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00|回复: 15

云何“非禅即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1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非禅即诵”

佛陀教导,多闻弟子当行二事——所谓“非禅即诵,非诵即禅”。有以为,“诵”,就是念经,于是每天要求“诵”经七、八个小时——既没了时间听讲,又没有时间洗浴……。念经有功德,自然应该随喜,但把这里的“诵”,仅理解为诵经,却是有失偏颇的。这里的“诵”,主要还是指对佛法的闻思和教学。

“非禅即诵”,是自《阿含》起佛陀一往之教导,经典中常见的说法是:“正说法”(诵)和“圣默然”(禅)。《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六《罗摩经》说:

尔时,梵志罗摩家,众多比丘集坐说法。佛住门外,待诸比丘说法讫竟。众多比丘寻说法讫,默然而住。世尊知已,謦欬敲门。诸比丘闻,即往开门。世尊便入梵志罗摩家,於比丘众前,敷座而坐。问曰:“诸比丘,向说何等?以何事故集坐在此?”
时,诸比丘答曰:“世尊,向者说法;以此法事,集坐在此。”
世尊叹曰:“善哉!善哉!比丘集坐,当行二事:一曰说法,二曰默然。所以者何?我亦为汝说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这里,世尊赞叹并肯定了比丘们的行为——集会时,除了说法,便是默然禅修。并且说“我也为你们说法,我也是这么做的”……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四《七日品》也说:

世尊告曰:“善哉,比丘!汝等出家,正应法论,亦复不舍贤圣默然。所以然者,若比丘集聚一处,当施行二事。云何为二?一者当共法论,二者当贤圣默然。汝等论此二事,终获安隐,不失时宜。”

开示说,比丘集会,若能说法与禅修,则不空度岁月,终得利益。

清辨在《大乘掌珍论》卷下说:

如契经言,於三十七菩提分法,如佛所说,如实开示,是名说法。复於是法,虽以身证,而不观察离身有法,亦不观察离法有身,如是观察,谓观无二亦无不二,如是观时,不随观察,现量智见不观察故,名圣默然。

对“说法”和“圣默然”作了进一步的诠释——1、无倒演说佛陀的教法,“是名说法”;2、与空性的智慧相结合的禅观,“名圣默然”。
发表于 2009-10-11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发表于 2009-10-11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禅即诵”
-----------------

佛陀利众事业之中,

  言教事业最为重要。

  更重要者宣教缘起,

  智者以此纪念佛陀。
发表于 2009-10-11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Legs so, legs so.
发表于 2009-10-12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佛的教导,特别是对那些只念佛,而不禅的人是个最好的提醒。可现实。。。。难
发表于 2009-10-12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清法师上面做了阳春白雪级别的辨析,末学不才再来点下里巴人级别的补充:

1、《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记》里面“昂旺绛巴大师的历史”一节中有一段话:“我师生起这样的念头:他想往昔慈悲导师释迦世尊入圣教后,开示出家众当作二事:即读诵(闻思)与修定。我也应当如慈悲世尊释迦所说那样,先作读诵闻思,继修静虑,而进修诸佛所喜妙道。”其中“(闻思)”二字应是郭译师所加的说明,此即可佐证“非禅即诵”之“诵”绝非仅指“念诵”,还应包括“闻思”之意。
2、在汉文经典如《阿含经》中很多地方都可看到“诵”字,如“持诵”、“受诵”等等。依据《阿含经》相关段落上下文的意思可看出:“诵”字固然有“念诵”的意思,但绝对不仅仅等于“念诵”,明显含有念诵、背诵、闻思等多重意思。
3、设想一下,佛世时,佛经还没写成文字,经典皆靠背诵相传习。故一个人若想闻思经典,首先就要先将之背诵下来,然后才能一边念诵经典一边思维其意义。

结论:“非禅即诵”之“诵”绝非仅指“念诵”,还应包括“闻思”等多种意思。
发表于 2009-10-12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若干年前搜集的资料,这里撷取一些,聊作非为补充的“补充”:

