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60|回复: 15

笑一笑,十年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1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中,一法,一美,三个人同时流浪在沙漠,捡到一个瓶子,瓶子里出来个神仙可满足每人三个愿望.美国人第一个愿望是要钱,第二个愿望还是要钱,第三个愿望是送他回家!神仙都满足了他.
  轮到法国人了,第一个愿望是要美女,第二个愿望还是要美女,第三个愿望是送他回家!神仙都满足了他.
  最后是中国人提出了第一个愿望是要一瓶二锅头,第二个愿望还是要一瓶二锅头,第三个愿望呢......叫他们两都回来!神仙都满足了他.
  走啊...走啊...又捡到一个瓶子,瓶子里出来个神仙可满足每人三个愿望.这次吸取教训,他们请中国人先说!于是中国人提出了第一个愿望是要一瓶二锅头,第二个愿望还是要一瓶二锅头,第三个愿     望   呢......你走吧!他对神仙说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神仙一阵风似的走了!
发表于 2012-8-21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另外两个人应该先说让中国人不能许愿。
发表于 2012-8-22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愿好啊,希望愿望实现。
不是有网络许愿瓶吗?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天,有个屠夫正在店里忙,一只狗突然跑进来。屠夫“嘘嘘”地嚷着把狗赶了出去,可是不一会儿狗又跑了回来。
    屠夫觉得有些奇怪,他定睛一瞧,发现狗嘴里叼着一个袋子,袋子外面露出一张纸条。屠夫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我要买12根香肠和一只羊腿,钱在袋子里。
    屠夫往袋子里一看:钱果然在那儿。于是他就收起钱,把香肠和羊腿装进袋子。
    这时也快打烊了,屠夫心血来潮,关了店门,跟在狗后面,决定看个究竟。
    只见那狗不慌不忙地穿过一条街道,来到一个十字路口,蹲在地上耐心地等到绿灯亮,然后穿过马路。屠夫紧紧的跟了上去。
    接着,那狗走到一个公交车站牌前,它仰起头看上面的时刻表。屠夫被它的举动惊呆了。那狗弄清楚时间后,就蹲在旁边的一个座位上等车。不一会,一辆公交车驶来,狗急忙站起来看车次,看看不对,又回到座位上。过了几分钟,又来了一辆狗看了一下车次,发现正是自己一直等着的,于是他就爬上了车。屠夫吃惊地张大嘴巴,赶紧也跳上了车。
    公交车穿过市区来到郊区 ,那狗静静地看着车外的风景。过了好长时间,它站了起来,等车停下后,叼着袋子跳下车。
    那狗顺着公路来到一所房子前,它放下嘴里的袋子,用脚爪敲门,无人答应,就用身子一次一次向房门撞去。
    屠夫越看越糊涂,这时门突然开了,一个大汉走出来,抬起脚向那狗狠狠踹去,边踢边骂。
    屠夫愤愤不平,一个箭步冲上去,怒斥大汉:"你到底在干啥?这是一只多么聪明的狗啊!它绝对能成为电视明星!”
    大汉一声冷笑,嘲弄地对他说:“聪明?我的天,这可是它本周第二次忘带钥匙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佛也卖萌(你意想不到的佛教经典)》
作者: 郭若安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某年某月的某一刻,佛在舍卫国一个叫祗树给孤独园的园子里面,与他手下的那些弟子们(大比丘众)呆在一起,他手下的这些弟子可有一千二百五十多人呢!啧啧。不一会儿,到了吃饭的时候,老大(世尊)他华丽丽的衣服一穿,提着个小饭盆,带着人马就到舍卫城里面去了。佛当然是去城里面讨饭啦,佛挨家挨户的讨完饭,回到了祗树给孤独园。美滋滋的吃完饭,将衣服脱了,饭盆一放,再把脚丫子洗洗,把座位整理好后,就坐下去了。

  Ps:你们看,佛要吃饭还要自己去城里面讨,弟子不能代劳的。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这时,十大弟子之一的须菩提,从众弟子中突了出来。他赤果果着右肩,同时右脚跪在了地上,双手合十,老老实实的对佛说:“有木有啊,老大!你对那些跟您修行的弟子(菩提)最有爱了,又常常认真嘱咐那些跟您修行的修行人(菩萨)。老大啊,一个好的男人,一个好的女人,如果他们愿意获取一种惊天地,泣鬼神,连人类都无法阻止他们的那种智慧(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他们应该怎么保持持久?又应该怎样使他们能自觉的阻止他们邪恶的心?”

  释迦摩尼说:“赞一个!亲,你说的不错,我对菩萨们确实很有爱,又常嘱咐菩萨们要认真,(菩萨就是未来成佛的修行人)你给我认真听着啊,我这就和你说说。好男人,好女人们如果愿意有那种惊天地,泣鬼神、连人类都不能阻止他们的智慧,应该这样子保持持久,应该这样子断绝他们邪恶的心态。”
  “哦也!老大,我好想听啊!”
  Ps: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是音译过来的。解释为:无上的正等正觉的心。追求绝对智慧,绝对解脱的无上的心。
  菩萨全称为菩提萨埵,可理解我佛的弟子,修行人。
  

  第三品 大乘上宗分
  佛跟须菩提说到:“弟子们,大弟子们(菩萨,摩诃萨)应该这样阻止邪恶的心哦。
  天上人间的一切生命,不管他是一个卵生的,还是从妈咪肚子里面来的,不管是从腐肉里面生的,还是由因果业力转化而生的,或者他有固定的形态,或者没什么固定形态,或者能思考,或他不能思考,或者无所谓能不能思考的那些生命们,我都要他们消除一切烦恼,而达到绝对圆满(无余涅槃)的境界。这样子,让好多好多,好多好多生命都没有烦恼,脱离生死苦海,但是呢,又没有一个生命真正的脱离了苦海。”

  “这是为什么呢?”
  “亲,如果修佛法的人(菩萨),还执着于所谓的——“我”这个玩意,“人”这个玩意,“众生”这个玩意,“寿命”这个玩意,这不是真正修行佛法的人哦。”
  
  第四品 妙行无往分
  “还有啊,亲,菩萨修行佛法,应该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的给予众生爱哟(布施)。就是说不能看别人长相去给予爱,也不能以声音,香味,口味,手感,和心中的自私想法(不住声香味触法)去决定给予爱。 亲,菩萨就要这样给予别人爱,不执着不分别的给予爱。
  “这又是为啥呢?”

