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174|回复: 47

从《中论-观因缘品1.10颂》的诸家释论,了解有和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3 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龙吟 于 2020-10-3 01:53 编辑

诸法无自性,故无有有相,说有是事故,是事有不然。

中论此颂为破增上缘,同时阐明了佛随凡夫分别说有说无,实则既无自性,则不生,不生故不有,不有则无灭,无灭故不无。

青目释与吉藏的《中观论疏》就此句的注,我个人认为是说得最明白和直接的。

为了让大家理解得更清楚,我引了目前几种已经流传的中论释,并附上我的粗浅理解,大家可以比照来看一下。

以下按造论者年代来排列的,所以大家也许还可以看出历史流变中,某些思想上的变化。

《中论颂》观因缘品第一(1.10)

《中论颂青目释》(鸠摩罗什译)
中论颂译:
诸法无自性,故无有有相,说有是事故,是事有不然。

青目释:
经说十二因缘。是事有故是事有。此则不然。何以故。诸法从众缘生故自无定性。自无定性故无有有相。有相无故。何得言是事有故是事有。是故无增上缘。佛随凡夫分别有无故说。

另,吉藏《中观论疏》此句注:
问:何故就十二明无增上缘?
答:细论十二相生实具四缘,一往麁论十二相生正是增上缘。故就十二破增上缘也。

问:此中云何名分别有无耶?
答:若通约四缘则摄有为无为之体,故名有无。若偏据增上缘明有无者,有即是上‚是事有故是事有‛。无即‚是事无故是事无‛。盖是随凡夫分别十二是有无耳。十二本不生故不有,今亦不灭故不无也。‛

龙按:
吉藏大师按青目释的注,个人感觉非常透彻,青目说“自无定性故无有有相”,还犹抱琵琶半遮面,而吉藏大师直接说“不生故不有”,这一句就太直白了,震耳发聩。

后面紧接着一句“今亦不灭故不无也。”可以明显地让我们知道,“无”指的是从生而灭,生了然后灭才叫做“无”,这个“无”是要破除的,是断见。

不有也就是没有,没有就不存在生和灭,所以不生故不有,不灭故不无,远离有无二边,而住于中道,这才是真正的中观正见!

------

《佛护论》佛护造 蒋杨仁钦译注
中论颂译:
诸法无自性,故无有有相,“有此故生此”,彼论不成立。

佛护释:
前已遍示,后又广示诸事物自性不存在。此故,(《中论》)广立该(义)后说:(诸法无自性)如是,因为事物无自性,言“有”-存在的事物-实不应理。
此故,能言“有某故生此”之事物不存在。於“有此故”之论述中,如何合理化“无故生此”?如果“有此故生此”之论述不能成立,又如何能安立法的自性?此故,自性非理。

蒋杨仁钦另注:“有此故生此”与“无此故生此”互相相违,承认了一方,将不能使另一方合理化。敌方虽说“有此故生此”,但立方破除了“有此”,故如此说。

龙按:
此论由蒋杨仁钦从藏文译汉,如果想要深入研究,还可以参照叶少勇于2011年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观论颂佛护释-基于新发现梵文写本的文献学研究》。

简单一句话,佛护直接说“言【有】-存在的事物-实不应理”,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有此”是没有的,所以谈不上“有某故生此”,而“无此故生此”就更谈不上了。

------

《般若灯论》清辨著 唐 波罗颇蜜多罗译
中论颂译:
诸法无自体,自相非有故;此有彼法起,是义则不然。

清辨释:
释曰。以是义故。自大乘中。非独第一义谛。诸法无起。于世谛中。因有果起。亦不可得。
释曰。以是义故。彼因过失。汝不得离。复次佛婆伽婆无分别智。善巧安置。教化世间不信深法者。为安慰故。种种称扬涅槃寂灭等诸胜功德。世谛法故。非第一义。以第一义中彼涅槃等自体空故。譬喻无体。因不成故。或有欲令于世谛中诸法有体。譬如涅槃寂灭故者。此等如先譬喻过失。说无常等诸过患者。毁呰有为法。不令乐著故。诱引彼故。为说涅槃寂灭功德。世谛摄故。说彼有体。第一义中。彼实无体。汝意所欲。义不成故。如是诸缘遮已。复有外人言。第一义中。有缘能起眼等内入。何以故。彼果得起故。如谷等芽。若是无者。果不得起。譬如龟毛不可为衣。论者言。汝谓有者。为一一缘中有果自体。为和合诸缘有果自体。为一一中无和合亦无。应如是问。外人言。汝何故作此问。论者言。若是有者。如前已遮。果若是有。缘复何用。若是无者。亦先已遮。果若是无。缘复何用。

