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844|回复: 9

【好书推介】认识唐卡中的法器、符号的象征意义(六本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23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卡是西藏瑰宝,里面充满难解的象征符号,对唐卡很感兴趣的,往往想要弄明白这些符号到底象征些什么?因此,对感兴趣的同修推荐手边的六本书作为参考资料:

1、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
2、揭开法器的秘密
3、唐卡中的法器
4、藏族文化中的佛教象征符号(藏文版名字:藏族文化中的九组佛教象征符号解说)
5、佛教造像手印
6、喇嘛庙——佛的世界

当然,关于唐卡中的象征符号的解说还有很多,例如《佛教的法器》、《佛教的持物》等,绝非笔者所仅见的这六种,不过有这六本书做辨识的底子,相信对唐卡及佛教造像不会再陌生。

下面分别贴出六本书的具体介绍,第一本书就不重复贴出了,以前我们这里发过电子版。


目  录
译者的话
序言

第一章 八瑞相
 八瑞相  宝伞  金鱼  宝瓶  妙莲  右旋白螺  吉祥结  胜利幢  金轮

第二章 八瑞物
 八瑞相  宝镜  黄丹  酸奶  长寿茅草  木瓜  右旋海螺 朱砂  芥子

第三章 五妙欲
 五妙欲  色  声   香   味   触

第四章 转轮王
 转轮王 转轮王七政宝  金轮宝  神珠宝  玉女宝  主藏臣宝  白象宝  绀马宝  将军宝 转轮王七近宝  宝剑  龙皮褥  宫室 衣袍  林苑  宝座  靴履  转轮王七珍

第五章 象征物与供物
 三宝  三胜兽  和气四瑞 六长寿  三大菩萨 七供碗  祥麟法轮

第六章 动物和神话动物
 大象  鹿  狮和雪狮  老虎  马与风马  四方超自然生灵 龙神 龙众 金翅鸟  摩羯  饕餮

第七章 星象符号
 太阳和月亮   地、水、火、风、空五大要素  须弥山  坛城供

第八章 主要礼仪和密宗器具
 金刚杵 法铃 十字金刚杵 卐字符 金刚橛 天杖 达玛茹 胫骨号筒 嘎布拉碗  钺刀

第九章 兵器
 弓和箭 彩箭 火箭 虎皮弓套和豹皮箭囊 花蔓弓和花蔓箭 宝剑 盾牌 天蝎柄剑 天蝎 水波利刃 利刃 飞镖 镰刀 犁铧 三股叉 三股矛 天蝎柄矛 矛 矛翼 长箭 捐戈 短橛 横棒 骷髅棒 骨架棒 尸棒 弗戈 叉棒 板斧 铁锤 铸锤和风囊 铁钩  套索 花蔓钩和花蔓索 蛇索 铁链 轮盘 木杵 火钵 火团 火轮和风轮 火把 天网 恶魔军队的兵器

第十章 吉祥天母的五种神器
疾病种子袋  红咒语包  黑白骰子  魔线球  拘鬼牌

第十一章 恐怖的替代物和供物
梵天头  砍下的人头  人头花环与骷髅花环  断臂和断腿  小肠  心脏  颅骨  尸林布  经旗布  针和线  巫师神脚

第十二章 手持标识和礼仪供物
莲花  金轮或法轮  海螺  宝伞  胜利幢  摩羯幢  狼幢、公牛幢、和虎幢 旗幡  丝带  三层饰  镶珠缨络  牦牛尾拂尘  孔雀翎  孔雀翎扇和宝镜  孔雀翎华盖  经书  宝箧  僧钵  天杖  比丘用品  佛像  佛塔  念珠  珠宝  如意宝  如意树 水晶  瑟珠  吐宝鼠鼬  金鞭  金耳环和珠宝冠  天宫  香炉  宝镜  水壶  礼瓶  长寿瓶  金色宝瓶  宝箧护身佛盒盆钵  琵琶和弦子

第十三章 植物供品
  荜拨  香橼  萝卜  诃子  玉米穗  谷穗  稻穗  菩提树或道树  神树与花枝 无忧树

第十四章 法源
喜旋  法源  金刚瑜伽母法源

第十五章 朵玛与象征性供品
  朵玛  灵器 赎身品:箭和纺锤  五觉供品 内供

第十六章 手印
  施予印  护法印  施依印 触地印 法轮印 大圆满手印 禅定印 合十印  殊胜三界印  降魔印  期克印  坛城印  纯陀印

附录
  搅拌大海的传说  五部佛  三身  脉轮

词汇解释
   蕴  甘露  无上瑜伽部  阿罗汉  阿修罗 器物  中阴  菩提心露  菩萨  苯教信徒  中脉  断行  明光  识  空行母  法身  滴露  寒林八饰  八大随佛菩萨  八识  八难 八大尸林  八苦  世间八法 八正道 空性  梵文中的五十个元音和辅音  五十一心所  五部佛  五大种  五道  五毒  四等至 四业 四续部 四加行 四静虑  四解脱门  四大  四空 四无量  四喜 四魔  四圣谛  四障  四摄法  大乐  护摩   幻身  金刚滴露 证果者  魔 方法或方便  脉道  九乘 化身 宁玛派 《往世书》 受用身  七支  七圣财  六度  六界
十六空  十方  十恶 十度 如来十力 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果位  三十三 三十二相 三门 三解脱门 三宝 三毒  圣道三要 三根本 三时 三金刚 三界 马鞍形甬道 十二因缘 二资粮 二空 二谛 二障 吠陀 轮回图 般若 本尊 由旬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本书:揭开法器的秘密



认识唐卡图像语汇的精彩入门书《探索西藏唐卡》作者 张宏实诚挚推荐
4组关键概念、35种常见法器,带你认识藏传佛教图像语汇,剖析佛陀的显义、密义教法认识图像是学习藏传佛教最直接的方法!
◎为什么金刚杵被视为是最慈悲的武器?
◎为什么十字金刚杵象征五方佛的坛城?
◎只要手上有一只口吐宝物的吐宝鼠,就一定是财神?
◎很多护法神都要手拿可怕的人头颅钵,为什么?
◎莲花生大师肯定都有一把金刚骷髅杖,为什么?
◎连人体的器官、断臂残肢也可以做为法器?
◎手拿金刚釜是为了砍断什么东西?手拿普巴杵是要钉牢什么呢?
◎宝瓶和平口钵长的很像,两者有何不同?
阅读唐卡图像的意义
唐卡,不仅仅是一幅图画,更是修行观想的依据。藏传佛教透过唐卡中诸佛菩萨的形象、法器、手印等固定的图像语言宣说佛法义理,将佛法思想具像化,协助修行者达到证悟。这种特殊的转化观照,是藏传佛教解说佛法非常重要的工具,也是藏传佛教修行者所使用的图解教科书。
握在诸佛菩萨手中的教法
此书将带领读者探究唐卡诸佛菩萨的法器,透过【四大类35项法器】的分析,窥看诸佛菩萨如何传达他们的任务与使命。本书中法器的类别并非以器物类型来归纳,而是以其功能、任务来分类,共分为四大类:1慈悲与智慧、2空性、3伏恶、4珍贵吉祥。

法器是修行者的密法
藏传佛教中修行者可以透过诸佛“法器”观想出一个纯净的本尊及其眷属聚集证悟的地方,也就是“坛城”,藉此与神秘力量接轨,不受任何魔障的打扰来修法。
谁适合读《揭开法器的秘密》?
1.对“唐卡”充满好奇的人
2.很想认识“诸佛菩萨”的人
3.对“佛像图像”很有感觉、很相应的人
4.想深刻钻研、体悟法器的人

【以上为该书上的自我介绍,不代表笔者态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本书:唐卡中的法器

《唐卡系列4:唐卡中的法器》


目录:
威德吉祥天母
唐卡图版目录
编者序:盛开在唐卡上的藏密法器
第一章 温和的象征物
1.慈悲与智慧
金刚杵
金刚铃
羯磨杵
牦牛尾拂尘
2.福德与智慧
宝剑
如意宝
3.空性
宝镜
琵琶

锡杖
4.身、语、意的纯净
佛像
经书
佛塔念珠
5.威仪
孔雀翎
孔雀翎扇和宝镜
孔雀翎华盖
旗幡
丝带

第二章 恐怖的象征物
1.降伏魔障、断除过失
金刚钺刀
嘎巴拉碗
金刚橛
梵天首
心脏
胫骨号筒
尸棒
摩羯幢
2.空性的喻示
骷髅项链
人肠
断肢
达玛茹
骷髅棒
骨架棒
天杖

第三章 兵器
1.死亡征服者——大威德金刚
弓与箭
利刃与水波利刃

板斧
盾牌
飞镖
2.黑铁匠——善金刚
铸锤
风囊
3.吉祥天母的五种神秘
疾病种子袋
红咒语包
黑白骰子
魔线球
拘鬼牌
4.诱惑与吸引:作明佛母的
花蔓弓和花蔓箭
花蔓钩和花蔓索
5.断灭障碍的智慧:火
火钵
火团
火轮与风轮
火把
6.其他兵器
套索
铁钩
三股叉
火箭
天蝎柄剑
镰刀
犁铧
短橛
横棒
铁锤
蛇索
铁链
轮盘
木杵
天网

第四章 珍贵吉祥
1.八吉祥
宝伞
双鱼
宝瓶
莲花
海螺
吉祥结
胜利幢
金轮
2.财富与长寿
如意树
瑟珠
吐宝鼠鼬
彩箭
长寿瓶

第五章 供物
1.佛教仪式的一般供物
三宝
七供碗
植物供品
2.传佛教仪式的特殊供物
朵玛灵器两种赎身品:箭和纺锤
敬献给善相神的五官供品:五妙欲
敬献给怒相神的五官供品:五觉供
观修无上瑜伽密续的供品:内供
附录一 藏传佛教常见手印及持物的象征意义
附录二 参考书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本书:藏族文化中的佛教象征符号

