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57|回复: 10

《拉然巴格西巴登一西 · 白怙主四业火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8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比财宝天王还富有的财尊——白六臂玛哈嘎拉》
       ——拉然巴格西巴登一西 编集
    六臂白玛哈嘎拉正名为白如意珍宝依怙主 。首宏於香巴噶举,後另传 至萨迦派分支,为特别不共法门,是求财的智慧护法,相传此尊住於印度清凉尸陀林。
    此尊身白色,一面六臂三目,须眉毛发金黄,獠牙外露卷舌相。头戴宝 冠,珍宝璎珞,天衣彩裙为身庄严,身材短胖,并有小铃华蔓为饰。两脚作巡行状,踏於持宝鼠之白象王财神之背。
    六只手表意六度波罗蜜圆满。六度所对治为贪嗔痴慢疑及吝啬心六种烦 恼,为断这些烦恼而显现为六只手。右边第一只手拿钺刀向内,为对治或断我执、烦恼之意。钺刀所对方向有向自己和向外两种,对此大成就者们有各 种不同的解释。
    右边第二只手为珍宝举在胸前,表意为聚财、内外各财宝堆聚胸前。财 有外世间的资财及内心的圣者七财,为信财、戒财、惭财、愧财、闻财、施财、定慧财,乃成就佛道的七种方法,特别的是菩提心。
    右边第三只手拿手鼓向下,有提到头盖骨或猫乳木所做的不同说法。发 出的声音有摇醒下根利器众生们由无明中觉醒,有发号施令驾驭一切勇士空行及明白心如空性,为空性的一种代表。鼓有两面代表二谛双运、回归空性 ,空性中二谛一致或无二无别,具如此之表意。
    左边第一只手拿著装满甘露及珍宝的宝瓶于脐间如将施给众生般,好像 本尊对修持玛哈嘎拉的人说:「我马上给你这些甘露及珍宝。」定要如此观想。意思为「世间的一切成就,任何你想要的,我赐给你。」当一走动、一抬 腿就会赐给你的含意。
    左边第二只手拿三叉天杖嘎直立向上,三叉的三个头表三身或摧灭(贪 瞋痴)三毒证得三身(法、报、化身)。第三只手拿珍宝勾,勾召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的财富、色、声、香、味、触五妙欲等一切所欲。
    另同时有正知正念的意思,以正知正念维护自己的修持,不论修任何法 都定会成为善业。失去正知正念,所修虽为正法,也可能成为堕落轮回的因,因此强调勾召正念、不失正念。
    若以伤害或控制他人而获得自己的利益,这种的会堕落三恶趣,所修的 法就成为堕罪、堕入恶鬼道的因。
    耳朵戴著珍宝的耳环、身上穿著丝绸及珍宝的衣饰,佩带珍宝的手镯、 手环、戒指及缨络等八种装饰庄严。若穿著骷髅头的装饰、头带五骨冠,则以象皮为上衣、虎皮为下裙,上面有珍宝的缨络,下端坠饰著黄金的小叮当 ,如此而想。
    关于白玛哈嘎拉还有一个传说,据说以富有闻名的财宝天王想看看白玛 哈噶拉的宝库,多次祈求,才得如愿,一进宝库,他吓了一跳,说:“哎呀,跟你相比,我是真正的穷人呀。” 白六臂玛哈嘎拉之富有,由此可见一斑 。
    也许有人会问,玛哈嘎拉是干啥的?香巴噶举的《奶格护法经》中,对 此做了解答:
“……如来圣教秘权作严护,
三宝内患险害均遣除,
我等师徒护施眷从等,
一切违缘普使令清净,
悉地随欲迅速能使成。”
“一切顺缘与悉地,
祈汝现今即赐予,
眷属圣教受用等,
真正广大作宣明。”
    六臂白玛哈嘎拉为四臂观音之慈悲化现,可摄受三界一切成就,钩召财 富、福德、寿元,增土闻思修三慧,并追随严持密戒之行者,助彼行息、增、怀、诛诸事业。白勇保护法即白玛哈嘎拉,是玛哈嘎拉的一种变相,为藏 传佛教的智慧财宝护法之一。
白玛哈嘎拉礼赞文
十方三世一切薄伽梵,智慧合一至尊观自在,
彼所神变六手怙主前,以身语意三门恭敬礼。
怙主如意摩尼大悲者,身色有如雪山放白光,
一面六手二足踏财主,销除贫苦尊前今敬礼。
右手执持如意摩尼宝,中执钩刀斩断贫苦根,
下方右手摇动查嘛噜,勾摄空行尊前今敬礼。
左执妙宝颅瓶依胯间,中执三叉勾摄空行母,
下手执钩救拔三恶趣,怙主悲藏尊前今敬礼。
上身诸宝饰物为庄严,下身诸宝环佩极美妙,
手足俱饰如意摩尼宝,满足有情希求尊前礼。
于尊暂一作意忆念者,尔时便销一切贫乏苦,
等同如意摩尼宝威力,如意摩尼尊前今敬礼。
尊前恭敬赞供加持力,乃至未证究竟正觉中,
恒由怙主悲悯善摄持,成佛顺缘如意皆成就。
以此福善我愿自与他。具足饶益有情大势力,
