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770|回复: 47

佛陀涅槃前说:以戒为师,何以律藏中无食肉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9 09: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佛陀涅槃遗教经中说:“我不在世时,以律当佛”。“凡言论合于《经》、《论》,行为合于《律》者是佛教徒,不合者非佛教徒”。《经》指三藏中的经藏,《论》指论藏,《律》指佛教戒律藏,即大小乘共同的四分律。


那么为何佛在多部经中严厉斥责禁止食肉,却没有入律藏?而以往佛陀禁止什么事,就有阿罗汉记载为戒律,为何禁止肉食没被记为戒律?
发表于 2021-2-11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jysy 于 2021-2-11 15:32 编辑
六味地黄丸 发表于 2021-2-11 14:31
但是为何后来又说"食肉者非我弟子"?

因为佛教文本经过一个发展的过程。
早期佛教文本,约等于【巴利文三藏、汉传阿含】,可以视作是佛陀的本人思想或近似本人思想。后来被归于初转法轮。
后期大量佛教文本——被认为是佛所说的【佛经与密续】,是不同于早期佛教文本的再创造、创新,但基本延续了重要的佛教核心思想,尤其是无我。
客观看待佛教这一发展,尊重其思想高度的层出,与伟大的智慧。不应贬低任何一个阶段的智慧与传统。
但也要尊重历史,平心静气的看待文献上的前后矛盾。
任何一个人类现象,都有如此的特征与规律。
但信仰主义者、情怀主义者,会对此类说法很愤慨,也必须要理解他们——即人的多样性,予以适当尊重。因为,人,是有理智的动物,也是有情感的生命。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0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三坛大戒吗?汉传僧众在三坛大戒中所受菩萨戒就是梵网菩萨戒,海公上师、定公上师等大德受授三坛大戒时有什么想法你可以思考。
    欧阳竞无、吕澄诽谤梵网,为法尊法师等大德痛斥。
    鸠摩罗什大师节译梵网经,太虚大师在梵网经和千钵经抉隐中予以决疑定为真经,且与隆莲法师观点一致,判梵网经属于密宗戒律。太虚大师在这篇文章中的探讨,只是指出翻译和结集的不圆满之处,本身就是部分内容的节译。
    帕绷喀大师择法三原则,一个法是否可学,第二点要看诸班智达高僧大德的解释抉择,那么历史上智者大师、蕅益大师、印光大师、虚云大师、法尊法师、敏公上师等大德,或注解或作序或讲说,汉传所有僧众在三坛大戒中皆受梵网菩萨戒,那么,你跟随欧阳竞无和吕澄来挑战这个,是有追随欧阳和吕澄往生之处的考虑吗?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9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食肉是入了律藏的,例如梵网菩萨戒,汉地出家人基本都要受这个戒,所以海公上师、定公上师、敏公上师等虽然修无上密,但坚守梵网菩萨戒不食肉的戒律。
    佛制戒律,五戒主要是遮止善法障、善趣障,先把这五个影响善法善趣的最粗重烦恼断除。
    然后若进一步提高的要求,进入中士道遮止解脱障,则楞严经等数十部显宗经典宗明确遮止食肉。进入上士道,汉传僧众皆受梵网菩萨戒不食肉。
    下三部密法,如果闭关修持以及提高修行效力,皆遮止食肉,从唐密经典来看,有不少咒法甚至萝卜蔬菜等都不能吃,唯食三白食才能速得成就。当然不能吃素但遮止杀生,修持下三部密法仍有效力,随着学修提高食物爱好自然会有更利于解脱的方向转变,也就是说会逐步趋向做到食素,食素不仅是意乐,也需要福慧资粮积累的支撑,食素的意乐发心才会成为现实。
    至于无上部密法,如胜乐金刚成就者卢伊巴尊者以自死鱼肠为食,乃是奉上师要求修持净秽一如,并非是从肉食中吸取特殊的营养,从营养角度来说,素食是完全能够提供无上密所需的能量,海公上师等成就者走通过这条路。
    特殊方便,西方净土法门,无论修汉传藏传显密各宗,所学所修只要与四十八愿之第十九愿和第二十愿接通,无论能否吃素,皆有带业往生的解脱机会,若能不食肉,托运行李就轻一些,解脱机会更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9 11: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政治路线的问题,禁止食肉是提婆达多的主张,若是禁肉记入戒律,佛教历史还怎么写?
发表于 2021-2-9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传佛教都是允许吃肉的,乞食嘛,人家给啥就吃啥,三净肉就可以,这是佛教最早的传统。
发表于 2021-2-9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21-2-9 18: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南传还是有十种肉不能吃吧,
 楼主| 发表于 2021-2-9 18: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慕宗 发表于 2021-2-9 11:54
政治路线的问题,禁止食肉是提婆达多的主张,若是禁肉记入戒律,佛教历史还怎么写?

