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86|回复: 6

有关《仓央嘉措传》的几个问题/[作者] 贾拉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30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1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藏文《仓央嘉措情歌及其秘传》一书,其中全文收进了《仓央嘉措传》。同时出版了庄晶的汉译本《仓央嘉措传》,即收在汉文《仓央嘉措情歌及其秘传》一书中的摘译。庄晶在汉文版的导言中说,对仓央嘉措的“生世、作品,特别是结局的探讨,则不仅是西藏文学研究的课题,而且对研究当时的政治、宗教、历史等各个领域都有着一定的意义。”并把《仓央嘉措传》作为研究仓央嘉措后半生的生世、归宿的文字资料之一,说把它“发表出来,对于研究六世**及当时的宗教、政治、社会、历史等问题,或许会有一点参考的价值”。《民族文学研究》杂志1981年第一、二期合刊发表了李雪琴的文章《从〈仓洋嘉措秘史〉看仓洋嘉措的生平》,概要地介绍了《仓央嘉措传》的主要情节和内容。《西藏研究》杂志1982年第三期发表的于乃昌的文章《仓央嘉措生平疏议》,评价了《仓央嘉措传》在研究仓央嘉措的归宿、卒年方面的价值,指出“其可信性是较大的”。在此前后学者们围绕该书和六世****发表了不少文章,其中西北民族学院多识教授的几篇文章观点鲜明,论据充分,令人信服。
笔者对这个藏学的专门研究领域,知之不多,对《仓央嘉措传》一书应如何评价,也提不出什么成熟的见解。只是因为笔者小时候在阿拉善南寺时有机会接触知道有关六世****传闻的僧俗老人,听说过六世****的各种传说,所以很想知道这方面研究的新的结论。而且,我们阿拉善,一直被认为是仓央嘉措的归宿地点,过去几乎人人都知道六世****仓央嘉措和《仓央嘉措传》的作者阿旺多尔济(即阿旺伦珠达尔吉),关于他们师徒的传说也流传较广。过去僧俗信教群众都坚信在二百多年前来到阿拉善,为利益圣教众生,往返于蒙古、安多诸地,弘扬佛法,最后示寂于阿拉善,并将自己的遗体留于后世,做边荒北土无主众生之依怙的正是莲花手观世音之化身六世仓央佛。阿拉善人普遍都认为佛教在拉善地区的传播,尤其是好多寺庙的建立及其鼎盛,在很大程度上和仓央嘉措的作用与影响有关。宗教的传播,固然有它自身的规律和外部条件,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象仓央嘉措这样人物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提起内蒙古地区宗教、召庙史等话题,或者接触这样的研究课题,自然要涉及到六世****,在阿拉善地区尤其是这样。那里把六世****作为全旗的福田,供奉了二百多年。因此,有关他的身世归宿的研究及其结论,当然是探讨阿拉善社会历史的人们所值得关心的了。所以把本人在阿拉善所听到的有关《仓央嘉措传》一书及其作者,以及其他一些有关事情归纳成文,并经向博闻强记的老人们反复询问核对修改后,大胆地发表出来,供专题研究家参考,以期对这方面的研究有点滴帮助。错误的地方,还请读者批评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09-4-30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十八世纪中期,内蒙古阿拉善活佛喇嘛阿旺多尔济,又名阿旺伦珠达尔吉用藏文写了一部第六世****罗桑仁钦.仓央嘉措的传记,全称《一切知语自在法称海吉祥贤传记殊异圣行妙音天界琵琶音》,即本文要谈的《仓央嘉措传》。阿拉善当地人俗称《德顶葛根传》。“德顶葛根”是蒙古语“上师尊者”的意思,是当地蒙古人对仓央嘉措所封的尊号。阿拉善南寺(广宗寺)版库曾存有该书的木刻版,用它刊印的刻印本,目前在南寺和有些人手里都有藏书。该版本共128页(张),每页前后两面,除第一、二两面是四行外,其余每面六行,版面9cm×36.5cm,边框以内为6.5cm×32cm。在阿拉善也有蒙古文的叫《德顶葛根传》的书,不知为何人所作,它没有出过刻印版本,只有几部手抄本。二世纪六十年代国家有关图书馆曾搜集收藏了一部这种蒙古文手抄本。但它不是《仓央嘉措传》的蒙译本,是某人编写,并写进许多阿拉善地方上的事情的东西,过去误以为它是《仓央嘉措传》的蒙译。由夏仲嘉木央丹培尼玛翻译,并由笔者校注的完整的蒙译本已经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据说,把一部南寺版藏文刻印本的《仓央嘉措传》曾献给十三世****图登嘉措过目,他很喜欢,便下令在西藏拉萨以它为底本,修了木刻版。此后十三世****通过回阿拉善的僧人回赠给南寺一部新版《仓央嘉措传》,“文革”中丢失。据精通藏文的人说,这个版本虽然对南寺版本中存在的某些错别字,进行了纠正,但仍有错误的地方。汉译本所据以翻译的藏文原本该是这个新版本了,而南寺版本则是拉萨版本的底本,是最早的版本无疑。南寺还曾保存过一部原作者的亲笔誊写本,据说篇幅、内容比木刻版本稍多一些。  

