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50|回复: 20

文殊菩萨对宗喀巴大师修持中观正见的教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9 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洛桑成列·确吉坚赞仁波切
摘自《三主要道讲述·正见观察圆满的标准》  

对正见的认识什么时候才算圆满呢?宗喀巴大师说:

什么时候有此无彼的对立消失,当看到缘合之物实有的同时,能悟出当体即空,执著无物,对正见的思辨才算圆满。

按照我们现有的认识来说,空和有始终是对立的,见到空的时候认识不到有,见到有的时候认识不到空,在观念中无法把它们同时统一起来。如果能把这种对立消融于绝对的一元中,看到缘合之物实有的同时,能透过这种缘起的现象,悟出其自性本空而不执著,才是对中观应成派的正见观察圆满。

这是一种内在证悟的境界,不是仅仅依靠我们的逻辑思维就能真正体认到的。只有在禅定中如理地思维抉择,进行观修,把对空性的理解升华到一种直觉的观照,获得无分别的现观直觉智,才能彻底做到这一点。也就是通过止观双运进行修证,在九住心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正理进行观察抉择,从而获得无误正见。但是仅仅依靠止观还不行,还需要具足产生正见的条件。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从外因来说,应视上师和本尊为一体,而作祈请加持;从内因来说,应精勤于积聚福德资粮,净除罪障。在两者都具足的基础上,再来闻思修正见方面的义理,进行止观双运。把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修持,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能对正见获得无误定解。

这是至尊文殊对宗喀巴大师的教导。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宗喀巴大师当初修持中观正见,认为自己已经正确领悟了,就向至尊文殊请求印证:“我现在的见地,是否属于中观应成见?”文殊菩萨抉择后,告诉他说:“哪一种中观都不是,你离证悟中观正见还很远!”

大师听了非常惭愧,就遵从文殊的教导,隐居到静处离事专修。按照前面所说的三个要点,用了三年时间积福忏罪,修持三十五佛礼忏及曼达拉等。最后终于真正通达了缘起正见。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前面菩提心的修持。如果没有充足的福德资粮作后盾,没有上师本尊的加持,仅仅依靠止观也是难以正确领悟缘起正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宗喀巴大师经常亲见文殊菩萨现身。一般来说,见到本尊现身有三种情况:梦中见、幻觉见和真实见,真实见又分为根识见和意识见。意识见是在禅定之中见到,根识见就如同日常中师徒见面一样,可以直接进行接触和交谈。宗喀巴大师是在根识见中亲见文殊菩萨,能从至尊文殊听闻一切显密教法。他经常与文殊菩萨会面,甚至连每天住在什么地方,携带多少侍者等大小事务,都要请示至尊文殊依教而行。

摘自《三主要道讲述·赞叹供养》
发表于 2011-1-9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很较真儿的一个人么?是很轴的一个人么?

如果能把这种对立消融于绝对的一元中——————这话怎么听起来不那么格鲁派。。。
老龙,你说呢?
发表于 2011-1-10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辛二、二谛的性相:

下面:

