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妙贤葫芦 于 2013-3-31 20:27 编辑
如性法师 (一)
此文是根据网上发表的如性法师的录音整理而成,如有整理的不正确的地方本人深深忏悔,也请有缘读者及时指出来,以便及时改正。谢谢。本人本着忠实于法师讲解的原则,没有对整理出来的讲稿作任何修改,特此说明。 首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念诵皈依发心的谒诵,并且祈请文殊菩萨的加持,然后再进行今天的课程。请合掌: 诸佛正法众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行施等善,为利众生愿成佛。 (三遍) 拉玛当,贡波结成将比央了,恰塞罗。 (三遍) 嗡 阿惹巴扎那帝…… 帝帝帝帝……
在今天还没有正式上课之前,先谈谈为什么要学心类学,也就是所谓的认知的理论。不管是对于想要离苦得乐的众生也好,或者是想要藉由佛法,而成就圆满佛陀果位的佛弟子也好,认识自己的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为什么很重要?以想要离苦得乐的众生而言,我们想要远离的苦,简单地来说不外就是生理上的痛苦,以及心理上的苦。生理上的苦是什么样的因缘造成的呢?有些是业缘,可能是宿生的业缘所造成的。有一些生理的苦是因为在今生我们忽略了自己的健康,而做出了许多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所造成的。但是,不管从业的角度也好,还是从今生我们忽略了自己健康的这个角度也好,生理的苦都是来自于内心。 业是怎么形成的?业是透由内心的造作形成的。忽略自己的健康,也是我们的内心没有办法专注在某一件事情上面,而造成的后果。所以,生理的苦是透由心所创造出来的。更进一步地说,心理的苦也是我们没有办法如实的了知外境,所以,也没有办法让我们了知心理的苦。所以,对于一个想要离苦得乐的人来说,了解自己的心,甚至说,让我们心所取的境更接近实际上的状况,这对于想要离苦得乐的众生而言非常重要。所以,他必须要了解自己的心。对于一个想要藉由佛法,而成就圆满佛果的佛弟子而言,更不能忽略这个部分。为什么这样说呢?想要成佛,你必须调伏内心当中的烦恼,想要调伏内心当中的烦恼,你必须要能够认识烦恼。要认识烦恼,你必须要了解心是如何的执著,唯有透由这样的方式,你才能够得到烦恼的正对治,然后才一步一步地解决你内心当中的烦恼。所以,不管你是不是佛教徒,你是不是以佛陀做为你的皈依的目标,认识自己的心这个部分都相当的重要。所以,今天在这个地方有短短的几天,跟各位介绍一下所谓的心类学,也就是认知的理论,希望能够对于各位产生一些帮助。 我们上课的时间原则上是礼拜日和礼拜四下午两点到四点。礼拜三到礼拜五的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半。如果进行顺利的话,礼拜日和礼拜三的课程是一样的,只是一堂课是白天上课,一堂课是晚上上课。因为有一些人白天不方便上课,有一些人晚上不方便上课,所以就开了两堂课。礼拜四和礼拜五的课是一样的,所以,今天来上课的同学,明天就可以不用来上课。但是,如果你在家里没有事情做,想要来听一次的话,我也不会介意。礼拜天是下午二点到四点半,这一堂课是统一一起上,所以,一礼拜可以上三堂课。这是有关上课的时间,在上课的过程中,会让各位休息。另外各位如果有问题想要发问,麻烦用麦克风,现场有录音。有的同学没有办法来上课,想要听的话,那么请把你的问题藉由麦克风的方式来问,这样没有办法来上课的同学也能听到。并且发问的内容,最好是与课堂的内容相关联系的,至于世间,或者是佛教团体的八卦问题,在这里一律不予回答。然后一点,在这里的学习没有团体的区分,所以不用刻意地去区分你是什么团体,我是什么团体。毕竟每一个人都是有心想要学,而且每一个人都具有他自己的佛性,有成长的空间和机会,所以不用做任何的分别。如果连这一点都需要分别的话,那就不要观修自他相换的法门了。 另外一点,如果有时间的话,回家请复习。以断其三过的角度而言,上课是需要专心听讲,听完之后,回家是需要复习。并且在上课前,最好能够调整自己的动机。这当然是包括我在内,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调整自己的动机,希望当下传法的人,以及听法的人,在讲说,以及听闻的过程当中,都能够为正法付出自己的一份心力。 