如果把南寺版本和拉萨版本对照细读,可能会找出不少有出入的地方。因为在民族出版社铅印版本中存在着明显遗漏的地方和有错讹的地方,不用说这是从它的范本——拉萨版本沿袭而来的。比如,(1)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汉藏两种文字版本都在该书全称中遗漏了“……”(海)两个字(即仓央嘉措别号“语自在法称海”的“海”),这显然是沿袭拉萨木刻版中的遗漏,南寺版本在书名中则有“……”二字;(2)民族出版社1981年藏文版、西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2000年第二版的《仓央嘉措传》中开头诗文的第二行和第三行的位置颠倒了,显然南寺木刻版本的顺序更通顺些;(3)新铅印版中这四行诗的每一行中分别丢了两个字,即第一行中“……”后面的“……”二字、第二行(按南寺版)中“……”后面的“……”二字、第三行中“……”前面的“……”二字、第四行中“……”前面的“……”二字;(4)民族出版社汉译本在第二章中,把一个蒙古人名写做“阿尔巴朗”,为此庄晶专门写了一条更正,藏文版本中却成了“……”(阿尔巴斯朗)这样代衍文的名字,这恐怕也是沿自拉萨版本的错讹,而南寺版本则正确地写着“……”(阿尔萨朗);(5)南寺版本中第一章诗句里的一个词写做“……”(是藏语第六格形式),而在民族出版社1981年藏文版、西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2000年第二版中都写成了“……”。实际上“……”本来是梵语“母亲”之意,没有必要做这个更正;(6)据说,拉萨版本每页背面的横眉处具有“仓央嘉措秘传”几个字,而南寺版本却没有那些字,只用星占数字标着页码。经卷横眉处习惯上写该书的简称,而这个简称一般是其全称所包含的词语。但从《仓央嘉措传》的全称中找不到“秘传”字样,整个书中都找不到称本传记为“秘传”的地方,而且南寺版本横眉处也不具“秘传”二字。因此,笔者认为把该书将错就错地称作“秘传”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本文把它一律称作《仓央嘉措传》,而不随庄晶等人“秘传”的说法。

《仓央嘉措传》在阿拉善地区虽有刻印本,但因为是藏文,只有寺院里的精通藏文的高僧才能看懂,一般老百姓不可能直接读到它。不过,一方面因为它是记载仓央嘉措在阿拉善活动的主要的文字记载,令一方面因为它也是全旗所信奉的上师尊者的传记这样两个原因,它的有些故事内容,以口头形式有所传播。据说,过去在南寺曾由活佛多次讲授《仓央嘉措传》,听者僧俗皆有,数以百计。这曾经是它被传播的一种途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人们知道仓央佛如何慈爱北土芸芸众生,为他们修持苦行,从而引导他们进入厌离尘世,皈依佛门的菩提之道。事实上,《仓央嘉措传》在阿拉善确实起到了使六世****的一生经历家喻户晓的作用。

