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4|回复: 1

法海尊者介紹密咒金剛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23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法海尊者介紹密咒金剛乘
蔣揚仁欽口譯 見悲青增校閱 賴郁文編輯
5 ........序9 ........密咒金剛乘概要25 ......密咒金剛乘的殊勝44 ......心的本性72 ......法界寶藏論第一品及三句擊要教授120 ....觀音的加持.六字大明咒152 ....上師與觀音無二之瑜伽.一切悉地之源目錄170 ....以事部觀音的修法介紹密咒金剛乘的修持197 ....三要所緣次第趨入兜率妙梯教授229 ....中觀見訣具四念之歌集降成就霖教授246 ....八瓣心歌教授  
序 《法海尊者介紹密咒金剛乘》,是將法海尊者者於2005年至2019年的十七個法會前行教授或談話,就密咒金剛乘的見解介紹及修行指導方面,彙整成書。在台灣,有出於惡意,指稱密咒金剛乘不是佛教,或因為對密咒金剛乘的誤解,認為密咒金剛乘是受印度外道影響,即將密咒金剛乘的密法與外道的密法混為一談。
於此書中,法海尊者清楚地指出內外道修習密法的差異何在,並說明修習本尊瑜伽為何是我執的對治。第二,在顯密差異方面,尊者指出密乘的殊勝處是,密乘解釋了成辦色身的主因。以解釋事部儀軌文為例,也可以看到不同於顯教,透過本尊瑜伽是如何使方便與智慧成為無二地修行。第三,尊者指出事部、行部、瑜伽部都是為了無上瑜伽部三身轉道用的修持鋪路。
法海尊者也示範真正的無分別教派修行—深入學習藏傳各教派傳承。尊者歸結,因為學習藏傳各教派傳承,令自己更加認識極細微心識—俱生光明心,並揭示新舊譯派修持的特點。總之,只有真正通達顯密、通達四部密續、通達藏傳新舊各派傳承,才能顯明地指出他們的殊勝處或特點。這是尊者殊勝的功德之一。在台灣,很多人對密乘的學習是停留在計持咒數、唸誦儀軌文。然而就如尊者指出的:「密咒之所以能獲得成就,是透過顯教的恩惠」,缺乏顯教的基礎,所修可能不是佛法或不是大乘法。修了一輩子,花了這麼多時間、心力,卻因為缺乏對整體教法的認識及修持,導致一生所修並不是修持佛法或修持大乘法,豈不是很冤枉!若想打好顯教的基礎,可如尊者於書中的指示,菩提心方面要學習《入菩薩行論》,空正見方面要學習《中論》、《入中論》,乃至宗喀巴大師著名的論著《正理海》、《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等。
此外,初學者很容易把學習密乘的重心放在儀軌文的消讀上,「這裡要觀想這個、那裡要唸那個」,而忽略這些內容、編排背後所要表達的意思及其原理。認識密乘的基礎及道體,也是修學密乘必須具備的。願眾生都能得到善知識的攝受,少力無礙地趨入顯密大海。第一版五千份於五天內結緣完畢,應讀者反映第二版字體略有放大。

見悲青增 合十
2020年7月17日
密咒金剛乘概要   2015_12_09下密院
〡密集金剛灌頂前行解釋「密咒金剛乘」
先說「密咒金剛乘」的「密」字。釋迦牟尼佛涅槃後,產生了一股「大乘非佛說」的聲音,所以龍樹菩薩在他的著作中反駁「大乘非佛說」,清辨論師的著作、《入行論》中也都可以看到反駁。說「大乘非佛說」中,又有認為大乘中的密乘並不是佛說,是邪道。也就是,以前就有「大乘非佛說」的爭議,同樣也有「密乘非佛說」的爭議。「密」的意思是,佛陀在世時,因為是針對特別的有情宣說,所以是不公開、秘密地宣說。而且佛也不是顯現為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世尊的模樣,是顯現為本尊相—金剛持,而且是依少數眾生的根器轉為壇城主尊相,以這種方式示現傳法。年根索惹說到:「依別眾生」、「依共教承」,我覺得這個用詞非常好!
