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62|回复: 15

二乘也了解空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观应成派承许声闻圣者也要证二无我,也就是承认二乘也了解空性。

有师兄说相续成熟的小乘道(声闻道)行者也能透过佛的教导开示,掌握大乘中观应成派的无自性见,从而修证圣果。

这里有两个问题:
1.是小乘道(声闻道)行者先掌握了大乘中观应成派的见地,从而修证成圣果?还是小乘道(声闻道)行者因为修证成圣果,所以才同样具备了大乘中观应成派的见地?
我的理解:我同意小乘道(声闻道)圣者也具备大乘中观应成派见地,但我不承认这是小乘道(声闻道)行者修证圣果的因,反之我认为这是小乘道(声闻道)行者修证圣果后才于内心建立的见。
2.小乘道(声闻道)圣者了解補特伽罗无我的见解,是否也就是了解了空性?
我的理解:我同意了解補特伽罗无我的见解就是了解了空性,从所破方面与法无我的见解并无差别,只是所破的安立处不同罢了,一个是在補特伽罗上,一个是在法上。

欢迎讨论
发表于 2011-6-1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此有幾個基本命題,龍兄可以參考:

以一正理於一所緣上成立空性,即能於一切所緣上成立空性。人我空、法我空之證得只是時間前後問題。
由資糧道入加行道,是以緣空性之止觀雙運修所成慧生起為界限,故在此之前,即已證空。中觀應成師又認為人法我空之所破皆同,只以所緣差別,故以應成宗義,小乘入加行道亦應證人法我空。而入不入資糧道,不是以證空為標準。利根者先證空,鈍根者則於入道後才尋求對空性的理解。
薩迦耶見、人我執、法我執之所緣雖不同,但執著之行相相同,故皆可安立為輪迴根本。在《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較後的章節中還安立了行相境,與所緣境作了區別。
一般《地道建立》書是由瑜伽行中觀自續師之見建立的,會與中觀應成師的看法不同,但即使如此,三乘聖者皆以現證一切法非實有安立為聖者,故於未成聖者之前,亦已通達中觀見,只是瑜伽行中觀自續師的中觀見與應成師不同。

先拋磚,等玉來。
发表于 2011-6-1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吟 于 2011-6-1 00:52 发表
我同意小乘道(声闻道)圣者也具备大乘中观应成派见地,但我不承认这是小乘道(声闻道)行者修证圣果的因,反之我认为这是小乘道(声闻道)行者修证圣果后才于内心建立的见。

若如是承许,即是承许不具备大乘中观应成宗见地者,可先证得空性,后通达中观应成宗所许之空正见。
又由于各宗承许的所破之“我”并不同,若未辨明空正见即可亲证空性,则即是承许未明确何者为所破即可破除之。
引用师兄自己的话——
原帖由 龙吟 于 2011-5-31 23:58 发表
在缺乏上述明确所破的情况下,一切试图去断除我执的所谓观察或修行,都仅仅如同摘取多罗树上的枝叶,树若不死叶落复生;反之就如同截断多罗树的根头,一旦斩断永不再生。


事实上,根据中观应成派的承许,声闻的中品资粮道就需证悟空性,上品资粮道就需要建立缘空性之止,加行道需有缘空性之止观双运。又由于凡夫是不能以瑜伽现量亲证空性的,所以这里“空性”都是指以比量证得的空正见。也就是声闻道行者必然要建立大乘中观应成派的空见,若无此见,则其无法趣入声闻的中品资粮道,故更不要说见道证果了。




原帖由 龙吟 于 2011-6-1 00:52 发表
我的理解:我同意了解補特伽罗无我的见解就是了解了空性,从所破方面与法无我的见解并无差别,只是所破的安立处不同罢了,一个是在補特伽罗上,一个是在法上。