善能赐予胜通诸悉地,一切等同如意摩尼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9-9-28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2、《慈悲任运圆满成就——白怙主如意珠玛哈嘎拉四业火供》
    2019年9月5日吉祥日,拉然巴格西巴登一西应弟子所请,为弟子们圆满共白玛哈嘎拉心咒共修活动,特此举行白怙主如意珠白玛哈嘎拉四业火供, 将僧俗二众所做功德全部回向,祈求国泰民安、财富增上、事业顺利、所求 圆满。
    僧众们在法会之初,首先制作食子,食子的制作是藏区特有的传承,往 昔佛陀在印度食子尚未出现。由于藏区高原食物、水果取得不易,唯一的主食是糌粑(青稞粉);用糌粑(青稞粉)散成一盘献供既不雅也不庄严,于是人 们就将糌粑(青稞粉)加上一些奶油和一点点糖,做成较可爱的形状供佛;因而 发展出各式各样作用不同的食子。
    食子主要的意义在于累积功德,一方面是供养佛、上师、本尊,另方面 是布施给六道有情,两者都用于布施度。藉由食子供养诸佛、菩萨、本尊,并布施给一切有情;因而累积无量的功德。
    “四业”指藏传佛教“息、增、怀、诛”四事业。“火供”即梵文 homa(护摩)的汉译,直译为“烧”。佛教中指以燃烧供品的方式供养本尊。
《大日经疏》卷八曰:“护摩是如来慧火,能烧弃因缘所生灾横。”又曰: “烦恼为薪,智慧为火,以是因缘,成涅槃饭,令诸弟子悉皆甘嗜。”同书卷十五曰:“护摩是烧义也,由护摩能烧除诸业。”《慧琳经音义》卷四十 一曰:“护摩梵语,唐云火祭祀法。为飨祭贤圣之物火中焚燎,如祭四郊五 岳等。其目的主要为:一、求取悉地;二、成办息、增、怀、诛事业法。
    在火供时,将火供炉观想为佛、菩萨、护法等本尊所住宫殿及坛城。炉 中燃烧之火,外在为火的形象,内在为佛等本尊、护法及其眷属。所有供品(五谷、油、金银等),分别象征贪、瞋、痴等不同业力,藉由燃烧供品, 令本尊、护法等皆欢喜纳受。
    这些供品经过佛法加持转换成殊胜无量的供品,透过供养来成就息、增 、怀、诛等事业法,能分别达到消除业障;增长福德、智慧、长寿;怀柔冤亲敌害、烦恼;降伏、消除贪、嗔、痴、无明、四魔(烦恼魔、蕴魔、天子 魔、死魔)等目的。如《密宗道次第广论》所言,“灌顶是为成熟修彼诸道 之器,护摩是修成就及修事业等时所作。由此等门获得堪能,则能成办无边事业,速疾圆满大菩提行。”
    火供的对象有世间的护法神,也有出世间的本尊,如白玛哈嘎拉、大威 德、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等等。
【四业火供】
    息业火供:
    息灾祛病除障,息灭业障等。有严重疾病的人可以做此火供消除病魔八 难等障碍。
    增业火供:
    可以增益功德、智慧、威势,增长福寿、名闻、财富和眷属等。火供时 令烟薰触自身,可以延长寿命,使身体健康,增长财富功德,开发智慧,孩子考试之前做此火供升学顺利,令孩子学习成绩好。经商者在做生意之前做 此火供容易成功,顺缘具足,财富不断增长,领导者做此火供可以增长威望 ,且受人尊敬。新居落成或迁新居时举行增业火供,可使人畜平安,出入吉利。在开光、经商、造屋、迁居、婚礼、为年老者祈寿等时,修此火供仪轨 会取到很好的效果。
    怀业火供:
    可怀柔调伏人及非人,人皆爱敬乐从,龙天、非人乐从其命等。火供时 ,以烟薰触自身,以怀柔佛菩萨的智慧、三域的福德、善业、受用、权利。将天、龙的神通全部勾摄来。在闭关前先修此怀柔火供成就快。在做大事之 前做此火供容易成功。怀业的灰可以放在自己的床下,怀柔高僧大德修行成就的力量,遣除修行中观想不清楚的业障。
    诛业火供:
    诛灭破敌,降伏邪魔等,火供时尽量令烟薰触自身,能消除自己的五毒 、病魔、障难、仇敌、其它魔鬼等的各种压力。修房子时撒此灰,风水不好的地方可以改变风水,撒此灰可以消洪灾地震等大灾难。不长庄稼及水果的 地方,撒些火供灰,可令庄稼及水果再生,以及消除病虫害。病人的床下放 此火供灰可以消除病魔。
    火供时,将炉坛观想为佛或护法神所住的宫殿及坛城,外在是火的形象 ,但内在分别为佛、护法神及他们的眷属。所有的供品,如五谷杂粮、油、金银等等,都分别象征贪、瞋、痴、嫉妒、傲慢及不同的业力,藉由燃烧供 品,他们都欢喜接受。供品经过佛法加持转换成殊胜无量之供品,透过供养 来成就息、增、怀、诛,分别达到消除业障,增长福德、智能、长寿,怀柔冤亲敌害、烦恼,诛灭贪、瞋、痴、无明、恶魔、外障烦恼魔、蕴魔、天子 魔、死魔以火供功德回向法界,依修法者殊胜功德与诸佛菩萨慈悲之力合而