《般若經》是針對業清淨的眾生而說,是廣大義,而且沒有任何傷害,有點像四聖諦是針對大眾而說。歷史上有四諦法輪的記載,但是大乘教法並沒有被歷史記載,因此產生了「大乘非佛說」的疑惑。另外有些人是針對內容,因為空性的內容非常深奧,他無法接受,所以就說「空性之說是斷邊」。以我們常唸的《心經》來講,《心經》其實是觀自在菩薩與舍利弗尊者的問答,舍利弗尊者問問題,觀自在菩薩回答。我平常這麼說,也確實這麼想:導師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入定後,以加持力讓觀自在菩薩與舍利弗尊者問答對話,這是只有業清淨的眾生才能參與,業不夠清淨者看不到觀自在菩薩的淨相,如果看不到觀自在菩薩,就會只看到舍利弗尊者在自言自語。以這個角度看,《般若經》並不是普遍宣說,是針對業清淨的眾生而說。密咒金剛乘更是如此,針對業更清淨的眾生,導師以本尊秘密主的方式顯現,為他們傳授,所以叫「秘密」。這是屬於「依別眾生」,不是「依共教承」,即不是整體可以接受、或對整體教法的長久住世而說。
「密咒金剛乘」的「密」是這麼解讀。「咒」,梵文Mantra,是救護的意思。從什麼獲得救護?從意中獲得救護。如何從意中獲得救護?透過去除凡夫相執,讓心獲得救護。觀修空性將來會成為法身沒錯,因為空正見慢慢會轉變為佛陀的智慧。但是成辦色身的不共因緣是什麼?為了利益有情而成辦三十二相、八十種隨行好的色身,要有成辦色身的不共因緣,即這個圓滿他利色身也必須有與其相應的近取因才能產生。是透過本尊瑜伽的觀修來獲得這個近取因,專注於空性的智慧,再加上明觀本尊,由此安立佛慢。所以,「咒」的意思是讓心從凡夫相執中獲得救護。「金剛」是無二的意思,本尊瑜伽、空性、自心無分別是「金剛」。
「乘」指自心、本尊瑜伽、空性三者,無二、不離的修行道。密咒金剛乘可以分為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寧瑪派的九乘也是如此,寧瑪派說的九乘是指: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作密、行密、瑜伽密、大瑜伽密、無比瑜伽密、無上瑜伽密。由了解下下部,我們可以知道上上部的殊勝處。心識有粗細不同層次無上瑜伽部的特點就是區分粗分意識與細微意識。這點我們也可以用經驗來體會。我們知道根識有根識的作用、意識有意識的作用,醒時的意識與睡眠時的意識也有粗細不同。睡眠時,根識幾乎沒有作用,只有意識使我們看到夢境。睡眠時的意識比醒時的意識細微,睡眠時的意識又分為做夢時的意識與熟睡時的意識,熟睡時的意識比做夢時的意識更細微。透過腦部的測試,發現醒時的意識、做夢時的意識、熟睡時的意識確實不同。昏倒時的意識也是如此,比較細微。雖然昏倒時的意識非常細微,但還不是最細微的,最細微的是死亡光明的意識。
死亡光明的意識非常細微。雖然我們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但是透過對某些人的測驗,我們可以知道,例如有「住持心」的情況。有住持心者雖然被醫生判定為死亡,心臟停止跳動、血液不再流動、與腦部相關的意識不再運作,但是他的身體一點也沒有腐壞。這是為什麼呢?完整的解釋只能參考無上瑜伽部的說法:遮止了粗分意識,現起了初空、二空、三空、四空,無上瑜伽部說到心的粗淺層次,第四空時,生起了俱生原始光明,只要這個最細微的光明心仍留在身體中,這個身體仍被此最細微意識所攝持,這個身體就不會腐壞。在我們流亡的五十多年間,就我自己聽到的,大約有三十個以上的例子,當然,可能有更多的例子是我不知道的。