应成派承许“二无我”行相无别,都是“无自相”,仅是施设处的不同。这是没有问题的。
不过要避免另一种见解:认为声闻虽然有能力破法我,但由于其满足于亲证補特伽罗的空性,所以不会再去了解法上的空性。也就是说这种观点认为,声闻的圣者仅仅证一分的法无我空性,即補特伽罗上的空性,而不证五蕴等的空性。
这是应成派不能认同的。宗喀巴大师说:“若以正量于一法上能成立為法無我,次觀餘法有無實性,即依前理便能通達無實性故。”即《四百论》所云:“說一法見者,即一切見者,以一法空性,即一切空性。”故而,只要通达一法之空性则即可同理通达另一法之空性。又,《金刚经》说:“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中观宝鬘论》说:“乃至有蕴执,尔时有我执。”未亲证蕴等法无自性者,也是不可能证補特伽罗无自性的。这就是应成派主张二乘也证法无我的教理所在。
其实声闻乘的经典也隐含着同样的观点,如《彼岸道品》说:“莫伽罗阇常有念,害破自我之[诸]见,世间空也须观察,如斯可度死[神关]。如斯观察世间者,死王无有见彼事(莫伽罗阇呀!常念破除自我的见,观察世间的空,可以超越于死。这样的观察世间者,是不会给那死王看见的。)”。只有破除了人、法上的执著,才能“不陷入摩罗的控制,不成为摩罗的同伴。”。

[ 本帖最后由 notwind 于 2011-6-1 13:17 编辑 ]
发表于 2011-6-1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楼上二位所述,我亦认同:小乘圣者亦达空性。

不过,这里还要重点分析一下:大乘人比小乘人,到底殊胜在什么地方?
按《现观》所述,以所缘及行相等六个方面来说,内容较多,一下子也蛮难掌握。

我想,可以抓住是两个字:圆满。
圆满的发心,圆满的教授,圆满的皈依善知识,圆满的加行,......
之所以要圆满,是因为大乘的目标,是圆满的一切相智,如果没有圆满的发心等,即不能畅其志愿。
发表于 2011-6-1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这里还要重点分析一下:大乘人比小乘人,到底殊胜在什么地方?

殊胜在菩提心。
发表于 2011-6-1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吟 于 2011-6-1 00:52 发表
中观应成派承许声闻圣者也要证二无我,也就是承认二乘也了解空性。

有师兄说相续成熟的小乘道(声闻道)行者也能透过佛的教导开示,掌握大乘中观应成派的无自性见,

从而修证圣果。

这里有两个问题:
1.是小乘道(声闻道)行者先掌握了大乘中观应成派的见地,从而修证成圣果?还是小乘道(声闻道)

行者因为修证成圣果,所以才同样具备了大乘中观应成派的见地?
我的理解:我同意小乘道(声闻道)圣者也具备大乘中观应成派见地,但我不承认这是小乘道(声闻道

)行者修证圣果的因,反之我认为这是小乘道(声闻道)行者修证圣果后才于内心建立的见。
2.小乘道(声闻道)圣者了解補特伽罗无我的见解,是否也就是了解了空性?
我的理解:我同意了解補特伽罗无我的见解就是了解了空性,从所破方面与法无我的见解并无差别,只

是所破的安立处不同罢了,一个是在補特伽罗上,一个是在法上。



空性是缘起现象之空性,本身并非独立存在,不能离开诸法而谈诸法的空性,人我二空仍显太略,更有四空、十六空、二十空之分。空性依诸法而说的,所以对(诸法)空性的证悟就有浅深、偏全的差别,否则,若空性本身是自性存在之事物,那么声闻、菩萨证空之时则应成佛,修学空性也谈不上串习。

说一切有部、经部、唯识、中观各宗之间的主要区别之一,不在于“无自性”,而在于诸法中有多少法“无自性”,四宗对诸法空性的证悟(对诸法实执的破除)是逐步彻底、深入的,其中以中观应承见最为究竟,总说一切法无自性,可见声闻是不持中观应承见的,声闻的空性证悟也相对不够深入和圆满,跟小乘人说大乘法容易引起惊惧,因为他们对某些法仍有强烈的实执。