书名:藏族文化中的佛教象征符号



作者:扎雅·罗丹西饶 著,丁涛,拉巴次旦 译

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

原价:16.00

出版日期:2008-1-1

ISBN:9787800579622

字数:94000

页数:113

印次:1

版次:1

纸张:胶版纸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20128232

编辑推荐


--------------------------------------------------------------------------------


内容提要


--------------------------------------------------------------------------------

本书内容包括:藏族的思想精髓概说、象征符号是什么?它们如何影响我们?藏族文化中九组著名的象征符号、八吉祥徽、八瑞物、七种象征王室权力的珠宝——七政宝、轮王七近宝、七珍宝、六长寿、五妙欲、和谐四瑞、对抗不和谐的三种胜利标志。


目录


--------------------------------------------------------------------------------

汉文版序
前言
藏族文化中的佛教象征符号
 藏族的思想精髓概说
 世俗谛
 胜义谛
象征符号是什么?它们如何影响我们?
藏族文化中九组著名的象征符号
 一、八吉祥徽
  宝伞
  金鱼
  宝瓶
  妙莲(荷花)
  右旋白海螺
  吉祥结
  胜幢
  金轮
  八吉祥徽的一般意义
  八吉祥徽是如何应用的
 二、八瑞物
  铜镜
  牛黄
  乳酪
  长寿茅草
  木瓜
  右旋白海螺
  黄丹(朱砂)
  白芥子
  八瑞物是如何应用的?
 三、七种象征王室权力的珠宝——七政宝
  金轮宝
  神珠宝
  妃子宝
  大臣宝
  大象宝
  绀马宝
  将军宝
  七政宝是如何应用的?
  曼荼罗与曼荼罗的奉献
  七政宝的其他用法
 四、轮王七近宝
 五、七珍宝
 六、六长寿
 七、五妙欲
  三界
  五妙欲是如何应用的?
 八、和谐四瑞
 九、对抗不和谐的三种胜利标志
结束语

作者介绍


--------------------------------------------------------------------------------


文摘


--------------------------------------------------------------------------------

藏族文化中的佛教象征符号
  藏族的思想精髓概说
 作为藏文化的基础,佛教的教义,尤其是在过去的20年中,在许多出版物上出现并受到关注。在此,我只能讲解有限的几个重点。佛教是一系列旨在结束苦难的讲解和实践方式。佛教实践者通过道德伦理行为达到这个目的——控制行为,不做任何危害众生的事情——即使是最微小的昆虫,以及通过心一境性的修定洞察事物的本质。
如果有人提问,和西方思想比较起来,什么是藏传佛教思想的独到之处?我马上会想到的是有关现实的不同观念。藏民对他们自身和世界有独特的想法,对现实的起源和个体在其中的位置有独到的看法。
尽管佛教一直归于世界宗教的范围,但是它是不是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宗教还是未确定的问题。在这里,我要着重指出,准确地说,当考虑现实的概念时,我们很小心地不去用“宗教”这个词,以不给人留下我们谈论的是信仰而不是知识的错误印象。
  世俗谛
根据我们的认识,在时问和空问中作为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映入我们眼帘中的任何现象、任何物体都由其瞬问的本性构成,在物质和非物质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即刻消逝。总的来说,就是“原因与条件”(因缘)。具体如下:(1)分立的组成成分,包括直至瞬间组成中的最小的微粒和亚微粒;(2)组合或形成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独立的物体随之而来的分裂的过程;(3)更进一步,作为感知主体的观察者;(4)掌握、识别和命名的感知过程。因此,没有事物,根本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让我们将手放在上面,然后说:“这是真正的事物的本质,这是桌子的桌子本质,这是树的树本质,这是汤姆的汤姆本质。”
诸法附有条件性,并且彼此相互依存,如在前言中提到的一样。描述这一现象,藏文用语是“丹智”。十分有趣的是,这个词由“丹”意为“支持,基础”和“智”意为“依赖,条件性”组成。对熟悉佛教术语的人来说,“丹”是指一切事物的存在都基于众多因缘和合生,即依附于原因和条件;而“智”是彼此相互依存,而后形成的无则不生的关系。这样一来,仅用两个音节(即“丹智”)就足以表明,这里并不是诸法不存在,诸法的确存在,但却不是按照我们想象的方式存在。相反,它们依附于条件而存在,也就是说它们自身的存在是无法成立的。这就是著名的空性学说,佛教教义的要点之一。这种对于观察事物方式的简单的描述,几乎无法说明实际经验中事物变化的结果,尽管如此,我还要对此做一些说明。
 组成我们这个现实世界——当然也包括我们自身——物质与非物质因素的松散的结构,全方位地持续变化着。这种改变的过程以及现实的组成自身都可以受到来源于我们感知的影响。假设我们现在的感知能力是有限而肤浅的,就还存在许多未被发现的东西。由于现实本身没有一种与之俱来的存在,所以它不能限制(人们的)这种发现。这种扩展了的感知将会向我们展示更广阔的现实的视野。这种思考会导致更大程度的好奇心和开放,其结果就是我们固有意识的自我束缚的局限,也许将第一次受到轻微触动。
 如果我们能继续坚持下去,我们将会通过不断的实践学会对事物存在的直接感知;如果这是一个需要争取的目标,那么又会有一个必然的问题——现在我们如何感知事物?人们很容易想到的答案是:任何一种事物,通过印象和感知的刺激向我们展示出来的事物,都将即刻优先于其他一切的,被归为可能的三类——乐受、苦受和舍受。此三受对我们自身的不同影响分别是符合自我的,就是令人愉陕的乐受;危害自我或是让人不舒服的则是苦受;除此两者外,其他都是中性的舍受。
  令人惊奇的是,无论事物有多庞杂,是乐是苦立即被三受判断。
当然,这种行为我们已操练了几十年,我们十分看重自身和自身的幸福——这是我们所有快乐的集中点——这使我们感到莫大的动力,快速而确定地去判断我们的感觉。
在现实中,这种简单的分类有很高的错误比例,但在一生当中,我们却可以毫无困难地向自己隐瞒这个事实。紧随着不同分类的感受,我们自身行为的表现是,自动攫取“乐受”,试图破除“苦受”,而不顾大部分“舍受”的存在。这种程序使事物对我们自身和行为产生了很大的操纵力。我们一直被它们奴役着,而且这种束缚没有终点,我们经常会碰到不能拥有但却极度渴望的令人快乐的东西,和无法避开的危害我们的令人不快的东西,一次又一次,我们痛苦地发现完全掌握这一规则是不可能的。所以,尽管在意于幸福和快乐,但这种令人感到沮丧的过程却只带给我们痛苦。悲剧性就在于我们如同木偶一般,丝毫不了解“怎么样和为什么”。实际上,只要这种痛苦的根源“无知”存在,我们就永远也无法改变痛苦的现状。
如果回到佛教诸法性空的观点,并将其应用到我们自身,就会有一个令人惊异的发现:自我,我们一直为之焦虑并不顾一切代价想要取悦的也仅仅是一种条件性的、毫无自身独立存在的现象,和我们感知到的其他现象毫无二致。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我们要疯狂地去分类?为什么让事物对我们有如此大的操纵力?我们一旦通达空性,就会消除无知,从而我们就结束了一切愚蠢的举动。我们仍然能生存下去,同样,面对美好事物感到愉悦,为失去感到痛苦,但疯狂追逐和被追逐的紧张不安却远离我们,我们放弃了去控制诸法的强烈冲动,学会了在顺应诸法的潮流中没有任何阻力。十分讽刺的是,正是这种不受束缚的态度,使得我们的影响力得以成倍地增长。而这种夸大的自我意识控制了我们能量的发挥,将它消灭了,我们会感觉好得多,也能成就得更多。
领悟空性是根除一切无知和盖障最有力的武器。它断绝所有对事物本身的错误认识过程,实际上是对一切现实的过分看重;消除了在“我”和“其他的世界”之间一切人为的界限,就结束了我们的孤立。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通达空性是迅速的、及时的,并且是最终逃避痛苦的唯一手段。
这些认识也回答了那些由于对空性纯抽象的理解而引起的问题:“如果我们在现实中确实无自我的存在,那么它是否变得无益、令人厌烦、毫无价值呢?”
当我领悟到自我的空性时,我不就成了没有感情的机器人了吗?答案是这样的:一方面,如上文已提到的,通过究竟般若通达空性才会消除无知,和一切与之相伴的痛苦根源。至于对现实自身的理解,当我们去考虑现实的另一方面时,就会得出另一种答案,与之俱来的存在的非存在性和可能的无限存在性这两者意义是相同的。
我们感受到的一切现象,尽管有无数的方面和形式,都仅仅是微小的一部分——一个瞬间感知到的表现——从属于具有各种可能性的现实,这种现实具有无数种表现形式,每种表现都可能在任何时候,在依赖性存在中显现出来。以上提到的任何一种影响因素(组成、过程、感知主体、感知过程)的任何变化都会导致“新渠道的形成”,甚至试图去理解和估计我们自身和周围现象的潜力,这种变化都会彻底地改变生命的状况,在素质提高的道路上前进一步。
在此,“素质”(特质)指的是什么呢?在藏语中,有一个词“具”,意为“精华”——汁液(甘露)和精力或者是“内容”。这个词原来用于描述植物或食物的“特质”,但在移觉后也用于指生物、环境、能源等等纯粹的“特质”。在藏语中,用“容器和内容”来指整个世界。世界是由,而且仅仅是由生物和为之创造的环境组成的观念——正如“丹智”的含义——仅两个音节就扼要地表达出来了。
不是从西方的视角,我想从藏民的视角举几个例子说明“具”的方式和作用。我们会说,完整的未被破坏的,具有某种力量的土地充满了“具”。如果我们屈服于这种力量,就可以从那里汲取“具”,感到活力、幸福和纯洁流入我们体内,另一方面,原子能电站因其特殊性有着大量的能源——却几乎没有“具”;忠诚和热情的人、处于激励生存状态的人散发出大量的“具”,而挤在下班火车上的疲倦的工人只有很少的“具”;只是两句匆匆、自言自语式的谈话不具有很多“具”,而真正的、深刻的、基于同情和关怀的交流却是所能找到的对“具”的最丰富的表达之一。
这个世界普遍缺少“具”,人们遭受种种痛苦却不知其原由。也许他们发现尽管从外表上看,生活中的一切都很不错,但实际上,生活却平淡、乏味,令人不满。如果他们对生存“质量”的渴求不能得到满足,当所有替代性的满足消失时,诸如沮丧一类的精神上的困扰就会出现。因此,最明智的事情就是提高质量来丰富生活,对我来说,这是适合并且需要在东、西方思想中建立联系的一个方面。如果西方世界迫切地需要“具”,需要真正的个人和社会生活的质量,就必须准备去除关于自身和现实中僵化、旧有、有限的观念,建立一种立足于对“具”的认知和强化的、新的、宽泛的、现实的观念,避免对现存“具”的破坏。所有这一切都以感知和理智力量的增长为前提,并只能通过精神方式获得。智力活动固然重要,但是单纯的哲学思想的构建和对宗教训诫虔诚的接受都不可能帮助我们在这方面有所进步。经验表明,修心和冥想静修最有助于获得更深刻的知识。由于积极因素或单纯的“质”与现象、人以及事物变化的过程有关,所以“具”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理所当然的东西。理智的贫乏就会导致“具”的削弱甚至完全消失,但也可以通过感知、崇敬得以创造和加强。在基本上以精神为导向的文化中,很可能就是这种情况。
让我们再回到藏区,人们普遍地赞同藏族文化包含了高度集中的“具”,即使并不将藏族文化体系理想化,即使再苛刻一些,普遍来讲,任何一种宗教传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但事实仍然是,几乎所有的藏族人都有一种对于“具”的主观经验,这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据他们的感知,单纯的“质”存在于藏族社会体系中,存在于它主要的代表中,首先存在于它的宗教基础中。也许有人会认为——无论他将藏族人看作是落后的愚昧的民族或是将其看作一个精神文化高度发达的民族——藏族的主观态度,不是多愁善感的,也不刻意掩饰他们自身体系的缺陷,而是完全、毫不动摇地以“具”来塑造和深入生活根本。多年以来,他们始终能牢牢保持自己民族的特征,这种决心是如此强烈,以致去过藏区的旅游者都经常提到并评论它。
如果在一个特定的群体中,他和周围的或远或近的人共同分享“具”的感受,这种强大的群体观就会发展起来,同时一种根深蒂固的一致的价值观念也会产生。“具”产生的原因和结果远远超越日常事物的范围。如上所述,它们是真正的灵性,而不是虚假虔诚的结果。我经常希望能在整个范围内了解并表达这种复杂的事物,这就是为什么在一开始,我认为藏区的种种现象不能单纯以“宗教”一词来解释的原因。尽管宗教和宗教的实践可能充满了“具”,但不是必须如此。
即便是藏族,其中也只有少数人理解——依此方式理解佛法,其性空观决定现实的存在,以及诸法中纯粹“质”的感知和强化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地方一样,我们周围也是如此,存在着范围广泛的宗教理论和实践活动,从简单的民间信仰直到与最深邃的洞察力相联系的修习和认知。
  胜义谛
抛开世俗谛,对素质的认识也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不同文化和教义的精神体系,包括藏传佛教,都指明用感官捕捉到的真理只是世俗谛之一。相信我们可以将注意力从已知的世俗谛中转移,将意识向远处延伸去感知其他的现实,甚至带着我们自身的特征在它们之问移动。怎样才能学会这样做呢?
为了不使自己负担过重,迷失方向,在世俗谛的基础上,我们知道要接近另外一个真理,一个已被我们严格定义和精确描述的真理,为此,我们需要和一些已经深入其中并可以指导我们的上师密切合作,上师和修行者充分利用和描述象征符号相关的胜义法非此即彼的现实。修行者开始时也许只能理解和诠释在极有限的世俗谛的范围之内所提供给他们的种种暗示和一些信息,这不要紧,经过一些帮助和努力,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其他不同的理解,对胜义谛的直接和有效的感知。达到这种境界的方法详述在印藏佛教的密教经典中。
是否真的存在这种真理,这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结果最后如何,只能根据个人的经验来回答。如果没有直接进入的途径,那么即使最精彩的描述也毫无用处,相信与否都同样无法令人满意。但如果我们创造所需的条件,以正确的目的继续冥想修炼,那么,不管开始我们是否能设想到有不同的真理——我们肯定已达到了意识中更细微的层面,并学会了不同感知的方式。在一段时间后,密宗的真理将成为毫无疑问的事实。
假设障碍可以克服,胜义法的存在也可以接受,但始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我们自身在世俗法中很快乐时,为什么还要费力去探索其他的现实或法?佛教徒马上会考虑到这是因为这个世俗谛太狭窄、有限,令人不满和充满痛苦。在密宗中,因为法则不同,人们可以享有更多的自由。首先,通过意识的扩展,再通过密宗修习得到的巨大帮助,我们有机会取得更大的进步。随着人们的前进,道路变得越来越陡峭和危险,与终点距离越来越短,但无论如何,每个人必须亲自经历这条道路上的每一段,其运行过程中根本不存在魔法或其他任何代替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本书:佛教造像手印



