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bx1978 于 2013-3-29 22:46 编辑
三主要道 卻殿仁波切開示 中華民國980818 張福成翻譯
今天我們難以獲得的是暇滿人身寶,難以遇到的是佛陀的聖教珍貴寶,難以拜見的是殊勝的善知識,這些我們都已經遇到,條件集合的時候,在這個階段裡面,如果我們不好好實修佛法的話,下輩子以後如此好的殊勝善緣還要再聚集碰在一起那實在不可能,因此應當純淨的作實修。 但是如果我們要純淨的來作修持的話,那就必須要了解教法,但是如果要了解教法的話,那就有必要聽聞教法,所以聽聞之後能夠得到了解。了解的目標確實放在修持之上,這是必要的。因此首先了解需要修持之故,那要好好的了解,要達到了解的話就是重視他的名醫聽聞教法。 但是所要聽聞的教法應當是完整的,而且道路又沒有錯誤,假設這個道路不是完整的話,只有部分部分的話,那就是窮盡一生去學習也不會有很大的效果,那假設是顛倒的道路的話,那只會得到顛倒的果沒有其他者。 因此應當選擇道路,是完整的又沒有錯誤的,對它來進行聞思,因此之故,思維要達成遍滿虛空的有情眾生,他們的事情之故,因此我要成就佛果,為了我要成就佛果之故,因此我要聽聞正法,應當在動機上產生菩提心,在這個動機攝持之下來聽聞教法。 今天所要講授的內容,是至尊宗喀巴大師所開示的主要三個道路,這個部分講解說明,但是就這個教法而言,最初是至尊文殊,首先由至尊文殊向宗喀巴大所作的開示,這是指道路裡面的關鍵要點歸納起來就是三項。 就主要三個道路而言,道路的主要三個關鍵重點是什麼呢? 岀離心菩提心以及對於空性了悟的見地,了空見地這個可以說道路裡面的三個關鍵重點,其中可以說佛陀所開示的八萬法門所開示的關鍵重點其實都可以濃縮成這三個項目。 因此談到出離心的時候,在三種乘門裡面,聲聞乘門 獨覺乘門的教法的分支都可以歸納在岀離心裡面,大乘道路的分支都可以包括在菩提心裡面,之後要把三有的根本砍斷,那就要靠了空慧,所以把三有根本砍斷的這個部分的教法包括在了空慧裡面,因此84000法門沒有包括在三個重點裡面可以說沒有了。 之後至尊仁波切就寫了菩提道次第廣論,可是實際上所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它的基礎基本的架構就是主要三道,以這個作為基礎。以這個作為基礎之後,在道路的支分方面在詳細或者說道路前行的部分再詳細作一個說明,為什麼呢? 因為在廣論裡面有談到下士道 中士道,其實下士道 中士道就是給他歸納在岀離心的這個部分,菩提心的部分其實就是上士道修持的部分,就歸納在菩提心裡面,之後了空慧的這個部分,了空見地其實就是般若的修持,就是般若經慧度的修持方式。之後詳細解釋就講述這個廣論。 當至尊仁波切寫這個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時候,文殊菩薩就詢問他說,我所開示的教法不是都可以包括在主要的三個道路裡面嗎?可是至尊仁波切就說都已經包括了沒一個遺漏的,可是我現在把它的分支微細的項目,我再詳細詳細再寫一寫,所以,以主要三道作為一個基礎之後透展開來就是廣論,因此主要三道就非常重要了。 但是我們今天所要講的至尊仁波切所開示的,主要的三個道路的講解說明。 就這個部分講解而言,一般來講,首先要說明表示教法來源純淨之故,因此要講述撰述整個殊勝。 必須從佛陀薄伽梵到至尊仁波切傳承上師作一個介紹。 其次為了對於教法產生恭敬之故,要講述教法的特色何在?這個要說明。 如果應用這種方式的話那就屬於詳細說明的方式,我們可能沒有辦法用這個方式來進行。 其次具足前面二種特色的教法進行講說跟聽聞,這個是很重要的,因此就求法的弟子而言,要依六種想,講授教法的上師要依於五種想,之後來進行講說以及聽聞。 其中就求法的弟子而言,要具足六種想,我們就不詳細說明,其中於己作病人想,於上師作神醫想,於教法作仙丹妙藥想,這個就非常重要。 我們從無始以來,內心都受到煩惱的控制,如果就一個普通的疾病,就世俗的疾病而言,也有治療的藥,好好的治療的話,暫時疾病也會痊癒。 但是如果是煩惱疾病的話,假設不依賴於對治的方法,那就差不多治不好,等於是必死的絕證一樣。 那我們就是被這種煩惱所侵犯的病人一樣,那如果要治好煩惱的疾病,所要依靠的醫生就是開示教法的上師,譬如說世俗的疾病遇到醫生治療給予藥方,吃了這個藥,那病就會治好,一樣的道理,對於上所開示的教法,如果如理修持的話,也會把煩惱病治好,因此就要依賴於這三種想法。 