圆满证悟诸法空相(真如实相、总空性相、如来藏、法界、法性、法身、自性清净心、金刚总持位)的只有佛陀。而且空性并不是什么也没有的意思,不可以将法尽遮无余,落入一切皆无的断见,真正需要遮除的只是诸法的自性(遍计所执)。佛是遍知一切的,既然佛见一切法,就肯定不可以说一切法根本不存在。如果空性是什么也没有的意思,那么证空等于什么也没证,证入空性应该如入睡,一无所知。再者我们每天眼能见色、耳能闻声,若说一切事物根本不存在,实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绝对不存在的事物怎么见,见到了都说什么也没有,还有比这更瞎的瞎话?


《六祖坛经》云:

    无上大涅槃 圆明常寂照 凡愚谓之死 外道执为断
  诸求二乘人 自以为无作 尽属情所计 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 何为真实义 惟有过量人 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 及以蕴中我 外现众色像 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 不起凡圣见 不作涅槃解 二边三际断
  常应诸根用 而不起用想 分别一切法 不起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 风鼓山相击 真常寂灭乐 涅槃相如是
  吾今强言说 令汝舍邪见 汝勿随言解 许汝知少分
发表于 2011-6-2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的帖子

说一切有部、经部、唯识、中观各宗之间的主要区别......可见声闻是不持中观应承见的......

这里的见解,有问题。
宗义建立中说的是有部的宗义,并不是说小乘,有部、经部没有证空性的。相反,有部、经部的圣者都是现见空性的。
一切圣者,皆持中观之见。
故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心要疏》中对四顺抉择分解释中有说:
如说:只是通达所取谛实空,这就成为“能缘取少分空性”了。
这将产生大错,了达空性是以“是否圆满断除粗细谛实戏论”为标准的,不是以所观察的有法的范围大小为标准的。不然,见道位菩萨也未现证普遍空性了,因其未现证一切法之故。(现证一切法者,只能是佛)

诸求二乘人 自以为无作 尽属情所计 六十二见本

同理,这里批驳的只是执着实有宗义,因为没有彻底的中观见,容易落入外道的实有见中。
并不是是批驳小乘的经论,
《心要疏》说,大乘有车轨,小乘没有。弘扬大乘,小乘也弘扬起来的。
可见,要弘扬佛法,要弘扬彻底的中观正见十分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2楼:
同意你的阐述

6楼:
谢谢你的回复

3楼:
你说的有道理,未明确何者为所破即可破除之,是不可能的;但那是否是说只要明确所破(当然是应成派承许的所破)即获得了中观正见呢?
我认为不是的,并不是明确所破(当然是应成派承许的所破)即获得了中观正见,而是更进一步地成立这个所破是无或者破斥其有以后的空性见,这个空性见才是应成派的见地,才是所有圣者共通的正见。

所以,我也同意声闻行者肯定是要先明确所破(当然是应成派承许的所破),但这并非就是中观应成派的见地。

其实按照我的理解,中观应成见只能是后得的,也就是说从实修来讲,认知所断的我执及所修的无我见是同时发生的。

很难描述------

第二个观点没有问题。
发表于 2011-6-2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稍微討論一下證空的過程,或許可解答某些問題:

欲破所破,必先認識所破。
欲證無我,所須認識之所破,為俱生我執所執之我。
以正理觀察此我成立與否,若以比量通達此我不成立,即得證無我之思所成慧。
有了思所成慧,仍須持續以止住修及觀察修兩種方式串習,何時緣空得止觀雙運,何時即得緣空之修所成慧。
不論思所成或修所成慧證空,都未離分別,亦未斷除任何我執種子。
最初現證空性之時,才得證空無分別智,先斷遍計我執種子,而後逐步斷諸品俱生我執種子。所謂的「斷」,即所斷品不可能再起現行。
未斷所斷品前,從現證空性之根本智起定,所斷品仍能起現行。
唯先能以正理破我執所執之我,生起無我慧,方能於我執有所違害,無我慧定解無我,我執執有我,二者行相相違故。

