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705|回复: 1

中佛协《粉墨耕耘二十载 佛心悲愿育僧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9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粉墨耕耘二十载 佛心悲愿育僧才——记我国尼众高等学府四川尼众佛学院
作者:四川尼众佛学院   
来源:中国佛教协会官方网站 法音2005年第6期

  一、建校缘起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的住持与弘扬,需要清净的僧伽,而清净的僧伽则源自于佛教教育,因此,佛教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佛教的前途和命运,以及佛化事业的盛衰。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说:“大力培养合格僧才,加强人才建设,是关系中国佛教命运和走向的头等大事,是我国佛教事业建设与发展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无庸质疑,今天不培养佛教人才,明天就不可能有佛教。
  有中国第一比丘尼之称的隆莲法师,一贯重视教育,深感佛教界人才奇缺,同时也意识到培养佛教人才的急迫性。她为了创办尼众佛学院而四处奔走,积极呼吁,并在1980年12月召开的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代表大会上郑重地提出了创办尼众佛学院的建议。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国佛教协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1983年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中国第一所培养尼众学僧的高等学府——四川尼众佛学院在成都南郊的铁像寺正式挂牌。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先生亲笔书写了“四川尼众佛学院”校名,特为四川尼众佛学院的山门题联,“律传远绍铁萨罗,像法重辉圣尼寺”,并亲自担任名誉院长,隆莲法师任院长。
  二、教学思想与实践
  说到四川尼众佛学院的建立就不得不提院长隆莲法师,她在院讲经说法十余年,堪称中国当代比丘尼史上第一位佛学教育家。对于学院来说,她有数不尽的头衔,校长、创始人、教育家、严师、慈母。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四川尼众佛学院;没有她,就没有学院今天可喜的成就和未来的发展。
  建一所培养比丘尼的学院其实也是隆莲法师多年的心愿,她说:佛法要兴旺,历来是靠人间三宝,最为宝贵的是僧宝,各方寺庙有了合格僧才的住持,才能叫寺庙,否则只是房子,寺庙要靠僧人来管理,佛教要靠僧人来延续和发扬光大,如来祖业要靠僧人来继承,如此沉重的任务,怎么可以没有高素质、高修养的僧人荷担呢?她用了最为通俗的比喻来强调培养僧才的重要性,她将僧才和寺庙的关系比作盲人和拐杖,二者唇齿相依,缺一不可。盲人没有拐杖便失去了方向,拐杖没有盲人,便没有了价值。对于尼众的教育,她谈到,“佛教文化博大精深。过去的出家人,有人为信仰修行,而更多的是穷苦老百姓投靠山门,当了僧尼,没有什么文化。现在社会发展了,佛教不仅是宗教信仰,更是作为一种文化得到发展。中国比丘尼教育的兴起,为中国佛教培养一批有高等文化及佛学专业的佛教教职人员,是一个伟大的事业”。当时我国尚没有一所正式的培养比丘尼的学院,而比丘尼人数众多,是僧团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比丘尼,提高比丘尼的素质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
  隆莲法师说:“粉笔生涯,我命中注定”。和隆莲法师交往甚密的人都感慨她对教育的重视,据隆莲法师的挚友和曾经与隆莲法师共事的老法师们回忆,隆莲法师非常热衷于佛教教育事业,她担心佛教寺院恢复了却后继无人,走到哪儿都在研究此事。有时候为了考虑如何办学,看书写材料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钟。有一次在糊纸盒的时候,她竟然在纸盒上写到,“至少要办个二十人的”。足见隆莲法师对办学培养僧才这件事,时时刻刻的牵挂着。
  隆莲法师时常教导学生要爱国爱教,并身体力行,无私奉献。她在讲授佛理时强调:“佛教徒要热爱祖国”。她说:“佛教精神是利益众生,要忘我奉献”。她在经堂亲笔书写对联:“利己利人勤修三学,爱国爱教上报四恩”。这是她的教育思想,也是她对学子们的规诫。更为特别的爱国教育是,每逢国庆日,隆莲法师总让学生们暂停念佛经,亲自带着学僧唱国歌。她十分感恩今天的安定和幸福,并教导学僧要爱国爱教,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到今天,她的学僧们在讲经说法时,总要时时刻刻提醒学子们爱国爱教、知恩感恩报恩、身体力行、利国利民的原因。
