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98|回复: 16

关于受戒和得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6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abyman 于 2012-2-6 16:04 编辑

刚才看有帖子里说,关于密乘戒,往往是灌顶的时候一起给的,如果自己不知道,也算得戒么?

末学以前看有的资料和开示说,受五戒和其他戒律的时候,要授戒师或者上师在上面宣读戒律,然后问一句:你能持么,然后受戒人在下面答应一下说:我能持,这样才算得到了戒体,假如授戒师或者上师读戒律,问你能持么的时候不回答,或者很多人受戒,有人答应,有人未回答,则是未答应的人未得戒,假如受五戒,有的回答有的未回答,则受的戒只有回答的才得。是否如此?

弘一大师曾自言他自己于菩萨戒是有名无实。沙弥戒及比丘戒决定未得。即以五戒而言,亦不敢说完全,止可谓为出家多分优婆塞而已 。为何如此说?



那么到底怎么样究竟算得戒?


发表于 2012-2-7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哉問。

克主傑的密宗總續部建立論中說,....得戒(三昧耶)之時如同比丘戒是三分中之二時獲得...
意思應該是說,阿闍黎先念受戒文,弟子隨誦,隨誦畢就是得戒時。所以你說的沒錯,弟子要跟著念。
不管是受戒還是灌頂,大家都會跟著師父念一些句子吧? 理論上,你跟著念了,你就得到戒律。

眼下的問題是,那些句子是藏文。所以如果上師不講解,或者沒翻譯,你只是跟著唸一些外語,不知道你承諾了什麼,那怎麼能稱為受戒呢?更重要的是,你沒有受到戒,就沒有灌頂的基礎,你就沒有接受到灌頂...... 那之後的修行都變成不如法。
嘎舉派學者措珠壤卓寫過一本書,當中有整章在批評這種現象,說:現在參加灌頂的人連要守什麼戒都不知道,怎麼可能得到灌頂? 寧瑪派敦珠仁波切也說:弟子參加灌頂,如果上師說了什麼都不知道,只是把水瓶放在頭上,這樣很難說得到灌頂。
現代法會,通常上師會請翻譯轉達一些講解,但是細部的規矩也很難詳細解釋,大概就是說"現在是受別解脫戒,弟子復誦之後就接受戒律...."上師也只能假設你知道什麼叫做別解脫戒了。
這點上,我覺得格魯派的規矩很好,要受灌頂之前,先好好學點顯教,學點大小乘戒律,然後才去灌頂。

大尊者給大眾灌頂的時候人很多,沒辦法挑選來的人,所以他說:以下的灌頂,你了解戒律跟誓言,並且打算接受並遵守的,就以接受戒律跟灌頂的心態來受灌。不知道不想守戒受灌的,你們就坐在那邊,當作加持。但是只有前者會得到灌頂。又,如果你只想皈依受戒,不想受灌,就在前半段皈依受戒的地方想接受,後半段灌頂的地方心想不接受,這樣就只會皈依受戒,不會受灌。

我認為受戒需要 1. 上師有傳承,也有傳的意圖 2. 弟子有接受的意圖 3. 如法地做了一個傳授的動作
如果完全不知道要接受什麼,是不可能有接受的意圖。但是如果對要接受的東西一知半解呢?我個人的淺見,認為只要有大略的了解,不是錯誤的了解,應該還是有得到戒律。好比說,接受別解脫戒,心想:我要止惡行善,不損他,這樣就算不知道五戒詳細戒相,應該還是得了戒。接受菩提心戒,心想:我除了止惡還要利他,我願成圓滿佛果,願學菩薩行,這樣就算不知道詳細菩薩戒條,也應該是得了戒。這只是我個人看法,請各位指正。

至於弘一大師說的菩薩戒有名無實,可能是他的客氣,他老人家的菩薩戒要是有名無實,我們這種程度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比丘沙彌戒未得,那是中土出家戒律傳承有沒有延續,是另一個問題。
发表于 2012-2-7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narraboth 发表于 2012-2-7 00:42
大哉問。

克主傑的密宗總續部建立論中說,....得戒(三昧耶)之時如同比丘戒是三分中之二時獲得...
那是中土出家戒律傳承有沒有延續,是另一個問題。

明末四大師之ㄧ,也是弘一律師最尊重的藕益大師便認為整理律藏後,認為漢傳的比丘戒中斷,所以退比丘戒,持沙彌戒與菩薩戒
发表于 2012-2-7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葉小釵 发表于 2012-2-7 10:53
明末四大師之ㄧ,也是弘一律師最尊重的藕益大師便認為整理律藏後,認為漢傳的比丘戒中斷,所以退比丘戒,持 ...