  “如果菩萨没分别的给予众生爱,这个福气和品德是不可想象的哦,亲,你怎么想呢?你看啊,东边是空荡荡的吧,你说这个虚空的东边,这个虚空的程度是你能想象的么?”
  “那当然不可啦,老大。”
  “亲,南边,西边,北边,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天上,地下。这个虚空的程度是你能想象的么?”
  “那当然不可啦,老大”。
  “亲啊,菩萨没有分别的给予众生爱,福气和品德就像这样的不可想象啊!亲,菩萨们就应该这样来保持心念。“”
  Ps: 布施我在这里翻译为给予爱,因为布施是给予,菩萨给予别人的是什么呢?不是布施给你的某个东西,给予的本质是爱。这一段说,修行人做好事,要没有分别的,不能你是漂亮,我就爱,你丑,我就不爱。慈悲是平等的。这个“不住色”我翻译为不看长相。在这个地方是可以取这个意思的,但“色”绝不是长相的意思。包括声香味触法,在严格的解释中,也不能翻译成上面的样子。但在这个语境,这一段中,这样翻译从佛要表达的意思上,是不违背的。

  
  第五品 如理实现分
  “亲,你怎么想呢,可以通过身体的相状去认识到本无所来,又本无所去(如来)的佛法么?”
  “怎么可以呢!老大!当然不能通过外在相貌神马的去认识本无所来,又本无所去(如来)的佛法的本性呀!”
  “那为啥呀?”

  “本无所来又本无所去的佛法,所说的外在身体相貌,都不是神马外在身体相貌。”
  佛跟须菩提说:“只要是外在的表相,那就都是浮云哟,如果认识到外在的表象不过是浮云而已,那你就悟到如来佛法的本性了。”
  
  第六品正信稀有分
  须菩提老老实实的对佛说道:“老大啊,假如有相当一部分的众多生物,听到了咱们唠的这些东西,他真心信不信咱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跟须菩提讲道:“咱啥都不用说,等我归天了,五百年后,有依据戒律去积福修行的人,对咱的言论真心相信,并以这个为真相,你要晓得这个人啊,哪怕不在具体的佛前去播下善良的种子,却也依然在无量的无边的佛前播下善良的种子,听到咱唠的这些东西,哪怕一个心念之间产生了好纯洁好纯洁的信心,亲啊,如来佛都是有心灵感应,能知道的哟,这个小生命就拥有了无边的福气与品德啦。

  “这何解呢?”
  “因为众生忘记了我啊!人啊!众生啊!寿命啊!这些玩意儿,木有了对佛法表相得纠结啊,也木有了对于非佛法表相的纠结啊!
  “这又是何解呢?”
  “因为众多的小生命,如果心中有对外相的执着,那就是把我啊,人啊!众生啊!寿命啊!都当成了实在的玩意。假若执着佛法表相,也就没有不是佛法的表相啦。”
  “这又神马意思啊?”

  “假如你执着没有佛法的表相,那也是对我啊!人啊!众生啊!寿命啊!这些东西执着啊!所以说呢,不要执着佛法,也不要执着非佛法哟。就这意思啊。我常常讲啊,你们修行人,明白我说的佛法可用小船渡水来比喻(筏喻),佛法都要丢掉的,不是佛法那就更要——丢掉丢掉丢掉!(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Ps:筏喻:佛说法的一种比喻方式。过河弃船,觉悟弃法。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亲,你是怎么想的,如来佛有没有掌握那种惊天地,泣鬼神,连人类都不能阻止他的智慧呢?如来到底说佛法没说啊?”
  须菩提说:“我觉着佛的意思,是说没有一个绝对真理是惊天动地连人类都不能阻止他的,也没有一个绝对的真理是如来能够讲的。”
  “为何如此?”

  “老大您讲得佛法啊,都是不能执着纠结的!是语言神马的伤不起的!没有神马佛法,也没有神马没有佛法。
  “这是咋回事呢?”
  “一切牛人们都认为没有绝对真理,只有相对真理。”
  Ps:如来在此指世尊,既指释迦摩尼。后文有类似情况,适用此解释。
  
  第八品 依法出先分
  “须菩提同学,你啥意思?如果有个同学用无敌超级世界(三千大世界)的七种宝贝(七宝),来布施给其他同学,这个同学拥有的福气与品德给力么?”
  “那很给力的呀,老师!”
  “求解释”
  “恩,说的是福德的多少,却也不是福德的本身特性(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所以这样如来才说福德多啊,而假如有人用心修持这个经中的内容,哪怕用四句佛偈的方式,给别的同学传说,这个福气就比那个布施的同学还多呢!”
  “为什么这么给力啊?”
  “须菩提同学,时空中一切的佛,和他们所拥有的人类不能阻止那种智慧真理,都是这本经书生的“儿子”。亲,所谓的佛法啊,就是没有佛法。”
  Ps:三千大世界:也叫大千世界。佛教认为,世界有“小世界,中世界,大世界”。一千小世界为小千世界,一千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一千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故名“三千大世界”。
  七宝:佛教中认为的七种宝贝,说法不一。一般是指:金,银,玛瑙,珍珠,琉璃,玫瑰,砗磲。
  是福德,既非福德性:福德本是生灭的,也就是有福德或无福德。福德的本性本质不能用多少去计算,所以福德性不可量化。具体有关福德的事件可量化,去说多少,但不是牵扯福德的本性。(这句话,同学们可再去查证,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亲,这个问题你怎么想的,一个须陀洹同学能不能有这样的想法:‘我成为须陀洹了哦也!’”
  须菩提说:“这个真不能有,老师。”
  “求解释”
  “须陀洹名字虽叫‘入流’,但实际上他真没入个啥啊!没纠结色相,声音,香味,味道,触觉,杂念,所以才说他是须陀洹么!”
  “亲,还有一个问题你怎么想的,一个斯陀含同学能有这样的念头么:‘我得到斯陀含的果位啦!’
  “这也伤不起呀,老师”
  “求解释”
  “斯陀含名字叫做‘一往来’,但现实上真的没有来呀,没有去啊。才叫斯陀含么!”
  “须菩提呀,还有一个问题你怎想,一个阿那含同学能有这样的念头么:‘我是阿那含得儿意呀!’