为一,真正能令法界心喜,十方吉祥。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9-9-28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3、《为什么要学习心类学》拉然巴格西巴登一西
    关于学心类学的好处,或者说用处,与学摄类学的功德大概是一样的, 简单来说,心类学是看自己身心的觉知(心),解释它的体性、它的本质、它的分类。解释这些是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要学佛,就是从我们今天所学 的心类学里所讲的觉知(心),从这上面修行。
    可以说,心、不相应行法、色法这三者和合起来成为一个人。人要修行 成佛,或者说我们要修行成佛,我们要修的不是色法,也不是不相应行法,修的是心法。从无始以来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一直不断的续流就是心的 续流。
    所以现在我们有烦恼,或者有烦恼摄持的不好的心,佛给我们所讲的道 理,现在我们什么都不知道,也可以说是瞋心和贪心很多的心,用佛给我们讲的方法,把它改变成道,就是四谛里面的道谛,也可以说把我们现在的心 改变成菩提心,或者空正见。
    现在的心变成菩提心和空正见的时候,让它们慢慢增长,它们变成无量 的功德的时候,可以说我们就变成了佛,佛就是这样的,他的心是一切遍智。
    一切遍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他的心的功德是无边的。它是菩提心也好 ,空正见也好,我们现在凡夫的心不是菩提心,也不是空正见,我们慢慢改变,有些心变成菩提心,有些心变成空正见,它们的功能越来越大的时候, 就是在地道建立里讲的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到无限的功德的时候 ,就可以变成佛。
    所以我们凡夫到佛之间,全都是心改变的过程,现在我们凡夫的心先变 成资粮道,再变成加行道,这都是改变心的过程。所以我们不了解心的话,就不知道资粮道的近取因和俱生缘,所以心很重要。
    我们要成佛,我们心以后可以说要成佛了,我们的身体这些都没办法成 佛的,我们死的时候尸体火葬或天葬。所以心是很重要的。简单来说是这样。这是学心类学的目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9-9-28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4、《心类学的科判》拉然巴格西巴登一西
    心类学,摄类学也好,我们学什么样的课,都分四个科判。第一是礼赞 ,第二发愿,第三正行,第四结行。同样,我们学心类学时,也分四个科判。心类学的著者是罗色林的上师,也当过罗色林的堪布,大概到印度才圆寂的。
    我们学心类学的时候,我们要说说他的科判的礼赞。论典的前面也可以 说写一个礼赞。这和摄类学这些都是一样的。
    这个我们以后学般若的时候,前面为什么要学礼赞,学礼赞的原因是什 么,这个地方讲了很多,所以我们先学一个简单的,以后学般若的时候就全部知道了。
    我们这边礼赞的对境是宗喀巴大师,学礼赞的时候分几个科判学的呢? 一般是四个科判,一个是礼赞的对境,一个是礼赞者,一个是礼赞文,礼赞之理。我们可以由四个科判来学礼赞。
    礼赞的文字:
   "慧藏妙音汝所扮演者,善慧名稱吉祥我頂禮",这两句是礼赞文。
    礼赞者,是蒋悲桑佩格西,礼赞的对境是宗喀巴大师。我们说礼赞之理 的时候,宗喀巴大师是文殊,不过这里文殊换成另一个面貌了。文殊本身是天人,当文殊换成另一个面貌,比如说人,尤其是比丘的面貌而来的时候, 就变成宗喀巴大师。
    比如我们跳舞的时候,要一个人演一个皇帝或者将军这样的时候,他就 换一个面貌而来,这也是一样,本身是文殊,不过,跳舞的时候,或者表演的时候换一个面貌一样的,文殊换成人类的一个比丘的面貌而来的,就是宗 喀巴大师。
    所以不了义的角度来看的,宗喀巴大师就是文殊,了义的角度来看,就 是一个人,比丘。反正文殊变成人的面貌而来的,就是宗喀巴大师。所以这个时候赞宗喀巴大师的时候,就赞:你是文殊。这样来赞的。