癸酉。三十五岁。

 是春。为灵峰请藏至。未装。

 撰西湖寺安居疏。结夏金庭西湖寺。细讲毗尼事义集要一遍。听者九人。能留心者。唯彻因、自观及幻缘三比丘。

 撰前安居日供阄文。前安居日。大师自念再三翻读律藏。深知时弊多端。不忍随俗誵讹。共蚀如来正法。而自受具。心虽殷重。佛制未周。爰作八阄。虔问三宝。若智旭比丘戒从心感得。十夏行持。当得作和尚阄。若得戒前。轻犯未净。当得礼忏作和尚阄。先行忏法。若未得不成遮难。或已得未堪作范。当得见相好作和尚阄。礼忏求相。若不成难而未得。当得重受阄。如法秉受。更满十夏。若成盗难而通忏。当得礼忏重受阄。若已成难。当得菩萨沙弥阄。若不许沙弥法。当得菩萨优婆塞阄。若一切戒法悉遮。当得但三归阄。若得作和尚等三阄。誓忘身命。护持正法。宁受剧苦。作真声闻。不为利名。作假大乘。若得重受等二阄。敦弟子职。誓不藐法。若得菩萨沙弥阄。誓尊养比丘。护持僧宝。若得菩萨优婆塞阄。誓以身命护正法。终不迷失菩提心。若得但三归阄。誓服役佛法僧间。种种方便。摧邪显正。并然香十炷。一夏持咒加被。至自恣日。更然顶香六炷。撰自恣日拈阄文。遂拈得菩萨沙弥阄。

 撰礼净土忏文二首。

 冬。述占察行法。

发表于 2012-2-7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葉小釵 发表于 2012-2-7 10:53
明末四大師之ㄧ,也是弘一律師最尊重的藕益大師便認為整理律藏後,認為漢傳的比丘戒中斷,所以退比丘戒,持 ...

三十五岁时,蕅益大师自念再三翻读律藏,深知时弊多端,不忍随俗淆讹,共蚀如来正法。故依占察木轮相法及忏悔清净法,作八阄,并燃香十炷,一夏持咒加被。至自恣日,更燃顶香六炷,撰《自恣日拈阄文》,遂拈得菩萨沙弥阄。便于此年七月十五日正式退为菩萨沙弥,遂发心礼占察忏法,是年冬作《占察行法》一卷。
四十六岁时,蕅益大师因屡经精勤行忏,不得清净轮相,烦恼习气现起更觉异常,故发决定心,尽舍菩萨沙弥所有净戒,退作但三归依人。又发勇猛决定心,誓闭死关,定复清净轮相。自退作但三归依人以来,蕅益大师勤礼千佛、万佛及占察行法,终于在第二年(四十七岁)元旦获清净轮相,得比丘戒。
蕅益大师目睹当时律学多伪,禅徒空腹高心,不重视戒律,遂以弘律自任。撰述《毗尼集要》、《梵网合注》。蕅益大师律解虽精,而自谓「烦恼习强,躬行多玷,故誓不为和尚」。「三业未净,谬有知律之名,名过于实」,引为「生平之耻。」
摘自:http://www.rushiwowen.org/category-16-1-009.jsp

————小叶同志,你的资料来自何方?话不能乱说的。
发表于 2012-2-7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悲净明德 发表于 2012-2-7 12:32
三十五岁时,蕅益大师自念再三翻读律藏,深知时弊多端,不忍随俗淆讹,共蚀如来正法。故依占察木轮相法及 ...

若我沒記錯應該是藕益大師的靈峰宗論,
发表于 2012-2-7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葉小釵 于 2012-2-7 22:39 编辑

蕅益大師(1599-1655),法名智旭,又稱:「旭道人」、「北天目道人」等,晚稱「蕅益老人」。別號「八不道人」。 蕅益大師自傳《八不道人傳》謂:「古者有儒、有禪、有律、有教、道人蹴然不敢;今亦有儒、有禪、有律、有教,道人又絕然不屑。故名八不也。」古之四家,蕅益「不敢」為;今之四家,蕅益又「不屑」為,故稱為「八不道人」。

  他這樣說不是沒有原因的,迨中國之佛教各宗派,經過唐武宗會昌法難、後周世宗顯德廢佛、五代戰亂,和宋徽宗宣和廢佛,以及北方女真族南下的大動亂,受到接連不斷的打擊,大都已一蹶不振。而元朝對中原民族文化而言,事實上是外來政權,外道橫行,法種失傳,自是不言而喻,直至明末,宗乘衰微更是江河日下。

