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吟 于 2019-12-23 01:01 编辑
三主要道空性慧那如何断除执着呢?
要断除执着,就要通过破除“自性见”,即上述对于人、法两种有其独立自体的错误认识,来彻底消除这种执着的心。而要破除这种错误的认识,就需要空性慧。
就是图1左边道次第上面,需要三主要道(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慧构成修行佛法的三主要道)中的“空性慧”才能破“自性见”,所以佛法的核心是修空性慧 ,否则无法破除自性见,也就无法断除二种执着而出离轮回。 需要注意的是,所破的自性见与所断的执着是不同的,所谓“破”是对错误认识的破除;所谓“断”,是对这种错误认识的执着本身的彻底消除。因此断执着的前提是破错误认识,但破错误认识并不立即就能够断执着,因为错误认识的根深蒂固,而且还有粗细之分,即这种错误认识有比较肤浅的也有比较深刻的,所以要不断地破所有粗分和细分的错误认识,最后才能彻底的断除那个根本的执着。 因此修空性慧也并非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持续的修行,那如何才能坚持持续的修行呢?这就需要发心的愿力了,我们说不忘初心或者以终为始,就是以发心的愿力来开展持续的修行。 这里有个细节问题,有很多所谓大师说只要我们放下执着就能够如何如何取得成就,只要我们什么也不想就能够放下一切。但执着是能够被放下的么?执着只能够被断除,被智慧所断,而不可能被我们凡夫的无明所放下,那种放下或者什么也不想的修行方法是极为错误和危险的,一头睡着了的猪也什么都不想,那它就可以解脱轮回了么?所以这个问题要引起注意。 出离心六道轮回对应三界二十八天,道次第的下士道和中士道都要发出离心,但下士道是出离恶道转向善道,即人道及以上的诸天,所以下士道修的是人天乘。但这还是在六道轮回中,若没有出离轮回的解脱心,即无法有破除执着之发心,因此下士道无法建立修空性慧的基础,乃至无法生起去净土的愿,因为净土的因也是基于出离轮回的愿,若以善业而求后世享乐乃至诸天境界,那还是在求轮回诸道,目标根本就不对嘛。虽然弥陀等诸佛菩萨有称名即接引的宏愿,但我们发心如果对应不上,那还是有可能错过的吧,所以调整发心对修行净土而言,也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 中士道的出离心修的是解脱,即解脱六道轮回的发心,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想要断除执着的发心,才有可能去修空性慧以及发去净土之愿,同时也才能理解去净土还是为了通过修空性慧,彻底断除执着。然而这个阶段无论是修空性慧还是去净土,都还是为了自己,而自己本身这个概念即是执着的对境,所以严格来说,中士道修的空性慧还是有问题的。至少在修空性慧的过程中,由于还是带有自我执着的初心,在破除“自性见”方面就会比较狭窄,而难以深广开展。 菩提心上士道需发菩提心,而菩提心是大、小乘佛法的界限,发菩提心即进入大乘菩萨道。由于菩提心并非是建立在自我出离的基础上,而是但为众生愿成佛的愿心,因此在修空性慧的时候就能够深广开展,其断除的执着也较为彻底,且从一开始就没留有余地。虽然说无论是声闻缘觉还是诸佛菩萨,最后都需要通过修空性慧而断除人法二种执着,以成诸道果,但由于发心不同其在所知障的断除方面还是有差别的,至少在格鲁自宗的教理上是这么说的。这里不讨论细节,强调发菩提心的重要性即可。 我们在发愿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要分辨愿和贪是不同的,虽然愿和贪都是欲求,但欲求对象的属性不同,注意并非是对象有问题,而是对象的属性有问题。比如我们欲求“永远的快乐”,如果是基于轮回中色声香味触方面的快乐,以及对内心里面不同定力的境界上面的快乐,那是得不到的。因为我们欲求的对象那边并没有“永远快乐”这样的属性,而对于没有这样属性的对象的欲求,就是贪。所以贪的定义是从对象那边得不到我们要的,如果能够得到那就不叫贪,而叫做愿。比如经由空性慧而断除执着,解脱轮回的境界,就可以得到“永远的快乐”,这是可以被理性逻辑所论证的,即没有烦恼的境界,那还不是“永远的快乐”么? 可能还会有人问,为什么基于色声香味触方面的快乐或者内心不同禅定境界上的快乐,不是永远的快乐?
道理显而易见,因为无论外在和内在的境界都是基于执着,而执着的对象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对于人、法二种从他们那边来说的自己,是不存在的。所以人和法都是无常的,不稳定的,这里的人包括五蕴,即我们的心也是无常不稳定的,所以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永远的快乐”。但基于空性慧破除上面对于人法二种的自性见,从而断除执着,即不执着,这不执着本身才是“永远的快乐”,是可以实现的。
这一段可能有些难以理解,总之追求变化的,不稳定的东西,不可能获得永恒的快乐,我们要注意不能将发心和愿,放到这些变化且不稳定的对象或境界上面去。 净土关于净土,从图1来看,也只有大乘菩萨道才能建立,虽然也有资料显示小乘也有净土,但基于自我解脱的行愿,小乘净土也只是个人的境界,如何能含纳众生呢?因此即便小乘行者也有净土,但由其愿力狭隘故,所以对于众生来说没有什么意义。 另外还有一个地方就是欲界第四天的兜率天,其分为内院和外院,内院是准备降生人间的佛菩萨所在的地方,据说佛菩萨都要从兜率内院经过学习以后才能降生人间,所以发大乘菩提心的行者,也可以发愿去兜率内院继续深造,然后重返人间。那如何才能去兜率内院呢?那是佛菩萨再来人间的“一生补处”,可见要求相当的高,应该远高于一般意义上佛菩萨所建立的其他净土的要求,具体这里不广说了。 以上这个简约的佛教世界观,可以构建出我们修行的重点和路线: 最起码要发中士道的出离心,即解脱轮回的发心;
然后尽量发菩提心为了众生而成佛;
有生之年最好能闻思空性的道理,并经由修行以获得空性的智慧,或多或少能够去破一些执着的错误知见。
以上其实还是三主要道(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慧)的内容,只不过我们用佛教世界观的框架,有逻辑地又顺了一遍而已。所以,三主要道是整个佛法的核心,抓住这三点也就抓住了趋向佛法正道的方向。 最后,关于修净土,要在大乘菩提心的摄持下来念佛,而且要理解去净土也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空性慧和菩萨的广行,以圆满佛道。基于这样的认识来念佛和修净土,应该会有一个好的往生与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