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49|回复: 65

临终十念,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不全是十种念头的辨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5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尊。彼所祭人当生何处。佛言药王军。此人命终生三十三天。六十劫中受胜妙乐。药王军复白佛言。世尊。此人以何因缘得生于彼。佛言药王军。此人临命终时。纯善相应发净信心。归依如来一称那谟没驮耶故。是人即为深种善根。又复于八十劫中得宿命智。在在所生离诸烦恼息一切苦。————佛说大集会经
纯善相应发净信心————这是关键。
且《佛说无量寿经》上的阿弥陀佛因地时发的“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里面明确提到了“至心信乐”,该说法和“纯善相应发净信心”是一回事的。
只是大集会经中该被祭祀人没有念阿弥陀佛,所以和阿弥陀佛的大愿不相应,没有往生极乐世界罢了。
说“十念”是十种念头的说法,只是一个方面。但能做到“至心信乐”,再加上念阿弥陀佛10声,一样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的。
发表于 2011-12-5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大集会经中该被祭祀人没有念阿弥陀佛,所以和阿弥陀佛的大愿不相应,没有往生极乐世界罢了。"

这可不好说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祥云居士 发表于 2011-12-5 15:09
"只是大集会经中该被祭祀人没有念阿弥陀佛,所以和阿弥陀佛的大愿不相应,没有往生极乐世界罢了。"

这可 ...

归依如来一称那谟没驮耶故————念的不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因地大愿是“称念其佛号”这是往生的一个条件。
发表于 2011-12-5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归依如来一称那谟没驮耶故”

——楼主引用的经里面说“称”而不是“念”,所以根本无法证明楼主后面说到的,十念指的是十声啊。
称名念佛,例如这里说的“皈依佛”,这很有功德(可能升天或者得宿命智),这点共许极成的,没毛病。
十念指的是称名十声,这点从经文上来看,根本看不出来。
很奇怪的引用。。。
发表于 2011-12-5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来说,彼人虽然称佛名,受广大利益,然并说明念彼佛名则一定临终往生,
如说“称念其佛号”这是往生的一个条件。
是其中一个条件啊,就好像我有嘴是吃饭的条件,但有嘴未必只吃饭嘛,
虽然可举《法华》“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然彼所说是别时意趣,非为说彼当即成佛,此说于未来生成佛,如何能知,仅唯称弥陀佛名号,不是种下往生之因,后世往生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噶玛德谢措千 于 2011-12-5 17:20 编辑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1-12-5 15:34
“归依如来一称那谟没驮耶故”

——楼主引用的经里面说“称”而不是“念”,所以根本无法证明楼主后面说 ...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法华经(普门品)

若人得闻此心地经,为报四恩,发菩提心,若自书、若使人书,若读念通利,如是人等,所获福德,以佛智力筹量多少,不得其边。是人名为“诸佛真子”。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于此百佛名  常能念持者 一切诸魔事  不能得其便
————佛说百佛名经

复次,舍利弗,东方去此光明世界,度千五百佛刹,有世界名曰幢幡。其国有佛,号曰宝幢幡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曰众祐度人无量。其有得闻宝幢幡如来名号者,持讽诵念欢喜信乐,其人则为成法珍宝。
复次,舍利弗,东方去此修行世界,度四十佛刹,有世界名曰坚住。其国有佛,号过出坚住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曰众祐度人无量。其有得闻过出坚住如来名者,净心信乐持讽诵念,此等皆当坚住大乘,于诸尊法得坚固财,加得大福,昼夜日日增益功德。
佛言:“不如有人闻休多易宁如来名者,尽心信乐持讽诵念,其人得福过出布施功德者上数百千倍!斯等众生自恣发愿如意得之,却六十劫生死之罪,后成无上正真道时,其佛国土严净快乐尊贵无比。
————称扬诸佛功德经

这些例子内的“念”的意思是:“说,读,诵读:念白(戏剧道白)。念叨。念经。念书。”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祥云居士 发表于 2011-12-5 15:35
首先来说,彼人虽然称佛名,受广大利益,然并说明念彼佛名则一定临终往生,
如说“称念其佛号”这是往生的 ...