编辑推荐:本书由三部分组成:《造像量度经》和《重编诸天传》的点校本为第一部分,造像量度经是清代工布查布编著,清中期以来被奉为规范佛教造像的经典;《重编诸天传》为南宁僧人行霆据释神焕编著的《诸天传》补充订而成,主要论述天台宗伽蓝安置的古代南亚次大陆二十位诸天神之由来,并依《金光明忏法》等经典定其道场列位。本书对研究佛教造像尤为珍贵。第二部分主要是对第一部分的补充说明,以图为主,附有各种佛像、菩萨像等,第三部分为附录图集,第四部分为密教印图集。

《佛教造像手印》的修订本,由以下四部分组成:《造像量度经》标点本、《重编诸天神》标点本、附录、《密教印图集》。

目录
编者说明
造像量度经
重编诸天传
附录:
佛寺与佛像
金刚
山门与天王殿
大雄宝殿
菩萨
观世音菩萨
中国的罗汉
汉化的诸天
璎珞与华鬘
附录图集
汉化佛寺配置模式图
四大天王
常见手印
九品往生手印
须弥座
莲花座上的佛
观音像
千手千眼觀音持宝像
十六罗汉
二十诸天
璎珞遍体的菩萨
密教印图集

笔者注:有一本同类性质的书,佛教造像量度与仪轨(宗教文化出版社),也可以参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0-2-23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本:喇嘛庙——佛的世界

名字有点土,可作者还算内行,有一定参考价值。



内容摘录:

喇嘛庙——佛的世界(第五章)

作者: 金申   

六大类器物

藏传佛教内的各种法器、供器等繁多,大致可以分成六大类,即:

1、礼敬类

袈裟、项珠、哈达等。

2、称赞类

钟、鼓、骨笛、六弦琴等。

3、供养类

供台、水盂、花笼、花盖等。

4、持验类

念珠、木鱼、金刚杵、磬、灌顶壶等。

5、护摩类

护身符、秘密符印。

6、劝导类

刻有或写有六字真言的轮、筒、壁、幢、石等。

但这些器物不仅限于一种功用,有时是兼有几种功用,下面的介绍我想

将这些分类打乱,因严格按分类介绍有时一种器物会重复介绍几次,例如白海螺,应属于称赞类的乐器之中,但介绍到“吉祥八清净”时又有白海螺。为避免重复,下文只将那些不大常见的略加解释,其余则不一一介绍了。

六字真言

在喇嘛庙的建筑檐枋的彩画上,天花板图案上,门框上和大大小小宗教器具上到处可以看到六个梵文或藏文的字母(蒙古地区庙宇还能看到八思巴文字),这就是藏传佛教内最尊崇的一句咒语之一,称为六字真言。

这几个字汉文读音是(weng)唵(ma)嘛(ni)呢(ba)叭(mi)咪(hong)吽,密宗认为这是秘密莲华部的根本真言,也就是莲花部母观世音所说的真实言教,所以也称为六字真言。

“唵”表示“佛部心”,念这个字时,身体要应于佛身,口要应于佛口,意要应于佛意,也就是说要身、口、意都与佛成为一体,才能获得成就。

“嘛呢”二字梵文的意思是“如意宝”,表示“宝部心”,这个宝贝又叫嘛呢宝,据说它隐藏在海龙王的脑袋里,如果得到这个宝,入海就会有各种宝贝前来会聚,进山则各种珍宝也能无所不得,所以又叫“聚宝”。

“叭咪”二字梵文的意思是“莲花”,表示“莲花部心”,比喻佛法像莲花一样纯洁。

“吽”字表示“金刚部心”,是祈愿成就的意思,即必须依靠佛的力量才能达到“正觉”,成就一切,普度众生,最后成佛的境界。

也有一种理论认为,“唵”字和末尾的“吽”字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只是感叹词,能够解读的意思不过就是“如意宝啊,莲花喲”!是一句没有念完的佛经,或者说是一句简短的咒语,表现出赞叹观音,希望发财,憧憬幸福的心情。