  隆莲法师精心地为学僧们安排系统的教学内容,本着佛陀说法的次第建立了戒学、唯识、中观、天台、俱舍等教学体系,故佛学院的课程设置一直围绕这一体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先易后难。隆莲法师最重视的是学修一体,她认为持戒是匡正行为的准绳。所以,尼众佛学院的教学特别重视戒律,佛学院从新生一入学,就次第讲解沙弥尼戒、正学女戒、比丘尼戒、瑜伽菩萨戒、梵网菩萨戒,以及羯磨、布萨法,剃度仪轨、传戒正范。其中,尤以践习二部僧戒仪轨为重心,使学僧们通达开、遮、持、犯,时刻检点自己的三业,以戒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学院的院规也非常严谨,这也是戒。佛学院的学僧,必须严格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学僧们每天黎明五时起床早课,洒扫庭院,念经读书,植树种花锄草,生活清淡,极为规律。正因为如此,使得正信修道的道风,精进不懈的学风,与纯净和合的文风在佛学院勃然兴起,做到了“学僧生活丛林化,丛林生活学院化”,达到了佛学信仰、修持与知识同步增长的目的。
  隆莲法师的内心有一个多年的愿望,这与四川尼众佛学院的成立有关,也正是这个愿望成就了四川尼众佛学院永载佛教史册的原因,这就是在解放后,首次恢复传授尼众二部僧戒。我国最早是从公元434年由斯里兰卡传入并传授比丘尼二部僧戒。但这一授戒规则,在国内外早已中断,直到1982年,才以隆莲法师和通愿法师为尼和尚的10位比丘尼戒师在四川尼众佛学院的玉佛殿内传授“本法尼”戒。之后,便带她们到了文殊院,恭请以宽霖法师为和尚的10位比丘戒师,为她们传授比丘尼戒。这是我国解放后第一次按照二部僧戒律传授的比丘尼戒。1986年,四川尼众佛学院的第一批学僧学满了两年正学女戒后,进受具足戒。以后,每一期学生都照此举行了二部僧戒的传授仪式。如今四川尼众佛学院玉佛殿的殿门两侧有一幅对联“天海慈航狮子国,万里远来建二部戒坛,严净毗尼,玉律共调离垢地;地灵人杰龙女珠,几生修到会三乘秘旨,演扬般若,金言同阐辩才天”。就是赞叹当时斯里兰卡的十几位比丘尼来中国传授二部僧戒的光辉历程,玉佛殿就是历届传授二部僧戒的戒坛。也就是在四川尼众佛学院的传戒,点燃了传授二部僧戒的火种,让二部僧戒从此传遍了祖国的名山古刹。
  三、学院的成长与现况
  四川尼众佛学院能满载硕果,骄傲地走到今天,靠的是许多高僧大德、有识之士、博学鸿儒、政府官员、十方信众的支持和无私的奉献。有一连串的名字将永远地载入佛学院的历史和记忆中,与佛学院的未来同辉。
  隆莲法师除了亲自给学僧授课外,还为学僧们请到了许多很好的老师进行系统的教学。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大居士曾三次视察佛学院,并担任了学院的名誉院长,原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著名的佛教居士贾题韬是学院的常任老师。为了充实学院的师资,隆莲法师特聘请了交情甚笃的黄稚荃、卢军雄两位老师,黄稚荃是当时四川画院的院长,也是“四川两大才女之一”,她讲授书法艺术,卢军雄也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被请来讲授古汉语。隆莲法师对她们非常赞赏和尊重,称她们为“女界异人”。老师中还有些是民国时期教育界的泰斗,85岁高龄的廖清华老师给学生们讲授定学,她是著名佛学家刘洙源先生的高足,也被隆莲法师赞为“吾川女子教育界名训育”。隆莲法师的弟弟游端敏老师也被请来讲课,据说他是《岷乐诗稿》的主编。常如潘老师早年是金陵女子大学的老师,她讲英语。这些老师往往是月底领到钱,到了年底,有的又全都捐给了学院。贫穷的学院不能给老师们多少报酬,老师们也从不计较这些,尽管学院在成都的偏远市郊,他们几乎每次上课都是自己挤公交车,一路颠簸去的,当时的学院甚至出不起老师们的车钱。而根据学院的规矩,男老师无论授课到多晚,也必须在当天回去。被邀请讲课的老师,不是教育界的名流,就是研究了几十年佛法的资深人士,都为了尼众的教育事业,不计得失,不辞辛劳,倾注了他们晚年大部分的精力和心血。
  自从隆莲法师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创建尼众佛学院的建议后,就得到了许多高僧大德的支持。他们不但亲自参加了四川尼众佛学院的开学典礼,还力所能及地支持学院的兴办和延续。宽霖法师每个月送给学生一百斤菜油,还资助学僧一些学费。宽霖法师、遍能法师、重庆罗汉寺方丈竺霞法师、慈云寺方丈惟贤法师来学院讲课。其中宽霖法师讲《天台四教仪》,遍能法师讲《俱舍论》,竺霞法师讲《大乘广五蕴论》,惟贤法师讲《唯识三十颂》。他们虽然不是常任教师,却经常从繁忙的佛事中抽出时间到学院来讲学。惟贤法师当时身体不太好,一直带病坚持为学僧授课,上课时边讲边咳,由于疲劳,有时竟咳出了血,而无论如何地难受,他都坚持认真把课讲完,还要批改学僧的笔记和作业直至深夜。