1、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至心信乐,很关键,这是信愿。
2、如你想诽谤怀疑阿弥陀佛的大愿,是你的本事,我不敢插言,但谤佛法的罪业很重的,请你三思。
发表于 2011-12-5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噶玛德谢措千 发表于 2011-12-5 16:33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 ...


唉,和楼主的沟通很费力啊。。。

你引的第一个,后面就明明写清楚了,“是故众生常应心念”,所以,这明明是在证明,十念的念指的是心,而不是口诵。感觉楼主引这个,就像第一个说的那样,都是在给对手提供证据。

其他几个,引的意义也不大,为何?佛经都是从梵文或者藏文翻译过来的,如果没有原文对比,说不清楚原文用的词语是什么,这种一厢情愿的引用就无效。

更何况,解释经文要注意,很多经文的解释要根据“四秘密四意趣”,或者“四依四不依”,不能如言取义来理解的,仅仅单凭经文字面上的含义,就说定然如此,那是不可靠的,就像祥云居士在五楼说过的那样。

如果楼主一定要证明他的论点,可以找到无量寿经梵文或者藏文原文,然后根据梵文或者藏文的具体词句说,这个念应该如何解释,也许会更靠谱一些,否则,引再多都是浮云啊。

把净业三福置之不理,一个劲儿的强调念十声往生,我很怀疑楼主到底是怎么修的净土,为何一定要坚持最低标准,该不会是楼主只能达到最低标准,所以不容我们的探讨伤害到楼主的信心,因此一再要说服我们吧。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1-12-5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1-12-5 17:31
唉,和楼主的沟通很费力啊。。。

你引的第一个,后面就明明写清楚了,“是故众生常应心念”,所以, ...

  佛经中单独出现的“念”字,一般情况下,梵文是समृति(smRti),藏文是དྲན་པ(dran pa),意思是“意念”,不是嘴巴念。类似问题我早已指出过,好像很多人听不进去。用“念叨。念经。念书”来解经,技术未免也太高了。
  《法华经·普门品》有些不同。该书梵文本中,“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作:
avalokiteśvarasya bodhisatvasya mahāsatvasya namaskāraṃ kṛtvā
(见蒋忠新校勘:《民族文化宫图书馆藏梵文〈妙法莲华经〉写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365页)。

里头“namaskāraṃ kṛtvā”直译就是“作礼”而已。根本就没有出现“念”字。


  至于“读念”,这种用法,检索整部《大正藏》和《卐续藏》,只有21例而已。在规范的译法里,是作“读诵”。比如常见的“受持、讀誦、思惟、修習、究竟通利”等。
发表于 2011-12-5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噶玛德谢措千 发表于 2011-12-5 16:36
1、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

老帖回顾:《无量寿经》十八愿里的“十念”原文真的是说“念十声”吗?

sacen me bhagavan bodhiprāptasya aprameyāsaṃkhyeyeṣu buddhakṣetreṣu ye sattvā mama nāmadheyaṃ śrutvā tatra buddhakṣetre cittaṃ prerayeyuḥ, upapattaye kuśalamūlāni ca pariṇāmayeyuḥ, te tatra buddhakṣetre nopapadyeran antaśo daśabhiś cittotpādaparivartaiḥ sthāpayitvā ānantaryakāriṇaḥ saddharmapratikṣepāvaraṇakṛtāṃś ca sattvān, mā tāvad aham anuttarāṃ samyaksaṃbodhim abhisaṃbudhyeyam ||
  直译:世尊!我若得菩提,无量无数佛刹中的有情,听闻我的名号后,系心于彼佛刹,乃至以起十种发心为生[于彼]而回向善根,他们若不生于彼佛刹,那么我就不证无上正等正觉;除了造无间罪者及造障碍毁谤正法者。