[ 本帖最后由 北方將領 于 2011-6-2 14:21 编辑 ]
发表于 2011-6-2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正見觀察尚未圓滿:現相緣起真實不虛妄,性空不執遠離諸承許,若時見此二理各別現,仍未通達能仁深密意。
正見觀察圓滿之量:空與緣起同起非更迭,若唯觀見緣起不虛妄,即而滅除實執所執境,爾時正見觀察乃圓滿。        
應成派的不共特色:又由現相斷除有邊見,乃由空性捨離無邊見,了知性空顯現因果理,不為邊執邪見所刼奪。
                                                                                                                                            宗喀巴----三主要道
发表于 2011-6-2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吟 于 2011-6-2 13:18 发表
你说的有道理,未明确何者为所破即可破除之,是不可能的;但那是否是说只要明确所破(当然是应成派承许的所破)即获得了中观正见呢?
我认为不是的,并不是明确所破(当然是应成派承许的所破)即获得了中观正见,而是更进一步地成立这个所破是无或者破斥其有以后的空性见,这个空性见才是应成派的见地,才是所有圣者共通的正见。
所以,我也同意声闻行者肯定是要先明确所破(当然是应成派承许的所破),但这并非就是中观应成派的见地。


这么来讲吧,为了破除障碍声闻乘涅槃的烦恼障:
应成派认为——声闻道行者要破除的是对自性有、自相有的执著。
持小乘(有部、经部)宗见者认为——声闻道行者应该破除的是对补特伽罗常、一、主宰或独立、自取的执著。
大乘唯识宗和大乘中观自续派也认为——声闻道行者破除的是对补特伽罗独立、自取的执著。

显然,由于您已经承认声闻行者肯定是要先明确所破(当然是应成派承许的所破)。又由于应成派承许的所破与其他各宗不同,则您许可的声闻行者一定不会是持有部、经部、唯识和中观自续派宗见的。又您不承认这样的声闻行者持中观应成派的见地。所以就是说,您许可的声闻行者并不持内道四宗中任何一宗的见地。则如《宗义宝鬘》引金刚藏所造《喜金刚略义广注》说:四乘及五宗,此非佛所说。即是,除此四宗以外,佛别无说第五宗。而您承许于四宗中外的见地者,也可以证空性。若您所说为实,则佛说“除我法外,别无沙门果”就恐怕不实了。

原帖由 龙吟 于 2011-6-2 13:18 发表
第二个观点没有问题。

其实还也许会有问题。
我个人猜测,师兄您恐怕是误将“(应成派认为的)人无我、法无我行相无别”错解为“(有部、经部说的)人无我和(应成派认为的)法无我行相无别”,所以可能会以为持有部、经部见地者能先亲证人无我,即是通达补特伽罗无自性,而后生起推及一切法无我的空见。其实下宗与应成派所谓之“人无我”虽然名相如、实并不相如。
当然以上是我的臆测,您未必是这么想的。

[ 本帖最后由 notwind 于 2011-6-2 14:20 编辑 ]
发表于 2011-6-2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angar 于 2011-6-2 11:16 发表
说一切有部、经部、唯识、中观各宗之间的主要区别......可见声闻是不持中观应承见的......

这里的见解,有问题。
宗义建立中说的是有部的宗义,并不是说小乘,有部、经部没有证空性的。相反,有部、经部的圣者都 ...



抱歉,我说的确实不准确,liangar 兄眼光犀利!