    为什么说这样是赞宗喀巴大师呢?因为文殊身、口、意都是究竟圆满的 补特伽罗,所以你是这样的一个补特伽罗的时候,可以说这时候就已经赞了宗喀巴大师。所以我们礼赞的对境是宗喀巴大师。礼赞之理,宗喀巴大师, 你的身、口、意和文殊的身、口、意是没有区别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就是 文殊,文殊以人的面貌而来的时候,就是你。这个可以说是礼赞之理,也可以说礼赞的过程。礼赞文字就是前面两句。
    礼赞完之后,是发愿。发愿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作一个论典的时 候,在写之前,他说:我下面写的内容是什么样的内容,为什么我这样写,或者我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说我必须这样写,这样写的原因就是这样 。发愿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摄类学、心类学是一样的,所有的论典都可以 说是一样的。
    论典的前面有一个发愿,为什么礼赞和正行中间有一个发愿呢?有些人 一看这个发愿,也知道这个下面要讲的是什么。或者他为什么这样讲的目的。一看这个发愿就知道。第二,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这些作者,不是一般 普通人,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圣者,圣者不会发很多誓,如果他们发 誓了,他们不会放弃,一定要做完。般若经里有一个词语,他们说的话比喻是石头上写字一样,石头上刻字,下雨什么都不会掉的。所以他们所说的话 ,就是石头上刻字一样,他们发愿以后,在他们没有完成之前,他们不会圆
寂,不会死。所以第二个是发愿。
  "慧明建立要點之總集為增劣慧明光故弘揚",慧指智慧,明就是明亮, 这些对我们来讲叫心,我们的觉知。这些内容就是我们经常用的最主要的。
心的分类它的体系是很多的。比如修的方面,所破的,烦恼,有八万四千个 烦恼,全都是心的分类,所以总的来说,心的分类很多很多。
    不过,他这边跟我们说,我们经常用的,而且是很重要的一些觉知,说 心的话,有点不周遍。最好是用觉知,这样会很周遍。一般我们学心类学,或者理论的,都是心的,我们把所有的觉知都当成心,不过,我们以后仔细 学的时候,这个觉知就要分心和心所两个部分。心和心所之间是相违的,心 所也是觉知,它不是心。我们一般不学习的,就全当成心。
    这些我们经常用的。而且我们很多地方都有的要点结合起来,写在这里 面,他说下面做的论典里面最主要的理论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经常用的心,或者是觉知,我在这里结合起来,写在这里。
    第二句是:"為增劣慧明光故弘揚",这是什么意思呢?他这边所讲的 ,不是很深的,不是对有学问的,对他们来说没有很大的好处。就是没有学问的人,劣慧,就是觉知不是很殊胜的,还没有学过什么。
    为了这样的人。没有学过的人,或者是心和心所之间没有很多学过的, 没有理解的人,他下面做的那些有好处。为了他们把智慧增长,就写了这个,这也可以说是他的发愿。
    比如道次第里面,宗喀巴大师有时候中间加一个谦虚的词语,所以他自 己觉得下面的那些是很殊胜的,对于有学问的也有好处,或者很厉害,他不是这个意思。所以他讲的也不是很殊胜,对于没有学过的,初学者他们有好 处的意思。所以他这边写的是心类学的发愿,发愿大概是这样。这四句的内 容,对我们经常学的四个科判里面,前面我们讲了两个科判,一个是礼赞,一个是发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9-9-28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5、《心类学之“推前知后”》拉然巴格西巴登一西
    下面我们讲正行的正文,正文讲的就是觉知的内容。我们要提前知道, 我们为什么要学觉知,或者心,这些理论的原因。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是一个佛教徒,或者说佛教徒修道也好,或者说修行的时候,真正的佛教徒道次 第里,分三个,一个是下士道,一个是中士道,一个是上士道。
    中士道和上士道更会有前世和后世的基础,承许前后世的人,才可以再 踏上中士道和上士道。同样的,我们佛教徒,这三个里面最差的是下士道,如果是下士道,必须要承许前世和后世,前世和后世不承许的人,我们没有办法把他当成下士道,也可以说我们没有办法把他当成佛教徒。所以我们作 为一个佛教徒,前世后世这个承许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我们没办法安立自己或者他人是佛教徒。
