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赫赫,我猜很多人在看两位大德的辩论时,都是象我一样一头雾水,看不明白在讲什么。这可能有多方面原因,比如因明上的词句不熟悉,语言表达上的不习惯。我这里给个简化版,帮助大家先搞明白主要意思:</P><P>一,中观应承所破的自性的定义,是第一个争论的要点。</P><P>1。宝僧法师在讲稿里提出自性应该是“不依缘起“,“非临时性的一种存在方式“。</P><P>2。仁钦译师认为:以“不依缘起“,“非临时性的存在方式“定义所破的自性,犯了所破太狭得过失,也就是说破的不够,破的太少。(见空性见的一些问题与宝僧师商榷)</P><P>3. 宝僧法师反驳说:自性的定义按照专业上讲应该叫"谛实有". 我对于自性的上述解释是应机而说的.即便如此,这些解释也是有道理的.比如我说的"不依缘起",实际上得意思就是不经观待的真实有.虽然我并没有提出"谛实有"的名字,但是根据我讲解的意思,我的"不依缘起"也就是"谛实有"得意思(周遍互是).(见答商榷一文)</P><P>4. 仁钦译师继续反驳说:"谛实有"并非是自性的定义,而只是自性的同义词,别名而已.所以首先你说自性的定义是谛实有是错的.其次,依据你所讲的不依缘起,不依观待是自性的定义.这也是错的.因为这些说法是就自性所可能产生的各种过失的性质而说的,并非是我们所需要破的自性的"体".("<FONT face=宋体>不<SPAN lang=ZH-TW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language: ZH-TW; mso-bidi-font-family: MingLiU"><FONT size=2>待因緣及不變等,是就能遍說彼過失,非就所破當體而明”</FONT></SPAN></FONT><SPAN lang=ZH-TW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language: ZH-TW"><FONT size=2> ).而我们所真正要破的自性的"体"(或者叫定义),应该是这样定义的:故若非由內心增上安立,于其境上就自性門有所成就,說彼為我或名自性。这句话是我喜欢的表达方式就是:不经安立,从他那一方面而有的,才算应承所要破的自性.基于此,译师认为,凡是不这样定义自性,而以不依缘起等那些方式定义,都没有真正的定义了所破的自性的体,而只是说明了所破的自性可能的一些过失性质,都属于所破过窄的范围.</FONT></SPAN></P><P><SPAN lang=ZH-TW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fareast-language: ZH-TW">这是所争论的第一点.</SPAN></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