各派虽然宗义不尽相同,然而通过学修而证悟的圣者所证却没有差别(相同果位的声闻与声闻、菩萨与菩萨比较),否则,小乘就应该有很多种罗汉,大乘就应该有很多种佛了。而且,宗派争论的起源,并不是佛法和佛法之间有冲突,也并不一定是各宗派中有伪法,只是学各宗的各大徒众对于佛法学修的角度不同、理解上也可能有不同方面的偏执,佛法本身还是圆融无二的。

就圣者所证来说,可分为所证的无为法和能证的智慧。无为法,不同的部派也有不同的说法,但总之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之诸法实相,也有真如、法界、法身、法性(空性)等等种种叫法,诸凡圣所求证的无为法本身是没有区别的,但是凡圣的智慧有差别。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不管登山者选什么路线、到达什么位置,所登山的山顶只有一个,登顶后放眼四望,景象也不会有差别,然而登顶之前,却不可以说诸登山者所处位置相同,所见景象无异,而是越接近山顶,所见景象越接近登顶后的俯瞰一切。

简而言之,“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的意思是指‘一切贤圣’之所以有修行位次上的种种差别,是由于对‘空性’——‘无为法’的证悟程度不同。----江味农老先生《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从圣者所证的空性无为法之反体而言,则无有差别;但从显现或能证方面而言,圣者智慧也有深浅差别。六祖云:“三乘根性,所解不同,见有深浅,故言差别。”三乘所证悟的无为法空性无深浅,但能证智慧方面有差别,罗汉智慧狭小,菩萨智慧较深,佛的证悟最究竟圆满。六祖在解释差别的时候,与此处以无为法解释差别很相合,江味农居士也是从见解的深浅方面讲差别。圣者智慧的差别,从所证的无为法空性方面不成立,仅从圣者有境智慧方面则可以成立。如果所证空性的反体有差别,那么无为法就变成无常的法,而我们所说的无常也应该成了无为法了。----索达吉堪布《金刚经释》

求证无为法,离不开通达有为法,两者不是没有关系,“三无为亦空,有为相待故”。对无为法的证悟有浅深、偏圆,那么对有为法的无明实执(也包括对无为法的实执)就有多少、重轻。众生处于凡夫境界的时候,近乎瞎子摸象,而证到空性之后就相当于开了眼睛,然而一开始,仍然是各有各的毛病,近视眼、青光眼、白内障、散光、色盲等等种类就很多了,因为无明实执也并非是一个自性之法,不是可以一下子消灭殆尽的,等觉菩萨尚有一分无明存在。而且这个开眼睛也不是一个瞬间完成的动作,而是从一开始的茫茫漆黑一片,渐渐能感觉到亮光,渐渐能看到光影,渐渐能看到轮廓、颜色,渐渐能分辨事物,再到渐渐清晰,到最后目光犀利,一切一览无余,需要很长期的过程。小乘四果位、大乘五道十地说的是很粗略的,实际上是非常循序渐进的。

批评小乘肯定不对了,佛法本身不分小大、显密以及种种宗派,圆融一体,区别只在于人,不在于法,佛法也可以满足世俗利益,但不可以说佛法是世俗法。同样的法类,小乘人修是小乘法,大乘人修是大乘法,而且小乘人所主修的法类是共同道。
 楼主| 发表于 2011-6-4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notwind:

我不是你说的那种认识,我们认识的差别仅仅是声闻行者是在证悟之前先持有中观应成见,还是在证悟之后才持有中观应成见,在宗义见地上的认识上我们没有差异。但,我虽然同意宗义上的见地差异,却认为这些差异仅仅是后代宗师的划分,佛陀时代没有这些区别。

你的意见是声闻行者是在证悟之前先持有中观应成见,但那个时候佛陀是初转法轮,按你说的那仅仅是有部、经部的宗义,这些声闻行者在没有学习到大乘宗义的情况下,是如何掌握大乘宗义的呢?虽然你说他们可能是[相续成熟的小乘道(声闻道)行者也能透过佛的教导开示,掌握大乘中观应成派的无自性见,从而修证圣果。故这些圣者虽然是在听初转法轮的说法,但其持的见地实则与随顺二转法轮的大乘中观应成派是一致的,而并不会持下部小乘二宗之宗见。]
但是,即便是对于我们这些学习大乘宗义的人都未必能够掌握中观应成的见地,这些仅仅是听过有部、经部的宗义的声闻行者居然就能够了解到应成派的见地,那简直是匪夷所思。而且据记载那个时代证悟阿罗汉的声闻行者是非常之多的,我并不认为是那个时代的人就会比我们这个时代有智慧,而且因为祖师上师的缘故,我们这个时代学习的应该比那个时代更加系统完善。因此你所说的这些声闻行者先掌握中观应成见,豪不应理!当然,反过来看,假设他们没有掌握中观应成见,则无法彻底断除无明,但这是按照我们自己的宗义划分来观待的,对于那个时代来说,也许根本不存在什么宗义的差别。