  “这个不可以哦,老师”
  “你懂得”
  “因为阿那含名字叫‘不来’,而实际上没有什么不可以来的。所以才叫做阿那含耶!”
  “小须,你意如何?一个阿罗汉同学能这样想么:“我是阿罗汉呀真带劲!”
  须菩提说:“这也是不可以的,老师!”

  “你一定懂得!”
  “因为实在没有佛法成就叫阿罗汉,老师,假如阿罗汉同学他有这样的想法:我成就了阿罗汉果位,这立马就执着了我!执着了人!执着了众生!执着了寿命!。老师呀,佛说我拥有不争一切的安定(我得无诤三昧),达到了超越世人的程度,是最牛叉的离开私欲的阿罗汉哟。
  老师,我可木有这样的念头:“我是离开了私欲的阿罗汉。”老师,我要是有这样的心——“我得阿罗汉果位多伟大呀把扎嘿!”。老师您就不会说须菩提我是安于与世无争的修行人,因须菩提实在没有执著于修行,而叫做须菩提,才是安于无争的修行。(是乐啊兰那行)
  Ps:须陀洹:梵文音译,意译为“入流”,修行要达到的果位之一(所谓果位,可理解为程度、成就)四果罗汉中的初果罗汉。
  斯陀含:梵文音译,意译为“一往来”,修行要达到的果位之一,四果罗汉中二果罗汉。

  阿那含:梵文音译,意译为“不来”,修行要达到的果位之一,四果罗汉中三果罗汉
  阿罗汉:梵文音译,意译为“无生”,进入涅盘,不再轮回,修行要达到果位之一,四果罗汉中的四果罗汉。
  无诤三昧:三昧,梵文音译。也做三摩地。指安住、止息、无杂的状态。无诤,指无纷争。
  阿兰那行者:阿兰那,梵文音译,意味寂静无争。阿兰那行者,寂静无争的修行人。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诉须菩提说:“这个你怎么看的,我以前在燃灯古佛他老人家那里,对于佛法有木有证悟呢?”
  “这个真没有,老师。您在燃灯佛老爷子那儿,对于佛法真没得证悟啊!”

  “亲啊,你给说说,那些修行佛法的人(菩萨)有木有使佛的世界变得正经庄严呢?”
  “这个也真没有,老师。”
  “继续解释啊亲”
  “所谓庄严佛的世界嘛,也就是木有庄严佛世界啊,不过是概念层次上的庄严而已啦!”
  “所以哦,亲,众多的修行人、大修行人们,就应该如你这样子产生一颗清净透彻的心哦!

  不可以因为色相而产生偏执的心哦,也不可以因为好不好听啊、香不香啊、好不好吃啊、手感如何啊、自己的私欲神马的来产生偏执的心哦。而是应该没有任何执迷的产生心念哦!亲,假如有个同学的小身体变得像须弥山大王那样子大了,你说,这个身体大还是不大啊?”
  “巨大啊!老师!”
  “为什么那么巨大呀亲!”
  “其实佛说并非是巨大的身体,不过表面概念上称为巨大的身体而已啦!”
  Ps:须弥山王:佛教圣山,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山名,须弥山王,是说此山巨大,为万山之王。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亲,如果有像恒河中沙粒数目那样多的恒河,你觉得,这些恒河中的沙沙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巨多啊!老师。”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恒河来说,都多得没边了!又何况是其中的沙粒数目。亲,我实话和你说哟,假如有好男人,好女人用七种宝贝装满如恒河沙粒数目那么多的超级无敌世界来布施(以七宝满尔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这个福气多么?
  “巨多啊!老师!”

  佛告诉须菩提:假如好男人、好女人在这个经中,依据此经修行,哪怕就是四句佛偈,为别的同学去说,这个福气和德量,比前面那个布施的同学还要给力呢!”
  Ps:这一章说,为他人讲解金刚经的功德很大,可谓功德无量。宣扬善法,佛认为,比单纯的做善事,还要给力。
  
  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
  “还有哦,亲,随便在哪里说这个经,哪怕只有四句佛偈。都要晓得这个地方,一切的天上的、地上的人,阿修罗都会像对待佛的塔庙那样恭敬的供养哦!又何况有的同学能依此修行和读诵呢!亲,你要知道这个同学,就拥有了超级无敌谁也伤不起的真理哟(最上,第一,稀有之法)!这个经典在的地方,就是有佛哟!愿修学此经典的就是值得尊敬的佛弟子哟!”

  Ps:世间天人:天上的人与人间的人。
  阿修罗:梵文音译。阿为否定,修罗为“端正”,合起来意为“无端正”。阿修罗为古印度神话中的一种恶神。特点是多怒,好战,不邪淫,正直。与魔鬼不同。
  
  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这时,须菩提对佛讲道:“老师,你说给这个经起个啥名字好呢?我们这些同学又该如何去依据修行呢?”
  佛回答须菩提:“这个经就叫《金刚般若菠萝蜜》吧,就是这名儿啦!你应该以此依据修行哦。”

  “这有啥内涵么?”
  “亲,我说般若波罗蜜,就等于说不是般若波罗蜜,只是叫做般若波罗蜜。亲,你说说你的意思,我有在宣扬佛法么?”
  须菩提对佛说道:“老师啊,您貌似什么都没说。
  “亲,你再说说你的意思,我到底有没有宣扬佛法呀?”
  须菩提又对佛说道:“老师啊,您真没说呢!”(如来无所说)

  “亲,你什么意思?这个超级无敌世界的全部的微小尘粒儿,这个多么?”
  “多了个去了!老师。”
  “亲,这些小尘粒儿,我说不是实在的小尘粒儿,只是概念上的小尘粒儿。还有,我说世界并非是实在的世界,只是概念上称为世界哦。亲,你什么心态,可以通过如来的三十二种相貌来认识如来佛法的本质么?”
  “不可以啦,老师!不可以通过这三十二种色相见到如来佛法的内涵啦!”
  “为啥子?”