  無怪乎 蕅益大師說:「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出家人不能受持「比丘戒」,不能受持比丘戒就沒有比丘,所以出家的比丘是「名字比丘」而已,不是「實義比丘」,有名無實故。

  明末的 蕅益大師,就如同民初的弘一大師一樣,對於律學下過很深功夫。關於「佛世芳規」, 蕅益大師了了分明,自謂「煩惱習強,躬行多玷,故誓不為和尚。」「三業未淨,謬有知律之名,名過於實」,引為「生平之恥。」,但他說:雖然沒有比丘,還是有沙彌。沙彌戒十戒、二十四門威儀能夠落實受持的,還是大有人在。因此, 蕅益大師受了戒之後,退戒,一生受持沙彌戒。我們常常在他著作裡面看到「菩薩戒沙彌」。 蕅益大師常常用菩薩戒沙彌這個名字,名符其實故。

  蕅益大師既然自稱是「菩薩戒沙彌」,他的徒弟「成時法師」不敢僭越,就自稱是「出家優婆塞」,優婆塞是在家居士,「出家優婆塞」就是出家的居士,他用這個身分,雖然是謙虛,也是給後世立下一個好榜樣。弘一大師也曾經用過「出家優婆塞」這個身
分,名符其實故。

律宗大概
作者 : 弘一法师
.........
南宋后,禅宗益盛,律宗更无人过问,所有唐宋诸家的律学撰述数千卷悉皆散失。迨至清初,惟存南山《随机羯磨》一卷。如是观之,大足令人兴叹不已。明末清初,有藕益、见月诸大师等欲重兴律宗,但最可憾者,是唐宋古书不得见。当时藕益大师著述有《毗尼事义集要》,初讲时人数已不多,以后更少,结果成绩颓然。见月律师弘律颇有成绩,撰述甚多,有解《随机羯磨》者,毗尼作持,与南山颇有不同之处——因不得见南山著作故。此外尚有最负盛名的《传戒正范》一部。从明末至今,传戒之书,独此一部。传戒尚存之一线曙光惟赖此书。虽与南山之作未能尽合,然其功甚大,不可忽视!但近代受戒仪轨又依此稍有增减,亦不是见月律师《传戒正范》之本来面目了。

  南宋至清七百余年,关于唐宋诸家律学撰述可谓无存。清光绪末年,乃自日本请还唐宋诸家律书之一部分。近十余年间,在天津已刊者数百卷。此外《续藏经》中所收尚未另刊者,犹有数百卷。

  今后倘有人发心专力研习弘扬,可以恢复唐代之古风。凡藕益、见月等所欲求见者,今悉俱在。我们生此时代,实比藕益、见月诸大师幸福多多!

  但学律非是容易的事情。我虽然学律近二十年,仅可谓为学律之预备,窥见了少许之门径,再预备数年,乃可著于研究。以后至少须研究二十年,乃可稍有成绩。奈我现在老了,恐不能久住世间,很盼望俐门能发心专学戒律,继我所未竞之志,则至善矣!

  我们应知道,现在所流通之《传戒正范》非是完美之书,何况更随便增减。所以今后必须恢复古法乃可。此皆你们的责任,我甚希望大家共同勉励进行。

发表于 2012-2-8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葉小釵 发表于 2012-2-7 22:08
若我沒記錯應該是藕益大師的靈峰宗論,

靈峰宗論——卷数太多,请明示是哪一卷的内容,谢谢。
凭印象这个说法有点不认真,笨同修刚刚批评了我引用资料时没有详查是“对论坛同修的不负责”,请你也注意此事,谢谢。
发表于 2012-2-8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慈悲净明德 于 2012-2-8 09:56 编辑
葉小釵 发表于 2012-2-7 22:15
蕅益大師(1599-1655),法名智旭,又稱:「旭道人」、「北天目道人」等,晚稱「蕅益老人」。別號「八不道人 ...