藏传佛教内将这六个字看成是一切经典的根源,循环往复不断念诵,既能消灾积德,功德圆满而成佛。

因此之故,这句简短的语录可以说是触目皆是,大到摩崖石刻,小到椽头瓦当图案乃至手中的嘛呢桶,都是这六个字母,给人以强烈的宗教气氛。

和嘛呢咒相关的还可以列举很多,如嘛呢石,嘛呢旗,嘛呢桶,嘛呢幢等等,不一而足。

除了大量地刻写绘制外,僧人们或老年牧民们整天时时刻刻,喃喃念叨的也是这句话,表现出对幸福的憧憬和对观音的崇拜。

喇嘛庙里每年还有一个重要的法会“嘛呢法会”也是专门为祈颂观音而举行的。

按《造像量度经》的要求,这些咒语字母最好用梵文书写,因梵字是从梵土而来的,无论见者、闻者、读诵、礼拜、供养、右绕都能获得利益。如不熟悉梵文,那藏文、汉文也能代替,但这不过是退而求其次罢了。

嘛呢堆和嘛呢旗

在蒙藏地区的山口路边还常可看到用石块堆积而成的圆锥形石堆,有的可高达二三米以上,这种石堆里边也有经咒、佛像等,信徒们路过时,都要随手往上添加石块,那石块上也有的刻画着佛像、经咒。在西藏地区,还习惯将一对巨大的牦牛角也奉献在这里,角上也刻有经咒,上面还系有各色哈达,使人看了真有一种神秘古奥之感。

在蒙古地区,这类石堆蒙语称为“鄂博”或“敖包”,汉语简称为“脑包”。它本来是旗界、牧场、畜点、营地的分界标志,起源大概也很古老了,应该是元明时代藏传佛教没传入蒙古地区时就有的东西,大概是由于藏传佛教的传入,使这几种功能都相互融合了,所以蒙古地区这种大石堆也很多,在没有石块的广袤草原上,牧民们往往用枯树枝推积成一个大鄂博。

在这些嘛呢堆或寺庙顶上、毡包顶上又往往竖立着嘛呢旗,它用各色布条写上六字真言等经咒,捆扎成串,用木棍挑起来,树立在那里,称为嘛呢旗。

牧民们路过这些地方,都要下马致意,顺右转一圈。蒙古地区每年秋天还要隆重地举行祭鄂博活动。

嘛呢桶和转轮藏

在喇嘛庙的屋檐、廊下殿角等处经常可以看到一排排直立的圆木桶或铜铸的圆桶,高一、二米,木制的多为大红色,上面刻写着六字真言,外有木框,上下有轴,用手轻轻一推即可转动,藏语称为“古拉”,因它面上写有或内装有嘛呢咒,一般人也称为嘛呢桶。

它的数量不限,小殿宇廊下有三、五个,大的殿宇回廊四周可有数十百个一圈环绕。

到了法会时,各地来观瞻礼拜佛寺的僧众每人依次从转桶旁经过,都要用手推动一下轮桶,数十百个轮桶一齐转动,嗡嗡之声不绝于耳,很为别致。

这是因为这些轮桶里边是空的,内装写有六字真言和其它经咒的经卷,用手推动一圈,即表示将经咒念了一遍,与诵读同功。不过这些桶转动的方向必须是从左向右,也即顺时针方向转动,否则是无效劳动。

除了这类大型经桶,还有小型的嘛呢轮,是用银、铜金属打制的,上刻真言及浮饰图案,下有手柄,很为精美。桶上还缀有小索坠,用以加速它的转动惯性。信徒们一般右手持嘛呢轮,左手持念珠,特别是老年人,闲来无事,手中转动,口中念念不停,也是一种健身运动,在蒙藏地区常可看到。

嘛呢桶还有利用风力来转动的,一般是安装在屋顶、毡房顶上,用木制或是纸制的。还有水力推动的,甚至还有利用烛火像走马灯一样转动的,总之凡是能转动的一切动力都充分利用到了。

和嘛呢桶的意义相同的器具在内地寺庙也有,称为转轮藏(音zang),只不过它的外形不是圆柱形,而是类似一座花塔,也是上下有轴,可以转动。因内中装藏经,所以称为转轮藏。

这个器物是南朝梁时有个名叫傅翕的居士(字玄风,497—569年)发明的,他鉴于老弱妇孺不识字,无法读佛经,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将经律论三藏经典(也有加上杂藏的,共称四藏)放在这转轮藏的各格中,令信者一推,即与看读同功(《释门正统塔庙志》),傅翕也因此被人尊称为(傅)大士,后来他也舍弃田宅,带着两个儿子出家了,法名“善慧”。

在内地寺庙里还有的专建转轮殿,也有供(傅)大士像的,有时身旁还有二小童子,表情欢愉,被俗称为“笑佛”,但没有出处记载,传说这就是傅翕的两个儿子,左边的叫普建,右边的叫普成。

宋代李诫著的专讲建筑规格的名著《营造法式》里还记载了转轮藏的详细尺寸要求,它是八楞形的,有的寺庙还在这八面龛中塑了八神将像,也有的塑一尊供奉鲜花的将军像。

在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上也有转轮殿,内中木制的轮藏很高大,轮藏下有地下室,当皇帝、太后要用手扶动时,地下室里也要有人配合推动,这样上面才能转,皇帝等只轻轻用手扶一下就表示念过这经了。

曼荼罗

我们到寺庙参观时会看到天花板上,壁画、帛画上等画有那圆形、棱形、八角形的各种图案,此外还供有各种立体的铜铸或木制的小宫殿一样的模型,这是什么含义呢?

我们知道,显宗佛教主意理论,对佛理用理论系统地阐释出来。而密宗最注重事相,也即是说对佛理侧重于用图像、图解、模型之类显示出来,这种图示就是“曼荼罗”。(图55)

“曼荼罗”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坛”、“坛场”。藏语称为“吉廊”。早期曼荼罗是古代印度密宗修法时为防止魔众侵入,在修法场地筑起的一圆形或方形的土台,国王即位或梯度僧人均在台上举行仪式,邀请过去、现在、未来诸位神佛亲临作证,并在台上绘出他们的形象。以后逐渐演变和发展出多种形式和类别的曼荼罗。

例如,在显教中“转识成智”这个教理,在密教中就用五方佛来表达,认为只有接受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也是释迦佛的法身佛)的五种智慧才能成佛,这五种智慧密教就用五位佛像来表示,或画五尊佛,或铸五佛团坐像,或用代表五佛的五个梵文字母组成图案,甚至造一座五塔,都可称为曼荼罗。当然这只是五佛五智曼荼罗,代表其他佛理的曼荼罗还很多。

曼荼罗可分为四种形式:

一、         大曼荼罗

用代表地、水、火、风、空的青、黄、赤、黑、白五种颜色,分区域绘画神佛的形象,表示他们前来聚集。

二、         三昧耶曼荼罗

不画出神佛的形象,只绘出他们所用的珠宝、金刚杵、刀剑、法轮等等,

用这些法器组成图案。修行者看见这些道具就如同看到某尊佛一样加以膜拜和观想。

三、         法曼荼罗

不画佛的形象也不画他们所持的道具,而是只写出他们梵文名称的第一

个字母代表,修行者看见字母就如同看到佛一样。

前三种形式的曼荼罗都是平面的。壁画、唐喀和殿内天花板上的曼荼罗

图案都是这一类。

四、         羯摩曼荼罗

即立体曼荼罗。一般是用青铜或木头制作,根据修法者供奉修习不同的

本尊而有不同的形式。

这种立体的曼陀罗,像前面介绍过的五塔寺,承德普乐寺的阇城都属于

这类曼荼罗。

在普乐寺旭光阁内也有一座高大的木制曼荼罗,用三十七块方木头组成,上供铜铸的胜乐金刚像。

内蒙古五当召内也有两座铜铸曼荼罗,它们是歇山式的古建筑,下有城墙环绕,城墙四面有金刚交杵,宫殿的栏杆、台阶、瓦脊、兽头、花饰等非常精美可爱,游人们一般俗称为“铜城”。

曼荼罗除了绘制在布帛、天花板上以外,还有的是在作法时画在地面上的,绘画时也有一套仪轨要求,如《陀罗尼集经》即记载,先要用香水泥地作坛,画师们还要沐浴,受斋戒,不吃五辛酒肉之物,坛上要支帐,鸣奏种种音乐,四方供饮食果子以供养阿弥陀佛,画师身着白净衣,用彩色粉和安息香等香料作画。

在地上或木板上绘曼荼罗还有用各种颜色粉漏印制而成的,将色粉装入尺余长的金属管子内,管端有一小孔,画师一手持金属管,另一手用一小棒敲击管子,通过振动将色粉漏下来,用不同的色粉组成曼荼罗图案,色彩非常艳丽丰富。

佛教认为宇宙有二十八层天,欲界六层,色界十八层,无色界四层,但只有时轮金刚城不在天上而在地上的“香巴拉”国(见“时轮金刚”条),所以人多愿转生到时轮金刚坛城。这种用色粉漏印制而成的坛城也多是时轮金刚坛城,所以也叫“尘色坛城”,法会完毕,这坛也就毁弃不用了。

吉祥八清净

在喇嘛庙中常见的吉祥图案是轮、螺、伞、盖、花、罐、鱼、长,称为吉祥八清净,也即俗称的八宝图案。

一、         轮

轮就是法轮,像个圆形的车轮一样,古时候在印度,轮也是一种兵器,

后来佛教吸收为法器,象征着佛法永不熄灭,像轮子一样旋转不停,也就是说佛法不停留在某人某地一处,而是到处传播。所以寺庙的墙壁上也常写着“法轮常转”,即是这个意思。

法轮一般都制成八根辐条,以象征释迦一生传教的八件大事。

在寺庙的屋顶正中往往都安装着铜制鎏金的法轮,左右各有一伸颈俯卧的金鹿,这是象征着释迦在鹿野苑(今印度比哈尔邦瓦腊纳西城西北十公里处)初转法轮,首次说法。《毗奈耶杂事》中有:“刻转法轮象,两旁安鹿伏跪而卧。”汉族群众一般俗称为“二鹿听经”,这也未尝不可。