  “您说的三十二种色相不是本质真相,只是外表概念上的三十二种色相而已啊。”
  “亲,假若一个善良的男孩纸和一个善良的女孩纸用恒河中沙粒那样数目的次数,把他们的身体奉献给予给众生(以恒河沙等生命布施),而另有一个同学在这个经中,哪怕依经学习、只用四句佛偈的形式为别的同学宣说,这个福气与德量比起前面布施的还有给力很多哟!”
  Ps::《金刚般若波罗蜜》:既是金刚经。金刚指坚硬、持久。般若为智慧。波罗蜜的意思是到彼岸。字面的意思是:通过金刚一样的智慧解脱苦海达到涅槃的彼岸。
  三十二相:指佛与众不同的三十二种怪异的相貌。比如据《大智度论》记载的有:毛向上相,一孔一毛相,长指相等。
  身命布施:用身体和性命去用于布施,是布施的极端形式,如童鞋们应该晓得的“割肉喂鹰”的故事。就是身命布施。
  如来无所说:就是讲这个佛啊,他神马都没有说。这是讲,说了也罢,没说也好。不能迷信于佛说的这些东西,故释迦摩尼问须菩提他有没有说佛法,从不对佛法执迷迷信的角度,回答“如来无所说”。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诸位童鞋看过来,《金刚经》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式。即,说什么,不是什么,是名什么。这是神马意思?前面一个世界,是指表相的世界,是被人为“命名”的世界。(给它起个名字叫世界,就如同给一种白白胖胖的生物起名叫猪一样),后面的一个“非世界”的世界,是指本质的世界。而“名世界”的世界,又是指的表象的世界。(这句话的逻辑是这样的:概念世界——实在世界——概念世界,当然咯,这个逻辑可以反过来,意思是一样的。实在世界——概念世界——实在世界,都一样。)说句白话就是:概念世界不是实在世界,是起了一个名字叫世界。

  就是说,本质的世界,并不是我们心里概念上的世界。本质的世界,是不能人为的加上概念、不能人为的去命名、去打上标签的。世界非世界,是说人为加上概念的世界,只是一种表象,而不是本质。
  同理,看到这样的是什么又非什么又名什么的句式。既是佛在说,概念上的某种东东,不是他实际的面貌。只是一个人为的名字,人为的概念而已。(这种人为是为了表述方便产生的)。
  这一章主要讲,不能通过概念,表象去认识事物。比如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通俗的说,就是不能看如来佛长得帅不帅来评判佛法,佛是帅哥,佛法还是佛法,佛或者有点小猥琐,佛法还是佛法,表象不干涉佛法一丝一毫。要打破对于表象的执迷,而认识其本质。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一时间,须菩提听到了佛的教诲,深深的了解其内涵且相当喜欢,他泪牛满面的对佛说:“有木有啊!老师!您说了如此深度内涵的经文,我从前那“智慧的小眼睛”都不曾见到如此内涵的经典呀!老师,假如有朋友听了这个经文,他相信而内心变得得清清纯纯的样子,就会看清佛法的实际本相啊!(即生实相)。要晓得这个朋友就成就了最牛气、极稀罕的功德呢!老师,还有哦,所谓佛法的实际本相,并非佛法的实际本相,所以您才说是概念上的实际本相么。亲爱的老师啊,我今儿个听到这样的经文,相信并依此修行,这个小意思啦!可假如后世,五百年以后,有别的小生命听到这个经文,相信并依此修行,这个人就是个稀有的极品啦!

  “何解呢?”
  “这个人不会纠结自我表相,不纠结他人表相,不纠结众生表相,不纠结寿命的表相。”
  “这又何解呢?”
  “表相的自己只是虚假的外在形象,表相的他人、表相的众生、表相的寿命、都是虚假的外在形象啦。”
  “继续说哦亲”
  “离开了全部的虚伪表相就称为觉悟的人——佛啦!”

  佛对须菩提说:“是这样的哦!就是这样哦!假如有人听到这个经文,不惊讶,不怕怕,不畏惧,要晓得这个人啊,极品着呢!”
  “老师这为啥呀?”
  “须菩提同学,如来佛法讲的解脱的智慧(第一波罗蜜),不是实际层面上的解脱智慧,只是概念上的解脱智慧而已。亲,忍受羞辱的智慧,如来佛法认为并非实际的忍受羞辱的智慧,是概念上说忍辱的智慧而已啦。”(忍辱波罗蜜)
  “为啥子啊?”
  “亲,像我当初被歌利王肢解我身体的时候,我在那个时候已经没有对自我的执着,没有对他人的执着,没有对众生的执着,也没有对寿命的执着哦。”
  “还是为啥子?”
 楼主| 发表于 2012-9-14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那时被一节节肢解时,假如还执着我啊!人啊!众生!寿命啊!那我应该很愤怒的哟!亲啊,又想到过去,在前世五百年中我还是忍受屈辱的大仙的时候,在那个世上,也没有执着我啊!人啊!众生啊!寿命啊!所以哦,亲啦,修行者应该不去纠结与一切事物的表相。而发愿拥有人类不能阻挡的那种智慧的心的人,不可以因为色相而产生有偏执的心念哦!不可以因为声音,香味,味道,手感,私念而产生偏执的心念哦!应该没有偏执的产生心念哦!心如果有偏执,这种偏执是不应该的哦!

  所以我说修行者不可以因为色相而分别给予众生爱啊。亲啦,修行者为了一切生命们的利益,就应该这样没有偏私的给予爱呀!如来佛法讲得一切的表相,都是浮云的假相呢!又说一切概念层面上的众生,并不是实在层面上的众生。亲爱的须菩提同学,我可是讲真话的人哟、是讲实话的人哟!是言之有据的人哟,是不说谎的人哟,是不说不一致话得人哟!

  小须啊,我所拥有的所谓佛法,这个嘛也是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没有的。亲,假如修行者执迷这些所谓的佛法去给予别人爱呀,这就等于是一个人闯进了暗室,他神马都看不见呀!假如呢,修行者心中没有对佛法的执着去给予众生爱,就像人家那双眼睛么,太阳公公照亮的地方,就能够看见种种颜色了。小须啊,在来世,假如有善良的男孩纸和善良的女孩纸能依据此经文修行、读啊、诵啊,这个男孩纸和女孩纸就是我如来佛哟!以佛的智商智慧,都能知道这个人,都能预见到这个人拥有了超级超级多得不数清楚的功德呢!”