蕅益大師說:「中國從南宋以後就沒有比丘。」
————这个话一直是台湾某所谓僧人对外的说法,他说这话有一定的原因,因为他就是被清出僧团的人。但蕅益大师是否真说过此话(原话见上,别给我说有类似的说法),尚未可知。所以请提供蕅益大师该说法的具体出处,谢谢。

济群法师对净空邪见的批评:如何看待净空法师关于有无比丘戒的说法
净空有如下种种说法:
“蕅益大师所说:宋朝以后就没有比丘了,因现今比丘戒都是不如法的。”
“我们今天学戒,比丘戒、菩萨戒太高了,说老实话,做不到。讲真话,我们今天能够真正做到三皈、五戒就了不起。三皈五戒十善,老老实实做到。你看看明朝末年蕅益大师,蕅益大师是学戒律的,他是个明白人,我们从他着作里面看到,他受了戒之后,退戒。受了戒之后,退比丘戒,他自己知道做不到。持什么戒?持沙弥戒。”
“出家优婆塞,头一个是成时大师。以后我们看到的近代的弘一法师,弘一大师也自称出家优婆塞;换句话说,身分是出家的身分,在戒律上遵守三皈五戒十善。”
“我们今天持戒,实实在在说,只期望我们能够把五戒十善认真彻底的做到,不要去奢谈比丘戒、菩萨戒,我们做不到。我们出家人要学蕅益大师,学弘一大师。他们是怎么修的?他们是持沙弥十戒、五戒。”
“出家优婆塞,实在讲,这个才是我们今天真正名副其实的身分。诸位是在家优婆塞,我们示现出家的身相,是出家优婆塞,统统持的是五戒十善。”
闽南佛学院济群法师对此评论说:
“看了这段文字,觉得净空法师有借题发挥之嫌。
蕅益、弘一大师是曾说过南宋以来比丘戒不能如法授受,并自称沙弥或出家优婆塞,但并没有让大家持好三皈五戒、十善即足矣。蕅益大师一生数次研读《四分律》,并撰有《重治毗尼事义集要》传世;弘一律师一生都在研究南山律、弘扬南山律。如果说只要受持三皈五戒、十善就够了,他们又何必如此苦心弘扬比丘戒、菩萨戒呢?
古德之所以提出南宋以来具足戒不能如法授受者,并不是让我们废弃它,或是让出家众和居士一样,仅受持三皈、五戒、十善即可。相反,是要我们认真对待戒律,通过对戒律的研究,从具足戒不如法授受中走出来,建立如法的授戒羯磨。
受戒确实应该如法,如法的羯磨才能获得戒体,有了戒体才能更好地持戒。
受过戒的人才有戒可持,如果不受戒那就不用持戒,也就无戒可持。
有戒可持,即使犯戒,也是偶尔的事,因为他心中有戒,不管做到多少,多少会对自己有约束作用;反之,如果无戒可持,可能就会想怎样就怎样。
持戒的意义,正是为了帮助我们从无始以来的窜习中走出来。戒,是止的意思,让窜习停止作用。尽管在窜习的巨大力量下,我们可能还经常会失败,会犯戒。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需要戒律的约束,需要戒律对我们的警策。”


————小叶同志,你既然学习五大论等经典,应该明白事理,怎么又跟着净空的说法涉嫌诽谤僧众了呢?
发表于 2012-2-8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次未来之世。若在家若出家诸众生等。欲求受清净妙戒。而先已作增上重罪不得受者。亦当如上修忏悔法。令其至心得身口意善相已。即应可受。若彼众生欲习摩诃衍道。求受菩萨根本重戒。及愿总受在家出家一切禁戒。所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化众生戒。而不能得善好戒师广解菩萨法藏先修行者。应当至心于道场内恭敬供养。仰告十方诸佛菩萨请为师证。一心立愿称辩戒相。先说十根本重戒。次当总举三种戒聚自誓而受。此亦得戒。复次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出家及已出家。若不能得善好戒师及清净僧众。其心疑惑不得如法受于禁戒者。但能学发无上道心。亦令身口意得清净已。其未出家者。应当剃发被服法衣如上立愿。自誓而受菩萨律仪三种戒聚。则名具获波罗提木叉。出家之戒名为比丘比丘尼。即应推求声闻律藏。及菩萨所习摩德勒伽藏。受持读诵观察修行。若虽出家而其年未满二十者。应当先誓愿受十根本戒。及受沙弥沙弥尼所有别戒。既受戒已亦名沙弥沙弥尼。即应亲近供养给侍先旧出家学大乘心具受戒者。求为依止之师。请问教戒修行威仪。如沙弥沙弥尼法。若不能值如是之人。唯当亲近菩萨所修摩德勒伽藏。读诵思惟观察修行。殷懃供养佛法僧宝。若沙弥尼年已十八者。亦当自誓受毘尼藏中戒叉摩那六戒之法。及遍学比丘尼一切戒聚。其年若满二十时。乃可如上总受菩萨三种戒聚。然后得名比丘尼。若彼众生虽学忏悔。不能至心不获善相者。设作受相不名得戒。
占察善恶业报经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同时在该经中,地藏菩萨也解释了何谓“至心”。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所说至心者。差别有几种。何等至心能获善相。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所说至心者。略说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二者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获善相。此第二至心。复有下中上三种差别。何等为三。一者一心。所谓系想不乱心住了了。二者勇猛心。所谓专求不懈不顾身命。三者深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若人修习此忏悔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终不能获清净善相。
发表于 2012-2-8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悲净明德 发表于 2012-2-8 09:13
靈峰宗論——卷数太多,请明示是哪一卷的内容,谢谢。
凭印象这个说法有点不认真,笨同修刚刚批评了我引 ...

