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36|回复: 27

莲师的谆谆叮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6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莲师的谆谆叮咛:除非对死亡的恐惧已棒喝你心!


1.此生的一切都是表面的实相,因此,不要耽溺在希望与恐惧之中,而是要训练自己了知一切都是幻相。



2.为了能在未来利益众生,你必须要培养菩萨的决心!二障阻碍了善功德的生起。因此,要迅速净化二障。



3.如果你希望不间断地修行,就直接断除你的贪着。



4.以思维追寻真义时,要像驯服野马般调伏你的昏沉与掉举心。



5.你可能有了大乘的决心,然而自身若是尚未成熟,利益他人福祉的工作就会显得艰苦而费力。因此,要让修持成为个人亲证的体验。



6.若想拥有无穷尽的财富,就要积聚二资粮之财!



7.如果真有大乘的决心,他们就会完全无视自私的目标,而会为他人的福祉而努力。



8.拥有平稳的性情和温和的说话方式,对促进内心慈爱是非常必要的一环。



9.你应该调伏的是我执,因此要将邪恶的私心驱除。你应该布施、给予的是他人的安乐福祉,因此要像保护自己孩子一般,保护有情众生。



10.你的任务就是投入心灵修持,因此无论是思想、言语及行为,都不要离开佛法修持。



11.或许你自认追随着似乎是佛法的心灵修持,然而若是失去菩萨的决心,你便会逐渐漂移到世俗人的路途上,因此,要舍弃世间八法。



12.你或许不断在进行闻、思,然而除非对生与死的恐惧已棒喝你心,否则一切法教也不过是字语而已。



13.若是希望横越六道众生的深渊,就要驱除罪恶有害的我执。



14.此外,无明在轮回中折磨你,因此,要点燃智慧之灯!



15.世间短暂无常的资财毫无实质,因此,要用这些资财作为布施的功德行。



16.仇恨在末法时代的五浊恶世中猖獗蔓生,因此,要穿戴安忍的盔甲。



17.此生的逆境是由于往昔的业力,因此不要怪罪到他人身上。



18.不要嫉妒具格者,要汲取具格者的功德特质。



19.我们应该让此生保持独自一人,无友无伴,因此,寻求那无畏的护卫吧!

20.大乐的心髓是:



一、大乐之心即是空性本然的离念觉性。

二、无念之心即是认知现象,但不将现象概念化的本觉。

三、平等心即是一切现象无二元的本觉。

四、金刚心即是一切现象显空不二的本觉。

五、解脱众生之心是透过四种无执的佛行事业为有情的福祉而运作着。



21.根据佛陀的教法,人世是获得解脱最好的地方。这里有苦可以激励我们,而且有足够的乐可以来平衡苦。然而,大部分的人会有种误解,以为只要处理得当,他们就可以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这是极度错误的看法。



22.当我们将能力投注在身体或心理上时,就是正精进。涓流能成川,同样的,生命是由无数的小事件累积而成的。我们的努力就像涓流成川一样,虽然少,但是每天都能多一些,最后终能汇为大川。



23.只要我们还在关心世间的种种,而且期待从中获得满足,就不可能有超越的意识。每当世俗的念头生起时,我们可以检验它是不是能给我们最终的满足。假如不是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轻易地舍弃它。



24.总有一天,我们的努力会把我执完全去除掉。但是除非我们天天努力,即使是非常小的努力也应该做,否则不会有成果。



25.我们大部分人的心灵都是羽量级的,为了能见到真理,我们需要强壮的心灵,有重量的心灵。



26.在禅坐中,我们学习舍弃各种念头和想法,而专注于禅观。假如我们不舍弃的话,我们就无法深入禅定。



27.假如我们每天不练习的话,我们的禅修就不易深入。假如我们随时都在思维舍离的话,我们的心就会随时准备好,在禅坐时也是一样。



28.所谓拥有禅修的体验,意指让自心处在无有戏论造作、不陈腐、且鲜活崭新的状态中。



29.禅修感到昏沉时,要将注意力引导到心间。专一且如如不动地禅修时,要保持专心和全神贯注。透过这样的方式,你将不会屈从于昏沉或昏睡无力,而是能保持在修道上。



30.若感到掉举、扰动不安时,要将注意力引导到脐下部位,保持专心与全神贯注,并如如不动地禅修。透过这样的方式,你会变得全然专注一心,而不会成为掉举或放逸等过失的猎物。