二、         白海螺

这是法会时吹奏的一种乐器,按佛经说,释迦说法时声音洪亮如同大海

螺声一样响彻四方,所以用它来代表法音。在《大日经》中即有:“汝自于今日,转于救世轮,其音普周遍,吹无上法螺。”就是这个意思。或者说叫“妙音吉祥”。

海螺一般都洁白莹润,表面光滑细腻。有的上面还雕刻有连续图案花纹,作为乐器使用时,还要附加上铜或银的饰件和吹口。

小的法螺也作为佛像、佛塔腹内的装藏之物。

但要注意的是,海螺外壳上的自然生长得螺纹也要自左向右旋,称为仙螺,否则不能作法会使用。但右旋的海螺据说极为罕见(见《造像量度经》)。

三、         白伞

伞在古代印度本来是贵族和皇室的象征,是贵族们出行时的仪仗器具,

后来被佛教采用,象征着遮蔽魔障,守护佛法,即所谓的“张弛自如,曲复众生”。因此也是一种吉祥清净之物。

四、         盖

所谓盖即是幢,也叫尊胜幢,它不像伞那样可以曲张,而是呈圆柱形。

幢本来是古代印度的军旗,佛教用来代表解脱烦恼,得到觉悟的象征。藏传佛教中认为它是“戒”、“定”、“慧”、解脱、大悲、缘起和脱离偏见的象征。所谓有十一种烦恼只有尊胜幢才能将他们降服。

尊胜幢也可制成铜的,外表鎏金,矗立在殿宇四角,上面浮饰着交杵、索子、双鱼、金翅鸟等图案,藏语称为“根其勒”,意义和用各种颜色的布帛制成的幢一样,均是吉祥压胜之物。

五、         花

花即莲花,佛经上说莲有五种,颜色各不相同,但以白莲花最为高贵,

所谓“出五浊世,无所污染”,是高尚纯洁的象征。佛经中用莲花喻佛法的例子很多。

如袈裟的异名又叫莲华衣,喻清净无染之意。五佛五智之一的阿弥陀佛的妙观察智又叫莲花智,佛菩萨的坐席称为莲花台等等,非常之多。

六、         罐

罐就是水罐,由于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的不同,汉地图案画的是个水罐

形,但喇嘛庙图案中所见到的是本巴瓶形,称为瓶。这个瓶作为吉祥八清净之一是净瓶,同时也是密宗修法灌顶时的法器之一。

喇嘛庙中的瓶内装净水,象征甘露,瓶口插有孔雀翎或生有如意树,象征着吉祥清净和财运,或者说福智圆满,具空无漏。

七、         鱼

鱼也是这样,有画成金鱼形的,有画成鲤鱼形的,八吉祥中一般画成双

鱼形。因为鱼是在水里自由游泳,自在生长的可爱动物。用鱼来代表得到解脱,坚固活泼是非常恰当的。

八、         盘长(吉祥结)

俗话叫“万字不断”,因它是个“卍”字,但组织成盘曲的没有开头和结尾的图案。用它来表示佛法回环贯彻,求无障碍。

七种宝

我们平时所说的七珍八宝,这八宝就是上文说过的吉祥八清净,为轮、螺、伞、盖、花、罐、鱼、长。七珍佛经也称为七宝,到底哪七宝,各经也略有出入,《法华经受记品》中是金、银、琉璃、砗磲(音车渠,即贝壳)、珊瑚、玛瑙、珍珠、玫瑰,也有的佛经加上玻璃合琥珀的,去掉珍珠或珊瑚,总之都是人间的稀有珍宝。但喇嘛庙内常见有另外的七种宝,这七种宝或是画的,更多的是做成立体的供器陈列在供桌上。

按照《增、阿含经》和《大宝积经》等记载,转轮圣王有七种宝,这七宝是:

一、         轮宝,即法轮,意义已述过。

二、         主藏宝,也叫嘛呢宝,表佛法如宝藏,海螺形。

三、         妃宝,女性菩萨形,去烦恼得净乐。

四、         大臣宝,文官坐像,表智慧理性。

五、         象宝,一头白象,背驮宝珠,表佛法大力,佛法远扬。

六、         胜马宝,白马,身带鞍疆,表吉祥消灾,一帆风顺。

七、         将军宝,一持兵器的武士像,表护持佛法。

这七种宝在寺庙常见到,又用金、银、铜、珐琅制作和木雕的,制作非常精

美。

喇嘛庙里还供有另一种七种宝,他们是剑、虎皮、坐垫、供佛水、袈裟、佛殿和轮子,一般常见是画在唐喀上,至于那意义也不外是佛法弘扬,吉祥如意等等。

六拏具

在许多木雕、铜的佛像背光上,都能看到祥云卷草和各种吉祥动物组成的图案。这些动物可以归纳为六大类,称为六拏具。

按照《造像量度经》的记载,六拏具是:

一、              伽噌拏,汉语即大鹏,是表慈悲之相的;因梵文慈悲和大鹏鸟的发音相似,所以用大鹏表示慈悲。

二、              布啰拏,汉语鲸鱼意,图案上表保护之意。

三、              那啰拏,汉语意龙女,表救度之相。

四、              波啰拏,汉语意童男,表资福之相。

五、              福啰拏,汉语为兽王,一般画成狮子,比喻自在相。

六、              救啰拏,汉语为象王,意为善师。

因这六件饰物词尾都带拏字,所以也叫六拏具。在北京居庸关元代的过街塔石券门和南京大报恩寺石券门上,以及呼和浩特五塔寺券门、北京五塔寺券门上都可以看到这六拏具的浮雕图案。

七种供养

在佛堂供案上的供品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在铜制的盅里放入清水、柱香、饭食等供品,一般是七个,其排列顺序和供品在蒙藏地区也大同小异。

供水灯藏语称为曲丁,供油灯称为曲贡,将七个配成一套称为七种供养。顺序是水、水、花、香、灯、茶、饭。也有称为二水和五受用。

据说这象征着释迦成佛前四处游方,化缘投宿到施主家,主人要先端上两盆水,作洗脸,洗足用,然后奉献鲜花和香料,再奉献灯烛请释迦讲经说法,最后献茶进饭。以后演化成为供佛香案上的象征性的供品。

这些供品我们大多见过,只有食物是用酥油捏成的尖锥形,上附花饰,香是柱香,裁成数十公分一段,一捆捆竖立。

金刚杵

金刚杵梵语叫伐折罗,原来是古印度的兵器之一,后来被密宗吸收为法器。印度古代传说,有位饮酪仙人,他死后骨头变成了金刚骨,帝释天用来制成了金刚杵作为兵器。

佛教密宗用来代表坚固、锋利之智,可断烦恼,除恶魔,因此它是代表佛智的,有不性、空性、真如、智慧等等含义。

金刚杵有独股的、三股的、五股的、九股的等多种,一般以五股的为多见。

《大藏密要》说,金刚杵菩提心义,能“断坏二边契于中道,中有十六大菩萨位,亦表十六空为中道,两边各有五股,五佛五智义,亦表十波罗蜜能摧十种烦恼。”所以金刚杵图案在喇嘛庙里触目皆是。

在图案和曼荼罗上还常可以看到两个金刚杵垂直交叉,呈十字形,称为金刚交杵,据《陀罗尼集经》卷四“十一面观音神咒经”说,如果要使修法有成就,修法时的坛场外院四角要各安二金刚杵,交叉如十字形。

金刚交杵在北京居庸关石券门图案上和一些立体曼荼罗上都可看到。

金刚橛

它原来也是兵器,后被密宗吸收为法器。有铜、银、木、象牙等各种材料制成。外形上大同小异,都是有一尖状刃头,但手把上因用途不同而装饰不一样。

有的手柄端是佛头,也有是观音菩萨像,观音头上又戴五骷髅冠。最上端又有一马头。都有忿怒、降服等意思。

金刚撅又叫四方撅或四撅,修法时在坛的四角竖立,意思是使道场范围内坚固如金刚,各种魔障不能前来为害。

金刚铃

金刚铃的外形类似我们今天的手铃,也是修法时所用的法器,它的柄端也有佛头、观音或五股金刚杵形,这五股杵形的称为五钴铃。

它的意思也是惊觉诸尊,警悟有情的意思。在和金刚杵一起使用时,这些法器也有阴阳的含义在内。一般以金刚杵表阳性,以金刚铃表阴性。有阴阳和合的意思在内。

为什么有的铃柄端头铸有凶恶的像魔王一样的头呢?据说释迦佛说法时,魔王波旬(意为杀者)前来搅乱,佛弟子都走散了,释迦佛将他降服,并将他的头铸在铃柄上了。

月刀

月刀多少有点像我国古代的兵器斧,它也是修法用的法器。柄端是金刚杵形,下有斧状的刀身和刃口。

这个法器多为佛母用,修法时佛母左手持嘎巴拉碗,右手即持月刀。按密宗的说法,这也是断贪、嗔、痴、慢、疑、恶见等六种根本烦恼的标志和象征。

月刀也多为银、铜、木、象牙等制作,手柄和器身上雕饰着龙头、火焰、连珠、卷草等,极为精美,抛开宗教意义不谈,也是很耐看的工艺美术品。

钩刀

钩刀也是密宗法器,外形和金刚杵类似,只不过另一端呈尖钩状,中部安有一长柄,在唐喀壁画上可以看到,但实物制作较少。

钩刀的意义是表如来的吸引力或说是召摄,将修习者或魔障勾召到佛智上来。

密宗中还有钩召坛法,是召集诸尊护持修法。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左边一手也持有钩,在时轮金刚的众多法器里也可看到。

