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555|回复: 275

伪经——《优婆塞五戒相经》!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22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经全部抄袭自《十诵律》。下面列出部份,算是对它全面清剿前的一个热身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
若居士母想杀非母犯不可悔。非逆罪。
《十诵律》卷第五十二
比丘作母想杀非母。得波罗夷并逆罪耶?答:得波罗夷。不得逆罪。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
若戏笑打他。若死者,是罪可悔。若狂不自忆念杀者无罪。
《十诵律》卷第十一
若比丘戏笑打他。若死,得突吉罗。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
若优婆塞用有虫水及草木中杀虫。皆犯罪。若有虫无虫想用亦犯。若无虫虫想用者亦犯。
《十诵律》卷第十一
若比丘知水有虫用浇草。随虫死。一一波逸提……有虫水中无虫想用。波逸提……无虫水中有虫想用。突吉罗……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
有居士起新舍。在屋上住。手中失梁。堕木师头上即死。居士生疑。是罪为可悔不。问佛。佛言无罪。
《十诵律》卷第一:
阿罗毗国僧坊中坏故。房舍比丘在屋上作。手中失墼堕木师上。木师即死。比丘心疑……白佛。佛言不犯。从今日当一心执作。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
屋上梁。人力少不禁故。梁堕木师头上杀木师。居士即生疑。佛言无罪。从今日作好用心。勿令杀人。
《十诵律》卷第五十八:
复有阿罗毗国作治浴室。故挽梁上。比丘少梁重。捉不禁故。梁堕杀木师。诸比丘生疑……佛言。无罪。从今日作当一心观。莫令杀人。若人少不应挽重材。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
又一居士屋上作。见泥中有蝎。怖畏跳下。堕木师上即死。居士生疑。佛言无罪。从今日好用心作。勿令杀人。
《十诵律》卷第一:
复次阿罗毗国。比丘僧房中坏故。房舍比丘作时。见墼中有蝎。怖畏跳下,堕木师上。木师即死。比丘心疑……佛言不犯。从今莫起如是身行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
又一居士日暮入险道值贼。贼欲取之。舍贼而走。堕岸下织衣人上。织师即死。居士即生疑。佛言无罪。
《十诵律》卷第一:
有一比丘。日暮入险道值贼。贼欲取比丘。比丘舍走。堕岸下织衣师上。织师即死。比丘心疑……佛言。不犯……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
又一居士山上推石。石下杀人。生疑。佛言无罪。若欲推石时。当先唱。石下。令人知。
《十诵律》卷第五十八:
有一比丘。山上坐禅。更有一比丘。在上推石。堕坐禅比丘头上即死。比丘生疑……佛言。无罪。从今日欲推石时。当唱言。石来石来。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
又一人病痈疮未熟。居士为破而死。即生疑。佛言。痈疮未熟。若破者人死。是中。罪可悔。若破熟痈疮死者无罪。
《十诵律》卷第五十八:
有一比丘。痈疮未熟。有一比丘来破。是比丘即死。是比丘生疑……佛言。若痈疮未熟破人死。得偷兰遮。若破熟痈死无罪。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
又一小儿喜笑。居士捉击攊令大笑故便死。居士生疑。佛言。戏笑故不犯杀罪。从今不应复击攊人令笑。
《十诵律》卷第五十八:
十七群众中有一小儿憙笑。诸比丘捉击攊。令大笑故便死。是比丘生疑……佛知故问。汝以何心。答言。以戏笑故击攊。大笑故便死。佛言。无罪。从今日不应击攊人。若击攊得波夜提。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
又一人坐以衣自覆。居士唤言起。是人言。勿唤我起便死。复唤言。起起。便即死。居士生疑。佛言。犯中可悔罪
《十诵律》卷第五十八
有一比丘暖坐处坐。以衣自覆。有余比丘唤言。起起。是比丘言。勿唤。我起我起便死。余比丘复重唤言。起起。便即死。是比丘生疑……佛言。不得波罗夷。得偷兰遮。
发表于 2009-4-22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出手就是狠的!
发表于 2009-4-22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4-22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 人家会说 您老别诽谤了,佛在两处说相同的法 五戒是共的 所以如是同似分别罢了,不成立了。如果成立 那阿含经中 有很多就是伪经了。因为 内容差不多 就是一样的,只是时处地人换一换:lol
发表于 2009-4-22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考证的规范是:有证据的就说,没证据的别说。说这是佛在两处说法,有没有相似情况的两部经来做旁证?如果没有,那就是揣测。揣测是不上台面的,哪怕是真的。:lol 阿含的情况不一样。比如《杂阿含》,佛说的道理虽然往往重复,但事情缘起不同:没有巧到两个人都是因为掉到悬崖下砸死一个木匠而佛作开示的

[ 本帖最后由 慧灯元照 于 2009-4-22 23:25 编辑 ]
发表于 2009-4-23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读五戒相经的初步感受是对很多问题阐述的不全面。现在想,大概就是因为摘录的原因吧。以及由净饭王所请而后佛为比丘所说,觉得有些突兀。但没有想过这是疑伪。