《仓央嘉措传》是一部宗教传奇色彩很浓的活佛传记,但它作为一个人的传记,年代清晰,叙事集中,有始有终地记录了仓央嘉措一生的经历,提供了探索仓央嘉措后半生的资料,尤其珍贵的是它描写了仓央嘉措的归宿,这点已引起学者们的注意。书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大都有据可查。作者阿旺多尔济是仓央嘉措最宠爱的弟子,最受信赖的得力门生,两人后来很少离开过。因此,可以说他是最有可能知道仓央嘉措一生遭遇的唯一的人。就从他们两人的关系(参看本文第二部分)而言,仓央嘉措在他的晚年,对阿旺多尔济吐露一些自身经历的真情是合乎情理的。因此,我想这部传记反映了事实真相,作为研究仓央嘉措的一生,尤其是他后半生的经历和结局的资料是很可信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4-30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仓央嘉措传》的作者阿旺多尔济大约在1715年生于内蒙古阿拉善一个台吉(贵族)家,他的家乡就是现在的阿拉善左旗厢根dalai苏木的一个叫匝卜苏尔乌苏的地方。他们家的废墟至今尚存。父亲名叫班子尔加布,母亲名叫那木宗(按蒙语习惯音译),书中曾提到过他们。阿是他们的唯一的儿子。他的家族是青海顾始汗之后裔,属于阿拉善第一代王爷和罗理的弟弟所繁衍之一支。阿从小出家为僧,从师仓央嘉措,学习佛经,后来仓央嘉措送他到西藏学习。他精通藏文,受过显密教法传承,造诣较深。这为他以后建立南寺,设置和主持一个寺院所必须具备的各项法事打下了基础。他在卫藏、安多等地有一定名声。除了《仓央嘉措传》,他还写过一些佛教各种仪轨方面的零散著作。据说,阿旺多尔济著作本来颇多,他被害死后,王爷下令禁止他的书,土观活佛把他的一部分著作收入自己的文集保存。阿拉善有一曲民歌,叫《轮回》,相传歌词为阿旺多尔济所作。过去是不准随便唱的。词中教诫人们“慈悲虔诚,洪福基源。横逆暴虐,罪孽必缠。人身难得,何敢狂欢”,“一生闲暇,忽略行善,死至阴曹,悔恨非浅。”等等。

民间传说中说,仓央嘉措初到班子尔加布家时,听见年方二岁的阿旺多尔济的啼哭声,便说道“这是第思的声音,真可怜!他把我找到这个地方来了,他和我有不可分离的缘分。”后来人们把阿旺多尔济及其后辈转世活佛当作第思的化身,是由此而来的。仓央嘉措初到阿拉善时隐姓埋名,用的是化名,千方百计不让人们知道自己的身份。因此,一来就公开说有关第思的话,这不大可能。但仓央嘉措在后来的某一时候确认阿旺多尔济为第思的转世,这是肯定的。仓央嘉措的第二世转世图登嘉措所作的《第思诺门汗大宝本生礼赞之颂》(藏文)中从文殊菩萨依次排列到底思.桑结嘉措,紧接排列阿旺多尔济。随后说“此各次降生之宝珠,据罗桑仁钦仓央嘉措所口授之次第,以笃信崇敬之心,谨修之”。大家知道,六世****为第思.桑结嘉措所立,第思.桑结嘉措还给仓央嘉措颂授《甘珠尔经》的传承。第思又是五世****的宠臣,和仓央嘉措前世的关系密切。第思被杀,仓央嘉措便被废黜,被迫孤身流浪,修持苦行,受尽磨难。从他们两人这种荣辱与共的关系来看,仓央嘉措对第思感恩戴德是不容怀疑的。加上他对第思的怀念,看见幼小的阿旺多尔济,就认定他是自己所不时思念的第思的转世孩童。他把自己的归宿地点选定在阿拉善,并把自己的后事、遗愿都非常信赖地托付给了阿旺多尔济,这恐怕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是仓央嘉措把阿旺多尔济认定为第思.桑结嘉措的转世的明证。《仓央嘉措传》中记载了他圆寂前一天的这样一段情景:“尊者(仓央嘉措)吻我(阿旺多尔济)并抚摩我的头,讲到:‘先前我对你的恩深,如今你对我的恩重。真舍不得你啊!’言罢悲戚不已。”可见两人关系非同一般。事实上,阿旺多尔济也确实忠实地执行了仓央嘉措的遗愿,建立了南寺,并在那里安置了他的遗体。直到文革前,阿拉善南寺叫黄楼庙的大殿堂里的镀金塔内,供奉着六世****的肉身法体,透过塔门镶嵌的红玻璃,可隐约地看见仓央嘉措的面孔。

