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en 于 2011-12-25 10:50 编辑
太虚称永明延寿大师为“法眼宗最后一人”。太虚说:“在永明延寿以前,中国佛教的禅宗,以演进到五家宗派的兴起为顶点;法眼宗为五家中最后创立之宗派,而永明寿为法眼第三传,亦即法眼宗最后一人。”(《中国佛学》)
太虚认为,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禅即禅那,指戒定或慧定之“定”,比禅宗之禅的意义来得宽广,当然也包括禅宗在内。
延寿生活的五代,禅宗的演变已显露一些弊端,禅宗注重体悟自性的修行与重视讲读佛经和修持六度等传统修行方法,常常发生矛盾,引发争论,延寿指出:“近代或有滥参禅门不得旨者,相承不信即心即佛之言,判为是教乘所说,未得幽玄。我自有宗门向上事在,唯重非心非佛之说,并是指鹿为马,期悟遭迷,执影是真,以病为法。只要门风紧竣,问答尖新,发狂慧而守痴禅,迷方便而违宗旨,立格量而据道理,犹入假之金,存规矩而边隅,如添水之乳。”(《宗镜录》卷25)可见,禅与教之间的矛盾,不仅影响禅宗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佛教的命运。延寿著《宗镜录》,主张禅教融贯,他说:“祖标禅理,传默默之正宗;佛演教门,立诠下之大旨。则前学所禀,后学有归。” (《宗镜录》卷1)
太虚还指出,清朝雍正“最崇拜永明延寿禅师之伟业,师永明集《涅槃经》等成经海一滴,亦曾致力于教禅和会“太虚还回顾宋、元、明、清以来禅教和会的历史概况,指出禅教和会有两种,一种是引教通宗,一种是以宗融教,凡是引教通宗者,近于慧忠等;凡是以宗融教者,近于永明等。无论“引教通宗”或“以宗融教”,均难能可贵,遗憾的是“未能基教律而建宗乘”。太虚说:“永明时教义衰微,虽能以禅恢教,而雍正绍其风,但均未能如西藏之宗喀巴派,在菩提道次显教上更安密宗,修学五部教律,于三士道次第为基,上士道之上稳建密宗。中国古时虽能会教明禅,然未能从教律之次第上,而稳建禅宗,致末流颓败,一代不如一代也。宗喀巴以教律而建密宗,非宗喀巴之教义戒律上重建西藏密宗则密宗当反不如今日中国之禅林也。所以从这种关系上看来,中国当时虽有能融会禅教者,但惜无有次第之建立。考之古德,亦不无能基教律以建禅宗者,如永明寿便是已能严戒律精教义而建禅宗者,然其所以未能如是者,以碍于时节因缘耳。因永明之世,云门宗等方盛兴;且时主各据一方而易分道扬镳,故永明未能为禅宗奠下万世叵摇之基石。”(《中国佛学》)
太虚对永明延寿所表示的惋惜以及对宗喀巴的赞扬,正流露了太虚关于中国佛教调整和改革的基本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