下面是摘录自圣凯法师2001年左右的文章
http://phil.arts.cuhk.edu.hk/~cc ... ming/200106-002.htm
……
從東晉到南北朝初期,有關五戒的經典相繼譯出,同時,有關出家戒及菩薩戒的經典也逐漸譯出,如羅什所譯《梵網經》、竺佛念所譯《菩薩瓔珞本業經》、求那跋摩所譯《佛說菩薩內戒經》、《菩薩善戒經》、曇無讖所譯《菩薩地持經》及失譯《在家菩薩戒經》、《在家律儀經》等。因為五戒通大、小乘戒律,這些菩薩戒經的傳播推動了五戒的流行。

隨著五戒的流行、實踐者的增多,在五戒的闡釋及理論方面必定有進一步的要求。於是,出現了有關五戒的疑偽經。[17]因為瞭解五戒持犯的要求的進一步提出,所以首先從律部中採摘撰述成經典。如依《十誦律》撰成《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從《優婆塞五戒威儀經》中撰成《離欲優婆塞優婆夷具行二十二戒》。[18]這完全為了佛教徒本身持戒及瞭解戒相的需要,是佛教內部的自我要求。
……

或者如文中所说,虽然是疑伪摘编,但对于居士了解五戒还是有用吧。文中提到的“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離欲優婆塞優婆夷具行二十二戒”,似乎都是以神异著称的求那跋摩所出的。
发表于 2009-4-23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还不够劲爆,不如考据一下瑜伽师论等是否真是弥勒菩萨所传的.呵呵!
发表于 2009-4-23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想见,有人又会拿出一堆前辈大师的注疏来反对法师的考证。
小心咯,谤佛谤大德的“罪名”不远了。哈哈
发表于 2009-4-23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伪的地方就是把“比丘”两个字改成“居士”了。
本来居士的五戒范畴比较大,想来有人要搞些细致约束,就依照比丘律改造成居士律,想着这样也可以。这样当然可以,但起名字的时候或许应该起个《***参考书》《***强化训练》之类,起了《佛说***经》就让人误以为是佛说的话了。

[ 本帖最后由 风火 于 2009-4-23 13:29 编辑 ]
发表于 2009-4-23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观清法师:victory: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中最让人雷倒的是仿照比丘戒律对在家人的破戒行为区分「可悔」与「不可悔」的说法。比丘戒所谓的「不可悔」是指犯「杀、盗、淫、妄」四波罗夷罪,如此则失去了僧人的资格,必须逐出僧团。所以,才有「不可悔」的说法,而犯「杀盗淫妄」以外的戒律,则视情况的轻重,有些可以自己忏悔己过;有些必须找一位戒行完善的僧人,在这位僧人的面前发露忏悔;有些除了找戒行完善的僧人发露忏悔外,还会暂时性地丧失某些身为比丘的权利(如出门托钵),必须留在寺中静修。所以,牵涉到破戒严重的情况,必须将破戒严重者逐出僧团,维护僧团的清净,所以,比丘戒才有「不可悔」与「可悔」的分别。

那么,当在家信徒犯了「不可悔」之后,又该怎么处理呢?在家人既无半月诵戒、检讨、举发、告解、宣告的制度,那要由谁在何时、何地判定某某人犯了不可悔罪,某某人犯了中可悔罪等;然后又如何处置?如果没有具体的判定和则罚又要如何执行不可悔罪呢?逐出佛教吗?以后不可以再当佛教徒?。。。。。!

最具公信力的圣典--梵文、巴利文的四部阿含(乃至第五阿含)和律藏上都找不到此经和任何相关或类似的记载。事实上,南传佛教国家在家佛教子弟如若破戒,只须悔过,重新受戒即可,并没有所谓「可悔」与「不可悔」的分别。世尊与僧伽慈悯众生,乐见居士们改过向善,愈挫愈勇地继续持戒,焉有拒绝之理?若真订下「优婆塞不可悔罪」岂非逼使在家信徒破戒者更加自暴自弃,走投无路。 更糟的是,有些人看到经文中所谓「破戒不可悔」的说法后,但是,又很想恢复佛教徒的身份,那么该怎么办呢?结果,道听涂说一些更不可考的「谣传」,去修习一些有关于「忏悔」的仪轨,更甚的是,有些「谣传」还说,修习「忏悔法」的时候,必须看到「神异」(净相)的现象,这「忏悔法」才算有效,结果,竟然还真的有人相信这种说法,但事实上,根本就不需要如此做。在佛教里,除了证得「四不坏净」成就「初果」以上的圣人之外,其它的在家佛教徒,若有破戒的行为,惟一的解决途径,就是重新悔过、重新学习戒律,重新受戒即可。