這些有住持心的修行者,有些能安住一星期、有些能安住二星期,林仁波切是安住十三天,安住的時間長短不一。因此,這種事情是絕對有的!那是怎麼有的呢?不可能無因而生。我們跟科學家進行交流,創立了一個項目來研究住持心是怎麼回事。我們將儀器接上準備進入住持心者的頭部,看看他的腦部反應。這個研究才剛剛啟動。然而,誰會進入住持心的情況呢?這很難講。所以,若人死後三天,他的身體沒出現腐壞,我們就判斷他進入了住持心的情況,便馬上攜帶測量儀器飛奔過去,只能這樣做了。但是實際操作起來仍是件麻煩事,有儀器時,卻沒有人進入住持心的情況;有人進入住持心的情況,但是當地卻缺儀器,這可怎麼辦?因此,我和科學家們討論後,就放一套完整的設備在達蘭薩拉的德萊醫院裡。洛桑尼瑪是前前任甘丹赤巴1,他往生時,科學家們就在那裡做研究,他們說:「我們無法確定為什麼,因為僅憑單獨的個案沒辦法下任何結論;如果這樣的案例頻繁產生,找得到定情況呢?這很難講。所以,若人死後三天,他的身體沒出現腐壞,我們就判斷他進入了住持心的情況,便馬上攜帶測量儀器飛奔過去,只能這樣做了。但是實際操作起來仍是件麻煩事,有儀器時,卻沒有人進入住持心的情況;有人進入住持心的情況,但是當地卻缺儀器,這可怎麼辦?因此,我和科學家們討論後,就放一套完整的設備在達蘭薩拉的德萊醫院裡。
洛桑尼瑪是前前任甘丹赤巴1,他往生時,科學家們就在那裡做研究,他們說:「我們無法確定為什麼,因為僅憑單獨的個案沒辦法下任何結論;如果這樣的案例頻繁產生,找得到定情況呢?這很難講。所以,若人死後三天,他的身體沒出現腐壞,我們就判斷他進入了住持心的情況,便馬上攜帶測量儀器飛奔過去,只能這樣做了。但是實際操作起來仍是件麻煩事,有儀器時,卻沒有人進入住持心的情況;有人進入住持心的情況,但是當地卻缺儀器,這可怎麼辦?因此,我和科學家們討論後,就放一套完整的設備在達蘭薩拉的德萊醫院裡。洛桑尼瑪是前前任甘丹赤巴1,他往生時,科學家們就在那裡做研究,他們說:「我們無法確定為什麼,因為僅憑單獨的個案沒辦法下任何結論;如果這樣的案例頻繁產生,找得到定意識、細微的意識或第一空⋯⋯;空分為四空,以識來講,就是見白道、增紅道、得黑道,最後是第四空—光明,以上是還滅。生起的時候是從光明現起得黑道、得黑道生起增紅道、增紅道生起見白道,見白道生起風、風生起火、火生起水、水生起地。
我們曾跟科學家們交流過這些內容。將細微意識轉為道用四大依這種順序進入到細微的狀態,此時,瑜伽師以瑜伽力刻意遮止粗分意識運轉,使細微意識產生作用;細微意識產生作用的同時,粗分意識成為隱沒的狀態。顯教並不注重修行時是以粗分的心將細微意識轉為道用四大依這種順序進入到細微的狀態,此時,瑜伽師以瑜伽力刻意遮止粗分意識運轉,使細微意識產生作用;細微意識產生作用的同時,粗分意識成為隱沒的狀態。顯教並不注重修行時是以粗分的心調的。如果能做到,要以最細微的意識去緣空性。這種修法非常重要,也因此無上密續一直強調意識有粗細不同層次。這樣去思惟,會覺得:這確實有道理,不是沒有邏輯!為了現起細微意識,產生淨相,要刻意遮擋凡夫相和凡夫執。刻意遮擋凡夫相和凡夫執後,再以空正見轉為本尊相而修本尊瑜伽,是以這種方式將細微意識轉為道用。 無上瑜伽部修學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密咒金剛乘可分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無上瑜伽部非常重視俱生原始光明的修持,將俱生原始光明轉為道用非常重要,這要透過氣、脈、明點的控制成辦。獲得氣、脈、明點修持的成就,不是以開刀的方式將脈結打開,而是以禪定的方式;在「密集金剛」中,是以金剛念誦的方式打開脈結,因此說到持瓶風的觀修,在這之前又必須認識脈輪,而說到有多少脈瓣等細節。