  江大译师和李大译师可为此作证。
  实际上这里用的daśabhiś cittotpādaparivartaiḥ(十种发心)是比“十种念想”(daśasmṛtibhiḥ / daśabhiḥ smṛtibhiḥ)更为具体的一个词组。cittotpāda是标标准准的“发心”。《现观》序品七十义摄颂就说:

cittotpādo 'vavādaś ca nirvedhāṅgaṃ caturvidham | 发心与教授 四种决择分
ādhāraḥ pratipatteśca dharmadhātusvabhāvakaḥ || 正行之所依 谓法界自性

第一品上来就是:

cittotpādaḥ parārthāya samyaksambodhikāmatā | 发心为利他 求正等菩提
samāsavyāsataḥ sā ca yathāsūtraṃ sa cocyate || 彼彼如经中 略广门宣说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噶玛德谢措千 于 2011-12-6 09:53 编辑
礼进 发表于 2011-12-5 20:10
老帖回顾:《无量寿经》十八愿里的“十念”原文真的是说“念十声”吗?

sacen me bhagavan bodhiprāp ...


地藏菩萨本愿经(称佛名号品)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于生死中,得大利益。唯愿世尊,听我说之。佛告地藏菩萨。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演不思议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吾即涅槃(pán)。使汝早毕是愿,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衹劫,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供养赞叹。其人获福,无量无边。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历于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又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衹劫,有佛出世,号狮子吼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念归依,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于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又于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又于过去无量阿僧衹劫,有佛出世,号袈(jiā)裟(shā)幢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超一百大劫生死之罪。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大通山王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是人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消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很明确的是念佛号,这可不是“梵文是समृति(smRti),藏文是(dran pa),意思是“意念”,不是嘴巴念”这么解释了吧?因为不可能是高声意念佛号。

至于“读念”,这种用法,检索整部《大正藏》和《卐续藏》,只有21例而已。在规范的译法里,是作“读诵”。比如常见的“受持、讀誦、思惟、修習、究竟通利”等。
—————你忽视了《地藏菩萨本愿经》。

江大译师和李大译师可为此作证。
实际上这里用的
daśabhiś cittotpādaparivartaiḥ(十种发心)是比“十种念想”(daśasmṛtibhiḥ / daśabhiḥ smṛtibhiḥ)更为具体的一个词组。cittotpāda是标标准准的“发心”。《现观》序品七十义摄颂就说:

—————对不起,我不知道“江大译师和李大译师”是谁,但我知道“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明教大师臣法贤”这几位译经的大法师(大居士),都没提到“十种念想”,合着他们都翻译错了?或是有缺陷?中国净土宗的历代祖师大德等咋没一位给他们指出来呢?就算是其他精通梵文的大德们也没说他们翻译上有问题啊。是否有点不可思议啊?你觉得合理吗?
这些大德翻译的佛经是入藏了的,入藏的规定是极为严格的。那些鉴定人员及翻译的大德们,也许不如你眼里的“江大译师和李大译师”吧。

《法华经·普门品》有些不同。该书梵文本中,“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作:
avalokiteśvarasya bodhisatvasya mahāsatvasya
namaskāraṃ kṛtvā
(见蒋忠新校勘:《民族文化宫图书馆藏梵文〈妙法莲华经〉写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365页)。

—————这种说法也是转载的,你也没见过最原始的梵文本《法华经》。你咋那么肯定该人说的就一定对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噶玛德谢措千 于 2011-12-6 09:11 编辑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1-12-5 17:31
唉,和楼主的沟通很费力啊。。。

你引的第一个,后面就明明写清楚了,“是故众生常应心念”,所以, ...


