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00|回复: 4

宗澄法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摘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0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中观系之经论解释此文大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中论》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龙树菩萨说:三世诸佛皆依世俗与胜义二谛之义,对众生说一切缘起空性之法。何者是二谛呢?
二谛者,即世俗与胜义也。
云何世俗谛?世俗谛者,即缘起假有之法。诸异生由无明翳障所蔽慧眼故,以彼妄见之力所得体性,此名“世俗”, 由此世俗,令其诸法现为实有,无自性法现有自性,以于世间人翳眼前,颠倒所现之世俗执谛实故,名“世俗谛。”
云何胜义谛?《入中论》说:“诸佛之胜义乃真自性,由此无欺诳故是胜义谛。”以此真胜义非言说境界,亦非分别心境界故,不能直接显示出来。或说诸法之实相即胜义,此实相境谓圣者根本智所缘故,名胜义谛。
如果学佛人不知这二谛之差别,则于甚深大乘经教中,不能如实通达一切诸法缘起如幻,及诸法实相离于分别及言说也。
由于没有知道一切诸法缘起如幻之世俗谛故,也不能通过如理修行而获得诸法实相离于言说之胜义谛,何以故,以无明所蔽故,不达所缘境一切诸法缘起如幻。由无明故不起圣智,复无圣智,亦不达彼所缘境诸法实相之离言说真实义谛。凡愚由于不得圣智,岂能得生死之寂灭——涅槃乎!
如上所说,依于世俗谛而有胜义谛,义即此无故彼无,此有故彼有。若尔,此二谛体性是一呢,或是异呢?
这在《菩提心论》中回答说:“异于世俗谛,真谛不可得,说世俗即空,唯空即世俗,离一余亦无,如所作无常。”意即胜义谛的体性和世俗谛体性并无不同,其实二谛体性一,而不是异,若说在世俗谛外,别有胜义谛体性者,此是量不可得故。以二谛体性不异,世俗体即胜义谛,故说“世俗即空,唯空即世俗。”二谛是观待而立故,离彼世俗非有此胜义故,如同无所作时,即没有无常。
《菩提心论》者,龙树菩萨所造。汉地译有《菩提心论》之解释,名《广释菩提心论》,此书是莲花戒菩萨之所造,属顺瑜伽行中观自续派见地,然在彼中未见有此颂文。
这种依据在《大般若》第一分学观品说:“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在此品中明确说色与色空相互观待,互不相离,从体上说色与色空是一体性之法,不离不异,以不离不异,故色即是空也。
《肇论》亦说:“‘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若如来旨,观色空时,应一心见色,一心见空,若一心见色,则色非空;若一心见空,则唯空非色;然则色空两陈,莫定其本也。” 
从“经云”乃至“空即是色之间,此中所说之中,并非般若心经,僧肇法师做此辨答时,般若心经有此十六之译本尚未译出,以罗什译师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即般若心经中未有此十六,后来六家译本在僧肇法师时代皆未译出,最早在般若经中出现此十六字者,当属罗什译师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在此经中习应品第三有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之十六字。“若如来旨”者,意即若如汝所难的来意观之,这是僧肇法师辨驳刘遗民的来信,以刘遗民说色空是别别体,非一体性故,他说非色不异空,及非色即是空也。那观色空时,应该要用二心观之,一心见色,一心见空。如果这样,那么应该是,在一心见色之时,而不能观空,此时所观则是色而非空,这样就成了色空是要异体了,要分别别不同体性而陈述了,若如此,汝实不知释迦文佛所说般若经之本怀。以般若之本怀是要陈述,色法和其体上之无自性空,不相异故,名色不异空,反言之,色法体上之无自性空和色法也不相异故,名空不异色,结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与空为二谛所摄,色即世俗谛,空即胜义谛,若见色空是异体,当有四种过,云何四种过,其一过者,如说:色无实是色法性不应道,以色无实和色法性是异体故,不应名色无实是色法性。其二过者,如说:由量通达色无实而断除持色为无实之实有执增益应不合理,以色无实之俗谛体不同于色上法无我之胜义谛体故,应达此真实而不该断彼之增益。其三过者,如说:又色蕴是色蕴实有的所破处也是不合理的,以色和其体上空体性非一故,达色体空时,其所破处应非在色蕴之上,以二法异体,故破此而不相关连彼也。其四过者,如说:又世尊心相续上通达色无实之慧和彼执色蕴为实有二者不共住应合理,应当以佛往昔所达色蕴无实不破其收相续上执色蕴为实有之执心,若如是者,佛应有实执之心,此不然也。是故二谛应当是体性一,而非体性异也。