為了修學圓滿次第—任運修持氣、脈、明點的瑜伽,之前必須修學生起次第。於「基法」上了知三身—基色身、基法身、基報身;有了基三身,才能透過道三身,獲得果三身。以因果論來講,果的產生,除了不動緣和無常緣外,更重要是能力緣—與它種類相似的因緣。佛法是不離因果論建立的教義,所以必須有與色身相應的近取因,才能獲得色身。因此,於生起次第時,就刻意觀想本尊瑜伽。當然,唸咒不是唯一的修持,重要的是生起次第中,死有轉法身道用、中有轉報身道用、生有轉化身道用的修法。三身轉道用的修法非常重要。為什麼有死有轉法身道用、中有轉報身道用、生有轉化身道用?因為我們本來就有這些基礎—基時的法身、基時的報身、基時的化身。以上說了密咒金剛乘的概要。

 楼主| 发表于 2025-4-23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密咒金剛乘的殊勝
2018_06_18
拉脫維亞.里加院〡千手千眼觀音灌頂前行
今天為信徒們傳授千手千眼大悲觀音的灌頂。要獲得同類以上的灌頂才能獲得隨許。今天要給予白文殊的隨許,為了圓滿白文殊的隨
許,想先給你們事部的灌頂。(譯者補充:白文殊的隨許也是事部的隨許。要獲得事部的隨許,必須先獲得事部以上的灌頂。)

密乘說了色身的主因
什麼是密咒金剛乘?龍樹菩薩的《六十正理論》迴向文說:「以此之善根,迴向諸眾生,集福智資糧,願得福智身。」也就是以福德資糧及智慧資糧為因緣,迴向轉成果位之色身和法身,這是龍樹菩薩所做的迴向。同樣的,月稱菩薩在《入中論》第六品末端有說:「世俗真實廣白翼,鵝王引導眾生鵝,復承善力風雲勢,飛度諸佛德海岸。」佛果有自性法身、智慧法身、報身、和化身。自性法身又分去除暫時染污的自性法身、去除究竟染污的自性法身,這是屬於無為法,不是有為法。除此之外的,智慧法身是有為法,報身和化身也是有為法。受用圓滿的報身與為眾生示現的化身,既然是有為法,就得依與自己相同性質的因緣而生。
因緣可以分為與果相同性質的主因—近取因,與外在的助緣—俱生緣。以花朵為例,花朵必須有個主因—花朵的種子。是由花朵的種子生出花朵,在花朵的種子變成花朵的同時,要有陽光、水分等助緣,如此才能形成花朵,這是有為法形成的過程。我們的心識也是有為法,會剎那轉變,所以它也必須有先前的近取因才能產生。這個近取因進一步追溯上去,是沒有開始的,這就是前二天所說的,我們的前世是沒有開始的。
色身因為是有為法,所以它也需要近取因。顯教般若乘雖然有說到三十二相、八十種隨行好的諸多因緣,但是仔細去思考,這些福報資糧只能成為助緣,沒有辦法成為主因啊!密咒金剛乘則說了何為色身的主因—近取因。在密咒金剛乘的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中,只有無上瑜伽部才真正圓滿的詮釋了色身近取因的論述。無上瑜伽部說了心的粗細不同層次,是由最細微的光明心成辦色身。唯有最細微的光明心的續流,能無間斷地到達佛位,到達佛果位的這個心稱為「普賢心」,它既沒有開始,也沒有止盡。
既然法身需要從與自己同類的近取因產生,色身也必須如此,因為這是有為法的性質,且二者都是有為法。有關利他色身,無上瑜伽部說到俱生原始光明及光明的坐騎氣,而說到心氣無二,心與氣的體性是一、不是異。我們現在凡夫的身心,細究的話,可以追溯到最細微的心與氣。我們成佛時會獲得他利色身及自利法身,他利色身及自利法身是無二的,佛陀的身、語、意三密無差別—三密無二。三密無二的近取因必須存在,無上瑜伽部說,三密無二的近取因是心氣合一的最細微的光明心及其坐騎氣,因而說到了幻身。