阿旺多尔济一生中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按照仓央嘉措的遗愿,在仓央嘉措生前选定的地点,修建了南寺。南寺始于清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年)破土动工,次年,即丁丑年基本竣工,初具规模,举行了开光仪式,寺名潘代嘉措林,利乐海寺)。说南寺建于牛年,就是指的这一年,这和《仓央嘉措传》成书是同一年。关于它成书的地点,在书末明记是潘代嘉措林,应该认为指的就是南寺。阿拉善昭化寺(俗称朝克图库热庙)在仓央嘉措生前已经建成,当时的寺名也叫潘代嘉措林。仓央嘉措在己末年(1739年)初设传大召法会的地方是不是它,尚缺根据,无法下结论。南寺建成后把原潘代嘉措林全盘搬到南寺,并袭用原寺名。后来乾隆帝于庚辰年(公元1760年)赐给南寺以广宗寺的匾额,从此南寺才有了这个正式名称。藏文经籍上一般在这个寺名前冠以“兜率”二字,表示该寺院所遵从的是第二佛祖教主宗喀巴大师所传黄冠教法。人们不知道南寺也曾叫潘代嘉措林,从而推断《仓央嘉措传》写于朝克图库热庙,这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们还可以从作者在写作地点潘代嘉措林前面加的几个定语,断定指的就是南寺。南寺位于贺兰山主峰西北一侧,由巍峨耸立的群山所环抱,周围长满松、柏、檀香、沉香等等各种树木。过去说其地形具有胜乐本尊坛城的形状。又说南寺北面的瞻卯山是传说中的十六罗汉做夏安居之地,观世音化身达摩达la也曾在这里供养十六罗汉,等等。这些情况恰恰同《仓央嘉措传》书末所记的本书成书地点潘代嘉措林的几个定语相吻合。于乃昌在《仓央嘉措生平疏议》一文中说“仓央嘉措圆寂的具体地点是在阿拉善旗的彭得加春林。”所谓彭得加春林,和潘代嘉措林可能是一回事,把藏文“……”音译转写时用的汉字不同而已吧。潘代嘉措林是《仓央嘉措传》成书的地点,并不是仓央嘉措圆寂的地点。他圆寂的地点,是在今阿拉善左旗南部沙漠中的门吉林寺(承庆寺)附近。

阿旺多尔济还将阿拉善镇国公贡其格之子选定为仓央嘉措的转世活佛,八岁时在昭化寺为他主持举行了坐床仪式,并亲任经师,给他讲授教法。他就是比较知名的温都尔葛根(大个活佛)。温都尔葛根生于丁卯(1747年),法名罗桑图布丹嘉木苏,擅长绘画,善于用藏文写作,丁卯(1807年)圆寂。阿旺多尔济不但把相传于己末年(1739年)由仓央嘉措按照拉萨传大召法会建立的冬季祈愿法会,移来南寺沿袭不变,而且规定在每年的仓央嘉措圆寂的五月举行夏季祈愿大法会,举行胜乐、大威德、普惠三大本尊彩沙坛城的盛大修供仪轨。胜乐是仓央嘉措修习的主要本尊,据说在他的肉身塔下曾修有用方解石粉做的胜乐本尊的坛城。

相传在阿旺多尔济的晚年,有人谗言阿旺多尔济不满旗札萨克妨碍了宗教事务,坐关念诵旨在推翻王爷政权的黑经,想取它而代之。此话激怒了当时的王爷罗卜桑道尔吉,罗王下令将他从南寺抓起来,囚禁在离旗衙门不太远的格仍布愣荒地为他专门预备的死牢中。他年事已高,终因不堪忍饥受寒而圆寂在囚牢中,享年六十六虚岁,据推算,大约是1780年的事情。圆寂前他吟唱了那首叫《轮回》的歌。在他被囚期间,附近的又一户段姓人家照料他的饮食,至今还老人们说某某是那户人家的后裔。在多数群众都信教的当时,罗卜桑道尔吉害死有名望的活佛阿旺多尔济,对他的声望大为不利是可以想象的。据说,是坏人挑拨罗王和阿旺多尔济关系造成这个事件,此中罗王几乎没有什么责任。这种说法显然是当时的或后来的人,为了维护王爷的声望而编造出来的,不足为信。又说是拉藏汗阴魂不散,从中作祟,再度谋害第思。罗王是朝廷受宠的多罗额附,和硕亲王,只有他才胆敢将一个拥有****所封的“阿日鲁克桑额尔德尼诺门罕”尊号的寺主活佛逮捕羁押,置之死地。阿圆寂后他还余怒未消地下令将其遗体埋于众人进出的城门处,加以凌辱,连安葬遗体,诵经纪念其圆寂日子(阴历三月二十五)都不准。当时随六世班禅额尔德尼进京的阿旺多尔济的徒弟、仓央嘉措的第二代转世图登嘉措对罗王的所为极度愤慨而从北京去喀尔喀的达日岗嘎一住十三年。他的《传记礼赞颂》(参看本文第三部分),估计是途中所作。罗王和阿旺多尔济关系如此恶化,还有什么原因,尚待探讨。可以认为,阿旺多尔济凭他在学问和宗教方面的特殊地位,当时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是不错的。