    所以我们必须要承许前世和后世,我们承许前世和后世。比如,我们摄 类学里面所学的前世、后世,比如我们对所了解的境,分三个也好,分两个也好,分两个的时候叫现前分和隐蔽分。所以我们所有的所知,所有的法都 可以分成两个,一个是现前分,一个是隐蔽分。现前分是什么样的呢?就是 不用推,不用依靠,不用推理,或者是眼识自己看到的,或者是耳识自己听到的,鼻识自己嗅到的,这样不用推自己也可以了解到的法,这叫现前分。
    隐蔽分是我们自己看不到,依靠推理,依靠一个正义,一个原因,我们 说正因是什么意思呢?——原因。依靠一个原因才能了解到的法叫隐蔽法。
我们说前世和后世是隐蔽法吗还是现前的法?如果是一个法,或者是现前的 ,或者是隐蔽的。那前世和后世包括在哪里呢?肯定是隐蔽分,不是现前分。前世和后世是隐蔽分不是现前分。那要知道前世和后世必须要依靠正因吗 ?肯定是这样的。有些天人,或者有些人,他们自然知道自己的前世和后世 ,那他们也知道前世和后世依靠正因吗?还是直接知道的?——现前分。
    那前世和后世是不是隐蔽分?别人和你说,所有的法都包括在现前分和 隐蔽分里。这样说的时候,他就提出,前世和后世是不是法?是法,它包括在现前分还是隐蔽分呢?我们说什么呢?这有两个回答,还是我们直接回答 它是现前分,或者它是隐蔽分,我们直接这样回答吗?隐蔽法。我们怎么说 呢?凡夫最初了解的时候必须要依靠正因。
    前世和后世,凡夫最初了解的时候必须要依靠正因吗?有人这样问的时 候,我们怎么回答呢?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有些天人,或者鬼,或者有些凡夫知不知道前世呢?会知道的。这个我们的经验可以说有知道的。对于我 们周围现在有个大概今年七岁的小孩,他也知道前世和后世。这个不是吹牛 的。我们这里有个小孩,他死了,他们家里人说,这个小孩大概三四岁的时候,他就说,我必须要回家,我的父母叫什么。
    他全部都会说,有一天他家里有个亲戚,有个喇嘛,去他们家念经的时 候,他说这是我舅舅,他很喜欢的,他说他要回家。一个叔叔,带他去回家,问他去哪里,他说我的家在那里,到家之后,他可以把父母都认出来,而 且他说我的妈妈在这里挤牛奶之类的,这是我奶奶的床,这是什么的床,他 们三个孩子的照片,问他“你是哪个?"他说我是这个,全部都会说。
    这个有很多的。所以他们知道前世的时候,是不是依靠正因还是自己的 经验?依靠经验知道的。所以凡夫知道前世不一定是依靠正因的,不一定依靠正因那就变成了现前分了。不是隐蔽分了,这个怎么理解呢?还有些书, 推前世和后世的时候,就是现量知道的,有些是经验知道的,有些是比量知 道的。这样就分三种了。所以这样说的时候,就不一定是隐蔽分了。
    这样说的时候我们怎么理解呢?这个有很多的。有些经验知道的,有些 外道有神通,把自己的前世一百个,三百个这样知道的也有,这个书里说的。所以神通知道的,就是现量知道的。这样说的时候,我们前世和后世是怎 么理解的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有些不分开的讲。我们每到所讲,我们必 须要解脱和成佛这样说的时候,知道前世和后世的这个前世,《释量论》里这些说,前世必须是隐蔽法,必须要依靠正因来推。这样说的时候,我们说 前世和后世,不是你的一个两个或者一百个,有些外道只承认我的前世一百
个,再前面他们说没有了。
    或者说我的前面只有两个三个,再没有了,只有一个,再没有了。他们 不承许是从无始以来来的。他们不承许是从无始以来来的,他就没办法说心的续流是无始以来来的。所以还是在这里不断走的,他没办法安立这个。我 们需要的是这个,我们需要的是我们心的续流从无始以来来的,而且从现在 一直到不断的未来到解脱、佛之间不断地走,我们需要的是这个,如果这个推理不到的话,有些神通知道有前世,有些经验知道有前世,这个知道的原 因对于我们解脱和成佛需要的前世和后世是不够的。
    所以我们佛教徒所要的前世和后世可以说是隐蔽法,比如我们推的隐蔽 法,是怎么推理的呢?我们现在的觉知是有续流的,依靠前面的觉知而来的,如果我们现在的心,它的续流是由另外一个心而来的,昨天的心来的。刚 从母亲胎里生的孩子,他的心也有前面的。
