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2|回复: 7

问题:毗钵舍那和修行般若波罗密多是一回事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8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题,请高人赐教。
发表于 2011-8-18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乘在家菩萨 于 2011-8-18 17:21 发表
如题,请高人赐教。

你這樣講..我怎麼好意思說啊  :lol :victory:
发表于 2011-8-18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一)
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者。如毘奈耶經云 :「未請不應說。」謂未啟請不應為說,雖其請白亦應觀器,若知是器,縱未勸請,亦可為說。如三摩地王經云 :「若為法施故,請白於汝者,應先說是語,我學未廣博,汝是知善巧,我於大士前,如何能宣說。汝應說彼語,不應忽爾說。觀器而後行,若已知是器,未請亦應說。」
发表于 2011-8-19 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必高人也可參予討論:

兩者不是一回事,但非相違!毘缽舍那有世間及出世間,世間道毘缽舍那又稱粗靜相道毘缽舍那,以觀下地粗相、上地靜相為主,如果行者修定已得初禪正分,而於那一生定力不失,來世可往生初禪天,以此類推。此世間道毘缽舍那並非得解脫之親因,外道亦能證得故。出世間毘缽舍那以無我空性為所緣,是解脫正因。

大小乘行者皆可修出世間毘缽舍那,然而大乘行者以菩提心為等起(動機),小乘行者無。般若波羅蜜多之行既是大乘修行,行者必須已有真實菩提心。

直入大乘之行者由生起緣空性之毘缽舍那而入加行道,而在資糧道位非無般若波羅蜜多之行,故般若波羅蜜多之行不必然結合毘缽舍那。

大乘行者相續中緣空性之毘缽舍那,是毘缽舍那,也是般若波羅蜜多之行。

《廣論.毘缽舍那章》談的主要是二種無我,因為是以出世間道為主,並不是說修毘缽舍那等於行般若波羅蜜多。緣無我止觀定慧二學,為共中士與上士道二者共同所需,故道次第共中士道如何修學之理中唯說增上戒學,定慧二學則於止觀章詳述。奢摩他(止)與世間道毘缽舍那,內外道所共;出世間毘缽舍那為大小乘所共;般若波羅蜜多之行唯大乘有。

[ 本帖最后由 北方將領 于 2011-8-19 05:1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的帖子

:D 领教了,真高人也!
发表于 2011-8-19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俗語說的:真人不露相,我且用話探他一探。 :lol :victory: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北方將領 于 2011-8-19 04:38 发表
般若波羅蜜多之行唯大乘有。


突然发现,《般若经》有云:欲得声闻乘者,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得缘觉乘者,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得菩萨乘者,应学般若波罗蜜多。

这不就不能说是“唯大乘有”了么?
发表于 2011-8-20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看以下一段釋文,語出宗喀巴大師《入中論善顯密意疏》:

《入中論》頌文:
「施者受者施物空,施名出世波羅密,由於三輪生執著,名世間波羅密多。」

捨思為體之施,若由了達施者受者施無空無實體之無漏慧所攝持。《大般若經》說:「名曰出世波羅密多」(到彼岸)。無得聖根本智,是出世智,由此所攝持之布施,亦得立為出世波羅蜜多。其未由無得聖智所攝持之布施,即世間施。此二之差別今以無漏慧差別,在未得勝義菩提心者,不能現量決定也。彼岸,謂生死大海之彼岸,即斷盡二障之佛果。到達彼岸,名到彼岸。

施者等二句,別釋了達三輪不可得慧所攝持之布施波羅蜜多。未為此慧所攝持之施等,與慧所攝待之波羅蜜多相同,故亦名波羅蜜多。又彼等雖未為慧所攝持,然由回向大菩提之回向所持,亦定能到彼岸,故亦得波羅蜜多之名。是故當知波羅蜜多之義,若加業聲則到於彼岸,即是已到佛地,若加具聲則此能到彼岸,即有學位亦有波羅蜜多。如釋布施,其持戒等由菩提心回向攝持及般若攝持,或別或總,應知亦爾。若於布施三輪猶為實執所縛者,經說:「名世間波羅蜜多」。
-------------------------------------------------

由以上引文可以看到幾項重點:
一、波羅蜜多為「到彼岸」,此處所說彼岸,是指斷盡二障之佛果。
由此推知:因為唯以大乘之行能證佛果,所以唯有大乘之行方為「波羅蜜多」。

二、於布施等三輪為實執所縛,名世間波羅蜜多,由無得聖根本智-即出世智-所攝持之布施,立為出世波羅蜜多。
由此推知:由於出世波羅蜜多以聖智所攝為區別。就應成宗義,聲聞緣覺通達一切法非實有之智,與大乘行者無別;成就二乘菩提須斷盡一切實執種子。故或許因此暫安立聲聞、緣覺之聖智為「般若波羅蜜多」,而說聲聞緣覺亦須修學般若波羅蜜多,但其實其所學並非真般若波羅蜜多。
不完全符合性相,但以其中部份共通性而亦暫立其名,這種情況在經論中似不在少數。

還有另一種解讀可能:由於菩薩須遍學三乘法以度化三乘化機,也許「欲得声闻乘者,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得缘觉乘者,应学般若波罗蜜多,欲得菩萨乘者,应学般若波罗蜜多。」這段經文所指的是菩薩修學三乘法的情形,修學的既是三乘所共的通達諸法非實有的智慧,行者又是菩薩,故說欲得三乘應學般若波羅蜜多,也很合理。

沒看原經文上下文,先作如是解讀。以上只是管見,謹供參考。論壇中似有許多研究《現觀》之學人,或許從《現觀》論釋中可找到相關解釋。

[ 本帖最后由 北方將領 于 2011-8-20 01:11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7:55 , Processed in 0.03244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