                  仓央嘉措确认阿旺多尔济为第思.桑结嘉措的转世灵童以后,他和他的历代转世活佛们一直被认为是第思的化身,光绪年间清廷也为阿旺多尔济的第五代转世敕封“迭斯尔德(即第思)呼图克图”称号。阿旺多尔济在西藏期间,结识了一些著名的上层活佛**,从七世****授封阿日鲁克桑额尔德尼诺门罕称号(后来加封班第达)。李雪琴在《从〈仓洋嘉措秘史〉看仓洋嘉措的生平》一文中说,阿旺多尔济蒙名罗米汉。罗米汉者,诺门罕也。汉语可直译为“法王”。诺门罕不是他的什么蒙名,而是他的一个尊号。他在阿拉善,以诺门罕**著称。在阿拉善历史上阿旺多尔济是个为弘扬净饭王子的教法,特别是为传播第二佛祖宗喀巴大师的显密合一的教法,付出全部心血直至性命的一名贵族出生的上层**。他为佛教在阿拉善的弘传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现在,阿旺多尔济家族的后裔,仍在阿拉善左旗等地生活。
 楼主| 发表于 2009-4-30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过去,在阿拉善左旗南寺收藏着好多和仓央嘉措有关的历史文物。保存它们的目的,当时也不是出自保护文物的考虑,而是把它们当作神物,让信众们顶礼膜拜之用。现在,除文革前由内蒙古佛教协会收集起来准备办展览的一部分物件幸免被毁,归还南寺以外,其它的都在文革中被毁或丢失。下面介绍的几件物品,是在《仓央嘉措传》中提到过,供学者们研究时参考。

                  其一,本书第二章中记载,仓央嘉措当初在更尕瑙尔出走时“腰间有一日增.戴达岭巴所赐的古降魔橛。”本章中还有仓央嘉措降服两具诈尸的一段,其中说“从腰间抽出降魔宝橛,打将下去,……”相传为就是这个宝橛的小宝橛,珍藏在南寺。目睹者说,上面确有被坚硬的物体划掉的痕迹。说是被诈尸的骨头划掉云云。宝橛是密宗师不可缺少的法器,南寺保存的宝橛很可能是仓央嘉措的遗物。其二,本书多次提到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工布地区的罗甲,他是个俗人,伴随仓央嘉措走了很多地方,关系密切。临别时依依难舍,将自己的一把刀和火镰包赠给了仓央嘉措。这把刀一直完好地保存在南寺。其三,在本书第三章中,仓央嘉措来到阿拉善王府后,在阿宝夫人公主格格(即道格欣公主)面前大显法术的一段里谈到了一支长柄瓷杯。南寺保存着一只长柄瓷杯,上面书有紫色梵文,据说就是仓央嘉措显法术所用的那只杯。书中说,仓央嘉措把它揉捏的象稀泥一般。那只长柄瓷杯的造法确实有点特殊。一般长柄杯的把柄呈管状,中间空,可以将指头伸进里边,而那只杯的把柄的下端是闭合的,呈平状。然而,过去在南寺保存明清两代的瓷器较多,他可能是比较早期的一种工艺造出来的东西吧,也许仓央嘉措曾经用过它。其四,也是在本书第三章中提到,公主格格“将自己的发丝积攒起来,做成一只精美的顶髻。……与此相匹配的还有五佛冠,上下衣裳等全套服饰”,“全部贡献”给仓央嘉措。这些东西由内蒙佛协归还给南寺,现在保存在南寺。庄晶提到,在六世**的遗物中“有女人青丝”,恐怕指的就是它。另外,相传为六世****遗物或和他有关的东西,还有一些,如仓央嘉措的法器、衣物、背水用过的野牛角的水桶等,但主要是上面提到的几件。我想,六世****生活的时代远离我们的时代,只隔二百多年,他的遗物在寺院里被当作神物,加以珍藏到今天并不困难。因此,一般可以认为那些物件,本身可能就是仓央嘉措的遗物或和他发生过某种联系的东西。