斧钺

斧钺是把月刀和金刚橛交叉组合而成的法器,端部为佛头或金刚杵形,构思很巧妙,制作的工艺很复杂繁琐。

它的意义也是守护佛法,脱离轮回,割断烦恼等魔障。

骷髅碗

藏传佛教里的密宗部盛行用人的各部分骨骼制成各种法器,藏语称骷髅叫嘎巴拉(是梵文的译音)。

骷髅碗也称人头器,它是密宗修法者举行灌顶仪式时,在灌顶壶内盛圣水,在头器内盛酒,师傅将圣水洒在修行者头上,并让其喝酒,然后授予密法。灌顶的意义是使修行者聪明和冲却一切污秽。

这种骨器有说是前一代活佛的头盖骨,也有说是信徒生前发愿,死后将头骨献给寺庙作法器,来源不可详考。

骨器制作也很讲究,如碗口是头盖骨切割成的,口沿和内部包镶银皮,下有金属托座,上面还有金属碗盖,盖钮为金刚杵。

明朝皇室对藏传佛教也采取扶持政策,一些西藏、青海、蒙古活佛来京朝贡封赏频繁,这些活佛来时带来哈达、马匹、藏佛、法器等贡献明廷,明朝皇帝也回赠专门适合藏传佛教用的藏文经典、佛像、绸缎、茶叶等。在这种形势下,不少汉族群众也信奉藏传佛教。

明代余继登著《典故记闻》里还记载了一件人骨碗的风波:

京城外有叶玘、靳鸾等人盗掘坟墓,把骷髅和人骨制成嘎巴拉碗和念珠,伪称是西藏等地所产,拿到市场上获利,老百姓都纷纷购买,致使盗墓成风。后被官府侦知上奏朝廷,下令追查。没想到在京的青藏僧人也曾经买了这些假货,进贡朝廷,并伪称是从西藏带来的,事情败露后纷纷逃跑了。叶玘、靳鸾及其团伙被斩首。

骷髅鼓

俗称嘎巴拉鼓,藏语也称“札玛茹”,是用两块人顶骨弧面粘接而成,然后两面蒙上猴皮,左右有骨坠,下有一小柄及丝绦带子。有大、小两种,直径分别为二十厘米和十厘米左右。按密宗经典规定:修双身法用的手鼓的骨要用童男女的头骨制成,童男要用十六岁的,童女要十二岁的,然后蒙以猴皮,左右绘上八莲瓣,并在上面画雅布尤姆佛(藏语“雅布”为“父”意,“尤姆”是“佛母”,即父母佛,一般称双身佛)。

手鼓在法会演奏时和金刚铃并用,主要是伴奏用乐器,平时和铃、铙等一起并放在法师前面的小案上。

黄铜号角

作法用的乐器,大法号,藏语称为“然洞”,分成三、四节,可延长到三米以上,平时供置在平顶的大殿顶上,吹奏起来可声传数里。

在一些特殊法会上,一般是作为伴奏用的,声音低沉而有力。

人骨笛

藏语称为“罡洞”,长约三十厘米左右,是用人的小腿骨制成的,局部包银或铜,吹起来声音尖利刺耳,给人以恐怖之感。



喇嘛庙里吹的种类也有好几种,一般都常见,内中曲柄鼓较有特点,它的鼓锤是曲如弓形的,鼓的直径约一米,下有一柄,颂经时,僧人自己左手持鼓柄,右手用曲柄的鼓槌伴奏,这种鼓在内地汉族寺庙是见不到的。

五佛冠

这是高僧作法时所戴的,象征着五智如来的宝冠。它是用皮、木、纸或镂空铜皮或银皮制成的,分为五页,连缀在一起,每页上有一个代表五佛之一的梵文。

噶乌

汉语意思即护身符,一般是用银或铜制成的小盒,很为小巧,外表雕饰非常精美,还有镶嵌宝石、松石、珍珠的,里面有泥或金属制的小佛,这是信徒们随身携带怀中用以祈佛法佑护的。蒙藏的贵族们也把它戴在发髻中,是官位的标志。

装藏

佛像和佛塔、经桶等内部都要装藏,才算具有了灵异,否则是仅有躯壳,没有佛的加持,是不能产生神力的。

据《造像量度经》八“装藏略”讲,装藏要有梵文或藏文的经咒,这些经咒印在长条纸带上,然后卷紧,用浆糊封口,不能用骨胶,形如爆竹,上下不能颠倒,否则将犯火灾,然后用黄绢包裹。

此外还需有五宝:即金、银、珍珠、珊瑚、青金石;五甘露即蜂蜜、石蜜、乳、酪、酥油;五药是菖蒲、仙人掌、苦参、乌贼、藤梨干;五谷:岛、大麦、小麦、绿豆、白芝麻;五香:白檀、沉香、肉寇、龙脑香、郁金香,将这些五谷杂粮、药材土产和金银珠宝都碾成颗粒混合一起,包以黄绢装入佛藏,从而使佛像不散不朽,不生虫蛀。

塔幢中还需要装旃檀、桧、柏等木条,这些木条必须是善价收买而来的,不能强索盗取。

不过这些装藏之物并不是绝对的一样不差,有时也可用其它代用品。尤其是大量制作的小型佛像,这些东西是不太可能配齐的。

特别是塔藏中的佛舍利,释迦火化后二千多年,佛的真身舍利已极稀见,所以那经咒等都属于法舍利。据《如意宝珠金轮咒王经》说,如果没有舍利,以金、银、琉璃、水晶、玛瑙、玻璃等都可代表舍利,如修行者无力备办这些昂贵之物,那么到大海边拾捡清净沙石,或者药草、竹木根节这些代用品也都可算是法身舍利。

曼达

在寺庙的供桌上还能看到曼达这种供器,这是在一个铜盆里边布满了五谷杂粮、各色石子、贝壳、碎玛瑙、松石、珍珠等等,中部竖立着一座五层的螺塔,这种供器是作法会时用的,它象征着须弥山,因须弥山按佛经说是由金、银、铜、铁四宝所成,所以它也是用各种金属珠宝装饰而成的。

这四层都是中空的环状,以银、铜等薄皮镂刻而成.非常精细,上面镶嵌珠宝,也有用金属丝串珍珠连缀而成,并编织成各色图案,每层依次网上收敛,形成塔形,最上有象征财宝的尖顶。

法会时,法师一面念经一面往上面撒上述的杂碎珍宝,撒满底层后再放一层,依次将最后一层放上,象征着祈愿吉祥幸福,赞叹须弥山的功德。

须弥山

在大殿左右墙壁上还常能看到须弥山图,上面画着一座座小宫殿在层层云水之中像棋盘一样布置着,左右上角还有日月星辰等等。

须弥是梵文,汉语是“妙高”,也有称金刚山,我国有的山峰称为妙高峰,实际也是须弥山的意思。它原来是印度神话里的山名,后来被佛经采用。佛经上说它高八万四千由旬(古代印度帝王一天行军的里程为一由旬,也有说三四十里)。帝释天也即天帝居住在山顶的善见城,帝释天的身边又有三十二个辅佑他的助手,所以又称三十三天,帝释是三十三天(又叫忉利天)之首。

在这四面的山腰中住着四大天王,他们分别使用金、银、铜、铁的兵器巡游,护持着四天下。在它外围又有七香山、七金山,第七金山外又有咸海,咸海外围又有铁围山环绕,所以又称九山八海。在铁围山的外层又有四大部洲,八小部洲。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里说:“须弥山在大海中,四宝合成。”《俱舍论》也说,须弥山东面是白银,北面是黄金,两面是颇梨(玻璃),南面是青琉璃。所以四宝所成曰“妙”,高过众山为“高”。

不过须弥山还不算大,整个须弥山加上九山八海等不过才是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加在一起才是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加在一起才不过是各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再加起来才是个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包括一亿个小世界。你看,整个宇宙有多么宏伟啊!实际上这不过是代表了佛教的宇宙观而已。

须弥山也有立体的,像雍和宫院内即矗立着一座青铜铸的须弥山,高约三米,它底部是一个汉白玉凿成的石槽,内有蓄水象征咸海,上面山峦叠嶂,最顶端是一座汉式歇山顶的宫殿,四周有城墙和城门,象征着帝释所居住的善见城。至于四大部洲等限于材料场地就省略不铸了。

六道轮回图

在与须弥山图相对称的大殿墙上画着的是六道轮回图,画面上一个棕色的凶恶明王抱着一个巨大的轮,锯齿獠牙衔着轮的上部,大轮分成三或四层,圆心画蛇、鸠、猪等,内轮分为六格,即六道,最外层又有十二个画面,称十二缘起支。

佛教宿命论的核心就是生死轮回,只要成不了佛,就永远在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恶鬼)、人、天这六个界立轮回往复,永受轮回之苦。六道也叫六趣,也即是说众生各因自己的业(宿命)而趣的地方。

地狱趣,也就是佛经所谓的八寒地狱,有八寒八热之苦,在画面上圆盘时针六点钟那个位置。阎罗王高踞宝座,下有罗刹小鬼正忙着将一个个裸体小人剥皮抽筋,斧剁刀锯,还有用石磨匠人扎碎,以及上刀山、下油锅,抛入深水中的,小人一个个连枷带铐,正痛苦哀号,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情景其实就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刑讯的真实写照。

恶鬼趣在八、九点钟那个位置。一群东倒西歪的恶鬼正哭跪乞食,他们一个个都是大头,咽喉却细若针管,嘴中还冒着火。这是依据《佛说盂兰盆经》和《焰口饿鬼经》而来的,因为他们生前为人时不肯施舍食物给僧人,所以死后就受到这种倒悬之苦,想吃东西但咽喉细如针管,咽不下去,还要冒火。据说有个名叫目犍连的年轻人的母亲就犯了这个错误,死后痛苦万状,如处倒悬,目犍连只好求释迦佛开恩,于是每年的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法会对恶鬼施食(盂兰盆意思即救倒悬),并为僧人供精细斋饭、百味饮食(又叫僧自恣日),京剧《目连救母》说的就是这件事。  
但《焰口饿鬼经》说的是阿难夜见饿鬼,名焰口,向阿难求情,请阿难为饿鬼们施食一斛,于是阿难请示释迦,释迦为其诵经咒,所以密宗中举行这个仪式和诵经咒并不是专门在七月十五日,中国汉地佛教习惯是在盂兰盆法会时还要举行放焰口活动。