在这里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我们今天在这个地方所要用的讲义,它的名字叫:《认知理论要点总集•开新慧眼》。所谓的认知理论,就是我们平常所谓的心类学。把它翻得更专业一点的话,就是翻译成认知理论。这部论是由过去西藏一位大成就者,蒋悲桑佩格西所造的,并且是由廖本圣老师所翻译。在还没有阅读前请以最恭敬的态度,并且在内心当中生起一颗感恩的心,毕竟有这些祖师大德们花这么多的时间和心力,将他们毕生修行的经验写下来。并且后人要有翻译的人才,翻译这些论典,我们才有机会看到这部论。所以,在还没有翻阅之前,请以最恭敬的态度,在内心当中来感谢造者,以及翻译者。 首先我们翻到第一页,第一页当中这边有一个偈颂: 慧藏妙吉祥音亲化现, 善慧名称吉祥我顶礼, 这是本论的造者,在还没有造论前皈依礼敬的一个偈颂。这当中的“慧藏”,指的就是智慧的宝藏。智慧的宝藏,文殊师利菩萨他所化现的善慧名称,也就是至尊法王宗喀巴大师。为什么文殊师利菩萨要称之为智慧的宝藏?最主要的原因是文殊师利菩萨是十方诸佛智慧的总集,所以,称之为智慧的宝藏。那由文殊师利菩萨亲自所化现的法王宗大师,在造了许多的论著之后,而让很多的人更加地了解佛法。那今天由于造者,也就是蒋悲桑佩格西他本身,是格鲁派的一位格西,所以他在这个地方先顶礼法王宗大师。在这里提到“善慧名称吉祥我顶礼。” 在造论前为什么要顶礼?其实是有它很重要的原因在的。从这个偈颂当中,有一些东西是我们可以学习的。我们平时讲皈敬颂,不外乎就是提到了皈依,或者是礼敬诸佛菩萨的一个偈颂。为什么要在造论前,先皈依诸佛菩萨?其实是有它很深厚的原因在内,在一般的论典当中,他会提到之所以要皈依的原因,是因为希望透由皈依三宝而累积广大的福德,希望在造论的过程当中,一切违缘都能够净除,顺缘能够具备,所以要皈依三宝。那另外一个就是现前的原因,而究竟的原因为什么要皈依三宝,是希望藉由皈依能让将来造论者本身获得如同三宝的功德,也就是成就圆满的佛果位。所以现前的角度,以及究竟这两个角度而言的话,在造论前一般的论师都会造皈依礼敬的这个偈颂,简称皈敬颂。而从现前以及究竟这两个角度来看皈依的话,刚好就可以称之为叫做因相的皈依和总相的皈依。 这当中的因,就是因果当中的因。皈依是皈依与自己心续相异的佛法僧三宝。比方说我们皈依释伽牟尼佛,甚至说皈依他所传的教法,以及皈依他身边的这些僧众,这是与我们心相续相异的佛法僧三宝。透由皈依与我们心相续相异的佛法僧三宝,我们能够累积广大的福德资粮。更进一步的,以究竟的角度而言,我们应该要皈依的也正是皈依的核心,皈依的重点,是果相的皈依。我们必须皈依与我们心相续是相同的佛法僧三宝。也就是我要皈依我未来的那尊佛,甚至说我将来有机会能够透由佛法而断除我内心当中的烦恼,而获得了教证的种种功德,这是属于法的部分。那么在这一瞬间我也能够成为众人所皈依的僧宝。所以这部分是提到了果的皈依。皈依当中最主要的是果的皈依,因的皈依只不过是让我们了解皈依的一种方便罢了。所以造者在还没有造论之前,为了要累积资粮,净化造论的一些障碍,甚至说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佛果,所以都会造这种皈敬颂的偈诵。甚至就佛教徒而言,在皈依了三宝之后,在做一些重要的事情之前,必须要跟三宝启白,这才附合皈依的学处。所以,造论者本身也会造皈依礼敬的这些偈颂。所以从这个偈颂当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接下来,慧明理论要点之总集,这里面的“慧明”,照道理来说应该翻译成“认知”比较恰当,应该翻译成“认知理论要点之总集”。因为今天造者,他所造的这一本认知理论,或者是心类学也好,他是众多的认知理论当中最精华部分,将它总集起来。所以翻译“慧明”这个字眼,会让读者产生误会,用“认知”这两个字比较恰当,而且原文也确实是这两个字。“认知理论要点之总集,为增利慧明光固弘扬。”造者他自己本身虽然了解了认知理论当中的内涵,但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特别地造这一部认知理论的著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很多没有办法了解心类学的这些众生们,为增利慧。 以这些众生的角度而言,他们没有办法了解心的内涵,所以在这一方面的智慧是比较拙劣的。所以,为了让这些众生他们内心的智慧能够增长,能够呈现出光明,所以在这个地方特别造了认知理论的这部著作。所以提到了“为增利慧明光固弘扬,”这是造论的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