其他几个,引的意义也不大,为何?佛经都是从梵文或者藏文翻译过来的,如果没有原文对比,说不清楚原文用的词语是什么,这种一厢情愿的引用就无效。
————你也许不懂藏文吧?你所看到的格鲁教程,都是翻译成汉文的。按照你的逻辑:如果没有原文对比,说不清楚原文用的词语是什么,这种一厢情愿的学习就无效。
更何况,解释经文要注意,很多经文的解释要根据“四秘密四意趣”,或者“四依四不依”,不能如言取义来理解的,仅仅单凭经文字面上的含义,就说定然如此,那是不可靠的,就像祥云居士在五楼说过的那样。
————只有阿罗汉的境界才能真正读懂佛经,其他人能理解多少是多少。你现在学到的东西,你敢说那些编著者都是阿罗汉的境界吗?按照你的逻辑:那是不可靠的,就像祥云居士在五楼说过的那样。
如果楼主一定要证明他的论点,可以找到无量寿经梵文或者藏文原文,然后根据梵文或者藏文的具体词句说,这个念应该如何解释,也许会更靠谱一些,否则,引再多都是浮云啊。
————按照你的逻辑:你现在学习的格鲁教程一定是宗大师的原话吗?你先找到宗大师原始文本再说吧。
把净业三福置之不理,一个劲儿的强调念十声往生,我很怀疑楼主到底是怎么修的净土,为何一定要坚持最低标准,该不会是楼主只能达到最低标准,所以不容我们的探讨伤害到楼主的信心,因此一再要说服我们吧。
————我只是说,临终十念是阿弥陀佛因地时的大愿之一,我们不能忽视加无视。

当你在否定怀疑净土宗的教程时,有无想过你们格鲁的课程呢?大家彼此彼此吧————都是以前大德的开释(佛陀、宗大师)、都是翻译过来的作品、大家都没见到最最原始的文本。
大家彼此彼此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噶玛德谢措千 于 2011-12-6 09:22 编辑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11-12-5 17:31
唉,和楼主的沟通很费力啊。。。

你引的第一个,后面就明明写清楚了,“是故众生常应心念”,所以, ...


你引的第一个,后面就明明写清楚了,“是故众生常应心念”,所以,这明明是在证明,十念的念指的是心,而不是口诵。感觉楼主引这个,就像第一个说的那样,都是在给对手提供证据。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你总不会认为一般人是心来发出声音(梵音、海潮音、世间音)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12-6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噶玛德谢措千 于 2011-12-6 11:54 编辑
礼进 发表于 2011-12-5 20:01
  佛经中单独出现的“念”字,一般情况下,梵文是समृति(smRti),藏文 ...


里头“namaskāraṃ kṛtvā”直译就是“作礼”而已。根本就没有出现“念”字。
————后秦鸠摩罗什大师的梵文不如你好,协助大师翻译《法华经》的各位大德的汉语不如你好,鸠摩罗什大师及各位协助人员的佛学常识及翻译能力不如你好。。。你想表达潜台词是这样吗?
发表于 2011-12-6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噶玛德谢措千 发表于 2011-12-6 09:17
你引的第一个,后面就明明写清楚了,“是故众生常应心念”,所以,这明明是在证明,十念的念指的是心,而不是口诵。感觉楼主引这个,就像第一个说的那样,都是在给对手提供证据。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你总不会认为一般人是心来发出声音(梵音、海潮音、世间音)吧?


呵呵,好奇怪的论调,梵音海潮音世间音,难道就是用口来发出声音,让我们去这样“念”梵音、海潮音、世间音?多么奇怪的说法啊。这些是在赞观音菩萨的功德,劝人忆念观世音菩萨,而不是让我们用嘴去“念”梵音、海潮音、世间音,如果当作是用嘴来发出这样的声音,那么自古及今,大家都没有正确念过观音菩萨,只有噶玛孤明先发,每天用嘴发出这样的声音来念观音菩萨才是正确的了,超级好笑。

何况,噶玛前面所引,分明是“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到后面忽然话语一转,偷换命题,说起来“梵音海潮音”,这也太假了吧,辩论没有这么干的,你开头说的和后面说的要一样啊,怎么可能换了词句然后证明开头的你说的是正确的呢?这是什么辩论方式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21:47 , Processed in 0.03653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