  Ps:第一波罗蜜:既指般若波罗蜜。指解脱的智慧
  忍辱波罗蜜:六度波罗蜜之一。六度波罗蜜是指修行要经历的六个过程和考验。具体有: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智慧波罗蜜。
  歌利王肢解佛祖:佛典中一个故事,释迦摩尼成佛前,前世是菩萨。有天在山里打坐,遇到歌利王的宫女,菩萨为宫女说法。歌利王看到后,以为菩萨勾引宫女,于是将菩萨肢解。菩萨发愿未来觉悟成佛,第一个帮助歌利王,后来歌利王就成为了佛的第一个弟子——憍陈如。
  如来:佛得名号之一,佛有十个名号:“如来、应供、正偏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如来一词也可作为对佛法的象征,应为佛法的本性就是无所来,也所去的。故名如来,如来白话就是:貌似来了。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亲,假如有善良的男孩纸和善良的女孩纸在早晨的时候,用相当于恒河中小沙粒那样的数目的次数,把自己的身体给予奉献给众生,中午也这样把身体给予奉献给众生,下午也这样子把自己的身体给予奉献给众生,就这样经历了好多好多数不清的时间,就这样一直用他们的小身体去奉献(布施)给众生。
  而又有另一个同学听到此经文,相信这个经文而不喷咱们,这个福气比起前面的男孩纸与女孩纸还带劲呢!何况他还写啊,依据修行啊,读啊诵啊,为别的老百姓儿解了个说啊。亲,反正我要讲得重点,就是这个经文有你智商想不到的、没有办法去衡量的、没有边的功德哟!这如来佛法是为那些立志学高级佛法的、立志学最牛叉佛法的同学说的哟!假如有人能依据此修行啊、读啊诵啊、广泛的为人去解说啊,如来佛都晓得这个人、都能预见这个人会成就——那可量不得的呀!那可称不得的呀!那可没有边的呀!那可你智商想不到的呀的这样的功德哟!像是这样的人儿们,那就是承担了那超越凡人智慧的如来佛法的呀!

  “什么个为啊?”
  “亲哟,假如一个人对于小聪明小智慧很有爱的话,又执迷了自我啊、人啊、众生啊、寿命啊这些见地,那么这个经是他不能听、八能读啊诵啊、八能为别人去解说的啦!亲,甭管神马时候神马地方,只要有此经典,全部的世上的人儿呀,天上的人儿啊,阿修罗都会美滋滋供养着呢!要明白这个地方就是等于有佛塔道场,都要恭恭敬敬的,都要礼貌的围着转圈圈呢!还要把各种香、花在那儿撒它一撒呢!”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还有哦亲,如果善良的男孩纸和善良的女孩纸依据经文学习,并且对这个经文又读又诵的。可还是被别人藐视、被别人认为这很低贱。那是因为他们前世有罪过哦,本来他们是要因为以前的罪过坠入邪恶之路的(应随恶道),现在别人藐视他们、认为他们下贱。他们以前的罪过报应就因为别人的轻蔑而消失了,这样他们才可以真正拥有那种超越凡人的解脱智慧啊。

  亲,我又想到过去无数个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时节以前(无量阿僧祇劫),我在跟燃灯佛老爷子学习前,遇到过八百四千万亿那么无量多(那由他)的觉悟者,我都供养他们为他们跑腿办事呢!我可一个都没有放过哟!而假使有童鞋能接受、读诵这个经文,他们有的这个功德啊,比我供养那些觉悟者的功德不知高到哪里去了!我是不及他们百分之一的、千万亿分之一的,乃至无法用数字去譬喻这个巨多差距的!亲,假如善良的男孩纸和善良的女孩纸在我不在之后世,能接受读诵这个经文的,这个功德呀,啧啧,我要都给你透露出来,有人听着,敢情他的心能抓狂呢!敢情会怀疑我是在忽悠而不信呢!亲,所以讲啊这个经文的内涵是人类智商想都想不到的哦!这个修行的收获啊也是人类智商想都想不到的哦!”

发表于 2012-9-14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等等........继续....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这时,须菩提对佛问道:“老师,善良的男孩纸和女孩纸立志拥有超越凡俗的解脱智慧,他们应该怎样保持正确的心态啊?又如何制服他们邪恶的心呢?
  释迦摩尼对须菩提说:“这个善良的男孩纸和善良的女孩纸如果立志拥有超越凡俗解脱的智慧的心,应该要有这样的心态哦:我要帮助是一切众生解脱苦难,若帮助他们解脱了苦难,而实不认为是我的功劳使他们解脱。”
  “这啥意思?”
  “亲,假如修行者执迷了自我表相、他人表相、众生表相、寿命表相,这不是真修行人哦。”
  “您这么说有什么内涵么?”

  “亲,实在没有一种绝对智慧,是能够使你发愿拥有所谓超越凡俗的解脱智慧的。亲,这个老问题你怎么看。我以前在燃灯佛老爷子那个地方,有木有获得一种所谓超越凡俗的解脱智慧真理呢?(有法得阿耨多藐三秒三菩提不?)
  “没有的,老师。按照我理解的您的意愿吧。您在燃灯佛老爷子那儿,实在是没有一种绝对的超越凡俗的解脱智慧是您能去拥有的吧。”
  释迦牟尼佛说道:“这样就对了哦亲!这样就对了哦亲!的确是木有一个绝对超越凡俗的解脱智慧、真理是佛能够去拥有的。亲,假使有一个绝对的超越凡俗的解脱智慧和真理我认为拥有了它。燃灯佛老爷子就不会对我打上成佛的标签了(授记):‘你在来世可觉悟成佛哦,名号叫释迦牟尼哦’。就是因为我没有认为,有一个绝对智慧和真理,是使我能超越凡俗解脱到人类都不能理解程度的。所以燃灯佛老爷子才给我打上成佛标签:‘你来世要觉悟成佛哦,名号释迦牟尼哦。’”

  “为什么呢?”
  “所谓“貌似来”嘛,那些佛法智慧就是这个“貌似来”的道理。(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是有个同学说:佛祖啊你真是拥有超越凡人无敌宇宙的解脱智慧啊!我和你哟亲,实在没有什么智慧使我超越凡俗而解脱,亲,这个所谓‘佛拥有的超越凡人无敌宇宙的解脱智慧’,实际上是无所谓拥有,也无所谓没有的。所以才说一切能引人解脱的世间智慧,皆可相容于、等同于佛法智慧。亲,所谓一切的世间智慧啊,并不是一个实有的世间智慧,所以讲是概念上的世间智慧。亲,比方一个人牛高马大你有什么说的?”