    我们摄类学里面学的近取因,它的近取因肯定是有的。它的近取因,心 的近取因不会是色法,心的近取因必须是前面一个心当它的近取因。这样一推,现在的心的近取因——昨天的心的续流而变成今天的心。这样推,刚从 母亲胎里生的孩子的心也是前世的续流。
    前世的心也肯定会有前面一个心,这样一直推,我们可以说是从无始来 的。这个推理的方式而得的,这个我们可以说是隐蔽法。我们需要的也是这个。为什么呢?他们说我们可以生起出离心,悲心,这些都是俱生的,我们 不能说造作的这些是出离心,造作的菩提心也是菩提心,我们不能这样说。
    菩提心、出离心或者悲心这些都是俱生的,才能够可以说这是真正的出 离心或者是真正的悲心。这样说的时候,他们就推理出悲心,什么叫慈悲心的时候,我在之前我以为所有的有情都想脱离轮回,有一个这样的心,这算 出离心吗?这不是出离心,也不是悲心。
    悲心必须是俱生的。俱生的悲心有吗?没有吗?现在我们这个悲心可不 可以变成以后俱生的呢?这样我们推理的时候怎么推呢?这个我们必须要推的,现在我们这边上师讲课的时候,或者是你自己在看书,或者你自己在考 虑,这样的时候,观想所有的有情都有想脱离轮回的心,肯定会有,不过我们一般的凡夫来说,是不是俱生的呢?不是俱生的。
    这个心以后可不可以变俱生的呢?可以。为什么它可以呢?(因为心的 续流是可以改变的)心的续流可以改变的原因,把它变成俱生的。这个对不对呢?改变成俱生的,那所有的无常都变成俱生的了,都可以改变的。这个 我们这样推理,推理悲心的时候,他们说,现在我的身心对所有的有情都想 脱离痛苦的造作的悲心有法,这个是有法。我们人人都知道。
    这样的悲心它会变成俱生的,它是遣法。比如我们说,山上有火,原因 就是有烟,这样说的时候,中间那个有火,我们一般叫遣法。一样的,现在我深信所有的有情都想要解脱,想要脱离痛苦的心有法。这会变成俱生的, 就和刚才有火一样的。原因是什么呢?它的续流是坚定的,从上面来的原因 。
    它不断地锻炼,不依靠努力会变成俱生的。比如贪心一样,现在我们贪心有俱生的贪心。我们有一个东西,经常说,这是最好的,贪它的好处,这样看的时候,以后这样的贪心就变成俱生的,自然而然会有的。现在这样的 贪心是俱生的,这个贪心是怎么变成俱生的?这个过程,我们现在造作这个 悲心的业之后,会变成俱生的。就是你所依靠这个心的续流是很坚定的。
    不断锻炼地话,不用靠努力,自然而然会生的。它会俱生而生,原因是 什么呢?它的意思是,如果这样锻炼的话,自然会生起心的功德。我们的心,我们的觉知有一个功德。觉知有两个功德。这个我们以后把推理它的正因 整理一下。我们的心有两个功德。一个是它不断锻炼的话,它就变成自然而 然生起的。
    还有另外一个功德,它不断地锻炼的话,它的对境就很明显的显现在自己眼前。这两个是心的功德。所以我们一般修行分两个,一个是福德资粮,一个是智慧资粮。这样的时候,比如福德资粮,我们的出离心、菩提心,我 们不断锻炼,它们以后变成自然而然,俱生的。这个就是我们的福德资粮。
    智慧资粮,比如我们了解无常的智慧,了解空性的智慧。这些我们不断 地锻炼,以后我们把它变成俱生的。我们不是为了这个锻炼的。我们为了什么呢?以后它的对境不依靠义共相,中间没有义共相,能够现量来了解,很 明显地显现在自己的对境上,这是智慧资粮不断锻炼,我们最究竟的一个结 果。这两个就是我们觉知的功德。这样,有了前世和后世,才能够安立下士道、中士道这些。
    我们安立前世和后世的时候,不一定在自己的身体上安立,身体是色法 ,比如我们的肉,或者我们的骨头,这些都不是从前世来的,是从今生的父母的身体而来的。这些推不到我们有前世和后世。那我们的身体、肉、和骨 头、脑筋、骨髓、血,都推不到前世的话,我们的前世,在什么有法上推前 世呢?就是这个觉知,心。必须要自己安立一个心。我们怎么安立这个心呢?比如我们现在,我知道昨天做了什么,我知道 明天要做什么,或者说,我看见什么,我们一般这样说。这样的时候,想到昨天,或者说知道今天,或者说你知道你在哪里看什么,这样说的时候,你 说我知道我在这边看杯子的时候,我在看这个杯子的时候,你在看杯子的时 候,我看见杯子的时候,哪个看见的?我们找这个看杯子的你,你身心中有一个看见杯子的有一个法,我们这样找的时候,这就是我们佛教徒的角度来 看,说是你的觉知看见的。其他的说法就有些不一样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9-9-28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般若净土123 于 2019-9-28 21:21 编辑

6、《六字真言略释》拉然巴格西巴登一西
