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ayasvapna 于 2011-10-24 15:36 编辑
汉语佛典里的第二人称
第二次翻阅竺家宁教授〈佛经中的仁与仁者〉,才想起来曾经看过这篇文章。
我们在学习藏语佛典的时候,发现藏语佛典使用的第二人称是:ཁྱོད།或ཁྱེད།。如果是翻译白话就翻作「你」或「您」,完全没有问题,这里就不谈了。如果翻成佛典汉语(佛典汉语不等于文言文)呢?我们会发现元代、明代将藏语第二人称翻作「尔」,民国之后将藏语第二人称翻作「尊」成了主流,也有干脆混搭白话翻作「您」,也是一种次主流的翻译风格。
但西晋以降,唐宋时代汉语佛典的第二人称都怎么翻译呢?聪明的您也许早就想到了《普门品》里的一句:「『仁者』受此法施。」没错,竺家宁教授告诉我们汉语佛典里的「仁者」、「仁」与儒家经典不同,通通作第二人称使用,没有作「有仁德的人」解释的(当然汉语佛典有一部分的第二人称还有「汝」的使用)。而且与现代「您」的差异在于,「仁者」、「仁」不表复数、没有尊敬含义(「您」用作尊称形式也是清末民初才开始的事情)。
总之,竺家宁教授在〈佛经中的仁与仁者〉的结语说到:
1.「您」字应该不是「你们」的合音,而是「仁」字演化而来,其前身正是「仁」字。……这种情况正如上古汉语的「尔」,后世转为「你」字一样。 2.「仁」字原先并没有尊敬之义。其色彩意义和现代的「您」字不一样。 3. 至于双音节的「仁者」,也不是敬称,只是个普通的第二人称,和「仁」字或「你」字没有什么不同。 4.「仁者」的性质是「人称代词」,不是一般「称呼的敬称」,和「某某先生」的用法不同,不能称为「某某仁者」。现今有人称呼他人为「某某仁者」,显然是望文生义的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