所以,我的理解基础是那个时代不存在宗义差别,他们声闻行者是按佛陀所教,直接证悟的,虽然从现在来看他们证悟以后应该还是持有中观应成见。可以肯定一点的是他们当时不可能系统学习中观应成派的见地以及正理,而他们的所破抉择则必定是和应成派的所破一致,但他们能破的正理则不可能是中观四句,因为他们那个时候根本没有。

因此,我认为佛陀初转法轮的时代,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宗义判别,这些都是后代宗师们划分的,而所谓初转二转三转法轮,也仅仅是后代宗师们划分的,甚至中观,唯识二宗都是后代宗师们总结阿含而出的,至少按历史来看是如此。佛陀时代的传道应该是直指所破,所断以及所修的,从现在来看当然是与中观应成派一致的,虽然当时没有系统的地道建立,但四谛,八正道也足以成为当时修持的道轨。

[ 本帖最后由 龙吟 于 2011-6-4 09:18 编辑 ]
发表于 2011-6-4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略节录应成派无我主张、地道建立

《宗义建立》如下:

无我主张

空掉补特伽罗谛实(存在),是细品补特伽罗无我。(应该翻译为:自性存在,更为恰当吧?)
空掉施设处谛实(存在),是细品法无我。

此是以二无我所空处作区分,非由所遮品作区分。(所得空性的本质是一样的:无自性存在)

在补特伽罗上,破除所应遮谛实存在是细品补特伽罗无我;
在蕴等上,破除所应遮为谛实存在,是细品法无我。


此是以二我执所缘而作区分,非由执受方式作区分。

缘念补特伽罗已,执为谛实存在,是补特伽罗我执。
缘念蕴等施设处已,执为谛实存在,是细品法我执。


地道建立

主张三乘补特伽罗所应修之见解,并无高下差别。
彼三(乘补特伽罗)虽以补特伽罗无我与细品法无我,作为主要所应修故;但其主要所应断是有差别的。
声闻、独觉众,以二我执种子等为主要所应断。
菩萨众以其习气为主要所应断。


《地道建立》,如下:

声闻加行道-生起之理

声闻资粮道人正住通达微细人无我奢摩他中,由于微细无我观择之力引生身心轻安妙乐,得修所成慧,是名证得声闻加行道

解释:这里的细微无我,即《宗义建立》中的细品无我,细品无我,不论是人无我、法无我,都是空性,也就是无自性。

[ 本帖最后由 liangar 于 2011-6-4 11:24 编辑 ]
发表于 2011-6-4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龙吟 于 2011-6-4 09:15 发表
这些仅仅是听过有部、经部的宗义的声闻行者居然就能够了解到应成派的见地,那简直是匪夷所思。


这个我记得已经解释过了——
原帖由 notwind 于 2011-5-30 22:21 发表
因为虽然初转法轮主要是在相应的化机前宣说诸法有自性,但是佛也会为部分相续成熟者略说无自性之理路。


如宗喀巴大师《入中論善顯密意疏》云:“聲聞乘經亦有此說﹕諸聲聞為斷煩惱障故,【諸色如聚沫,諸受類浮泡,諸想同陽焰,諸行喻芭蕉,諸識猶幻事,日親之所說。】以五喻觀察諸有為法皆無自性。……又聲聞藏中亦說諸法無自性義。如寶論云﹕【大乘說無生,餘說盡空性,盡無生義同,是故應忍許】。此謂大乘經中,說無自性生為空性,餘小乘經中則說有為盡為空性。”如甲操杰大师《心要庄严疏》云:“初法轮说无常等是不了义,而说补特伽罗及法无我细微空性者,则是了义。……《六十正理论》及《中观宝鬘论》中,亦复成立小乘藏中宣说微细无我真实,及彼所化于证阿罗汉果亦须通达真实也。”
唯中观派宣说诸法无自性的宗义。若您不承认这点,那么至少有部、经部的宗义不宣说诸法无自性。怎么能说那些声闻行者仅仅是听过有部、经部的宗义哪?