  四川尼众佛学院肩负着培养僧才、荷担如来家业的重任,在众人的期盼和关怀中,逐步成长为一个具规模、正规化的学修圣地、清净道场。
  时至今日,学院已培养了七届学子,隆莲老法师言传身教、教授了四届学员。正值第四届学僧毕业与第五届学员入学的关键时刻,老法师由于操劳过度,法体欠安,从此再也无法为后来的学僧宣讲正法。但是,佛学院是她一生的心血所在,是培养尼众僧才的摇篮,学院不能一日缺少法师的教诫。在此紧要关头,老法师培养的第一届德才兼备、留校任教的毕业僧,现任的副院长如意法师毅然接过法幢,肩负起培养下一代新人的重担,延续着老法师的“粉笔生涯”。为了学院的稳步前进,十余年来,如意法师以老法师为楷模,一心为教办校,兢兢业业,忍受着许多的不理解和误解,默默耕耘,不负老法师的厚望,以“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的菩萨情操,甘愿终生做释迦佛的宣传员,在艰难困苦的菩提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艰辛而踏实地将四川尼众佛学院支撑到现在。将学院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更新,使之生机蓬勃,并打破了历届只招收40名学僧的常规进行扩招。因学僧文化层次略有分齐,为能做到因材施教,在原有两个班的基础上,并于2004年9月增设预科、本科、研究班三个体系。学制九年,其中预科两年、本科四年、研究班三年。
  学院现住校法师11人,外聘老师12人,他们皆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言传身教,为使佛法的慧命代代相续,慧灯燃得更亮,而呕心沥血不畏艰苦,不辞疲倦,热心教学。同时学院还不定期开设多种专题讲座,以开阔学僧的知识视野。
  为了提高学僧的综合素质,加强道德修养,学院的课程设置以戒定慧三学为总纲。在戒学方面,提出以“质直纯朴,行为规范”为修行的入手处,以“不弄虚作假,诚实勤奋”为考验;在定学方面,以“身心轻安,专心学修,不被小事因缘所干扰”为体验;在慧学方面,以能“克己恕人,犯而能改,后不复造”为检验,认真在“信仰的纯正、道心的坚固、发心的实践、及自身的建设上下功夫,使学生的道德品质、自身素质切实得到提高;在威仪细节上,随时提出严格要求,务期达到培养成“僧是僧”的目的。学僧除了正常上课外,坚持早晚上殿、二时过堂、晚自习半小时诵经、半月布萨、每年结夏安居的丛林生活。自修时间自行诵经、礼佛、拜忏等修持活动。为了以后更好地奉献佛教,报效国家,回报四恩。佛学院开设有文化课和佛学课两大体系。我院现设课有:1、佛学课部分包括戒、定、慧三学,含摄经、律、论三藏。主要有:基础佛学,印、中佛教史,三论宗,唯识宗,天台宗,贤首宗,禅宗,净土宗,律宗等各宗派基本理论及重要的佛教典籍;2、社会文化学科部分,主要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通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政治、法律、外语、书法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20-5-9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般若净土123 于 2020-5-9 07:09 编辑

  四、不负众望 硕果累累
  “法赖僧传”,佛法的弘扬,佛教的自身建设,佛教能否更好地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社会作贡献,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二者相得益彰,这主要取决于僧伽。为了能更完善地培养僧才,使之服务大众,奉献社会,隆莲法师从佛教事业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三个层次的办学宗旨:一是培养寺庙管理人才, 二是培养佛教教学人才,三是培养佛教研究人才。也就是说,学生毕业后,最低要求也要成为寺庙的管理人才。正是在这种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在各位高僧大德、老师们的辛勤经营和尽心呵护下,二十年来,四川尼众佛学院不负众望,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尼众人才,毕业六届共250多位学僧。四川尼众佛学院培养出来的学僧,回到各地寺庙后,各主一方,成为当地佛教的中流砥柱。有的从事寺院管理工作,有的创办佛学培训班,皆是当今佛教界的精英分子,得到了当地党政领导及佛教界的广泛赞誉,认为“尼众佛学院的学生,学风好,道风也好”。隆莲法师更是对她的学生赞不绝口:“我的学生洁身自爱,依法修持,心地善良,勤奋好学,她们是弘扬佛教文化的希望”。例如:继耐法师一直从事佛教教育工作;藏青法师现任贵州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觉圆寺当家;无垢法师任九华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心空法师、印俊法师协助创办了《洛阳佛教》杂志;演法法师任峨嵋山佛教协会副会长;自然法师任长沙铁炉寺当家;惟贤法师任金沙庵当家;常慧法师任重庆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如意法师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尼众佛学院常务副院长,还有多位是中国佛教协会的常务理事。她们杰出的表现、卓越的成绩,不仅让佛教界老一辈感到欣慰,同时四川尼众佛学院也为拥有这样一批精英佛子而骄傲。
      