龙按:
可以明显看出,清辨开始用世谛和第一义谛来说事了,他把事情搞复杂了。不过他还是很清晰的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即:“非独第一义谛。诸法无起。”“于世谛中。因有果起。亦不可得。”

也就是说,世俗谛中,因果亦不可得。这一句的意思,诸位能看懂吧。
那么,那些说“于世俗谛中因果宛然”的人,想要表达的到底是啥呢?
他们说的和清辨所说的是一个意思吗?

我不多解释,大家自己去想。

------

《大乘中观释论》安慧著 宋 惟净等译
中论颂译:
诸法无自性,非有亦非无;此有彼法起,如是无所有。

安慧释:
释曰,彼如是性非有性故。乃有是缘。论中所说缘者说有彼果故。如佛所说诸缘法者。谓有士夫所作果增上果胜报果平等果。非无体性故。如兔角等。或说有果。若如实所说。非胜义谛。何所以邪。果若有若无,缘中皆止遣。若如实观察不即缘有果,不离缘有果。

龙按:
安慧有点和稀泥的意思了,前面对本颂译的都是“ 诸法无自性,故无有有相”,清辨也译的是“诸法无自体,自相非有故”,但是安慧居然说“诸法无自性,非有亦非无”,这就与前面几位所说的大相径庭了。

前面都还是在说自相,无自性就没有自相,没有自相就谈不上一个自己,就不能说谁生谁灭,谁的果谁的因。

但是安慧说非有亦非无,他说的非无指的是非兔角等的全无,但这是从士夫所作果的一种世俗说;若如实观察,以胜义谛来说,果有或无,都被缘起义所遮止。(这个在释论的前面已经说了)

安慧所说,其实有一种妥协了,他不再说自性和自相的问题,而是从缘起的角度来说“性非有性故。乃有是缘。”,一方面承认无自性,另一方面也承认有是缘起有。所以最后他说不即缘有果,也就是说果不是从缘而生的;同时他又说不离缘有果,就是说果也不能离开缘而生。

安慧的年代较月称要早一百年,很有可能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

《显句论》(中观根本明句释-月称著)明性法师译
中论颂译:
诸法无自性,故有相非相;此有故此生,此事亦非理。

月称释:
于此任一实有性彼如何生,谓是彼之自主,即是增上缘之性相,以“诸法”是缘起所生之故。若无自性则谓“此是何”,说其因性岂有?
无论如何,谓“此”岂有说彼果性?故离性相外成立增上缘非有。

有一说:毛线等可缘取得毛织品等,毛线等是毛织品之增上缘。诠释之:若毛织品等果性非有生,则诸缘岂成立缘性之思维。为何毛织品等果不生,如是诠说。。。

龙按:
这个翻译有点不是那么白话,但大概能理解。月称说若诸法是没有自性的,那么说诸法的“此”到底是何(什么)呢?连这个“此”都没有,还说“此”的因,那岂能有呢?
诸法都没有自己的性相,那又如何在此性相之外成立其增上缘呢?

我以为,月称还是秉承了初期大乘的精神,他虽然也说诸法是缘起所生,但正因为是缘起所生,所以没有自己,那就不能回答“此是何”。

月称最后还是直接否定了性相之外,还可以成立增上缘的说法,不带一点含糊的。
月称后面用毛线和毛织品举了个例子,并贯穿到后文,可以让大家更容易理解。

------

《中观根本颂智慧论义疏.正理海》宗喀巴大师造 江波译
中论颂译:
无自性事有,彼故若非有,此有故彼生,此者即不成。

宗喀巴大师释:
“彼故”,是缘起故,一切事无自性,尔时,彼等之有非自性有。是故,“此有故”所言之因,“彼生”所言之果有性即不成。
此若不成,则何为主宰?是故,增上缘亦非自性有,故不能由相成立诸缘有自性。

龙按:
江波的这一段翻译,我个人感觉也不是那么白话,虽然也能看懂。宗大师这一段的核心是:无自性,就没有其“有性”,没有“有性”也就没有主宰?那是谁的因,谁的果呢?