至尊宗喀巴继作如是思念——大哉!我佛世尊所善说的正法毗奈耶(即戒律)中说出家后应做的事有二:一、当读经而闻思;二、当舍离(世务)而修禅定。此二事中,最初应作何事?如《经庄严论》中说:“此中最初依于‘闻’而生起如理作意(作意即思),由如理作意中而生起通达正义智慧。”如经论所说之义,至尊宗喀巴心中生起亦知最初须勤奋依止善巧的善知识(即师)闻思佛经的密意大海,而妥善地解决疑团,从而研习修验,始能对一切正、反、取、舍的要点领会于心中。如果不是这样,如愚昧教徒矜骄成性,不加思考地盲修、则如盲者进入不识的道路中,无有进度还将堕入歧途和险处。

引自法尊 周加巷造 《至尊宗喀巴大师传》 郭和卿居士译
发表于 2009-10-12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拜读 学习
发表于 2009-10-13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定公上师谈念诵

  ★念诵、止观、慧行这三部功行是修行用功的三部曲。也是次第生起的全套的功行。念诵就是把自己选定学修的经论仪轨定为日课,每天念诵,不断熏习,诵熟了即用以在止观中而起‘思慧’观照的功能。止观是第二步在定中修的行门。止,是止息妄想、制心一处,也就是‘定’。息心静止了,从寂静心中运用起‘如理作意’的观照功能,就可拿念诵中习熟了的法理来微密观照。观照功深心更凝寂,是为‘妙止’。因妙止的功力,使观力更加精湛胜利,是为‘妙观’。这样止观双运,相互引发,相资进深,就是修习止观。第三种慧行,是在当定以后,在一切时、一切处的行动作为中,身口意三业随智慧行,时时与菩提相应,而远离烦恼习气及诸恶业。分开来说,有认识境界慧行,对治烦恼慧行和大悲慧行。在历境应缘中,随时随地都能觉了,何是贪欲的境界现前了,何是嗔恼的境界现前了……常能保持着明鉴觉了的清醒的‘觉慧’而不堕入或迷着于境缘中,这就是认识境界慧行。随着境缘,贪嗔痴等烦恼习气要现起的时候,能如法对治,当下清凉,这是对治烦恼慧行;在在处处大慈大悲心流露充满,起心动念常与慈悲饶益之心相应,这就是大悲慧行。
--------------------------------------------------------------------------------

敏公上师谈念诵

  ★念诵就是我们在这一天,跟三宝直接打交道求加持的最好的机会。他请来了,也供养了,发的愿也发了,就是得加持的时候了。偏偏不欢喜念,心里嫌多,嫌讨厌,嫌长,嫌什么?加持不要,你想成就,南辕北辙。所以说,我们去看一看,成就的人哪一个不是从念诵来的?念诵,就是从密法来说——这个我们有八大成就,第一个热洛业成就,就是念诵成就。这是第一个关口。念诵成就是八大成就第一个。如果你这个都没有,后头七个不会来。那么,你如果第一个嫌讨厌,那就麻烦了,这个就不相应了。那么,其他的显教是不是念诵呢?也要念诵,只有禅宗是特殊的,要参,但是二六时间不能停地参。你不能说参了一个,下来就是聊天去了,散心去了,那你也不会成就。就是要紧张地,说个老实话,要修行的话,你不紧张的话,你不会成就。那么,就是一天到晚二六时中都是很紧张,这才有戏,提起精神,专心地用功,精进,这才谈得上有一点希望。如果这个东西都没有做到,那就没有希望。我们大家都是这个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庭,发了那么大的心到这个寺院里来修行,世间上的享受都丢完了,但是这个懈怠放逸的这个习气不丢掉的话,你就白白地浪费了一生。