龍樹菩薩就「密集金剛」的生起次第寫了《總作》,搭配續經寫了《結經》。龍樹菩薩自己寫了《五次第論》3,龍樹菩薩的心子聖天菩薩對《五次第論》寫了注釋《攝行論》,後以四法完整詮釋的是月稱菩薩所著的《顯句論》。針對幻身的論述,龍樹父子及追隨者寫了許多注釋。
內外道修習密法的差異佛教歷史上,一直有「大乘是不是佛所說」的爭議。對此,龍樹菩薩提出了諸多理由說大乘是佛說。清辨論師—龍樹菩薩的弟子—於其著作的《中觀心要論》及自釋《思擇焰論》中,也詳細說明了大乘是佛說。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中,有簡略說到大乘是佛說。所以,早就有「大乘非佛說」的爭議,但是仔細思惟可以知道:如果大乘不是佛說,那麼佛教的教義就無法用正理推論的方式來論述,只能用引經的方式來解釋。三藏是巴利文法脈與梵文法脈共同的依據。無論是《上部阿毗達摩》或《下部阿毗達摩》,只有透過梵文法脈來學習,才能依理信解解脫的存在、一切遍智的存在,否則會很困難。
還還有一個「密法是不是佛教」的爭議,也是早期就有的爭議。有一些人認為密教是印度婆羅門教。如果你所修的密法只是自身變為本尊的模樣,只是做火供來修息增懷誅等,印度婆羅門教也有諸多這種做法,他們有不同的息增懷誅的天相,說不同的息增懷誅的事業。
印度婆羅門教的密法也說氣、脈、明點的觀修、拙火的觀修。現在印度婆羅門教的修密瑜伽師,也有能使體內的明點降下逆升而修破瓦法。印度婆羅門教看似有破瓦法的修法,而且也有遷識法的修法。那麼,佛教的密法與印度婆羅門教的密法,差別何在?佛教密咒金剛乘的修持,是怎麼相符於佛教的標準?雖然印度婆羅門教的密法與佛教的密法都有自生本尊的過程,可是佛教密法的不共點是,自生本尊前必須思惟空性,而將空正見轉為本尊相很多人修密法卻不關注空性,這是完全錯誤的!如果你不了解空性,就根本沒有相應佛教本尊瑜伽的基礎。如果你只是把血肉之軀轉為本尊的模樣,這是邪見,透過邪見是成辦不了一切遍智的!任何的果都要由與自己相似的因才能產生,一切遍智這樣圓滿功德的果位,怎麼可能從邪見中產生呢?這是不可能的!以血肉之軀轉為本尊的模樣,是一種顛倒執。
與佛教相符的密法,自生儀軌 中都說到先觀想空性,一開始都會 說「嗡 索巴瓦旭達 薩瓦達瑪 索巴 瓦旭多 杭」,以此思惟諸法皆無 自性。我曾經問過上師庫努喇嘛滇 津嘉千:「印度婆羅門教的密法也 有許多本尊的觀修、氣脈明點的觀 修,這與佛教密法的差異在哪 裡?」仁波切說:「密法是否符合佛法,要看這種密法的修持中有沒有菩提心和空正見的修持,有的話才符合佛法,沒有的話就不是。」4所以,在佛教的修行裡,空正見非常重要,對於密咒金剛乘更是如此。西藏的先賢大師說:「天秤要保持平衡,另一邊就是空正見。沒有天秤的另一邊—空正見,即使你有再深奧的密咒金剛乘的傳承,也得不到悉地成就,你保持不了這個天秤的平衡。」如果你要獲得與佛教相符的密咒金剛乘的悉地成就,就一定要有非常堅定的空正見。印度婆羅門教是以血肉之軀轉為本尊的模樣。佛教的觀想方式是,先觀想空性,於空性中淨治凡夫相執,淨治了凡夫相執後,將思惟空性的這個智慧—將來會轉為智慧法身的這個智慧—轉為本尊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4-25 06:36 , Processed in 0.03329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