  “老师,您说这个人牛高马了个大,并非是这个人身体的本质属性,只是外表、概念上的牛高马了个大啊!”
  “亲,修行人也应该向你这么想哦。假如他发言:我要靠我的力量使无数众生解脱哦也!这根本不是修行人哦!”
  “这又怎么说呀?”
  “须菩提同学,实在木有一种绝对解脱智慧,是叫做可以让人修行的解脱智慧。(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所以佛说任何真理都是不依我的私念、不依人的私念、不依众生的私念、不依时间长短而存在的。亲,假如修行人还有这样的言论:啊哈我要让佛土变得伟大庄严啊!这可不是真正的修行人哦!
  “这样又怎么的说啊?
  “如来佛法说所谓使佛土变得庄严,不是实在本质的庄严,是概念名义上的庄严而已啦。亲,如果一个修行人真的了悟出无有私念的真理、智慧。如来佛法认为这就是如假包换的修行人哦!”
  PS:

  授记:佛对立志修行者所授予的将来必成佛的记号。
  如来者,既诸法如义:那些佛法的性质,就像“如来”这样。而如来是什么,三句话:“就是没来啊!其实没来啊!但是又好像来了啊!”这是说这个佛法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死”的。不因你学习,它就有,不因你不学,他就无。故名“如来”。所以“于是中无实无虚。”
    第十八品 一体同现分
  “亲,你怎么想,佛有木有肉眼呢?”

  “是啊,老师,佛是有肉眼的。”
  “亲,你怎么想,佛有木有天眼呢?”
  “是啊,老师,佛是有天眼的。”
  “亲,你又怎么想,佛有木有慧眼呢?”
  “是啊,老师,佛是有慧眼的。”

  “亲,你还怎么想,佛有木有法眼呢?”
  “有啊!老师,佛有法眼啊!”
  “亲,你再怎么想,佛有木有佛眼呢?”
  “必须的!老师,必须有佛眼!”
  “亲,你想想,恒河中的所有沙粒儿,我说是沙不是啊?”
  “必须的,老师,您说了是沙啊!”
  “亲,你说,像恒河中所有的沙粒儿一样,而又有向恒河中沙粒数目那样多的恒河,如果有那么多恒河中沙粒儿数目的佛之世界,这个佛之世界你说多不多呢?”
  “多了个去了!老师。”

  “释迦牟尼对须菩提说:”那些地方中所有众生的各种心念,我可是都明白的哟!”
  “哇,为啥这么厉害?”
  “佛说众生各种心,皆非实在之心,为概念、表象之心。”
  “这是为了什么啊!”
  “亲,过去的心念,是无法拥有的哦,现在的心念,是无法拥有的哦,未来的心念,是无法拥有的哦。”(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Ps:
  肉眼:普通人类的眼睛,您看我的文章,能让您看到我文章的眼睛就是肉眼(我在说废话么?)
  天眼:天眼普照大千,能够看到我们人类看不到的宇宙事物。千里眼就是天眼哦!(您有天眼么?据说有的人有此特异功能)
  慧眼:智慧之眼,此智慧之眼可以洞察到事物的实相,而不被事物表相蒙蔽。
  法眼:了诸法空为法眼,能了知世界之本质,为真理之眼。

  佛眼:五眼中最高的一个层次,所谓自性常觉为佛眼,遍照一切,不空而空,不善而善。为成佛之眼、觉悟之眼。(这五种眼,指人的五种不同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看到这里的朋友,你现在心是动的还是不动的?你能保持一念而不动心吗?我想您是不行的吧。不服您试试?
  这三种心不可得是什么意思?过去的心念,不是你可以再来拥有的,这个念头已经过去了,就是永久过去了,你无法让它再现,再现的只能是“现在心”而不是“过去心”。故名: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如何不可得?你意视到现在念头的时候,已经不是你现在的念头,这个念头实在是过去了的念头,你意识到的念头,已经不是你现在的一念,而已经过去。故名: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你未来的念头你怎么可能知道?若未来的念头你现在就知道了,这就不是真正的未来之心,还是你的现在之心啊!故名:未来心不可得。
  我觉得这个“三心不可得”,其实可以参照现代的心理学的意识流,意识是流动的,你不可能去真正的保持一个意识,使之不动。当然,您如果达到人类不能理解的程度,那我只能膜拜您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亲,对于这个事情你怎么看,假如一个人用这个超级无敌世界的七种宝贝去布施给他人,这个人因为这个缘故,所获得的福气多不多呢?”
  “是哦,老师,这个人因为布施的缘故,所得的福气真的很多哟!”
  “亲,假如福德是外在实有的,佛就不说这福德多了!因为福德不是外在实有的,所以佛说他内心获得的福德很多。”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小须,你说说你的意思,佛是能够通过他完满无缺的肉身去呈现的吗?(佛可以具足色身相见否)?
  “这个可不行哦,老师,佛是不可以用他完满无缺的肉身去呈现的。”
  “这是啥原因呢?”

  “如来佛法所说完美的肉身,并非是实在的完满肉身,是外相、概念上的完美肉身。”
  “小须,再问你一个问题哦,如来佛法是可以通过诸多完美的外表去呈现的么?”
  “这个也不可以哦!老师,如来佛法不可以用诸多完美的外表去呈现。”(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这又啥原因呢?”
  “如来佛法所言的外表完美,非为实在的外表完美,不过是表面的、概念的完美么!”
  PS;

  佛为觉悟者,所谓“佛不应以具足色身见”。就是说,看待一个觉悟者,或看待一个人,是不能以貌取人的。不能用人的外表去评点一个人,哪怕这个人再美丽,各种美丽!各种帅气,都不能用外表去评判人。
  而“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亲,你可不要认为我有这样的想法哦:‘我应该宣说佛法’,你可千万不要这样子认为哦!”