  ★正知正念的力量产生之后,六尘引起的烦恼心,可以稳固地降伏了。最后正念稳固下来之后,再进一步就可以入定了。所以我们说念与定的关系有很密切的关系。念诵也是修念的一个方式,所以说:‘不要念诵,我单修定’,也是一个很天真的想法。也就是说不想念书要做大官,你本事也没有,文化都没有,要做总统,做国务院的总理,那个不是妄想吗?你要做,你还得要好好地本领学好嘛。再说即使学好了,十几亿人里边,总理还不是只有一个,主席也只有一个,几年才换一个,你一定挤得上去吗?也不敢说了。所以说妄想不能擡得太高,要实际一点,面对实际才能够达到真正的效果
发表于 2009-10-13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矛盾。
发表于 2009-10-13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慧行”所想到的:
广论有记:“言住脱者,心住所缘,是静虑行迹。解脱生死,是慧行迹。”;“由奢摩他熏修作意,即于如先所思惟法思惟其相,如理简择,最极简择,极简择法,广说乃至觉明慧行,是名毗钵舍那。”

以上文字,个人理解“慧行”是指:对所思维的法义,在内心进行情景的模拟所以又叫做思维其相,然后如理(如理的意思是如因明等严密的逻辑推理)地进行简择(辨别)法义,通过极(极其深入的)简择,直至觉悟智慧通达,这个过程又叫做毗钵舍那。

可以明确,止观的结果是觉明慧行,此解脱生死的觉悟也叫做慧行迹,其止观的整个过程就是毗钵舍那。
------------------------------------
以上对“慧行”的解释和理解与9楼所引定公的解释相去甚远,而定公的解释大概来自能海上师的《慧行习练刻意成念记》,在能海上师的《慧行习练刻意成念记》中对慧行的解释是“慧行刻意,又名正知正念之建筑也。”9楼所引定公文字中,对于“慧行”的解释为三种慧行,分别为“认识境界慧行”,“对治烦恼慧行”和“大悲慧行”,且对这三种慧行的解释或多或少也是和正知正念相关联的。

明显,能海与定公对“慧行”的解释与广论里面的描述不一样,当然这可能是翻译的缘故或者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运用,所以也无可厚非。
不过9楼所引定公说“念诵、止观、慧行这三部功行是修行用功的三部曲。”把慧行放在止观之后,意即修完止观后接着修慧行(而且是三大慧行,即认识境界慧行,对治烦恼慧行和大悲慧行),这显然与广论相矛盾,因为在广论中并没有修习毗钵舍那以后接着修三大慧行一说,而且按照能海上师对于慧行的定义“慧行刻意,又名正知正念之建筑也”,那意思就是说修习了毗钵舍那以后接着正念正知,这显然也是没有道理的。

其他的问题,没时间多加分析,个人感觉所引文字较多偏颇---------
发表于 2009-10-15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念诵本来就是闻思。
没有闻思的念诵是“打妄想”。

[ 本帖最后由 大地 于 2009-10-15 16:56 编辑 ]
发表于 2009-10-15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禅是止住修,诵是观察修。
“非禅即诵”也就是说修行无外观察修止住修两种方式。
发表于 2009-10-15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uming 于 2009-10-13 12:04 发表


小心了,如果所引教言中有与本坛某些师兄观点不一致的地方,可能会被授予毁坏你所依止的善知识的清誉、做挡箭牌来证明自己的伟光正、毀師不倦等等称号。
发表于 2009-10-15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1:瑜伽七十四卷八页云:“复次于大乘中,有十法行,能令菩萨成熟有情。何等为十?... ...受已广音而为讽诵.... ....,独处空闲思量观察,随入修相.......”
引2:辩中边论下卷五页云:”何等名为十种法行?颂曰:谓书写、供养、施他、听、披读、受持、正开演、讽诵、及思修。“
引3:显扬二卷二十页云:“诸行者:谓十种法行。广说如经。... ...六、为欲修习法随法行;从师受已,讽诵法行......九、独处闲静,极善研寻,称理观察思惟法行... .... ”----从诸论所列十种法行中,显然“讽诵”和“思修”“思量观察”“研寻”“称理观察思惟”是一两种不同的法行。其中的怕是“思修”“思量观察”“研寻”“称理观察思惟”才是所谓的“观察修”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7 03:14 , Processed in 0.03853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