但是宗大师后面又说“增上缘亦非自性有”,这貌似就搞反了,因为这一句原文是说诸法无自性所以破增上缘,是根本不承认有增上缘的,但是宗大师只说增上缘非自性有,并不破增上缘。

后面一句也一样,宗大师说“故不能由相成立诸缘有自性”,实际上从上面诸大师的释论来看,无自性就无有相,但宗大师的意思是无自性但可以有相,虽然不能“由相成立诸缘有自性。”

以上,虽然宗大师在缘起无自性的前提下,也不承认其“此有故”的因和“彼生”之果,但宗大师只破自性,不破有相,也不破增上缘。

这明显与以上诸家的见解,有所不同。
当然,我这样说宗大师是不合适的,也许是我搞错了,那大家可以讨论嘛。爱上师,更爱真理,不做傻子是做人的前提。

另,江波的这一句中观论颂译的可能有改动,我不清楚改动的先后,因为另一个版本的此句颂江波译为:无自性诸事,有若故非有,此有故彼成,此说不应理。

我个人比较喜欢后面一个版本的译颂。

------

小结:
说“自无定性故无有有相。”(青目);
说“十二本不生故不有,今亦不灭故不无也。”(吉藏);
说“因为事物无自性,言【有】-存在的事物-实不应理“(佛护);
说“于世谛中。因有果起。亦不可得。”(清辨);
说“若如实观察不即缘有果,不离缘有果。”(安慧)
说“故离性相外成立增上缘非有。”(月称)
说“增上缘亦非自性有,故不能由相成立诸缘有自性。”(宗喀巴大师)


最后,引叶少勇的这一段译颂和他写的导读,大家也可以对比一下。

附:

《梵藏汉合校.导读.译注》(叶少勇著)
中论颂译:
于无自性诸事物,存在性即不可得。
因此“此有故彼起”,此说即是不容有。

叶少勇导读:
该颂破斥增上缘。“此有故彼起”是增上缘的定义。而事物既然没有自性,也就没有存在性,亦即无有。
这样“此有”之说就不成立,“彼起”自然也不成立。



发表于 2020-10-3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变万化,但其实大家都知道虚无断见的要穴所在。
    一位有清净传承的行者买马买茶的时候,根据传承教授,如果察觉到了异样,就不会下单的。并且,大多不会与老板过多理论,而是找可靠的商家下单去了,因为不必多说,行业可靠的马经茶经著述已经非常丰富了,鉴马鉴茶的行业标准非常完善。
    例如,吕澄的楞严百伪出来后,教界也只有愍生法师逐条以辩破楞严百伪回应,近现代大德圆瑛大师、印光大师、虚云大师、海公上师、定公上师等显密大德,基本上是以继续讲解传授赞扬楞严经的方式来作回应的,以继续印刷传播历代祖师宏扬讲解楞严的著述来作最好回应的。
    买马买茶察觉到了异样,背景必然应有清净传承教授的支撑,假的或者变质的产品是很难蒙蔽这类学人的,当歪理邪说一露出马脚,买家并不负责查封这个马行和茶行,不买账是可以的。
发表于 2020-10-3 13: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入观察空性不会见到缘起,深入观察缘起不会见到缘起。但是深入了解缘起帮助了解空性,深入了解空性可以帮助了解空性。空性不是否定一切,有法是存在的,有法的究竟状态是空性。
发表于 2020-10-3 13: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显句论》云: “且于空性,若谓一切非有者即成倒见。”   如云: “若倒执此法,不智当失坏,   谓彼当沉没,无见不净中。”
发表于 2020-10-3 13: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四百论释》云: “如是若有法,生时无所来,如是灭无去,于此定无性。若谓无性余更何有,答曰:若以染净为因,缘起为性,彼法则有。”   此文明答“若无自性余更何有”。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吟 于 2020-10-3 16:17 编辑
bmdj 发表于 2020-10-3 13:13
深入观察空性不会见到缘起,深入观察缘起不会见到缘起。但是深入了解缘起帮助了解空性,深入了解空性可以帮 ...

