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58|回复: 14

中華佛學學報幾篇論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8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蓮花戒《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之譯注研究

廖本聖
提要
《心經》的梵本有廣、略之分,二者的差別主要在於前者多了序分及流通分,而後者沒有。自玄奘法師譯出略本《心經》之後,這個本子就成為中國古代大德注釋的對象,而某些注釋的內容則如孔徹(E. Conze)所說的:「它們表達其固有文化更甚於印度原典所要傳達的內容」。此處的印度原典指的就是現存於西藏大藏經中七部印度學者所造的《心經》注釋(只有藏譯而全無漢譯)。依孔徹的看法,中國古代的《心經》注釋似乎與印度原典的原意有所出入;這種歧異的產生,除了文化背景的不同之外,筆者認為宗義見解的差異可能也是重要的因素。
本篇論文所要探討的對象就是這七部印度注釋中,年代最早、篇幅也最短的一部——蓮花戒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從注釋當中,我們可以得知這位印度大乘中後期的瑜伽行中觀自續派學者如何理解《心經》?他如何將「五道」的觀念融合於《心經》當中?如何以「量」來修學或決定諸佛之母——般若波羅蜜多等等諸問題。

藏本調伏天《唯識二十論釋疏》譯注研究
廖本聖
釋惠敏
提要
國內藏文佛典的研究仍處於起步的階段,極需要更多的教材,以輔助藏文的學習及藏文佛典解讀能力的養成,而此處所要譯注的藏本《唯識二十論釋疏》便是基於這樣的考量而呈現出來的。
印度學者調伏天(或譯為:律天)的《唯識二十論釋疏》(梵本已佚,目前只有藏譯而無漢譯)是根據世親菩薩的《唯識二十論》(詩頌)及其自釋《唯識二十論釋》(散文)注解而成的。《唯識二十論釋疏》保留了世親菩薩的立論精神,不加入調伏天個人的宗派理論色彩,而只是忠實地注解每一詞、每一句,對於想了解世親菩薩的唯識思想及有志於學習藏文佛典者來說,是極佳的入門書。故初步以之為教材編製及思想研究的對象,希望藉此能提供適合國人學習的實用教材。
就思想而言,以《華嚴經.十地品》當中的 「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大正10,194a)為教理依據而開展的唯識思想,它究竟要傳達什麼訊息呢?它是要說明:一切的外境(三界),均是由心及諸心所變現出來的,離開心及諸心所之外,並無實有的外境。然而為無明(愚癡)所障蔽的有情,並不了解這一點,從無始以來一直將「由心變現的外境」執為「存在於心之外的實有外境」,因此對於不實的悅意對境產生貪著,對於不實的不悅意對境產生敵對或瞋恚,而對於非實有的中庸對境,雖不起貪、瞋,然而仍脫離不了無明的束縛。由於無明,所以不停地造作有漏的善、不善、無記等引發不斷受生於輪迴的業(行為);因為業的成熟,而不斷地在六趣當中領受到苦苦、壞苦、行苦等三種痛苦。而要從無明的睡眠中醒來,就必須了解「唯識」的道理。什麼是「唯識」呢?就是「已離能、所二取的心及諸心所」,亦即「離開心及諸心所之外,並無實有的外境」,而這正是「法無我」所要開示的內容。透過現證法無我、並配合自利利他的六波羅蜜多的修習,行者最終將可斷除所知障而證得佛果,這也是唯識思想的究竟目標。

《現觀莊嚴論》綱要書──《八事七十義》之譯注研究
廖本聖,顙凌格西
提要
《般若波羅蜜多經》包含「深觀」(甚深的空性見解)及「廣行」(廣大的修道次第)二大部分。其中,闡釋《般若經》之甚深空性見解的代表作,是龍樹菩薩的《中論》;闡釋《般若經》之廣大修道次第的代表作,則是彌勒菩薩的《現觀莊嚴論》。而《八事七十義》可以說是《現觀莊嚴論》的綱要書;它將《現觀莊嚴論》當中的八個主題(三智、四加行、法身)及其支分義,配合根本頌,透過定義、分類、界限等方式,清楚扼要地勾勒出《般若波羅蜜多經》當中的廣大修道次第,讓有志於修學大乘佛法的行者有所依循。
在西藏格魯派當中,題名為「八事七十義」的著作不只一部,本文所要處理的是至尊.法幢所著的《至尊.法幢的無垢口傳:抉擇〈現觀莊嚴論〉的主題──八事七十義──的妙法》,而這部論也是格魯派三大寺當中的色拉寺伽僧院及甘丹寺強孜僧院這二個僧院所共同使用的教科書,因此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宗喀巴《現觀莊嚴論金鬘疏》「教授修行及諸諦」釋義
釋如石
提要
《現觀莊嚴論》的〈一切相智品〉,有「發心」等十個要義。其中第二要義──「教授」下面,又分出十個細目。第一個細目,是關於修行性質不違世俗與勝義二諦的教授。第二個細目,是關於修行所緣四諦的教授。這兩種教授,在《現觀莊嚴論》中只有一句頌文:「修行及諸諦」。本文的主要內容,即是師子賢《現觀莊嚴論明義釋》和宗喀巴《現觀莊嚴論金鬘疏》解釋「修行及諸諦」這一部分的譯注。
《現觀莊嚴論》的印、藏注疏,向來都以調和瑜伽和中觀二宗,或「瑜伽行中觀派」的宗義來注解《現觀莊嚴論》。然而筆者卻發現,在「教授修行」這一細目所賅攝的《大品般若經》文中,明顯呈現出「三乘聖者皆能現觀法無我」的應成中觀思想,而不是「聲聞聖者只能證悟人無我,獨覺聖者只能證悟粗分法無我」的瑜伽行中觀思想。這似乎透露了:彌勒調和瑜伽與中觀二宗宗義而寫的《現觀莊嚴論》,雖然善巧闡明了蘊含於《大品般若經》中整個成佛道次第的思想體系,而且後來發展出來的瑜伽行中觀宗義也很適合用來解釋《現觀莊嚴論》;但該派的某些思想,卻不見得吻合《大品般若經》本身的經義。關於這個問題,本文也附帶作了概略的探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現觀七十義