畜生道在三、四点钟那个位置上。按佛经说他们都是大力神王所生,个个都怀瞋心而好战斗,因此,古人也把战场叫作修罗场。他们都住在深山幽谷里,远离人世,免得打仗误伤人类。

人道在九、十点钟那格里。人道及人类世界,这格的人物,楼阁亭台确实很美,对一般老百姓来说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佛经说人界分成阎浮提等四大洲,各洲人民不能相互往来。

十一、二点到一点钟这段的位置是天道,这里的情景就不用说了,自然是日月星辰拱卫,琼楼玉宇掩没于祥云,仙人天众身有光明,舒适快乐,有六种欲所,所以又叫六欲天。

那圆心部分画着鸠(或鸡)、蛇、猪,分别象征着贪、瞋、痴, 这三种人类的坏毛病,统称为三毒,这些无知和愚昧,就是众生永远摆脱不了轮回之苦的根源。

比圆心略大一圈的画着直立的人和带索倒悬的人,分别象征着善趣和恶趣。最外围的一圈分为十二个画面,象征着十二缘起。也叫十二因缘,十二支。这十二种因缘图画是这样的:

1、无明,盲目的女人;

2、行,一个人正在制作陶器;

3、识,摘取果实的猿猴;

4、名色,船中有两个人乘坐;

5、六处,一个小房子有六扇窗户;

6、触,男女拥抱接吻;

7、受,一男子眼睛被箭射中;

8、爱,一女子陪伴着醉汉;

9、取,摘果的人;

10、有,男女同床;

11、生,妇女生产;

12、老死,一人背负死人。

这里实际将很深奥的佛学理论都用图画形式表达出来了,这些教理很为艰深玄奥,不过参观游览倒也不必太费精力钻研。

六道轮回图各地都大同小异,个别画面也有不同之处,意义没太大出入。

轮回图

在西藏唐喀图案上还能看到另一种轮回图,藏语读为“斯巴霍”,“斯巴”即含有生死轮回的意思,“霍”是汉语“画”的不准确发音。

画面最上方有文殊、四臂观音、金刚手三尊,藏语统称“日松贡布”,以这三尊为一祖代表智慧,救度苦难和护持平安吉祥的意思。

中央也画有一个大轮,外围是十二生肖,中央是九宫和八卦,都有点阴阳五行道家的味道。西藏历和夏历的干支纪年一样,用十二地支属相来纪年,又以十天干和五行相配。这些都反映出了在历史上很早就有了藏汉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在西藏各寺院重大宗教仪式上和原来噶厦政府官员的升迁以及藏族人民的婚丧嫁娶等喜庆之时,都要悬挂和用它举扬开道,被视为吉祥伏妖,避除不洁的压胜之物。

六长寿图

在有些小巧的殿宇或活佛、僧人居住的小楼门口墙上还能看到六长寿图,画面上有老人、鸟、鹿、树木、山水、岩石等等,这些动物、人物和景物都被认为是吉祥长寿之物。

画面上方是长寿佛,周围还穿插着轮、伞盖、海螺等八吉祥标志,麋鹿和长尾雀嬉戏出没于林木之间,山峦中有曲折隐现的溪水,加以缭绕的祥云和日月,确有一种和平宁静的感觉。

长寿老人图

这类壁画也可在上述殿宇和一些藏族人民家中张贴的木刻和唐喀中看到。

这是一个皓发银须,面目慈祥的老寿星骑在一头叉角梅花鹿身上,双手正展示一幅唐喀,那形象令人想起骑青牛的老子,高隆的前额和汉族地区的老寿星像也相差无几。

正上方是长寿佛趺坐于云端,背景仍然是象征长寿的古木山岩和溪畔饮水的仙鹤,下放供桌上也摆满了象征八吉祥的种种供物以及团坐的老人和献食者,整个画面烘托出一种静谧和平,融洽无间,其乐陶陶的气氛。和那凶恶的明王相比真是截然不同。(图72)

长寿图

这也是另一种长寿图,画面上充满了八吉祥图案和金翅鸟、龙、梅花鹿、狮、虎、山羊、猫等各种动物,形象写实而夸张。这样多的动物济济一堂而和平共处,确也呈现一片吉祥、和平、长寿的景象。

比较稀罕的动物是画面下部那三种∶一是左边那个海螺中钻出个象龙头的动物,据说是海螺和摩羯鱼相配而生的。右边那个叫不上名的动物据说是海獭和鱼相配而生的。最下方那个带翅膀尖嘴的狮子据说是金翅鸟和狮子相配而生的。这三种珍奇的杂交动物藏族人民称为三种尊胜。(图73)

敬长图

在活佛寝室或一些不太隆重的小殿堂里还能看到敬长图,那场面也很有意思,大白象身上骑着猴子,猴子身上蹲着兔子,兔子上方有飞着鸟。这是表现这些动物都去问桃树,看谁的年龄最大,结果是鸟最老,兔子第二,猴子居三,大象却居尊第四名。于是各位都去恭敬鸟。

这个画面早在三、四世纪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和库木吐拉石窟即已出现了,称为《象猴鵽本生》,可见其来源甚古,但内地寺庙却少见到。(见《十诵律》卷50)(图74)

佛足图

在一些石雕上或唐喀上有时还可以看到一双大脚印,它是依据印度的佛足石而来的。

据说释迦佛临入灭时在摩羯陀国的石头上留下了脚印。《大唐西域记》里记有那里的佛塔旁石上有如来的双脚印,长一尺八寸,宽六寸,脚印上还带有法轮图案,十指上有花纹,像鱼身一样突起,光明映现。

在其它的经典中也记载着佛足的指头上有卍字纹、宝剑、保瓶、海螺、法轮、象牙等等纹饰。

北京真觉寺五塔的塔座石雕和内蒙古呼和浩特五塔寺的浮雕上都能看到这种佛足图,但上面没有那些吉祥纹饰,在一些唐喀或木刻图画上可以看到。(图75)

十象图

壁画上还能看到这样有趣的画面,一条曲回蜿蜒的山路上有一群象在向山顶行进,那些象的颜色,则随着登顶的不同高度变化着,起初山脚下象是黑色的,前面有一只小黑猴引路,身后有一个小僧人正在追赶,十只象顺着曲似回肠的小路往山上爬,那身色也逐渐由黑变白,先是白头,以后是白身黑屁股,爬到山顶已经是一头纯白的象了,那只小猴的颜色也同样由黑变白,象屁股后还有一团火焰,也是由大到小,最后熄灭了。

在看那牧童,刚开始因象不驯服,他又是鞭打又是追赶,到山腰时给那象拴上了缰绳,最后到达山顶时他已经可以骑在象背上了,象也服服贴贴地对塔俯首听命。

这是用象来比喻学习佛法的几个领悟阶段,意思是说人刚学佛时就像那不羁不驯的象一样,到处乱闯,思想不开悟,障碍重重,必须加以强制。那猴子和火焰大概是象征着佛教哲理中所说的“心”吧!最后是那些魔障和心灵都得到了净化,有强制达到了自觉自愿,就和那象的颜色由黑逐渐变白,脾气由暴躁变驯服一样,彻底开悟了。按哲学上常用的话叫做从必然王国达到自由王国的境界了。

再看看那背景,山脚下有翻滚的水浪,沿途的风光也很枯燥,可到了山顶,却是花红柳绿、白云缭绕,星辰日月争辉,真有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或可说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吧!

佛教确实是很善于用各种画面来表达教理的,这方面是较其它宗教都突出的特点。

这个比喻手法不知是谁先使用的,有趣的是在汉族的禅宗里也流行着类似的牧牛图。

例如宋代的僧人普定也编过《普宁禅师牧牛图》,用十幅连环画的形式,画着一头不服管教的大黑牛,开始又顶又撞,狂骜不驯,在牧童的绳缰鞭打之下,最后也逐渐由头至尾地蜕变成一头大白牛,在第八、九幅画面时,牧童仰卧草地悠闲地吹笛,那白牛独自安卧,看来是达到驯化的程度了。最后牛和牧童驾云而去,象征着彻底解脱,每幅画下面还有一首诗,很有哲理性。

舍利

不论汉地佛教还是藏系佛教,对舍利都是相当敬重的。

舍利或作“室利罗”或“设利罗”,都是梵语的音译,意译为灵骨或遗骨。这种灵骨是当年释迦牟尼在拘尸城双树上结绳床涅槃后,弟子将他火化后骨灰中出现的结晶体。

这种结晶据说光明五色,有大神力。闹得当时八个国王都来争舍利,差点动了武力,幸亏一位名叫香姓的婆罗门,从中调解,劝各位按释迦教导求得和平,别为舍利伤了各国的友谊,并在他建议下将舍利均分八份,每个国分得一部分,各国王这才收兵回国(见《长阿含经》卷四《游行经》)。

佛灭度后百年,阿育王出世,据《阿育王传》卷一说,王搜集各地如来遗存的舍利,即是阿育王当年建造的八万四千座塔之一。

为什么如来火葬后会有这些晶莹光泽,坚固不坏的舍利呢?

