐左右,命五百嫔妃出来见驾,要将珠宝赏赐给她们。五百嫔妃个个浓妆艳抹,出来见国王,袅娜妩媚,光彩照人,如下凡的仙女一般,她们都想得到宝珠,唯有王后不加任何粉饰,也不同其他嫔妃争抢风采。

  国王见了就问她其中的缘故,王后回答说:“我也有三个有利条件,第一,我身为王后,宫中所有的人都尊敬我;第二,我生的儿子被册立为太子;第三,我一向喜好佛法经典,发愿要建造一座大寺院。”

  国王听后,说道:“这太好了!”就把宝珠全数交给了王后。王后拜谢了国王,然后拿出十万两黄金,作为建造寺院宝塔之用。

  国王和贤者建造的寺院,占地千顷,雕梁画栋,都用金银装饰,红墙绿瓦,掩映在浓密的林木之中,整座佛寺呈显出肃穆庄严、幽寂洁静之貌。

  有一天,国王和贤者来观看寺院建造的情形。国王说:“建造这座寺院是一项大功德,可是现在只有你我二人享有这福分,国中的众多百姓却没有这份荣幸。我们应该给百姓也有机会和我们一起建立这项功德。”于是派人到大街小巷中去宣读国王旨意,谁能为建立寺院出资出力,全家必定会福寿安康。

  当时,国中有一个贫穷的女子,住在一个十分简陋的小屋中,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终日以乞讨为生,全身上下就一块布裙遮蔽身躯。她听了国王的通告后,责备自己说:“我就是因为一向不曾布施,才导致现在这样的穷困。这次建寺,我一定要尽我的一切力量。”于是,她将自己唯一的布裙脱下来,扔给国王的使者说:“我现在身体裸露,无法出来见你,请你把我这布裙带回去,做为我帮助国王建寺一点心力吧!”

  使者回宫禀告了国王,国王深深为这女子的奇异行为感到讶异,说道:“没想到这女子竟有如此向善之心,赶快把她带来见我。”

  使者说:“她没有衣服穿,裸露着身体无法来拜见您。”国王命五百嫔妃每人取一件衣服,让使者拿去送给那女子,并让她马上来见国王。

  后来,国王纳这女子为妃,并让她做为所有后宫嫔妃的表率。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故事】仅布施一口水的故事

 从前,舍卫城中有一外道梵志,资财无量,极其聪慧。然而堕入邪见,不信善有善报,认为行善没有益处。
这时,佛陀的大弟子,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用清净道眼观察:这位长老,宿世有大福德,因而今生成为豪富。但今生贪恋饮食,又不造新的福德,来生一定会堕入三恶道,所以应度化他。舍利弗便现神足通,飞到他的坐处,一手持钵,就住立在他面前。

  这时,梵志刚坐下来要吃饭,因贪恋饮食,见到舍利弗持钵住立在他面前,就非常气忿,推守门的仆人殴打舍利弗,交手后,又坐下来吃饭。也不打发舍利弗走,也不请他坐。

  吃完饭,用水洗手、漱口,嘴里含着一口水,吐到舍利弗的钵里,说:“布施给你一口水。”
不料,舍利弗说道:“愿您长夜受福无量。”就手持着盛那口水的钵回去了。

  长者满以为自己侮辱了舍利弗,他会生气,没想到,他竟真诚地祝福了自己。就心生恐惧,告诉朋友这事,请他追赶舍利弗。

  舍利弗直捷回到了精舍,用那口水和着泥土,来涂抹佛陀修行经行的地方。对佛说:“那位长者悭贪吝啬,仅布施给我一口水,现在我用它和着泥土,用来涂抹佛陀您经行的地方。愿您经行其上,使那位梵志长夜受福无量。”佛陀立即就为他经行修禅。

  长者派遣的人把见到的一切都向他禀告了,对他说:“佛之所以放弃了转轮王位,成为沙门,持钵行乞,不是有所贪求,而是给人积福,想度化人的缘故。”

