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76|回复: 8

求教一幅唐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5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求教這幅唐卡的相關資訊,
是屬於哪一教派,主尊、傳承上師、護法的名號?
我想應該不是格魯派的唐卡,
懇請幫忙回答,
感激!

[ 本帖最后由 kuohan 于 2010-3-15 21:4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0-3-15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有一髻母护法,应该是宁玛派的吧。
发表于 2010-3-15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普賢王如來。。。。阿松媽。。。。
发表于 2010-3-16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尊是不是某種寧瑪傳承的瑪吉拉尊?(瞎猜的而已)
普賢王如來下方的上師應該是古汝仁波切?(因為感覺是寧瑪的造像,所以猜想是這樣,但是古汝仁波切好像不是斷法的傳承上師中的一位,或許周圍那些是?)
護法下面有好多個,中央上方的是阿松媽啦,不過這也許僅僅是因為她是寧瑪巴比較重要的不共護法的關系,未必就是這個主尊的法的專門護法。不過以前倒是看過一副寧瑪巴的瑪吉拉尊唐卡是以惹乎啦為專門護法的(就是這個唐卡左下角那個,很多眼睛在張弓射箭的那位)。
发表于 2010-3-16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右边第二位白发者应是龙萨宁波,猜想可能是噶陀寺的传承。建议楼主去佛教联盟论坛或噶陀寺的论坛问问。

[ 本帖最后由 rvn 于 2010-3-16 23:37 编辑 ]
发表于 2010-3-17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主尊是马吉拉尊吧?


详见:http://www.gel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606###zoom
发表于 2010-3-17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整体看像噶陀传承的,但具体主尊是谁,待我问问。
噶陀的玛吉拉准和一般息结的造型没什么太大区别
右二不是龙萨宁波,古代龙萨宁波是带帽子的,现在造型是白衣白胡子,手持花、瓶,右面红脸的尊者貌似唐东杰布

底下的一髻母象噶陀专修红色的,但是左手持什么看不清。
丹坚是噶陀的,骑羊的
一髻母边上骑大鹏鸟的是大红司命主单身的,还有一种怀抱佛母的

别的具体不敢揣测
发表于 2010-3-17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卡卢仁波切的网站上看看,好像有。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謝諸位師兄,
我還在確認中,
確定後再來發言。

這張拍攝於外蒙古東戈壁省賽音商達市,
是活佛丹增熱布嘉(Danzan Rabjaa)所繪,
( Ih Gobiin Dogshin Noyon Hutuqtu, 1803-1856),
猜測應該是他的主修法門。

關於這位活佛,
之前曾投稿過一篇短文,
如下:

從北京搭乘開往塞外的國際列車,火車窗外流動著大漠風光,帶我來到遙遠的蒙古國。敕勒歌中「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塞外景色,不僅是許多台灣人夢中的草原天堂。而草原上虔誠的藏傳佛教信仰,更有股莫名的吸引力,領我直與千年時空接壤,一親蒙古的宗教與藝術。

哈木林寺

在距離烏蘭巴托東南五百公里的戈壁裡,哈木林寺(Khamar Khiid)獨立於寸草不生的荒漠中。像周遭這樣平坦荒蕪的戈壁,約佔蒙古總面積三分之一。望著荒涼的大地,難置信一百年前這裡曾是宗教信仰活躍的重鎮。初見這間重建的哈木林寺只感覺簡陋而失望,但當東戈壁宗教博物館長阿勒坦(Altangerel)說出這裡的故事後,我卻深深被感動了。

1930年代蘇聯宗教迫害時,這偏僻的地方也沒被放過,當時哈木林寺被徹底摧毀,百名喇嘛遭殺害。當時阿勒坦的爺爺也是喇嘛,冒死將64箱佛教文物藏在戈壁中,並且在阿勒坦童年時,嚴格訓練他記誦古物的細目與故事,直到臨終前才告知17處藏寶地點。

1990年,前蘇聯解體後,這些寶藏終得重見天日。64箱古董!可以賣很多錢,對於生活條件極艱困的蒙古人更是筆財富,阿勒坦大可搬到烏蘭巴托做個富有的古董商。但阿勒坦卻選擇留在貧困的戈壁,想辦法籌錢復建舊廟,並且興建了東戈壁省的宗教博物館、歷史博物館,把64箱古董全掛回廟裡和博物館裡。