有的人说,提婆达多的五条戒律是对的,但是他的目的是分裂僧团,所以佛没有采纳,但是如果是这样的话,佛陀完全可以在之前或者之后制定禁止食肉的戒律啊
发表于 2021-2-10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戒禁取结是一种恶见,邪见心所,它可与恶见合为一。
发表于 2021-2-10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戒律是事上的般若,佛智所制,后人无增减任何一条的余地,只有奉行和不奉行两个选项。
    五戒中的杀戒,是遮止众生遭受极大痛苦成为尸体,至于不食用众生之尸体,重要性排在遮止杀生之后,属于净除细障的范畴,所以梵网菩萨戒中也属于轻垢戒。
    在太空行走中,在向高层次学修迈进的旅程中,需要突破见道了生死的解脱关口了,细障并非无所谓的,微小颗粒在超音速或者宇宙速度中,也就会成为一个菩提道旅程的大问题了。
发表于 2021-2-10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客 于 2021-2-10 08:33 编辑

多识仁波切《关于多吉羌等问题的解答之一》

问:有人说:“多吉羌是燃灯佛,是释迦牟尼的老师”,又说“维摩诘是多吉羌的转世”。此话可信吗?

答:佛教不是科幻小说式的驰骋想象的虚构,不是巫婆神汉式的胡言乱语,不是骗子的信口开河。佛教中对佛名教义的诠释和每一种说词都要有三藏经典的根据和由龙树、无著等印度佛教论师所作佛经疏论的诠释文献依据。凡没有佛经和疏论根据的说法,一律被视为外道邪说,一律不可信。这是历来佛教学者要严格遵守的原则。
...............

问:是魔,是佛,如何分辨?

佛曾说:“众比丘,要当心!魔常常以佛的形象出现而行魔行,害众生”。又说:“以佛的形象出现者未必是佛,以魔的形象出现者也未必是魔,要善于辨别”。辨别佛魔之法也由佛陀亲定。在佛陀临终遗教经中说:“我不在世时,以律当佛”。“凡言论合于《经》、《论》,行为合于《律》者是佛教徒,不合者非佛教徒”。《经》指三藏中的经藏,《论》指论藏,《律》指佛教戒律藏,即大小乘共同的四分律。
..............



《大庄严论经》第八卷
马鸣菩萨造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四八)
复次得见谛者。不为天魔诸外道等之所欺诳。是故应勤方便必求见谛。......

佛知首罗至心欢喜。如应说法破首罗二十亿我见根得须陀洹。尔时世尊即从坐起还其所止。首罗欢喜送佛还于其家。心生欣庆。尔时魔王见首罗欢喜作是念言。我今当往诣首罗所破其善心。作是念已。化作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至首罗家。......

尔时光照首罗家。首罗惊疑为是何人。......如彼甘露洒于其身而作是言。我有大福。如来今者再入我家。虽复再来不为希有。何以故。如来世尊常以慈悲济度为业。......