公元1990年代,台湾的大师更以玄异神奇的感应之说,引述个人、信众和历代的传说故事,热心而随兴地注释、讲解优婆塞五戒相经。由于优婆塞五戒相经本来就不是佛世时的经典,它所自创的「优婆塞不可悔罪」之说,更非佛陀的教导,再加上内容中引用了比丘律的精密戒相来要求在家人,实在枉顾了在家戒和出家律的差别性,这绝非佛陀教导的善巧。在它所引用的比丘律中也有某些部份是不够精确,甚至有所偏差的,因此尽管这部书的内容编辑得非常详细,却非符合佛陀本意的经典之作,使用于判明戒相上也会造成一些误差,如果又再参阅历代大师的注释,那就离开戒相更遥远了。 唐义净以后的中国历代祖师大德们都以自己的自由心证,而不以戒相来解说戒法,枉费义净大师费了极大的心血到海外去研习戒律,并写成《南海寄归内法传》提供了丰富详明的道统戒相和生活习惯的数据,原本要给中国的出家人能够有所依循,却反而招致祖师大德们的轻忽。 今,观清法师作狮子吼,直明此经之伪。。。。实我等坛友之福!


---------------------------------------------------------------------------以上资料皆来自“百度”仁波切,坛友勿扔砖为盼。:loveliness:

[ 本帖最后由 JLY 于 2009-4-23 15:55 编辑 ]
发表于 2009-4-23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关注!!!
发表于 2009-4-23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蕅益大師阅藏知津!

《閱藏知津》卷第三十三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 彙輯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一卷)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摩譯

佛在迦維羅衛國,淨飯王請為優婆塞分別五戒可悔不可悔者,令識戒相,使無疑惑。佛言,我久欲與優婆塞分別五戒,若受持不犯,當成佛道,若犯而不悔,常在三塗,因於比丘眾中。次第說五戒輕重可悔不可悔相。

http://fomap.sayling.com/literature_2_8.htm
http://fomap.sayling.com/literature.htm
发表于 2009-4-24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道上遵章守纪,勿撞红灯。

1、 敏公上师谈《楞严经》等经论的真伪
    《菩提宗道菩萨戒集颂讲记》第九讲

    那麽我们说现在还有一类的,就是这个海公上师特别慈悲,以前还没有出现这一类,现在就是以研究学问爲主,这主要是从日本传来的一个学风。本来是佛教以这个科学的方法研究、哲学的方式研究,是一个好事情,但是他们完全用哲学的框框,来看佛教,根据考证了,什麽东西,那也会産生很多的错误的地方。比如说日本,他们对什麽《楞严经》、《大乘起信论》,有一些经论,经过他们的考证,所谓的考证,认爲是僞经,不是真的,那麽这个就是搞反了啊。我们说我们中国的显教,每天早上都在念咒,你说他是假的,那麽白念了?那祖师都是不知道,都是糊里糊涂教人家念这个假经了?所以,这个我们说是不可依据。这个考证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说以这样子的研究学问的态度对待佛教,就産生很多的一些诽谤的事情。这是新産生的啊。以前是不信大乘,或者是本身对大乘有看法,他信不起等等诽谤;而现在还有一些本身他都是出于好像是比较客观的,但是他方法错误,以考证之类的去研究菩萨藏,産生诽谤的也不少。

2、驳欧阳渐《法相辞典·叙》(法尊法师)

……何不痛快而言曰:“弥勒不应造此论耶”?盖彼偏执,妄想如来一切言教,皆必符彼臆度,否则或谤为伪造——若起信、楞严等,或毁为邪说——若梵网、圆觉、时轮等,今更狂妄斥此论非弥勒学。借学佛以盗利誉,谤三宝而无皈依,“是可忍也,彼何人哉”?余忆民国二十四年春,住缙云山,彼等曾摘译本论条文,寄学生某某,赞美备至,但迄今数载,未敢译布,余今译出,彼乃妄兴诬谤,此所谓“障他正法,嫉人功德”为彼之一贯伎俩,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呜呼!向唯稗贾于名场,今则猖狂于法苑,侮圣言——谤《起信》、《楞严》、《梵网》、《时轮》等——凌先哲——呵智者、贤首、藕益等——淹众明——不知谓知,网后学等——是可忍也,彼何人哉!

3、《复李觐丹居士书》印光大师

  接手书,知阁下卫道之心,极其真切。而彼欲为千古第一高人之地狱种子,极可怜悯也。起信论之伪,非倡于梁任公。乃任公承欧阳竟无之魔说,而据为定论,以显己之博学,而能甄别真伪也。欧阳竟无乃大我慢魔种。借弘法之名,以求名求利。其以楞严起信为伪造者,乃欲迷无知无识之士大夫,以冀奉己为大法王也。其人借通相宗以傲慢古今。凡台贤诸古德所说,与彼魔见不合,则斥云放屁。而一般聪明人,以彼通相宗,群奉之以为善知识。相宗以二无我为主。彼唯怀一我见,绝无相宗无我气分。而魔媚之人,尚各相信,可哀也。
发表于 2009-4-24 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关注!顶!
发表于 2009-4-24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徒要学会尊重事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3 22:54 , Processed in 0.03542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