原來的哈木林寺,是1824年高僧丹增熱布嘉(Danzan Rabjaa,1803~1856)建造,阿勒坦對我說,當時附近的景觀並非如此荒涼,有許多榆樹生長成林,甚至還設有圖書館、博物館與小學等,是大戈壁地區宗教、文化、藝術及教育中心。

1840年代丹增熱布嘉成立全蒙古第一座博物館(位於哈木林寺內),蒐藏達官顯要的送禮、走訪世界各地時的蒐藏,以及他所創作的三百首詩、一百首歌曲、哲學文集、歌劇、宗教繪畫等共一萬件文物。阿勒坦惋惜的說,可惜被搶救下來的只有那64箱。

宗教博物館裡一張英姿煥發的畫像,正是傳奇的丹增熱布嘉,他同時也是名詩人、藝術家、社會評論家。

玻璃櫃中,保存了他童年的玩具,當時六歲的他,與父親以乞討為生,七、八歲即有過人天賦,尤其會做打油詩。
(後來我有一次到內蒙古蘇尼特左旗,當地人說丹增熱布嘉小時候就是在那裡出生的。)

一頂僧帽則是他八歲以後被認證為五世戈壁諾顏呼圖克圖(Gobi Noyon Khutagt)活佛戴的。

天資聰穎的丹增熱布嘉,17歲完成基本的佛教學業,19歲建造哈木林寺。我們可以從博物館中的陳列,欣賞到當時留下的佛教藝術品與文物。像是精緻的銅雕佛像、唐卡繪畫、禮佛的法器,以及跳藏舞TSAM的木雕面具等,這些都是蒙古各地常見的宗教藝術品。

在藏舞TSAM的啟發下,1830年代由丹增熱布嘉開始創作的蒙古歌舞劇開始萌芽,並成立專業的劇團及劇院。阿勒坦指著一座模型,介紹著:「這是當年蒙古第一座的大型歌劇院,建於1832年,有兩層樓及樂團專用的包廂」。而旁邊的一本古舊的手稿,正是活佛創作的300人大型音樂劇:月夜布穀鳥(Saran Khukhuu)的劇本,劇中包含了傳統禮儀,以及充分展現佛教智慧。他說,「這部劇當年在戈壁地區各寺廟演出至1920年代。近兩年,我們又重新訓練了一批人,將這部劇搬出檯面,在烏蘭巴托恢復了演出」。

丹增熱布嘉加因尊崇女性,也創作很多歌曲,頌揚母親與女人的偉大,其中一首Ulemjiin Chanar(意為:Great quality,至高無上的尊崇)至今仍相當流行。他是當時全蒙古唯一提倡兩性平等的人,並且開了女人也可以唸書的先例。哈木林寺旁的山丘上有二座並列的敖包(祈福的石堆),阿勒坦說,兩座似乳房形象的敖包,正是象徵母親的偉大。

現今大佛的位置是當年哈木林寺主殿所在。重建的哈木林寺有兩間寺廟,右邊是盛行蒙古的黃教(格魯派)寺院;左邊紅色外觀的是紅教(寧瑪派)寺院;廟中的一尊蓮花生大師像,是當年丹增熱布嘉蒐集村民一萬多把小刀鎔鑄而成,以告誡世人勿殺害生命。曾經有人問過丹增熱布嘉是屬於黃教還是紅教,他回答:黃教與紅教就像佛陀的左手與右手,密不可分。

經過十多年的努力,阿勒坦率領鄉民重建過去的輝煌文化。寺廟附近的聖地「香巴拉」,當年曾有一百零八座白塔,也在2006年重建完工,恢復了原有樣貌。我正巧趕上香巴拉重建的落成慶典,隨著數千人在高低起伏的荒漠中步行四公里,往瀚海中的香巴拉。在Ulemjiin Chanar歌曲的高亢繚繞的聲中,我深刻感受著蒙古人最虔誠的信仰。

[ 本帖最后由 kuohan 于 2010-3-17 18:37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3 15:07 , Processed in 0.03390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