胜义非心所行境 故言心唯是世俗
这里讲到了二谛的性相,即二谛的定义。有人认为,“胜义非心所行境”是立宗,意思是胜义不是心所能领悟的。这是错误的观点。为什么?第二句是因——因为心唯是世俗。前面是立宗,后面是因,以此来证明前面的。对方认为,无论是分别的心或是无分别的心,都没法了悟胜义谛。将胜义谛认作不是心的境界,但凡是心的境界,都是世俗谛。倘若如此,圣者于根本定住于空性时,应该完全没有心了。但这是矛盾的——根本定的智慧是有的。如果没有心可以领悟胜义谛,圣者在根本定时即是胜义谛现前,这样便推论出一入定便没有心的过失。正如顺世派一样,是很大的断见。况且,若没有入空性定,则佛陀与菩萨都没法去安立了。这样的观点成为很大的过失。
那么,到底这两句话说明什么?事实上,它是开示胜义谛和世俗谛的定义——胜义谛不是二现心识的现量所行境。世俗谛均有“二现”:能现的心、所现的境。通俗地说,就是能看的心和所看的境。总有这二个显现。以“二现的心识”这样的现量,是没法证悟胜义谛的。胜义谛是什么?现证本法的现量,以二现隐没的方式所证得的法,即是胜义谛的性相。这句话是说,现证胜义谛的现量这种智慧,是以二现隐没、即没有二现的方式——没有能现心和所现境的对立显现,而是心境一如、融入一昧,以这样的方式来证得空性。并非“这个是心、这个是空性”,区分得很清楚。在世俗谛,我们能分辨得很清:我所看到的事物,和能看到的心,是分得很清楚的。在胜义谛则不然,现证胜义谛的这种现量,对空性胜义谛的证悟,不是以二现的方式,而是以“二现隐没”的方式,即二现不存在,在没有二现的方式下去证悟。这句颂文便说明了胜义谛的定义:“胜义”是它的名字,“非心所行境”是其定义。
二现到底如何去理解?二现,即“能观的心”和“所观的境”。心、境我们总是将其分开,有一定的距离感,是不是?我们平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但在现证胜义谛时,这种二现的方式隐没,意即能观的心和所观的境并非分开,而是仿佛水注入水——把水倒入水里,便无分彼此、融入一昧。同样,现证空性的时候也是如此:心和境融入一昧。而不似平常人所看之下,都是分别的心和境,一一分明。此处所言,对于空性的现证,只有以现量——现证空性的智慧,才能做到。如圣者的根本智。加行道之下虽然对于空性也证悟了,却仅也是以影像的方式来证悟空性,不是现证。此处,则是以二现隐没的方式来现证空性。我们刚开始对空性进行闻思、然后进行领悟。在没有现证之前,仍有二现。加行道之下,都是以影像、总义来证悟空性,然后逐渐、一再地去串修。最后让空性完全显现在面前时,彼时才是现证的,当时就是以二现隐没的方式了。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胜义非心所行境?这种思想是从哪里产生的?我们讨论现证空性的智慧,对于空性现证时,这种现证空性的智慧是世俗谛——现证空性的智慧,是在出定后安立上去的,就这点而言是世俗谛;而在以影像的方式来证悟空性时,这种心和智慧也是世俗谛。心是世俗谛——心是世俗的东西,对于胜义谛就无法现证。所以,对方误以为“胜义谛非心所行境”,正是由此引发,而不是随便说一说。如果认为胜义谛不是心所证的境界,那一切修道便毫无意义。你修持空性却又证悟不了空性,因为它不是心所领悟的境界,既然永远无法了知,那修道又有什么用?如何去证果?所以,认为胜义谛非心所行境,这个观点是非常错误的。

----阿扎仁波切《入行论讲记》
发表于 2011-1-10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现证空性的情况,有次请教过阿扎仁波切,仁波切举了个例子:
    我们看电视时,如果很投入,就会有一种完全忘掉自己的身心只有电视节目的情况,证悟空性时,也很类似,彻底专注于空性时,心似乎完全消失了,只有空性而已,但实际上这时心并没有断灭,只是因为完全专注于空性,仿佛不存在了似地。
发表于 2011-1-10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哎,还是不说罢了

[ 本帖最后由 似水流年 于 2011-1-10 19:50 编辑 ]
发表于 2011-1-10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加行道上(及资粮道上)我们证空主要是依赖逻 辑思维,以心去观察‘ 空性’,在这阶段中,‘空’与观空的智慧是两样分开 的东西,能证的智及所证的境显得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要完全息灭烦恼的话,这 种‘空性’之证悟是未足够的,所以我们必须令心识与‘空性’的直接体验合而 为一。在精进的禅修‘空性’下,最后心识与‘空性’会成为不二无别之一昧, 在这时候,行者当下就是在直接体验‘空性’在这一刹那,行者就由加行道步入 了大乘五道中之第三道——见道,同时在这一刹那行者就成就为初地菩萨。”