31.关于贪欲:



一、贪欲的圆满,亦即妙观察智。

二、愤怒的圆满,亦即大圆镜智。

三、痴的圆满则是法界体性智。



32.将骄傲与嫉妒以为道用,两者会转为平等性智与成所作智。



33.简单来说,十不善是由五毒而生,五毒则来自于三毒。借着辨识三毒,并将之以为道用,你便维续了三藏教法,也保持在三学处之中:



一、借着深观贪欲的体性,并安住在此体性的状态中,你经验到乐,这就成了律藏。你离开了凡庸的欲望,这便是戒学处。



二、借着深观愤怒的体性,并安住在此体性的状态中,你经验到明,这就成了经藏。你离开了凡庸的愤怒,这便是三摩地的训练。



三、借着深观愚痴的体性,并安住在此体性的状态中,你经验到无念,这就成了论藏。你离开了凡庸的愚痴,这就是分别智的训练。
发表于 2012-4-26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棒的圣训,转了呵呵时常念诵警醒自己那颗心。
感恩师兄甘露灌顶啊呵呵呵
发表于 2012-4-26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莲师!
发表于 2012-4-26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莲师!
发表于 2012-4-26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转帖
发表于 2012-4-26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莲师在什么著作里说过的?请楼主写上具体出处和来源依据。
发表于 2012-4-26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莲师!
发表于 2012-4-26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莲师!
发表于 2012-4-27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莲师
发表于 2012-4-27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莲师
发表于 2012-4-27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匿名用户 于 2012-4-27 14:15 编辑

在顶礼赞叹之前,先弄清是不是莲师说的比较好吧?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很多话出自于一位外国比丘尼(德国)艾雅·凯玛 《心的依止》一书,该书2009年在中国出版

问题是该书作者比丘尼艾雅·凯玛修习的是南传佛法,她在书中也从来没提到过莲师,怎么成了莲师说的呢?

另莲师时代有羽量级和重量级这个说法么?

艾雅·凯玛(Ayya K1aema),西方第一代女性佛学导师,对佛教与女性主义的融合,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她于1923年出生于柏林一个犹太族家庭,后来移民美国。1960到1964年间,她跟丈夫和孩子在亚洲旅行,在此期间开始学习禅修。10年之后,她在欧洲、美国和澳洲教导禅修。1979年,她在斯里兰卡由那拉达大长老授戒为比丘尼,并在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成立了国际佛教徒妇女中心。1989年,她于德国创立了佛陀精合,并担任精神导师。1997年11月2日,在德国圆寂。   艾雅·凯玛写过二十多本有关禅坐和佛教教理的书,较有影响的有《禅与自在解脱》、《以法为洲》、《我是谁》、《给你我的一生》等。其作品已被翻译成七种语言。


该书92页

第四部分:基本教理

    根据佛陀的教法,人世是获得解脱最好的地方。这里有苦可以激励我们,而且有足够的乐可以来平衡苦。然而,大部分的人会有种误解,以为只要处理得当,他们就可以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这是错误的看法。