                  除了一些遗物以外,在阿拉善还留下了一部仓央嘉措作的《阿拉善神祭供》(藏文),书末清楚地记着为阿旺曲扎嘉措(语自在法称海)所作,誊写人为阿旺伦珠达尔吉。它有过南寺刻印版本。

                  另外,仓央嘉措的第二代转世活佛图登嘉措于乙卯(1795)年,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查汉淖尔,根据《仓央嘉措传》的内容,模仿宗喀巴的《秘传礼赞颂》,用藏文写了一部偈颂体的《传记礼赞颂》。他比较完整地概括了《仓央嘉措传》的主要内容,便于记忆和诵读。它有过南寺刻印本。最近由夏仲嘉木央丹培尼玛把它全文译成蒙古文,把它同《仓央嘉措传》收入《六世****传两种》一书,已经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研究六世****生平的时候,除了靠汉文和藏文史料,我觉得还必须发现和利用蒙古文史料。因为阿拉善是六世****最终定居并进行弘法活动的重要地区,所以存有一些有关六世****的蒙古文资料。其中有南寺收藏的巴雅斯呼楞和达木却早德巴等人写的《从喇嘛上师的历史本生记中摘抄的各代前世活佛的世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从阿拉善搜集收藏的作者不明的《第六世****来到阿拉善的历史》,还有道尔吉僧格写的《阿拉善历史杂记》等。那些资料中有关六世****的记载内容虽然雷同,但也不乏有价值的信息。有人根据那些资料,在盟旗一级刊物上已经发表过一些论文。

                  《仓央嘉措传》中提到仓央嘉措曾担任嘉格隆寺座主,民族出版社汉文本注释中说“具体点不详”。实际上它就是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的石门寺。石门寺这个小寺院直到解放后,一直是阿拉善广宗寺(南寺)的属庙。安多藏区的寺院归蒙区寺院管辖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事情。书中说嘉格隆寺原归赛科寺,那末后来怎么归南寺所管了呢?这个问题,只能从仓央嘉措的关系来回答了。在南寺原有嘉格隆商卓特一职,主管与嘉格隆寺有关的往来事宜,有时还前去给该寺  

                    的僧侣们发放布施,祀祭护法。最后一任嘉格隆商卓特为叫策仁甲木苏的蒙古族僧人,此人仍健在。

                  仓央嘉措出生到现在整整三百二十五周年了,他作为西藏文学史上的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和政治、宗教史上的一位神秘人物,笔者坚信,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至今还没有最后定论的一些问题,如他在贡嘎淖尔出走的说法是否真实,如果真实,他后半生的经历和结局又如何等问题,肯定会得到解决。笔者在某些书刊、文章中每次看到仓央嘉措享年二十五岁的记载时常常纳闷,他真的只活了二十五岁?那末,相传在阿拉善度过了后半生,并在那里弘扬佛法,为全旗所信奉,一直被认为是真六世****的所谓“上师尊者”又是谁呢?在阿拉善的六世****的遗体、遗物难道都是另外一个人的不成?

                  本人认为六世****在阿拉善定居后往来于蒙古和安多藏区之间,弘法利生,最后在阿拉善圆寂。这正如著名大善知识多识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是“铁证如山”的事实,但我们还是期待这个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取得重大突破,做出科学的结论。
发表于 2009-4-30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 一切智 梵音海葛根!
顶礼 佛海葛根!
顶礼 自在金葛根 !
顶礼 贾拉森葛根 !


[ 本帖最后由 tibetken 于 2009-4-30 12:02 编辑 ]
发表于 2009-4-30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rGyal-mtshan dge-gen la phyag vtsal lo!!!
发表于 2009-4-30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rGyal-mtshan 葛根,我以前贴过一些,链接在这儿:

http://www.gelu.org/bbs/viewthre ... ght=%2B%B9%CA%CF%E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7 15:51 , Processed in 0.03276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