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09|回复: 15

『转贴』善听以眼,刹刹圆通——观世音菩萨能用眼听声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元·即休了禅师《观音赞》云:

       大明生东,众闇皆空。大悲应世,利物亦同。寂而非寂,草座蒙茸。不说而说,瓶柳青葱。善听以眼,刹刹圆通。


      “善听以眼,刹刹圆通”这样的话,确实是不容易弄懂的。比如钱文忠就认为“观世音菩萨是误译”。在张越访谈:钱文忠谈“玄奘精神”中,有这样的对话:

       钱文忠:因为我讲了观世音的梵文叫Avalokitesvara,那这里边有一个语法上的问题,玄奘是懂梵文的,他知道是,观自在,也就是说要观察最根本的存在,观察最根本的本性,所以应该翻成观自在。我们好多朋友讲,也有说翻译成观世音的啊。实际上当时翻译成观世音以后,我们好多佛教的大德高僧就觉得有点难解释了。所以做出各种解释来解释为什么叫观世音,这是强以为解。

       张越:我听到的解释是说,他可以听到世间的苦难求告的声音,所以他是救苦救难的菩萨。
       钱文忠:那么应该叫闻世音。
       张越:我想也是,声音怎么是看的,不是听的呢?
       钱文忠:所以当时就很多人在解释,实际上是读错了一个字母。Avalokitasvara是观世音,Avalokitesvara是观自在,就错了一个字母。就造成了我们,在一个很重要的宗教问题上的,一千多年的一个错误流传。

       译法争议,古已有之,玄奘大师当年即认为应该译作观自在而不是观世音。其《大唐西域记》卷三谓,唐言观自在,即“阿缚卢伿多”译曰“观”,“伊湿伐罗”译为“自在”,玄奘以为旧译“光世音”或“观世音”、“观世自在”皆是讹谬。但是,郑僧一早就得出这样的结论:

       “观音”这个名词,长久以来一直是争论纷纭的题目。玄奘(602~664)干脆说它是早期的译经上“谬误”,认为梵文Avalokitesvara(=Avalokita-isvara)一字应该翻译为“观自在”。自在是主宰义。观自在就是“被见者之王”或“众生所见之主”。但,澄观(738~839?)却指出,梵文原典本身就有两种不同的名称;1927年在新疆发现的古抄本就证实了这一点,这是第五世纪末叶的作品,在一片残叶上出现了五次观音Avalokitasvara(=Avalokita-svara)这个名词,因而扫除了传抄错误的可能性;引致米罗诺夫的结论,说观音(Avalokitasvara)是本来的称号,观自在(Avalokites/vara)是后来才有的。(郑僧一著,郑振煌译《观音──半个亚洲的信仰》,转引自《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我很奇怪的是,钱文忠号称精通梵文,不可能连这样基本的资料都没有阅读吧?
       那声音是否能观呢?答曰:当然能。佛教里面有个说法,叫“六根互用”,这是佛、菩萨的特殊能力。《佛光大辞典》解释说:谓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远离染污而得清净,则六根一一具有他根之用。
       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三云:“如来一根亦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
       《楞严经》卷四:“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骄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由此可见,如钱文忠等执拗地以为只有耳能闻声,眼不能闻,实在是不明佛菩萨的妙用。他甚至自以为是地觉得自己发千古之隐秘,正千年之错误——“错了一个字母。就造成了我们,在一个很重要的宗教问题上的,一千多年的一个错误流传。”这样的话站在佛教角度看来,实在只能说是信口开河。

                                                                              宗舜于2010年4月3日,北京西城,玉廊西园。
发表于 2011-1-1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讲坛,钱氏讲玄奘,错误百出。例如,提到五戒时,说八戒不知出处。
发表于 2011-1-1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空三藏等翻译到观自在和观世音都有,强调性德方面多用观自在,强调功用时多用观世音,一是体,一是用,侧重不同。不空等人不可能不懂梵语。