----祈竹仁宝哲《心经》开示

心本身就是空性,见道的时候二者是合二为一的,所以明心见性就叫开悟,见性和照见自心其实是一回事。证了空了就不会有心境二现了(因为心即是境的空性),就获得了无分别智。这个无分别,不是不思善不思恶的不动脑筋之无分别,也不是苹果就是橘子的装疯卖傻之无分别,更不是骂人就是赞美人的拔无因果之无分别,后几种是纯粹是乱解无分别智。。。。。。:L
发表于 2011-1-10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原本执为真实存在的一切(心和境)都是无自性的 不仅仅是心是空性

也没有个什么可以跟心合一的空性。

只是彻底明白原来所执的一切(心和境)根本就不是原来感觉的那样真实不虚。
发表于 2011-1-10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楼上,引用的两位仁波切的开示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见道的时候,心和空性是无二无别的。

你说的“证悟空性时,也很类似,彻底专注于空性时,心似乎完全消失了,只有空性而已,但实际上这时心并没有断灭,只是因为完全专注于空性,仿佛不存在了似地。”明显还是把心和空性当成两个东西,就如祈佛开示中说的“在加行道上(及资粮道上)我们证空主要是依赖逻 辑思维,以心去观察‘ 空性’,在这阶段中,‘空’与观空的智慧是两样分开 的东西,能证的智及所证的境显得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另外“明白原本执为真实存在的一切(心和境)都是无自性的”这句话属于上面说的资粮道、加行道中的逻辑思维啦,现证空性的时候就是一种心性无二无别的直觉体验。
发表于 2011-1-10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意思是证悟空性时 心是断灭的吗?
把空性当成一个可以合一的东西应该是不对的
空性不过就是一切法的如所有性 不存在什么合不合一的问题 只有了不了知而已。

仔细看阿扎仁波切讲解的 “胜义非心所行境”时说:
根本定的智慧是有的。如果没有心可以领悟胜义谛,圣者在根本定时即是胜义谛现前,这样便推论出一入定便没有心的过失。正如顺世派一样,是很大的断见。
我们讨论现证空性的智慧,对于空性现证时,这种现证空性的智慧是世俗谛——现证空性的智慧,是在出定后安立上去的,就这点而言是世俗谛。
发表于 2011-1-10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俗人 于 2011-1-10 17:59 发表
关于现证空性的情况,有次请教过阿扎仁波切,仁波切举了个例子:
    我们看电视时,如果很投入,就会有一种完全忘掉自己的身心只有电视节目的情况,证悟空性时,也很类似,彻底专注于空性时,心似乎完全消失了,只 ...

方便说!:lol
发表于 2011-1-10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这样决定了解后,心即无丝毫自性可言,一切有情的心性即是远离谛实戏论的自性涅槃。”之前讲过自性涅槃这种谛实空。心性的空性,便是自性涅槃。”

“有情的心性自性涅槃——心是本来清净、远离谛实的戏论,是这种空性的状态。正因为心性本来是空性、没有谛实性,有情才可以通过修行而成佛,最终转化为佛陀的自性法身。”
发表于 2011-1-10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本来是空性并不等于心本来就是没有的。
发表于 2011-1-10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必须令心识与‘空性’的直接体验合而 为一”
“在精进的禅修‘空性’下,最后心识与‘空性’会成为不二无别之一昧, 在这时候,行者当下就是在直接体验‘空性’在这一刹那,行者就由加行道步入 了大乘五道中之第三道——见道”
其实我想所说的是这意思,后面我也说了证道的时候是一种直觉体验,但是说心本身就是空性,似乎确实不妥,原文是心是空性的“状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02:25 , Processed in 0.03466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