有法的存在,是依分别执而起的妄见,但你不能说妄见的究竟状态是空性,所以就可以执妄见。

此不应理

《入中论》有云:
言诸趣如梦,非依真实说,梦中都无物,倒慧者妄执。干闼婆城虽可见,十方非有余亦无,彼城唯名假安立,佛观诸趣亦复然。有水想者虽见水,然阳焰中水终无,如是分别扰乱者,于不净中见为净。犹如净镜中,现无性影像。大树汝应知,诸法亦如是。

如石女儿自性生,真实世间均非有;如是诸法自性生,世间真实皆悉无。
故佛宣说一切法,本寂静离自性生;复是自性般涅盘,以是知生恒非有。

其实诸佛菩萨说的很明白——世间真实皆悉无,只不过你们非要抓点什么在手里,哪怕是抓一个梦,也要死死地拿捏住,否则就会害怕,如此而已了。。。
发表于 2020-10-3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bmdj 发表于 2020-10-3 13:18
《明显句论》云: “且于空性,若谓一切非有者即成倒见。”   如云: “若倒执此法,不智当失坏,   谓彼当 ...

说什么都没用的,帕绷喀大师、祈竹仁波切等大德关于缘起性空的解释,与叶少勇的解释是否有差别,很容易判断的。如果有差别而抉择叶少勇之见为正确,那言下之意就是其他祖师大德错了。那么,一个没有传承的文人有可能掌握更加正确的应成空正见吗?想想也是令人心潮澎湃的。
发表于 2020-10-3 21: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四百论释》云: “故以正理如是观察,若根境识无有自性,则非性成,设若彼等由自性成,则以正理正观察时,如其安住,应极明了见有自性,然不可得故成性空。又色声等诸世俗法,虽其是有,非观真实或观有无自性正理之所成立,故正理观察不于彼转,此大论师曾数宣说。又以正理观察时,若以正理未能获得,便坏彼诸世俗法者,说是对于建立世俗未获善巧。”
发表于 2020-10-3 21: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月称菩萨在四百论释中明确表示有色声等世俗法
发表于 2020-10-3 21: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四百论释》云: “设若眼等非有,何故建立眼等诸根业异熟体。我等岂破此异熟体。若破眼等彼何非破。我等观察惟为寻求自性故,我等于此破除有性诸法,非破眼等所作缘起业异熟体。彼可容有,故有所说异熟眼等。”
发表于 2020-10-3 21: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不等于自性有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bmdj 发表于 2020-10-3 21:40
有不等于自性有

你不能从“有不等于自性有 ”这一句,而获得正见与解脱。
你唯有从“有,到底是哪里有自性?”这一设问中,才能以胜义理智而破除无明。

是故,“智者应当恒常发起慧心,思维一切法内体空性。”(中观四百论释)

“故诸圣者,由能如是通达法性即得解脱。故破尽一切分别见,即是龙猛菩萨中论等中观察之果。”(入中论)

佛说有无等法,为离有无二边,观待世俗名言说有,观待胜义理智说无。
然而观待世俗名言说有,是幻有,非真实有,彼凡夫於此幻有中执真实有,执自性有,此所应破。

胜义理智需寻所破事,以无所见之理而见真实义,而我们唯有见真实义才能获得正见与解脱。
我们不可能通过强调世俗名言有,而获得正见与解脱,更不能说幻有还是有,不堪胜义理智所破,因此就能解脱了。

你若被刺所伤,必须于肉中取刺,不能说肉不等于刺,就可以不取刺了吧。就算你担心取刺的时候伤到了肉,但你还是要取,是不是的呢?
发表于 2020-10-4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楞严和空性教法上折戟沉沙、造作大恶业的原因是相同的,那就是藐视古今善知识,真正的皈依处是自己的理解以及现代哲科体系培养的哲科人才。
    在楞严对境上,与吕澄一道同几乎所有古今善知识对峙;空性对境的学习类似,叶少勇的观点几乎没有任何古今善知识著述教授的支撑。这两件事共同点的指向都是古今第一人的梦幻高峰。
    可惜,梦境无常,速速回头吧,或许不晚。
发表于 2020-10-4 14: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个方法就是把肉也刮了
发表于 2020-10-4 14: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转移话题。有不等于自性有,正破除的是你认为的“有等于自性有”的错误认识。错误的观点理由成立的空性,不是通达空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5 17:05 , Processed in 0.03537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