  “为啥啊,给我一个理由成么?”
  “如果有个人说我在宣说所谓的佛法,这是瞎说是要告你诽谤哦!。这是没有理解我所讲的意思。亲,所谓宣说佛法,并未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佛法可说,说的佛法只是表面的、概念的。”
  这时,早已把佛法智慧当成生命的须菩提(慧命须菩提),对释迦牟尼掏心窝子说到:“老师啊,有那么多的众生,在未来如果听到您说的这些个,我问您他们到底对这些有没有信心?”
  释迦牟尼解释说:“他们并非是普通的众生啊,但也不能讲不是普通的众生。(彼非众生,非不众生)
  “我又要问为什么了?”

  “亲啊,众生啊众生,如来佛法认为皆非实在的众生,只是概念上的众生啊!”
  Ps:这一章品目为“非说所说”,各位兄弟姐妹们,你们看了,是否以为释迦牟尼是个大骗子啊?他明明说了这个多东西,却和须菩提说,他没有在宣说佛法,要是别人说他说了,他还要告人诽谤呢!这佛也太不讲理了吧?
  非也,非也。
  佛说他没有在宣说佛法。是因为,他不认为有一个固定的不变的、绝对的正确的真理,是可以作为佛法来说的。也就是讲,佛法本身不特指某种固定的玩意,他本身既不是特定,又怎能有一个特定的佛法,是释迦牟尼可以去讲的呢?所以不可执着这一切。故佛说“我啥都没说”。
  彼非众生,非不众生:这句话怎么理解。是说,那些平凡的生命都不可做一般得生命去看待,都有无上的佛性,都很伟大,都不是渺小的。但是又说非不众生,是说其虽伟大,虽有无上佛性。但其未达觉悟时,其不能感知自己生命中的那种伟大的佛性。故依然是平凡之生命。

  如生物学中细胞全能性,一个细胞即可发展为一个生命全体,这个细胞无疑蕴含了构建生命的伟大。但它还未构建时,其也还只是细胞而已。综上所述,故曰:彼非众生,非不众生。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对佛掏心窝子说:“老师,您所拥有的超越凡俗的解脱智慧,在实际上并没有拥有么?”
  释迦牟尼回答说:“说对了哦亲,是这样的哦亲!小须,我对于那种超越凡俗的解脱智慧,即便是一点点,也没有拥有。只不过将它称为概念上的超越凡俗的解脱智慧哦。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还有哦,亲,一切使人向善、解脱的智慧方法,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比谁牛哦!这些都可称作超越凡俗的解脱智慧哦。从不执迷自我、不执迷他人、不执迷众生、不执迷寿命的心态,去修习一切善法,就可以拥有超越凡俗的解脱智慧哦!亲,所谓的善法么,如来佛法说并非是实有的善法,是表象的、概念层面的善法哦。”
  Ps:
  善法:与“恶法”相对,指一切使人向善、解脱的智慧。

  同志们请看,佛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他并没有说,我这个佛法就是宇宙最牛的!我这个佛经就是宇宙最不得了的!他认为,一切能使世人解脱的智慧,与佛法是可相容的,是没有区别的。连佛也没有执着佛法。我们自然不能执着,认为我读了佛经就了不得了呀!别人就都不如我呀,这是不对的哦!只要你能以智慧的方法,(管他是佛法还是张三李四法)而解脱了悟。你就是觉悟者,你就是佛。

  你学佛不学佛,这都是一样的。随你自由意志,而丝毫不加干涉。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同学,假如把这个超级无敌世界所有须弥山的七种宝贝,将这些宝贝堆聚在一起,有个人用这些宝贝去布施,而另有一个人,对于这本《金刚经》哪怕只用四句佛偈的方式,来接受学习,读啊诵啊,为别人宣传宣传啊!前面那个布施的福气与徳量,是不比不上这个百分之一的哦!千万亿分之一的哦!乃至你想用数字去比喻都是不能比喻出的哦!”

  Ps:
  佛偈:为佛经的载体之一,一般有固定字数的四句组成。
   第二十五品 化天所化分
  “亲,你怎么想呢?你们可千万别说我有这样的念头哦:‘我要使让众生解脱啊!’亲,你可不能有这样的念头哦。”
  “给我一个理由这为啥呀?”

  “因为实际上没有一个众生的烦恼是如来佛法能够去解脱的呀,假如说有众生是如来佛法让他们解脱的,这如来佛法就变成执着于自我,执着于人、执着于众生、执着于寿命的佛法了呀!
  亲哟,如来佛法所谓的自我,并非是真实的自我,但那俗人啊,以为这个自我是真实的。亲,俗人么,如来佛法认为也并非就是什么实际层面的俗人,只是概念上的俗人而已啦!”
  Ps:同志们,瞧见了么,佛爷都说了,“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他是不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一切烦恼的。帮助自己的、拯救自己的,还是只有自己呀。与其拜佛求福,不若自作多福!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
  “亲,你什么意思呢?可以通过佛的三十二种长相去认识如来佛法的本质么?”

  须菩提说:“对了呀!对了呀!通过佛得三十二长相去认识如来佛法的本质呀。”
  释迦牟尼说:“亲,按你说的通过佛得三十二种长相去认识如来佛法,那那个转着轮子的皇帝不就是如来佛了呀。”
  须菩提说:“老师,按我理解您那意思,就是说不应该通过三十二种长相去认识如来佛法咯!”
  这时,作为老师的释迦牟尼说了一首佛偈:
  要是通过色相来看我呀!要是通过声音来求我呀!
  这是那些人们走邪路呀!这可不能认识到佛法呀!
  ps:
  转轮圣王:古印度神话中的圣王,因手持轮宝而得名,佛教认为他是世界第一有福之人,他出现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

  这一章说,不能通过佛得外相去认识佛得本性,不能通过拜佛礼佛的行为,来认识佛法的本性。
  这一章,可谓破斥了当今的一些迷信行为,想一想,我们很多人去寺庙,不都是去求佛,通过外在的佛像去拜佛的吗?这一章说得很清楚,这是人行邪道!是迷信!非为佛法啊。

  原文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亲,你要是有这样的小心思:如来佛不用完美的外相和智慧,就可以拥有超越凡俗的无上解脱。亲,不要有这样的小心思哦:如来不用完美的外相和智慧,就可拥有超越凡俗的无上解脱。亲,你要是有这样的小心思,立志拥有超越凡俗无上解脱智慧的人,就会说出否认世界万物之间因果的言论,这个小心思可不能有哦!”
  “为了个啥呢?”