这种简单的检索工作,比较适合我这种没文化的人,慈悲师兄,此段出处可见附录于《灵峰宗论》中的弘一律师所撰《蕅益大师年谱》三十五岁那一年的记载。
发表于 2012-2-8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宝典秘籍 发表于 2012-2-8 11:28
这种简单的检索工作,比较适合我这种没文化的人,慈悲师兄,此段出处可见附录于《灵峰宗论》中的弘一律师 ...

癸酉,三十五岁。
是春,为灵峰请藏至,未装。
撰西湖寺安居疏。结夏金庭西湖寺,细讲毗尼事义集要一遍。听者九人。能留心者,唯彻因、自观及幻缘三比丘。
撰前安居日供阄文。前安居日,大师自念再三翻读律藏,深知时弊多端,不忍随俗詴讹,共蚀如来正法。而自受具,心虽殷重,佛制未周。爰作八阄,虔问三宝。若智旭比丘戒从心感得,十夏行持,当得作和尚阄。若得戒前,轻犯未净,当得礼忏作和尚阄,先行忏法。若未得不成遮难,或已得未堪作范,当得见相好作和尚阄,礼忏求相。若不成难而未得,当得重受阄,如法秉受,更满十夏。若成盗难而通忏,当得礼忏重受阄。若已成难,当得菩萨沙弥阄。若不许沙弥法,当得菩萨优婆塞阄。若一切戒法悉遮,当得但三归阄。若得作和尚等三阄,誓忘身命,护持正法。宁受剧苦,作真声闻。不为利名,作假大乘。若得重受等二阄,敦弟子职,誓不藐法。若得菩萨沙弥阄,誓尊养比丘,护持僧宝。若得菩萨优婆塞阄,誓以身命护正法,终不迷失菩提心。若得但三归阄,誓服役佛法僧间,种种方便,摧邪显正。并然香十炷,一夏持咒加被。至自恣日,更然顶香六炷,撰自恣日拈阄文,遂拈得菩萨沙弥阄。
撰礼净土忏文二首。
冬,述占察行法。
蕅益大师年谱
弘一大师撰
摘自:http://www.foshu.org/books2/1127.htm
————和小叶同志的说法不同啊。
发表于 2012-2-8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宝典秘籍 于 2012-2-8 17:05 编辑
慈悲净明德 发表于 2012-2-8 15:37
癸酉,三十五岁。
是春,为灵峰请藏至,未装。
撰西湖寺安居疏。结夏金庭西湖寺,细讲毗尼事义集要一遍 ...


慈悲兄,上下文在顺便读一下嘛。小钗师兄已经标出了具体年岁了呀,呵呵。
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甲申。四十六歲。
是歲。大師退作但三歸依人。
乙酉。四十七歲。
自去歲退作但三歸人以來。勤禮千佛、萬佛及占察行法。於今歲元旦獲清淨輪相。
发表于 2012-2-8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慈悲净明德 于 2012-2-8 18:43 编辑
宝典秘籍 发表于 2012-2-8 17:04
慈悲兄,上下文在顺便读一下嘛。小钗师兄已经标出了具体年岁了呀,呵呵。
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甲 ...


谢谢师兄,这一段我看了。但内容和小叶同志的说法也不同啊。文字中没有任何关于“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的意思。所以小叶同志的这个说法具体来源于何处,请小叶同志明示。谢谢。
否则就有些诽谤僧团的意味了。
说转自净空就算了,净空就没见说过几句很负责的话。
发表于 2012-2-8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她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比丘,即律统问题、传戒三师等问题。
说自己是沙门还可以,修善之人。别扛个比丘的名字自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02:02 , Processed in 0.03658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