在具足六種想法之下來聽聞教法這是必要的。 所聽聞的教法是至尊仁波切所開示的主要三個道路。 在這個部分講解的方便,首先主要趨入論典前行的部分,之後論典整體的內容以及究竟完畢的部分,大概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來說明。 首先在撰寫論典的前行這個部分,就主要三道而言,正文的部分當然就是道路的主要三個關鍵,但是在正文的前面,有一個前行的部分。 前行的部分又分成三項,就是作為供養的讚嘆文以及立誓要撰寫這篇文章以及鼓勵聽聞分成三項。 首先第1個項目是頂禮尊徳上師眾,這是一個供讚文一般來講的供讚文當然有他的對象,供讚的對象是什麼呢?一般而言,例如:三寶、本尊天、上師,當然各種各類很多,但是我們今天這篇文章讚嘆文供養的對象是上師。 為什麼要對上師來供讚文呢?必要性何在呢?這是因為這輩子跟下輩子 一切的幸福美滿,一切的善好全部都依靠於上師而產生之故,因此首先供讚文的對象是上師。 那為什麼此世後世一切美好全部都要依靠上師,原因何在?這是因為這輩子下輩子的一切的美好要靠什麼得到呢?要靠善業而來,那過失痛苦的部分是要依賴於什麼而產生的呢?靠不善業而產生的。但是我要去行善業,我要斷除不善業,這個是上師所開示的教法,要靠上師善知識開示教法才會知道,按照所聽聞的教法而進行修持之故,才能夠離苦德樂,因此之故可以這樣子講,此世後世一切的美好,當然一切都依賴於上師,而且直接供讚的對象是上師但是實際上也等同於供讚三寶,所以供三寶的利益也可以得到。供讚文的意思就是讚嘆功德(讚嘆對境的功德)。因為讚嘆對境的功德之故,內心就產生恭敬之心,這是供讚文的用處。因此這個供讚文是頂禮尊徳上師眾,這個是表示因為是讚嘆功德之故,那就表示對境上師的內心擁有許多功德。因此之故,我對他產生恭敬之心,對境上師的內心,擁有下士道的功德,中士道的功德,上士道的功德,擁有這些功德之故,因此我向他作頂禮產生恭敬之心。 對境擁有上士中士下士的功德,在頂禮的詞句裏面就表示這一點,第一個詞句裡面談到頂禮尊徳上師眾,頂禮尊是一部分,徳是一部分,上師是一部分,所以要配合三士道,【尊】是主尊,「主尊」是指救度脫離三惡道的痛苦之故,是救度脫離三惡道的痛苦,具有這種能力的主尊之故,因此表示具有下士道的功德,因此我向他作頂禮,這個「徳」是道德嚴謹的意思,這是指擁有三學的功德之故,這是表示中士道的功德擁有之故,因此我對他作頂禮。 上師是上位者,是無上最上的沒有更高的,所以我向他作頂禮,因此表示無上乘門,無上乘門的功德在上師的心續之中擁有之故,因此我向他作頂禮,頂禮是表示內心的恭敬而作禮拜的意思,所以是身口心三門的頂禮,首先身體的頂禮,出於恭敬彎腰來作禮拜,這身的頂禮,語言方面念誦這個頌文這是口的頂禮,心的頂禮內心的意念,隨念功德這是內心的頂禮,所以是身口意三門的頂禮。 撰寫論典的前面要先寫供讚文,他的必要性當然要有很多種,不過主要如果配合修持來討論的話,哪就是在皈依的學處裏面,凡由所作必先皈依三寶,思惟三寶,這是皈依的學處,因此現在配合修持的話,當我們進行作任何事情之前,先思惟三寶來進行皈依,這是配合修持來講。 其次,撰寫誓言,立下誓言要寫這篇文,撰寫誓言的句子 聖者一切至言的心要義,諸為純正聖者所讚道,有緣欲解脫眾彼津樑,具我能力如何當宣說這四個句子。, 這四個句子裡面聖者一切至言心要義,聖者是勝利者一切至言心要義,表示岀離心,諸為純正勝者所讚道講的是菩提心,有緣欲解脫眾彼津樑,講的是了空慧,是這樣子來配合的,確實也是配合這個意思來作說明的。 首先第一句勝者一切至言心要義表示出離心,位什麼是表示初離心呢?這是因為勝利者佛陀所開示的一切教法,目標都是朝向,使所調伏眾脫離輪迴之故,因此而作了開示,所以目的都是希望調伏眾能夠得到寂靜的涅盤,因此開示了這些教法,如果要得到寂靜涅槃的話,就此而言,那當然要了解輪迴徹底都是痛苦。因此對於輪迴產生了厭惡〈討厭〉而且樂切追求解脫,這個一定要的,那就可以說勝利者所開示的一切至言,他的根基之處,他要朝向什麼地方,要落在什麼地方,他的根基之處當然對於痛苦要有所了解,而且樂切追求解脫,因此勝者一切至言心要義,可以說講的就是出離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