    五、展望未来 整体迁建
  四川尼众佛学院奋斗了二十年,勤朴了二十年,也骄傲了二十年,其中有艰辛、有欢喜、有欣慰、更有自豪。在年复一年的冬往春来中,无论历尽沧桑的古刹如何地风雨飘摇,危险破旧,仍数十年如一日,潜心苦修。时至今日,哺育精英佛子茁壮成长的四川尼众佛学院,仍是一所条件十分简陋的学院,是名符其实的佛教“希望工程”。学院地处郊区,老师上课甚感困难。很多因此辞去教学任务。而且校舍简陋、危破,屋顶漏雨,严重干扰学僧的学修生活。同时学校更没有象样的图书馆、电教室,远不能与其他兄弟院校相比。尽管如此,隆莲法师立志办学的拳拳之心从不因此而改变,时年90岁高龄的老法师,在1999年传二部僧戒圆满时为戒子们开示说:“你们以后一定要到四川尼众佛学院去求学”。当时几百名戒子被这语重心长的教导感动得热泪盈眶。每当有出家女众去看望她时,她都会告诉他们:“你们一定要到四川尼众佛学院去求学”。由此可见老法师育才的迫切心情。
  而原先最多能容纳40多人的宿舍、殿堂、斋堂、教室,现在随着学院学僧人数的逐年增加,实在是无法容纳,现在学校已有60多名学僧。原本只有一间教室,后来学校不得不把客堂让出来作为本科班教室,学僧宿舍也全部增加了钢丝床,每间宿舍4—5人挤在一起。但学僧们却丝毫没有怨言,严格遵守校规,仍然精进用功修学,十分珍惜今天的学习机缘。
  如今学院能遮风挡雨的屋墙已大部分面临倒塌,白蚁蛀过的教师房舍,年代久远的建筑已难以承受历史风雨的冲击,因为教学设施的破旧不堪,学院的迁建变得刻不容缓。同时为遵循朴老“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的要求,也为使隆莲法师等老一辈高僧大德们的心血不付东流,不辜负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经四川省佛教协会第七次代表大会研究决定,并报请国家宗教事务局发文批准,四川省宗教事务局同意,决定将四川尼众佛学院迁址扩建到成都彭州五里村,从根本上解决学院的办学条件,藉以振兴佛教尼众教育事业。尼众佛学院的迁建工作,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名山古刹的大力支持以及诸山大德的关怀扶助。在此,我们真诚地感谢峨眉山佛教协会,成都市佛协、文殊院、昭觉寺、宝光寺、石经寺,绵阳圣水寺、菩提印经院,深圳弘法寺,上海静安寺、龙华寺,宁波七塔寺,鼓山涌泉寺等各大寺院及诸山长老、社会贤达的关怀,在他们的支持帮助下,佛学院的新址得以落实,奠定了2003年10月破土动工的基础。
  迁建尼众佛学院的工程按照“总体规划、精心设计、分步实施”的目标,分三期完成。于2003年10月正式启动第一期工程。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做到了水、电、宽带三通,并完备了工程临时设施。其中,大雄宝殿、教学楼、学僧宿舍等建修工程也相继破土动工。至今,大雄宝殿、教学楼、学僧宿舍已基本建成。然而,由于资金严重短缺,原本垫资修建的施工队不愿再垫资修建,工程已趋停止状态。
  为保证迁建四川尼众佛学院顺利有序进行,四川省宗教局和省佛协的诸位领导不辞劳苦,多次到工地指导工作。如意法师为了佛学院的修建,将自己多年的积蓄3万元全部捐出。其她几位在校法师,尽管自身困难,但仍每人捐助1千元。佛学院全体师僧为了节省资金,不辞劳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赤诚的奉献精神,利用节假日多次到工地出劳出力。由于所需资金数额巨大,省佛教协会虽然在资金方面想尽了办法,作了最大的努力,但远远不能解决问题。
  迁建四川尼众佛学院是一项耗资甚巨的大工程,也是佛教界不得不做好的长远大事,故而我们祈盼诸山长老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为了培养佛教人才的千秋大业,为了佛教明天的希望,也为了佛教法身慧命不断得以延续,在此关键时刻,祈能给予大力扶助与支持,共襄盛举,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和渠道形成万涓成河,聚沙成塔,为迁建四川尼众佛学院添砖加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2-12 23:54 , Processed in 0.03504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