另外根据不空三藏的某本经典,观自在可以像如来通指一切佛一样,通指证到某种果位的菩萨。在大正藏中搜索观自在就能找到。听了百家讲坛后,我就系统的找过经典中观自在和观世音都有多少,都是谁翻译的经典,想写一篇文章说这个问题,后来放下了。没意思。学者有地位,嘴巴大,影响力大,还是等着高僧大德来驳斥吧。

[ 本帖最后由 青鬃狮子 于 2011-1-1 23:29 编辑 ]
发表于 2011-1-2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梵文的确是有两个版本:Avalokiteśvara、Avalokitasvara。avalokita是“观”,īśvara是“自在”,svara是“音”。梵文语法规定a + i 不论长短都要变成 e,所以其中avalokita加上īśvara,成了avalokiteśvara。
  至于“观世音”、“观世自在”的“世”,应该是从lok来的。avalokita(观)本身是从词根√lok(看)来的,ava是前缀,有“向下”的意思;lokita则是lok的过去分词。它这字面里头并没有任何“世”的意思。但是lokita与loka(世)实在太像,而且观世音菩萨又是以济世的形象出现的,所以很容易被阐释出一个“世”来。其实loka与lokita不是一个词根。loka的词根是√luk (luc),意思是“破坏”。《俱舍论》说“世间”的意思就是“可恼坏”,可破坏,实际上就是在解释词根。藏语把loka翻译成’jig rten,也是遵循这个词源学解释的。
  还有译成“光世音”,那又是与另一个词根√ruc(照明,放光)接近所致。r与l时常被替换,而c与k的替换在梵文语法里本身就是有的。
  虽说“观音”和“观自在”梵文都有,所谓“耳根圆通”什么的也有一定道理,但我觉得玄奘法师推崇“观自在”的译法,也应该是很慎重的。我猜,早期虽有两种写法,但后来印度的大德们应该是经过讨论,还是认同了“观自在”为正确词源。比如藏语一般作sPyan ras gzigs dbyang phyug,这就完全是采信了“观自在”(Avalokiteśvara)这个词源。另外,虽然《法华经》之《观音普门品》有说“观世音”的意思是“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但其实梵文是:te sarve-d-avalokiteśvarasya bodhisatvasya mahāsatvasya nāmadheyaṃ śṛṇuyus te sarve tasmād duḥkhaskandhāt parimucyeran | 意思是:“如果他们(指受苦者)听到了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的名号,他们统统都会由此从苦蕴中解脱出来。”是众生“听到菩萨的名号”,而不是“菩萨观其音声”。而且这里也没有出现svara(音声)一词。
  早期写本,比如新疆出土的版本,里头是svara,这有可能是受俗语影响。而吉尔吉特、克什米尔和尼泊尔的《法华经》写本,学界一般认为同属一个源流——这些毕竟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印度本土,可能受俗语影响少一些(好多俗语是没有ś这个音的,只有s)。我手头的是蒋忠新老师校订的民族文化宫版本,是从尼泊尔传到西藏的。这里头不是svara。我想,要不就是后代大德修订过的;要不就是原来的权威版本就是Avalokiteśvara,Avalokitasvara只不过是其它稍次的传本而已。

[ 本帖最后由 礼进 于 2011-1-2 00:18 编辑 ]
发表于 2011-1-2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的帖子

这个问题可不能光看汉文资料,因为印度佛教本身对这个词的认识可能就有讨论和调整。应广泛参考梵藏文材料。虽在大正藏中观世音和观自在都很多,但梵文本子里avalokitasvara就非常少。藏文里有“眼观”,有“观自在”,有“世间自在”,但我似乎还没见过译成“观音”的。究竟是否有我不清楚,得请教江大译师。
发表于 2011-1-2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議作一梵藏漢普門品的對勘。 再就是大家多提倡使用觀自在這個正譯,我們現在的傳承是來自藏文,所以顯然使用觀自在合適。  不空三藏爲什麼有時會翻爲觀世音,值得細加探討,和梵文版本或漢譯的潤色、抄印版本有關嗎? 如果可能,也許必要時對勘存世梵文本、藏文和不空三藏的譯文才好。

