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38|回复: 1

明晰的怀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4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到罗素这本薄薄的《哲学问题》,觉得罗素思维的两个特质,使他成为写哲学入门书的不二人选:一是简明清晰、二是恰当的怀疑。
  
  
  
  
  哈耶克曾经把学者分为“头脑清楚/头脑模糊”两大类型。这一才智类型的划分突出学者思维清晰度上的差异:清明的学者澄澈,而模糊的学者曲折于山重水复。“头脑清楚型”(clear-minded type)学者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能把与现在有关的、人类过去的经验与思想,在他们的头脑中重新组织一遍,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清楚地表述出来,人类文明的传承主要依靠这类学者的努力;“头脑模糊型”(woolly minded type)学者的著作艰深晦涩,但他们能够在困思中发现新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原创能力。哈耶克例举的“头脑清楚型”学者的范例,恰恰就是这个罗素。这本《哲学问题》,正如罗素那本早在书界流行的《西方哲学史》一样,有很好的清晰度。它站在哲学史的一个高点上,如在澄澈明净天气里,极目远眺,华严世界,尽收眼中。对各家学说,罗素都有清明的理解,叙述平易,批判客观。例如第八章里说起康德学说来,比康德本人还说得明白;而批判起康德来,也正应了金庸小说中桃花岛武功“兰花拂穴手”的四字诀:“快、准、奇、清”,出招并不紧迫狠辣,却是弧线清晰,气度闲雅,轻描淡写,行若无事而正中要害。四字之中最难的“清”字诀,对罗素这种特质的智者却是信手得来。
  
  
  
  
  东海西海心理同,《易经》中有“方以智/圆而神”的说法,章学诚《文史通义》以此来划分史学两大宗门,钱穆《近三百年学术史》把它推广:“实斋此论虽为史发,实可推之一切之学术”。“方以智/圆而神”正可比之哈耶克的“清楚/模糊”。所谓“方”,就是谨严方正、体系齐整、客观有序,对于罗素的书而言,“方以智”是个恰当的形容。《易经》说“神以知来,智以藏往”。据哈耶克的描绘,“清楚型学者”博闻强识,是“一科的通人”,熟悉他学科之内的一切理论和重要事实。哲学入门书,就是“藏往”之作,正该“清楚型学者”写来。
  
  
  
  
  罗素这本书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略带那么点恰如其分的怀疑主义。
  
  
  
  
  治学的途径,大略有两路:或从“信”入,或由“疑”出。学者之中,思路清晰的人,走“信”的一路居多。因为他主“信”,存疑的东西便会在他的思路中被搁置甚至排除,去了枝枝蔓蔓,留下清晰的骨干,从而建构起一个严整方正的体系(我们可以参考罗素书中末二章谈黑格尔,黑格尔就是这个类型的)。不过,明晰加轻信,不是走向独断,就是流于浮薄。此一类型的人不适合写哲学入门书,因为他容易拿他信的那一套来吓人唬人(哲学这门学问本身就够吓人唬人的了,对初学者,我们需要一个为哲学“祛魅”的人),又由于他的知识建立在信仰之上,所以对于不属他那一门派的、他不“信”的学说,他不容易“进入”,说起来就难免浮于表面,“隔”上一层(“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的哲学史,书店里触目皆是)。而罗素的明晰,不是来自轻信,来自怀疑:
  
  
  
  
  “哲学的根本特点便是批判……哲学对于科学上和日常生活上所使用的那些原则都要加以批判地研究。”(125页)
  
  
  
  
  而且,罗索这种怀疑延及一切哲学答案,在他看来:“哲学不过是一种企图”(1页),企图回答某一些根本问题。
  
  
  
  
  “哲学之应当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因为通常不可能知道有什么确定的答案是真确的,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134页)
  
  
  
  
  不过怀疑的学者,仍有两类:一如蜻蜓点水,旋点旋飞;一如春蚕作丝,愈缚愈紧。幸好罗素属于前者,因为作为哲学入门书的理想作者,怀疑要有一个合理的量值。怀疑“过度”,像王国维诗说的“知识增时转愈疑”,最后可能会导致一言不发,“对不能谈的东西,保持沉默”,这样的学者,是很难去写什么“哲学问题”之类的基础读物,因为他会觉得很少有什么确定的东西好讲,而视夸夸其谈者为无知无畏(如维特根斯坦生前成书出版的只有两万字,拿到当下中国学界来评个讲师都不够)。而作为明白人的罗素却知道,知识虽起于怀疑,但最好还是终结于信仰:
  
  
  
  
  “我们全部的信仰或其中的任何一条都是可能错误的,因此,对一切信仰都至少应当稍有存疑。但是,除非我们以某种别的信仰为依据,否则,我们便不可能有理由拒绝一种信仰。”(18页)
  
  
  
  
  不过,坦率地说,太明白的人、有欠执着。有了日神阿波罗的高远清明,就很难有酒神狄奥尼索斯狂热投入。罗素来解读哲学,得之明晰,而失之深邃,有时候读着,觉得有点不够味道——太平淡了。明晰与深邃,在哲学中也许是“两者不可得兼”。胡塞尔说过“深奥事关智慧,概念的独特性与明确性则事关严格的理论”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胡塞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7,第140页)。林毓生在《学术工作者的两个类型》中批评罗素“浅薄”,“把许多复杂的关系化约得过分简单”,这点相信很多读者是心有戚戚。
  
  
  
  
  但是,深邃的往往偏执,轻信的经常呓语,怀疑过度则导致有破无立。作为一本哲学入门基础书,不就要求叙述清楚思路明白、态度公正不偏不倚、有出有入有破有立嘛?难得有个“明晰的怀疑主义者”罗素,合该这样的人来写这样的书!
  
  
  
  
  中国知识人中,以王小波与罗素的学术气质颇近,王蒙评小波的文章以《难得明白》(《读书》1998年第1期)为名,说得就是小波那种罗素式“明晰的怀疑”。“小波门下走狗”们都知道,小波激赏罗素。其实,一切想入哲学门的读者,也可以先做一回“罗素门下走狗”,因为这位智者的门,是哲学的最好入口。
  
  
  
  
  (《哲学问题》,罗素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二00四年版,8.00元)
 楼主| 发表于 2009-3-14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帮忙发到联谊地狱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3 17:12 , Processed in 0.03056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