    嗡嘛呢叭咩哄,这个嗡字里面包括有三个字,这三个字代表众生不净的身、口、意和清净觉者的身、语、意,代表不净三个和清净三个。这样能代表呢?不净的我们身口意,我们用心修法这不净的有一天回变成佛陀一样清净身语意,这样的能力我们有,所以我们用心修法。
    那修的法是什么?这样修法?嘛呢叭咩哄这五个字语,修法重点有两个,是方便智慧,所以修法的时候这两个很重要。
    <嘛呢>代表方便,<嘛呢>藏语里面财富的意思,有了财富能解决穷人的困难一样,佛法里的财富是,慈悲、菩提心,有了慈悲和菩提心,这两个财富的能力,清除有寂、生死涅槃衰败,正觉、临时和到底想要的会圆满代表。
     第二、智慧。<叭咩>藏语里叫荷花,叭咩代表空性智慧,那这样代表呢?这个花开在不净的浑水里,但是这个花是鲜艳、漂亮纯净的花没有缺点,转回者也有没有缺点的空性智慧,所以这个智慧有这样的能力戒除转回和智障,这样修两个法。
    <哄>代表方便和智慧相结合,智悲双运,方便智慧双运,福慧合修。方便谓菩提心,智慧谓证悟无我的空性慧,二者互不离异,称为智悲双运。就是这样修法二者互不离异。
文章的内容缩小的话,<嗡嘛呢叭咩哄>清除不净的身口意,谋得因正觉佛陀清净的身语意,方便智慧二者互不离异的去修法。<嗡>代表不净三个和清净三个,<嘛呢叭咩>代表方便智慧,<哄>方便智慧二者互不离异。就这样修法。
格西巴登一西与慈诚罗珠堪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9-9-28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7、《白玛哈嘎拉随许灌顶开示》果硕仁波切
    接下来介绍这位本尊传承的一些历史。怙主就共通来讲,他是在佛陀面前有发愿,后来也是登地的一位本尊。就了义来讲,有谈到他是观音、是马头明王,有时他也显现一个财神的护法的形象,主要是有白黑两种,我们今天所要灌顶是四种事业当中的息法本尊,他叫做白色如意宝玛哈嘎拉。这种灌顶有口诀传承,在古印度有一位成就者,叫做拉呼拉,在藏地有一个瑜伽师叫做琼布瑜伽师。过去西藏一般来讲,很多祖师都是去印度求法,不过这个传承,据说是印度的拉呼拉他主动到西藏为琼布传授灌顶,因此这传承也叫做本尊灌顶的口诀传承。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琼布瑜伽师住在离拉萨不远的一个叫潘波(‘Phan po)的地方,他月初讲经说法,月底闭关修行。在他某次闭关修行时来了很多空行母,为他授记说他将要在一个叫做香(Shangs)的地方建立寺院,于是他向香(Shangs)出发前一天,黎明时候下了一场大雪,等天要快亮起时,来了一位印度瑜伽师。这位瑜伽师请求觐见琼布瑜伽师,但琼布瑜伽师的侍者回答说瑜伽师正在闭关,没法接待他。印度瑜伽师说自己是远从印度来的一位病人,他一定要见到琼布瑜伽师。于是琼布瑜伽师就接见了“印度病人”。询问他得了什么病,有没有把脉?这位印度来人说,如果要把脉,是这样一个方式。这时他自己腾空,从身体流出很多鲜血,遍满虚空,有很多都掉到地上。回到地面后,琼布说:这位病人应该是跟火有关,应该是上火了。然后拉呼拉就问琼布瑜伽师,如果是上火的话,要怎么治疗呢?瑜伽师就跟他讲了一些方法,“病人”说:上火不是这样医的,他又腾空,从身体各个毛孔放出很多五色、多色的甘露之后,又收回自己体内,然后回到地面。接着,来了很多空行母,绕着他做金刚游戏舞蹈和供养。这时琼布瑜伽师才知道来自印度的拉呼拉不是凡人,随即祈请他是否可以为自己传法。拉呼拉成就者接受请求之后就跟他说,他自印度动身时太阳还没有上升,西藏这地方都是山,为了不耽误时间,他隔了一个晚上就到了。这暗示他是藉由神通来西藏的。他要来西藏是因为:在印度众多成就者告诉他,应该到西藏见一位叫做琼布的瑜伽师,他把他个人的所有的传记讲给他听,听了之后,据说在那个地方停留了一个多月。因此,玛哈嘎拉这个法就是如此传到西藏的。
  我们接受灌顶之后,日后可以修此法,也可以常修一个简轨法本。在修诵时,观想玛哈嘎拉与十方诸佛同一体性,是同一本质,并与观自在菩萨是无二无别的,同马头明王相比也是无二无别的。因此,修简轨时若是以十方诸佛悲心的本质或体性去修的话,是最好的。除观主尊玛哈嘎拉之外,也可以去观想他周边的四方空行母;另外,多闻天王也可以一并观,如果得到过三法王里那个密成就法王(即密修阎魔法王)的灌顶,一样也可以在这个地方观,因为密成就法王,也是财神,还有赞巴拉财神,也是玛哈嘎拉的眷属。
  因此,所有以玛哈嘎拉为主尊的空行母,以及其它各种财神,都可以在他的周边去观。
  略去观想部分