  长者很后悔,就动员举家老小都到佛所居处,忏悔谢过:“我愚痴得很,请您饶恕我的不良行为,免遭灾祸。”

  佛就给他授了三皈依,为他说法:真心忏悔,就能消除罪业。因而解除了他的疑悔,得到了不退转。

  改写自《杂譬喻经》。

  昔舍卫城中有豪贵梵志。财富无数聪识明慧。然堕邪见不信善。谓呼无益。时舍利弗以道眼见。念是长者宿有大福得为豪富。念食故不复造新必还三涂。当往度之。便现神足当其坐前持鉢而住。时梵志方坐饮食。见舍利弗甚大瞋恚。即推门家挝打与手已还坐食。亦不请坐亦不遣去。食竟洗手漱口。含一口水吐着舍利弗鉢中言。持是去相施是。舍利弗言。使汝长夜受福无量即还去。长者懅恐行诉言。使人寻之。舍利弗径还精舍。以水和泥。泥佛所经行处。白佛言。彼悭贪见施一口水。今用泥佛经行处。愿佛经行其上。使彼长夜受福无量。佛即为经行三昧。长者所遣伺候者。具见如是还白长者。佛所弃轮王位。行作沙门持鉢求食。非有贪求也。欲度众生故耳。具以本末说之。长者大悔有不事心。举家大小尽诣佛所忏悔谢过。愚痴无状愿恕重殃。佛为受自归。为其说法。疑解结除得不退转。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故事】佛也积福

一天,有位老比丘摩尼娄陀要缝补衣服,但他年老眼花,不能将线从针眼穿过去,就说:“世间有谁想做功德,帮我穿针,来积这个福啊?”



  佛陀这时正独居房内坐禅,用清净天耳听到了他的话。就像壮士伸胳膊那么快,隐藏着自己的身体,立即飞到他跟前,取了针,用线一下子穿了过去。

  他没发现有什么人,但针却穿上了,就问:“是谁帮我穿的针啊?”

  佛陀说:“摩尼娄陀,是我替您穿针的啊!我要积这个福。”

  后来,各位比丘都听说了佛陀为摩尼娄陀穿针的事,各各思维:佛尚且为修清净梵行之人穿针,我们怎么都沉默,不去帮忙哪?从今以后,比丘们都互帮互助了。

  就连佛陀这么福慧具足的人,都争着做功德,积福,真令人感动!我们怎能不努力积福哪?

  这则故事还告诉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功德不论大小,都要做,大福、小福都要积,不要好高骛远。而且佛教重发心,也不论什么大小。

  佛教又讲,勿以恶小而为之。犹如浮囊渡海,有很多小的破漏,也会漏水,导致沉没。

  改写自《佛本行集经》


  尔时长老大目揵连。诣向其所。而语之言。摩尼娄陀。汝今共我游行去来。尔时长老摩尼娄陀。报目连言。长老目连。且住且住。待我衣成

  尔时目连。复语长老摩尼娄陀。汝今若以神通缝者。愿速成就。若以今意所欲成者。亦愿早成。摩尼娄陀。缝此衣时。其针[4]綖脱。尔时长老。摩尼娄陀。独自唱言。世间谁乐欲作功德。与我穿针

  尔时世尊。独在房内。摄心坐禅。及以清净天耳。闻此摩尼娄陀作如是语。闻是语已。譬如壮士屈[5]申臂顷。即于本处。不现其身。往至长老摩尼娄陀。住于前已。取针而贯

  尔时长老摩尼娄陀问言。是谁为我穿针。佛告之言。摩尼娄陀。是我为汝贯穿针耳

  尔时一切诸比丘等。传闻此语云道。世尊为彼长老摩尼娄陀。以綖穿针。既闻此语。各各思惟。世尊犹尚为彼清净梵行之人。佐助不办。况复我等。何故默然。不相助也。因尔已后。诸比丘僧。有所作者。各各相助。

 楼主| 发表于 2013-4-28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微笑也是布施
  与一同修去医院看病,当班医生对我俩的接待只能用“冷若冰霜”来形容。当我们步出诊室时,我这位朋友不无诙谐地说:“请布施点微笑吧!”