涓流成川

当我们将能力投注在身体或心理上时,就是正精进。

涓流能成川。同样的,生命是由无数的小事件累积而成的。我们的努力就像涓流成川一样:虽然少,但是每天都能多一些,最后终能汇为大川。

总有一天,我们的努力会把我执完全去除掉。但是除非我们天天努力——即使是非常小的努力也应该做——否则不会有成果。

远离边见

我们大部分人的心灵都是羽量级的,为了能见到真理,我们需要强壮的心灵,有重量的心灵。

在禅坐中,我们学习舍弃各种念头和想法,而专注于禅观。假如我们不舍弃的话,我们就无法深入禅定。

假如我们每天不练习的话,我们的禅修就不易深入。假如我们随时都在思维舍离的话,我们的心就会随时准备好,在禅坐时也是一样。


其他内容有没有相同的,没有一一对照

发表于 2012-4-27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頂禮蓮師!第20條的大樂肯定不是南傳的內容
发表于 2012-4-27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莲师
发表于 2012-5-6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莲花生大士!
 楼主| 发表于 2012-5-8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尊莲师开示“观本尊”之诀窍


《本尊庄严密咒教授之最胜心意修习》中云:“依喜措嘉空行母问莲师言:敬请开示观想本尊者如何令本尊常存心中?”

莲师答曰:“首为观本尊之口诀,无论观对生或自生本尊,得上师口授后,上师当赐汝弟子加持及护荫免受魔障。次安坐适意,置一精致本尊画像于面前,稍坐令无余念,遂由足至首观察至细。再观全貌。间作小息,暂不想画像令己松弛。如是屡屡观看整日。该晚作整夜眠,昼起再看,于夜间晚间不作本尊观想,而住于无念中。其后,纵不观想,本尊亦坚住心中。若不能,观像、闭眼及观想面前之像。尽自然观起本尊之时间而坐。若观想变朦胧或不清,观察画像后再作观想,令其坚住。断诸妄念而坐。若如是修持,即有五种觉受:动之觉受、成就觉受、串习之觉受、坚定觉受与圆满觉受。”

一、若一时心未能定,即有无数思想,意念与回忆,此为“动之觉受”。经此渐能驭心,此觉受如悬崖泻下之瀑布。

二、后稍作本尊观想,全角相与显色同时坚住于心,此为“成就觉受”,犹如小潭。  

三、再者,无论远近,观察均甚清楚,而于一坐中六分一时清楚住于心间无有粗想,则为“串习之觉受”,如河之流。

四、次,无有念动,能整坐观想,此为“坚定觉受”,犹如须弥。

五、再次,若能终日,或再多不失本尊之手足,甚至身毛之坚固观想,而无妄念,此为“圆满之觉受”。

行者修之,直至诸觉受。  

若久坐而观想本尊含糊,身不调顺,人感厌倦,而无法继续观修,此时妄念更多,故当稍歇,再作观修。直至能观想清楚,勿于夜间观修。总言之,作短坐之观修为至要。于有阳光,天晴或有油灯时观。莫于刚醒或疲累时观。

晚间,作整夜眠而与翌日作八短坐观修。  

观修时,若猝然而起,则集中力失,故应渐修。

若于修时能观想清楚,可于夜间、黄昏或清晨修之。

总言之,勿令厌倦,观想时集中意念,令串习稳定增长,并观想本尊之整个形相。

……稳定后,每日修两短坐渐作延长,渐次即能整日修、昼夜修、半月、整月等。简言之,无论修法如何稳固,勿令疲累,等间行之,任运延长,安住无想不动明空中。此为延长本尊观想之口诀。……今以本尊修炼者,若能无过患观本尊,观其站直、坐卧或俯卧、于平原或山峰、或近或远,于石中或水底。以随欲观本尊于何处而修炼。”

《秘密空行教授》:“依喜措加空行母问曰:‘修本尊法,修观与持咒,敦为重要?’

莲师答曰:‘为成就出世间大印悉地,观调柔时心亦调柔,之后得见本尊示现,悟本尊实自心,则三身于自身显现矣。为成就世间悉地,息增怀诛等无量事业,持咒最重要,故需圆满持咒之数额。闭关未满莫闲谈扰乱修持,不论所成就之任务,务需坚毅持咒,要极力坚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15:01 , Processed in 0.04372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