原帖由 龙吟 于 2011-6-4 09:15 发表
我的理解基础是那个时代不存在宗义差别,他们声闻行者是按佛陀所教,直接证悟的,虽然从现在来看他们证悟以后应该还是持有中观应成见。可以肯定一点的是他们当时不可能系统学习中观应成派的见地以及正理,而他们的所破抉择则必定是和应成派的所破一致,但他们能破的正理则不可能是中观四句,因为他们那个时候根本没有。

师兄您说“证悟以后应该还是持有中观应成见”,那么佛自然也是持有中观应成见的。难道持此见的佛陀在教授声闻弟子时故意只说所破、不说能破之理?若佛不知如何说能破之理,则佛非遍智;若佛明明知道能破之理,却又故意对具足理解正见条件的声闻隐瞒,任由他们自己胡乱摸索,则佛实非大悲。故而对相续成熟的声闻,佛岂有法说一半的道理!

来看《相应阿含·因缘相应·阿支罗》云:“‘瞿昙!苦是自作耶?如何?’之问,沙门答云:‘迦叶,不然。’‘瞿昙!苦是他作耶?’如何?之问,沙门答云:‘迦叶!并不然。’‘瞿昙!苦是自作而他作耶?如何?’之问,沙门答云:‘迦叶!并不然。’‘瞿昙!苦是非自作、非他作、无因生耶?如何?’之问,沙门答云:‘迦叶!并不然。’‘瞿昙!苦是无,如何?’之问,沙门答云:‘迦叶!苦非无、苦是有。’‘然则,尊者瞿昙乃不知苦、不见苦耶?’之问,沙门答云:‘迦叶!我非不知苦;迦叶!我非不见苦;迦叶!我知苦;迦叶!我见苦。’
大德!世尊请以苦示我。大德!世尊请以苦说示于我。”“迦叶!如作者与受者是同一,汝先以苦是自作者,如是之所说者,是堕于常见者。迦叶!如作者与受者是相异,于受重压者苦是他作者,如是之所说者,是堕于断见者。迦叶!如来说:离此等两极端之法。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则为全苦蕴之集。由无明之无余、离贪灭,乃行灭,由行灭乃识灭……如是则是全苦蕴之灭。”
《相应阿含·因缘相应·迦旃延》云:“迦旃延!说‘一切为有,’此乃一极端。说‘一切为无,’此乃第二极端。迦旃延!如来离此等之两端,而依中道说法。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为全苦蕴之集。因无明之无余,离贪灭乃行灭,行灭乃识灭……如是则是全苦蕴之灭。”
如是之经等皆是为声闻说。故龙树《中论》云:“佛能滅有無,於化迦旃延,經中之所說,離有亦離無。”金刚屑(自、他、共、无因四边生)、有无生、四句生、离一异和缘起正理王,固然是后代中观师们总结、承许为五大正理,但并不代表佛在声闻经中未宣说过。所谓之“中观”者,其实就是佛讲的“中道”。中观应成派之正见并不是要等到龙树、月称、宗喀巴大师出来广为弘扬才存在于世的,而是诸佛诸祖代代相承不失的心要、三乘达实必经之津梁。

所以请不要再说“声闻们只知道四谛、八正道,不知空正见”之类的话了。所谓“不具通达真理慧,虽修出离菩提心,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先无缘起性空正见之建立,就能证空性,解脱三有——兄之所许诚非诸佛所喜之道。

[ 本帖最后由 notwind 于 2011-6-4 13:44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7:55 , Processed in 0.03811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