  微笑也能布施?仔细想想,很对,微笑也是布施,而且是很普遍、很重要的布施。

  谈到布施,佛子们都知道有财布施(如钱财的施舍)、法布施(如讲经说法、助印经书等)和无畏布施(消除对方恐惧畏难心理,给予勇气和安慰)。末学认为,微笑应属无畏布施的一种。就拿看病来说,病人的心理不仅希望医生对症下药,而且希望医生和颜悦色地接待,让紧张害怕的情绪得以缓解。如果医生再给予一点微笑,说一些鼓励、安慰的话,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反之负面效应也是不可低估的。现代心理学认为,情绪是可以感染的。我看过一篇短文,一位理发员买东西遭到售货员的冷面,一天的情绪都不好,并且尽出差错,最后给一位顾客修面时还划破了几个口子,争吵之下一看,那个倒霉的顾客正是那位冷面的售货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句争吵,会让自己几天不愉快,甚至迁怒家人和同事;一个微笑,往往会使自己觉得阳光灿烂、鸟语花香,连周围的人也会感到这种喜悦气氛,工作效率也会因此而提高。这就是微笑的魅力,我们可不能看轻它。

  有少数佛门弟子,严肃得近于冷漠,使人敬而远之。禅宗有这样一段公案,有个老婆婆供养一庵主达二十年之久,一天老婆婆有意让妙龄如花的女儿去亲近庵主,庵主无动于衷,曰:“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老婆婆知后,愤然道:“我二十年只供养得个俗汉!”于是,赶走了庵主,烧掉了草庵。禅是活泼泼的、洋溢着勃勃生机,那位庵主不明白这一点,虽修行多年却没有尝到真正的禅味,只好卷起铺盖离开。有同修认为,佛教是喜悦的宗教,而佛教徒则是世上欢喜的男人和女人,我非常赞同这种看法,我更以为法喜不仅要存于心,而且要形于外,一个微笑,一句温语,让众生同沾法喜禅悦,这不就是实实在在、随时随地可与的布施吗!佛陀说过:“愉快是所有觉悟者开启智慧的起源。”以此衡量,一个脸呈我慢之相、言必咄咄逼人、使人无法接近的佛子,试问怎能开启智慧、又怎能担当弘法重任?

  有人会说,微笑谁不会?能算法布施?其实,很多人的所谓“微笑”,只是脸部肌肉的运动,并非发自内心,自然没有感人至深的魅力,惟有接触佛法、逐渐领悟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时,我们内心油然而生的喜悦才会以微笑的方式显露出来,甚至连自己都没有察觉。佛子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每当我们有幸亲近某位高僧或禅者时,首先感觉到的是慈祥可亲、平易近人,他们那永恒的、超然的微笑会让我们很久很久甚至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恰如点燃了我们心灵的一盏明灯。一个人也许不能拥有世俗的名利,但只要拥有这份快乐,并且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那充满法喜禅悦的微笑也能够点燃别人心灵的明灯时,我们一定会感到非常幸福的。

  众生都有佛性,只是被无明所障碍,扫除这些障碍的有效办法就是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拔苦予乐、无私奉献。一个人时时处处以真诚的微笑对待别人,感化别人,那就是佛性的显露,觉悟的开始,就是发菩提心。特别是佛门弟子要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周围的人,要以自己充满法喜禅悦的微笑,让更多的有缘人亲近圣教,皈依佛门,走上离苦得乐的解脱之道。

  我们敬仰、亲近观世音菩萨,不仅因为菩萨救苦救难,有求必应,而且是因为菩萨相好慈悲,面含微笑,给人以无限的信心和喜悦。让我们学学菩萨,使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滋润世人近乎干枯的心田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7 04:25 , Processed in 0.03102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