  “立志拥有超越凡俗的无上解脱智慧的人,对于佛法不能去执着绝对觉悟和绝对空寂,而否认相对因果。
  Ps断灭:否定任何因果,认为一切都是绝对的空。什么叫断灭?佛家称为断灭之见。比如“神马都是浮云”这就是断灭之见,既然神马都是浮云。那一切就都是浮云,一切就都是虚无的。爱情也虚无,亲情也虚无。什么都一个虚无。这就是断灭之见。陷入了绝对的所谓“空无”中,陷入了绝对的“没有”中。
  否认因果,否认世界存在,认为一切都虚无,就是断灭之见。
  有的人自以为看透世界,其实只是自己被困难击垮。“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持断灭之见的人,非为觉悟之人,而是对这个世界死心之人。

  原文: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亲,假如有一个修行人用能填满恒河沙粒数那样多的世界的七种宝物,去布施给他人。而另有一个人能明白世间事物都是不存在自我的这个道理,从而安于忍受各种苦难,而后面这个修行人所获得的功德,要超越前面那个修行人哟!”
  “这是为什么啊?”
  “亲,因为真正的修行人是不应该去追求所谓福报与品德的。”
  须菩提对释迦牟利说到:“老师,为什么说修行人不应该去追求福报与品德呢?”
  “亲,修行人自己所做而得的福报与品德,是不应该执着有贪念的,所以说不应去追求福报与品德哟。”

  原文: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何以故”
  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静分
  “亲,假如有个人说如来佛法好像一下子跑过来,又好像一下子跑过去,好像一下子坐着,又好像一下子躺下,这是不明白我所说的意思哦。”
  “为什么啊!这是为什么啊!”
  “所谓如来么,本来没有从哪个地方来,也没有到哪个地方去,所以才叫如来么。”
  Ps:所谓如来佛法,佛法的本性是“如来”,是说其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好像可以得到它,但实际又无法得到它,它不能为人执着,不能为人以私心求取。佛法与人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说有似无,说无又似有。此品解释了何为“如来佛法”。

  原文: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
  “何以故?”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楼主| 发表于 2012-9-15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亲,假如善良的男孩纸和善良的女孩纸把这个超级无敌世界捏碎为微尘,你想想,这些个众多的微尘,多不多啊?”
  须菩提说:“巨多了啊!老师!”
  “为啥呀?”
  “假若这么多微尘是实际层面上有的,佛也就不会说是众多微尘了。”
  “这有什么内涵吗?”

  “佛说的众多微尘,并非指实际层面上存在的微尘,是概念上、名义上的微尘哦。老师,如来佛法所说的超级无敌世界,也并非是实有的世界呀!是概念上、名义上的世界呀!”
  “这又有什么内涵吗?”
  “假如世界是实有的,也就是一种聚合之相么,如来佛法所说的聚合之相,并非指实际层面的聚合之相,只是概念上、名义上的聚合之相哦!”
  “亲啊,聚合之相的本质,那可是语言伤不起的哦!但是智商一般的人却执着这个不放呢!”
  Ps:所谓“一合相”,既是“合众为一”的相。可理解为所有物质的聚合体。这个世界便是一种聚合之相。而此种聚合之相,实际不以我们的意志为改变、为转移。但我们看到的这个聚合之相,却是依据于我们的感官。所以我们看到的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这个我们看到的相不是真实的。只是局限于我们感官的一种相,背后的实相,却不依我们的感官而存在。
  所以,我们看到的一合相,非为实在的真相。是依据人感官存在的一种概念、名义上的相。

  原文: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何以故?”
  “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
  “所以者何?”
  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
  何以故?

  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亲,假如有一个人说佛有说执迷于自我、执迷于他人、执迷于众生、执迷于寿命的这种佛法。亲,你想想,这么说的人他能明白咱的意思吗?”

  “那哪能啊,老师,这个人肯定不明白如来佛法的意思呢!”
  “求解释啊!”
  “老师您说的自我执迷、他人执迷、众生执迷、寿命执迷,并不是真实的对自我执迷、他人执迷、众生执迷、寿命执迷。只是概念、名义上的对自我执迷、他人执迷、众生执迷、寿命执迷。”
  “亲,立志拥有超越凡俗无上解脱智慧的人,对于一切事物都应该想你这么认识哦!这么观察哦!这样相信和理解哦!不能产生表面的佛法之相哦!亲,所谓的表面佛法之相么,如来佛法认为并未实有层面的佛法表相,只是概念层面称为的佛法表相而已哦。”
  Ps:同志们,佛说对于一切都不能执迷啊,所谓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当然,人生在世,谁没得这些见解?当然是有的,但能领悟不执着二字,便能不被表相所欺。

  原文: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说义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何以故?

  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亲,假如有个同学,用能填满无数个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的世界的七种宝贝,把它们拿来给予给他人,而又有善良的男孩纸和善良的女孩纸能有一颗智慧的心,拿着这本经书,哪怕是用四句佛偈的方式,接受,读啊诵啊,为别人宣传啊,这个福气哟比前面还多哟!那么怎么样为人去宣传呢?应该不执著于表相,就像懂得了实相那样子寂然不动。
  “为什么呢?”

  一切依赖因果产生的事物呀!
  都是梦了幻儿泡了个影儿呀!
  都是像露水像电光不长久呀!
  应该用这样的心态去认识呀!”
  可爱的佛终于把这个可爱的经典说完了,大弟子须菩提,还有众多和尚、尼姑、男居士、女居士,包括天上的人儿、地上的人儿和阿修罗,听到佛说的这些内容,一个个高兴得比吃了蜜还甜哦!它们相信着并且身体力行!
  (金刚经 完)

  Ps:金刚经便翻译完了,君若欢喜便是缘,君若不喜也为缘。一切随缘!

  原文: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为了快乐:前行修持指引(宗萨仁波切)

  修持,不是要讓你「自我感覺良好」,
那只是滿足了你世俗的自信心;
修持,不是要讓你活得開心快樂,
那只是曇花一現的幻覺。

  「前行修持指引」集結精練了歷代大成就者的解脫心法,
  它不只是一個進入高階修行的通關護照,
  而是一切修行的重要基本功,
  即使頂果.欽哲法王也終身不輟地反覆修持。

   又有好书了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21:27 , Processed in 0.03515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