[ 本帖最后由 景宗 于 2011-1-2 01:33 编辑 ]
发表于 2011-1-2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妙法莲华经》也有藏文译本么?
发表于 2011-1-2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Zen 于 2011-1-1 22:28 发表
元·即休了禅师《观音赞》云:

       明不循根,寄根明发,...


痛快!痛快!本家做主也!
发表于 2011-1-3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听说的是梵文的佛经几乎消失殆尽,佛法大部分由巴利文、汉文、藏文所保存。现在所谓的梵文佛经,都是什么时代的?

那些梵文文本都进行过考古断代吗?
发表于 2011-1-3 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多杰索南 于 2011-1-2 13:16 发表
请问,《妙法莲华经》也有藏文译本么?


有。
发表于 2011-1-3 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查《妙法蓮華經》的另一個版本《正法華經》,其中確實如禮進師兄所說,譯為“遭億百千[女*亥]困厄患難苦毒無量,適聞光世音菩薩名者,輒得解脫無有眾惱,故名光世音。” 這裡把“觀世音”譯為“光世音”。
http://www.cbeta.org/result/normal/T09/0263_010.htm
发表于 2011-1-3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让一个只相信前五识,勉强相信一点第六识,且又要在大学混饭吃的人信服所谓“二障断除,故连眼识都能遍缘一切法”,无异于让他自贬身价一样,呵呵
发表于 2011-1-3 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的帖子

虽然学术界有时候很菜,但也不要太小看学术界了。梵文写本的断代几乎是发现梵文写本以后首先要做的事情。
目前发现的梵文写本主要来自尼泊尔、新疆和西藏。这些写本覆盖了从公元1世纪左右到公元13世纪的跨度,早期的梵文写本甚至比巴利文的最初写本还要早。有些人说梵文写本是后来造出来的,纯属缺乏基本常识。
尼泊尔所藏的梵文写本已基本被校勘发表完成,新疆的写本目前全世界的学者仍在校勘研究中,已完成了大部分。西藏的写本则有相当数量未被研究,目前西藏社科院正与北京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作整理这批写本。但在西藏的大小寺院内,仍有数量庞大的梵文佛经、论有待开发。这些经论大部分是印度佛教灭亡时期班智达们从印度本土带到西藏的,传承有序,质量上乘,此已早为国际学界所知。另外在印度也在至尊仁波切的领导下成立了Central Institute of Higher Tibetan Studies, 专门进行梵文写本的整理、研究,及与藏文的对勘工作。
目前已校勘发表梵文写本包括五部大论中的《现观》、《律经》、《释量论》和《俱舍》,以及它们的主要注释。《入中论》目前正由中国藏研中心整理中,也即将出版。此外五大本尊的梵文写本和注释也都存世。在西藏还发现了大量13世纪左右的论典,均无藏译和汉译,是研究晚期印度佛教唯一可依靠的材料。
发表于 2011-1-3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事论事,不要论人吧;毕竟众生如母,况且换做我们自己被别人背后如此议论,又是一种什么感受呢?

另外连伏尔泰都能够说: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难道我们就不能允许任何质疑?
而且平心而论,我们自己难道对所学的法义都没有任何质疑?恐怕更多的时候是埋在心里不说而已,毕竟面子很重要;问上师那可以,问同学或者公开问,那是很没面子的事情------,但人都不是傻子,没有疑问的信心恐怕和迷信没多大区别了------
发表于 2011-1-3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在西藏还发现了大量13世纪左右的论典,均无藏译和汉译" 能早日译出,泽及众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02:55 , Processed in 0.03513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