按照《金光明经,舍身品》说,这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熏”,是戒定慧修持的结果。

因此之故,只要坚持修定,不光是如来佛有,佛弟子也有舍利,所以各种佛书上,祖师传上都记载了许多高僧火化后获“舍利盈斗”或获“舍利无算”的灵异现象。

如来的舍利称为佛舍利,弟子的舍利称为僧舍利。

喇嘛庙的佛舍利,如北京白塔寺,据《帝京景物略》记载,元世祖忽必烈曾发视之,内有舍利二十粒。1976年唐山地震时,白塔寺的塔刹部分也略有损坏,维修中发现许多经书佛像,其中有一尊纯金铸无量寿佛双手捧一宝瓶,瓶上镶一颗黄豆大小的米黄色的舍利,仔细看类似一个小圆骨珠,这是乾隆时又重新装藏的。

喇嘛庙——佛的世界(第六章)

舍利的颜色也不相同,按《造像量度经》说,其色有三:骨舍利色白,发舍利色黑,肉舍利色赤。获圣果者都有舍利,但只有佛舍利锤击不碎,有大神异。

藏传佛教中也非常重视建塔以供奉舍利,当然,如来的生身舍利是不能轻易得到的,但高僧、祖师的舍利是必须供奉的,在西藏历代DL、班禅和其他大喇嘛的舍利都用金、铜塔隆重装藏。甘、青、内蒙等大喇嘛庙中也都有灵堂供奉本寺历代活佛的舍利塔。

不过,舍利也有骗人的僧人伪造的。例如《北梦琐言》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泽州(山西晋城)有个僧人叫洪密,宣称自己身上能出舍利,他到太原时,招引来一群善男信女的崇拜,待他离开后,信女们到他的居处,捡到了百余粒舍利,拿给大家一验视,原来竟是干鱼眼睛,真可谓名副其实的“鱼目混珠”了!

第六章

六  服饰礼仪类

僧人的服饰饮食

这里说的是黄教僧人的服饰,其它教派的僧人所见较少,这里省略不谈了。

僧人们一般穿三件衣服,称为三衣,上身里面穿一件红色无袖的坎肩,也可以叫衷衣,北方汉族人称为腰子。下身围一紫红色的围裙,外面披一件紫红色的粗布袈裟,蒙藏甘青地区的僧人习惯按释迦佛的装束,左露着胳膊。

活佛的袈裟可以穿明黄色的。在学术上获得格西学位的僧人的坎肩也可以是黄色的,在肩口的部位镶有红边。

平时僧人们一般不戴帽,只有到法会时,才戴起那种像公鸡冠一样的黄帽子。

当然,我们说的都是现在所见到的服饰,历史上有不同的演变过程,此外还有地区的差异,但是这种紫红色的袈裟,在历史上却是有依据的,汉晋时候,佛教刚传来不久,汉族僧人也曾一度穿过红色的袈裟。

例如《魏书•释老志》即有,汉代僧人都是赤色袈裟,以后才换成杂色的记载。古人甚至用袈裟色来代表红色,如晋代葛洪作《字苑》就说:“袈裟此云赤血色衣。”可见藏传佛教僧人的紫红色袈裟渊源很古老。

还有一点和汉族僧人不同的是,藏传佛教僧人头上不爇顶,也就是受戒时不用香在头顶上烧疤。爇顶这个仪式实际上并不是佛教固有的制度,而大约是元朝汉族地区寺庙才创立的规矩,信徒受菩萨戒时要烧疤,疤点一般是九个或十二个。古时候僧人苦行甚至有燃指代香或烧顶供灯的,以示诚心皈佛。烧疤大概是从这儿演化而来的。也可能是政府为了严格控制僧人,不许私自出家,以防假冒,才烧疤以示区别吧。

可是有些电影、电视剧在描绘唐朝时的僧人受戒时也烧疤,这就违背了历史的真实性。例如电影《少林寺》就是这样处理的。

由于爇顶制度于佛典无证,有碍僧人的身心健康,最近中国佛教协会已明确规定,今后凡新出家的僧人一律废止爇顶。

藏传佛教僧人的生活习惯和当地居民的生活基本上没什么太大区别,西北地区的僧人以奶食、炒米、奶茶为主要食品。

和汉族僧人的最大不同是藏传佛教僧人可以吃肉,这也属于教义的变通之处,作为牧区来说,肉类是当地人民的主食,不吃肉几乎是无法生存的,也可以理解为这些畜生前生犯了恶业,所以此世才转生为供人果腹的佳肴了。

东南亚地区流行的南传佛教也是这样,例如柬埔寨等国的僧人是可以吃鱼的。

但酒还是被禁止的,只有灌顶仪式时才必须用骷髅碗饮少许酒,以冲却邪魔和不祥。

磕长头

也叫等身头,这也是藏传佛教信徒礼佛和汉地佛教不同的地方。磕头时要双手合掌高举过头顶,从顶到额再至胸拱揖三次,然后双手双脚平伸,全身俯卧地面,用手划记号,起立后往前行至记号处再重复刚才动作。大概有点类似我们平时说得五体投地吧。

往往有不少信徒是远从青海、四川这样一步一磕来到拉萨礼佛的,往往要历数年才能到达目的地,甚至有的信徒就病累而死在礼佛途中,尽管他们满身尘土,蓬头垢面,但毫无怨言,大昭寺前的石台阶就被这样磨光了。

右绕

在寺庙佛塔旁还常能看到老年信徒手持念珠,转动着小嘛呢桶,口中喃喃地从左往右绕塔来回走,他们认为右绕是可以积功德,消灾病的。

右绕在佛典中是有依据的,在北朝和隋唐石窟里的一些中心塔柱,当年也是供信徒右绕而礼拜的,但这个礼仪在汉地佛教中目前已不太显著了。

《无量寿经》上就有“稽首佛足,右绕三匝”的话,因为右绕是依顺佛法的意思。佛经中还专门有一部《右绕佛塔功德经》说的就是右绕佛塔的功德。

藏传佛教中对右绕极为重视,如嘛呢桶、嘛呢轮要向右转动,海螺的旋纹也要选用右旋的才能作法器。

跳恰穆

在各地的大喇嘛庙里每年都要跳恰穆,也就是人们俗说得跳神。

“恰穆”是藏语,蒙语称为“布札”,跳恰穆的活动一般都在年终举行。例如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和木鹿寺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都举行跳神活动,称为跳神节。僧人们戴上各种假面具,扮装成牛神、羊神、鹿神和各种金刚、护法神,以及阎罗王等,绕大昭寺游行,表示除去旧岁的鬼祟和不祥,迎接新年,平安如意。

北京雍和宫每年正月的跳神活动非常有名,每次要连续举行三天,场面非常热闹隆重。整个过程分为十三幕,有跳黑鬼、跳白鬼、跳螺神、跳蝶神、跳金刚、跳星神、跳天王、跳护法神、跳白救度(白度母)、跳绿救度、跳弥勒、斩鬼和最后一幕送祟。

跳神活动的最后一幕是以烧巴林结束的,巴林是用秸秆搭成一个高大的三角架,上面有各色纸带,架顶上有个纸骷髅头像,由僧人们和观众拥簇着绕庙一周,然后抬到空旷处在鼓乐声中烧掉,每个人都尽量往巴林底下钻,让巴林从头顶上通过,意思是讲邪祟晦气等都随巴林一起带走烧掉。有些大喇嘛庙并不举行跳神活动,但在大的法令结束时也有烧巴林活动。

明清时皇宫里和番经厂也举行跳恰穆,据清人福格所著《听雨丛谈》载,每年年终集喇嘛于中正殿,建诵经道场,祈福送祟,羽葆幢幡,鼓乐跳舞,大概也是古人乡傩(音挪,nuo;古人腊月前一天击鼓驱疫)的意义。又据明代刘若愚《酌中志》记载,万历时宫内也曾训练宫女们跳步叱(布札),但要经过挑选,缠足者不能用。

展示大佛

喇嘛庙中都有展示大佛的活动,即将大幅的唐喀佛像在每年的一定时间内由殿堂抬出来展示供人瞻拜,意思是佛来到人间,普度众生。

展示大佛的时间各寺庙不尽相同,一般多在春夏季举行,届时由许多僧人将那巨幅的唐喀由殿堂里扛出,好像扛一大卷地谈一样,大佛像长宽可达数十米,从寺院的殿顶可一直悬挂到地面,也有的是将唐喀铺敷在平缓的下山坡上,面积可达数千平方米;前来瞻拜的信徒和观众人山人海,人们祈祷膜拜,那场面的热烈确实令人赞叹不已。

例如布达拉宫有两幅大唐喀长达五十余米(约合十几层楼房高),真难以想象当初绘制时工匠们是如何把握大佛的比例的。为了存放着两幅大唐喀,布达拉宫展佛台脚下专门建造了一幢三百四十平米的二层楼房做佛堂。每年藏历二月三十日拉萨要举行赛宝法会,各大寺庙的数千名喇嘛要持各种珍贵乐器、祭器、幡幢等游行至布达拉宫前举行宗教仪式和各种表演。这时展佛台上就挂出这两幅巨大的唐喀佛像,在万人瞩目之下,将唐喀处遮护的黄色罩绸徐徐揭起,露出了金色身相,蓝色发髻的释迦像,僧众诵经瞻拜,那巨幅唐喀的宏伟气势和精致的做工确有一种强烈的慑服人心的力量。

这种巨幅唐喀为了达到饱满的立体效果以适应远观,一般都是用堆绣制成的。这需要大量丝绸、布帛和各色丝线,制作一幅大唐喀不知要耗去多少僧匠的岁月!

笔者注:此书大致内容可以在下述网址寻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 ... el=rela_prevarticle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0-2-23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出过一本免费的简化版小册子,也还可以。
这里是封面、目录和一个样品页:


如果不是想很深入了解,可是又需要了解一点,而且喜欢免费,这个也还不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0-3-26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有卖这样的书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3-26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香水1220 于 2010-3-26 20:50 发表
哪里有卖这样的书呢?


上善那本书我没有,其余的,虽然我得来途径不同,但淘宝上应该都有吧,找找看,应该不难遇到.
发表于 2010-10-16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6 06:25 , Processed in 0.03849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