若说色蕴与其体上空一相用者,复有四过,其第一过者,如说:应该有现量通达色蕴体上之法性的凡夫,因为在现量通达色蕴的凡夫,通达色蕴相用时应该通达色蕴体上之法性,以彼二者为一相用故。其次过者,如说:缘到色蕴体上之法性时,有生起贪嗔的烦恼,因为缘到色蕴时有生起贪等烦恼故,以彼二者为一相用,生此应当顺生起彼,以一相故。其三过者,如说:应当成立色蕴体上之法性为显形色等,以彼二者相是一故。其四过者,如说:诸瑜伽行者勤勇修习诸法空性应无利益,所成之法性复生烦恼故。
设问:如上一切诸法尽为二谛,然二谛之法是体一而相异,此中体一与不二法门是如何相摄的呢?
答:一切诸法体上的空性与其自己是体一,以体一故,名为不二,如波与水是体一,相异者,如动水而成波,息波而成水,以波有波相,水有水相,然波离水时不可得故,今色蕴与其体上之法性亦如是,以色蕴体上之法性依色蕴而显,色灭则彼没,色生则彼显,非在色外别有色空可得,色空实于色中显故,若不达此,另寻色空,如寻龟毛兔角,了不可得。
《大般若经》第三百七十一卷云:“世尊云何为二?云何为不二?善现,色想为二,色想空为不二,受想行识想为二,受想行识想空为不二。”
此是尊者善现请问如来诸法为二及不二之理时,世尊举例回答的话,如色与想具别别相故,名为二,此二实是相为二,即从世俗谛角度看“色有色相,想有想相”,故此二法是二,而非不二。“色想空为不二”者,色想体上所空之法性与色想为不二,以此二法是二谛所摄,是体一故,名为不二。其后面的受想行识相与空亦如此解。不但五蕴之法如此解,一切诸法亦如此解。
又《维摩经》说:“于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又说:“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我与无我为不二者,无我即在破我之后而获证,非不破我,别有无我所得,得此无我不离破我,故无我与其所破之我,非二故,以此二者应是不二,于无我处我不可得故,此是了达境上我无我为不二,然能持我之我执与通达无我之慧也是不二,于了达无我处,我执也不可得故。又在《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中维摩诘菩萨门众菩萨入不二法门时,喜见菩萨说出了自己的不二法门观点时,他约诸法相说,指出色与色空是二,约诸法性说,色即是空,此是不二。“非色灭空,色性自空”者,此是喜见菩萨解色空义,云何色空?菩萨回答说,非在色灭后叫色空,而色性是缘起故,无自性故,此名色空。余受想行识亦如是解,菩萨说,若达此者,则入二不法门,若违此者则落二边。
可于一切法中分三类不二法,一有为有为不二,二有为无为不二,三无为无为不二。其一、如无常与刹那,即有为有为不二,此二者体皆所作,亦是有为,又无常体即刹那故,无常与刹那是体不二,以刹那法体复是无常故,说刹那与无常不二。其二、如心与心体上法性,是有为无为不二,以此二法,如影随形故,非在心法外,别有心体上空性可得故,而说心与其体上法性是不二法。其三、如无为虚空与其体上法性,是无为无为不二,以此二法体皆无为,名无为无为,说其名不二者,以此二者体一故名为不二。达此则能顺入缘起,违此则落断空偏空。
若远离分别名言之甚深不二法门,如文殊菩萨于《维摩诘经》中对不二法门做总结时说的“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文殊菩萨问维摩诘菩萨不二法门,而维摩诘菩萨则默然无言,菩萨文殊赞维摩诘大士是真入二法门者。

摘自宗澄法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
发表于 2011-7-12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
发表于 2011-7-14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发表于 2011-7-15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无为虚空与其体上法性,是无为无为不二,以此二法体皆无为,名无为无为,说其名不二者,以此二者体一故名为不二。达此则能顺入缘起,违此则落断空偏空.文殊菩萨问维摩诘菩萨不二法门,而维摩诘菩萨则默然无言,菩萨文殊赞维摩诘大士是真入二法门者。

不可说,不可说,说不得,说不得。
发表于 2011-7-17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叹心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5:28 , Processed in 0.03174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