尔时魔王极自庄严在首罗前。告首罗言。我先说五受阴苦因习而生。修八正道灭五受阴。此是邪说。时彼首罗闻是说已甚生疑怪。貌相似佛所说乃非。我为是梦为心颠倒。听其所说甚为贪嫉。是何恶人化作佛形。如华聚中有黑毒蛇。我今审知此定是魔。如卖针人至针师家求欲卖针。汝今波旬听我佛子之所宣说。偈言
   
        .........            汝可惑肉眼
  不能惑法眼  佛知此事故
  而作如是说  肉眼甚微劣
  不能别真伪  若得法眼者
  即见牟尼尊  我得法眼净
  见于灭结者  终不随汝语
  汝徒自疲劳  不能见惑乱
  吾今谛知汝  实是恶波旬
      见四真谛人  终不可移动

          ..........        首罗种种说
      苦切责波旬  犹如勇健人
      入阵击儜者  时魔即恐怖
      速疾还天宫  师子王住处
      象到寻突走  波旬亦如是
      见谛所住处  诸魔不敢停
 楼主| 发表于 2021-2-10 08: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律藏指五部律,四分律,梵网经不属于律藏吧
发表于 2021-2-10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乾隆大藏经嘛,梵网菩萨戒属于大乘律所摄,鸠摩罗什大师所译,十重四十八轻,其中五辛和食肉都属于四十八轻的范畴。
    菩提道如果轻装上阵,还是以食素为好,若是无上密学修有得有成,饮食障碍有突破的希望,但不是每一个学无上密的都立刻具备这个能力。准提法接引暂不能戒除饮酒食肉的众生,但也明确说能持斋戒学修行进更快。
    当然背负着沉重的行囊和债务上路,也还是可以前行,但肯定是艰难缓慢得多。
发表于 2021-2-10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藏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三藏:四阿含经为经藏,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为律藏。六足发智论为论藏。依大智度论说法,三藏属小乘教专称,但依据摄大乘论说法,大乘亦有三藏。华严经等为经藏,梵网经等为律藏,阿毗达磨为论藏。--摘
------------------------------------------------------------------------------------------
还有把《梵网经》属于华严部的说法,争论不一
发表于 2021-2-10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味地黄丸 发表于 2021-2-10 08:33
律藏指五部律,四分律,梵网经不属于律藏吧

梵网戒经是所有菩萨戒经在中国流通得最广的一种,但对《梵网经》的真伪问题,那也是自古已然,由来已久的事了,诸家旧时的经录,都将《梵网经》列人疑品。--摘
发表于 2021-2-10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梵网经序》中说:“此经本有一百一十二卷,六十一品。”法藏大师的《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卷一则说,“若论具本,什公相传,云西域有十万颂,六十一品,具翻应成叁百卷。”因为《梵网经》的大部未曾传来,中国的《梵网经》上下二卷,是由罗什叁藏,口中诵出全部《梵网经》中的第十品,叫做《菩萨心地法门品》(略称《心地品》),但因上卷的文字,很难解释,前后序文亦有可疑,戒相条文也很难解,致被学者疑为中国人的伪造,不过这恰是一部很受欢迎的菩萨戒经,所以历代多有诤论。

  晚近的太虚大师也有《梵网经与千钵经抉隐》一文,他以为《梵网经》上卷所说的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的文字,与《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略称《千钵经》)之第七卷半到第九卷,所说十发趣等四十心位,文字加详,而义旨全同《梵网经心地品》上卷。并说:“所谓一百二十卷的《梵网经》,或《千钵经》,亦为《梵网》六十二品中之若干品。……其文既有《千钵经》可证,必有梵文根据,而疑伪之见可祛。”这是主张真实非伪的见解。但是近人续明法师的意见,又是另有看法的。他说:“由于序与后记之文,雷同影附之迹甚多,不似出于肇公之手,故有人既疑经非罗什译,又疑序非僧肇作,由疑序而更疑经!”

  又说:“《梵网经》上卷,按之文字,与罗什所译诸书不合,复查与唐译《千钵大教王经》中之一段文义相同,但以缺乏两经以外之证据,故难据下任何论断。”(详见“戒学述要”)根据续明法师的考证,他认为《梵网经》的序文及后记是有问题的,上卷的经文也不是罗什叁藏所译的,并比照小乘律形式的推断,以为《梵网经》必定也有大本的根据,同时以为梵网戒的十重四十八轻,并非如相传所说那样是出于《心地法门品》的一品,而是由大本的各品之中摘取出来的。这一发明,非常可贵。--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01:06 , Processed in 0.03651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