[ 本帖最后由 葉小釵 于 2010-5-28 10:0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現觀七十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現觀七十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0-5-28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功德不可思议啊,再再感谢!
发表于 2010-5-28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加精!
发表于 2010-5-28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钗真不可思议:victory:
发表于 2010-5-28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叶师兄,谢谢!!!
发表于 2010-5-28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好帖!!!
发表于 2010-5-28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感恩分享!
Mahayan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5-28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5-29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智慧光 于 2010-5-28 12:54 发表
小钗真不可思议:victory:

:D  :D  :D
無量隨喜!
发表于 2010-5-29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随喜!
发表于 2010-5-31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随喜赞叹!随喜赞叹!
 楼主| 发表于 2010-6-7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宗喀巴現觀莊嚴論金鬘疏三寶釋義&宗喀巴「現觀莊嚴論金鬘疏」「大乘廿僧」釋義

宗喀巴現觀莊嚴論金鬘疏三寶釋義
陳玉蛟譯
提 要:
彌勒採取瑜伽行派的實踐次弟,作『現觀莊嚴論』:以三智境、四加行道和法身果等八大綱領解釋『般若經』。解脫軍研究般若,根據中道無自性的義理,寫了一本揉合般若經文的論釋 ── 『二萬五千般若經論現觀莊嚴釋』,受到後世般若學者一致地推崇。後來師子賢重新宏揚此論,寫了三本論釋。宗喀巴認為其中的『現觀莊嚴論明義釋』,不但文句精簡,而且釋義清晰明暢:所以就逐句地加以疏解,寫成了『現觀莊嚴論金鬘疏』。
在『金鬘疏』中,「三寶」這個子目被分為總、別二義來討論。在第一科「三寶總義」中,宗喀巴分別引用了『究竟一乘寶性論』和『俱舍論』,說明大、小乘對「三寶」所持的不同看法。在第二科「三寶別義」中,則引用了與「三寶」相對應的般若經文,說明世尊在『般若經』 中教誡四眾弟子:應該以離諦執、離能所的心態皈依三寶。
將『金鬘疏』中所引用的般若經文(出自師子賢『二萬五千般若合論』)與奘、什、藏譯三種『般若經』互相核對,結果發現:『般若合論』中的經文比較接近什譯本:奘譯本的經文比較接近藏譯本,而且在內容上比什譯本完整。此外,『究竟一乘寶性論』中關於「三寶」的頌文和長行,從漢、藏兩種譯本的對照下,也可以看出有很大的出入(見附錄一)。
因為『金鬘疏』中所引用的經文非常簡省,所以筆者另外根據『般若合論』,將與「佛寶」和「法寶」相對應的全部經文抄錄在附錄二中,並且拿它和什譯本對勘。
宗喀巴「現觀莊嚴論金鬘疏」「大乘廿僧」釋義

陳玉蛟
中華佛學研究所研究員
提要
『現觀莊嚴論明義釋』和『金鬘疏』中關於「總說三寶」的部份已經譯出,發表在上一期『華岡佛學學報』。本篇譯文即是「總說三寶」的後續部份──別說大乘廿僧。
在結構上,本文首先譯出『明義釋』中關於「廿僧」的釋文,其次擇要譯出『金鬘疏』的疏文,並將其中所引用的般若經文與什譯『大品般若經』、奘譯『大般若經第二會』、藏譯『二萬五千頌般若經』(日本大谷大學,北京版藏經甘珠爾,NO.731),以及已配入『現觀論』的改寫本『二萬五千頌般若經』──(a)藏譯本,『二萬五千般若合論』(丹珠爾,NO.5188 ); (b) 英譯本, E. Conze, The Large Sutra on Perfect Wisdom 等五種經本互相核對。結果發現:
(1)         什、奘、藏譯三本般若經,不但經文秩序不符合『現觀論』中「廿僧」的排列順序,而且還缺少了七段與「廿僧」相對應的經文。
(2)         『般若合論』及Conze 英譯本中的經文與『現觀論』完全脗合。
(3)         『金鬘疏』中的般若經引文,並非出自『二萬五千頌般若經』,而是出自『般若合論』。
『般若合論及Conze 英譯本中的經文符合『現觀論』,而其餘三本般若經不合,其原因安在?是否有人為了使經、論互相配合而改動經文?又,般若學在中國的式微與『現觀論』的遲至民國時代譯出是否有關?此等問題將於譯文之餘一併提出討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12:13 , Processed in 0.03609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