  我们修法时,同样要用十足的信心去修,不能有以自利为主的发心,如果是为了利益自己去修的话,那也是很难修成的,要想我们在一开始提到的――发心是最主要的。如果是发菩提心之后修的话,结果就像是累积资粮去除障碍,是为成就菩提行道,最后实现利生事业为主,那也是容易修成的。
  我们刚刚所谈到的财富,几乎都是世间的一些财富,相比这些财富,出世间的财富更高。就像地道――“五道十地”这种功德,可以作为我们修财神的主要目的,我们在修财神迎请财富本身时,也可以一并勾摄出世间的地道功德、证悟等。真正的财富是这样子的!除了达成财富之外,也需要资粮。不具足资粮、没有福报的话,财富是没有办法获得的,这就如同泥沙再怎么挤榨,也是无法挤出油脂来的。因此,对于修行、财富,累积资粮是最主要因。如果说我们具足菩提心的发心,菩提心就是一种真正的财富,因为菩提心的财富,可以令我们来生来世的所有果报成熟。今生今世的诸如自利这样一些事情,更可以自然成就。
  (口传法本、复诵誓愿、敬献酬谢曼扎等部分略)

 楼主| 发表于 2019-9-28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般若净土123 于 2019-9-28 21:21 编辑

8、《为什么你给别人灌顶,讲很秘密的咒,和密教方面的内容,给我就只讲显教的道次第。为什么你这样做呢?》
       一炉霍卡萨湖畔觉日寺拉然巴格西巴登益西《速道讲记》汉语讲授
         传承简介:出家依止师为下密院向巴扎西仁波切,其后于哲蚌寺洛瑟林分院学习
         师承甘丹赤巴日宗仁波切、朱沃克苏仁波切、大土道仁波切、小土道仁波切、扎西曲仁仁波切、巴登扎西格西等三大寺高僧大德
金瑟蓮華根据录音笔录整理      
◎阿底峡尊者到了藏地以后,就给仲敦巴大师讲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这些。给别人不讲这些,给别人讲一些很秘密的密咒、灌顶这些。仲敦巴就问阿底峡尊者:“为什么你给别人灌顶,讲很秘密的咒,和密教方面的内容,给我就只讲显教的道次第。为什么你这样做呢?”阿底峡尊者回答说:“除了你之外我没有找到可以托付这个法的人。”
◎在阿底峡刚到藏地的时候,除了仲敦巴以外,还没有找到合适可以教授道次第的人。就是给他们教授一些密咒,给他们灌顶,然后慢慢的把他们的心转过来。
◎现在也是一样,很多人也是一样的,上次我们有一个上师跟我们说,现在我们藏地也好,汉地也好,都很喜欢果,不喜欢因。我们学摄类学的时候都知道,如果你想要果的话,(但是)没有因的话,果是不会出现的。如果你想得到果的话,你就必须把因整理好,因整理不好的话,是不会出现果的。因果就是这个关系,没有因的话是不会有果的。我们学了摄类学都知道这个(逻辑)的;没有学摄类学的话,没有种子的话(就)没有叶子的,我们一般的人也都会知道的(逻辑)。所以,密教的观点,念什么密咒就可以很快成就的,这些可以说是有(的),密教可以说果的样子,有这个果的话必须要先有因,因就是显教的道次第。汉语的词语我不太清楚,宗喀巴大师造的一个上师功德(?),有一个短短的,这里面跟我们说,如果你在修好了显教的基础——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这个方面以后,你就可以树立起来,你就可以修最殊胜的密教(咒)乘。
◎所以密教,也可以说密乘,也可以说密教是很殊胜的,不过我们什么时候修,(基础不稳固的情况下)这个成就是有限的,你先把基础打好了以后,你就会有(更好成就的)。比如一个房子有五六层的话,你的五层和六层都很漂亮,自己很想住的样子,里面很清静,你想要五层、六层,(但)一层二层没有的话,五层、六层是不会建立起来的。同样的,没有显教的基础的话,你就不会修密教,都不会成就的。所以阿底峡尊者先到藏地的时候,他们(藏人)都很想要果,不想做因,所以(阿底峡尊者)跟仲敦巴说,显教的道次第只能跟你讲,别人一看到都不想学,走很远,所以就没有其他合适的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楼主| 发表于 2019-9-28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般若净土123 于 2019-9-28 21:22 编辑

9、佛所讲的的所有经的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三士道里面》
       一四川炉霍觉日寺拉然巴格西巴登益西《速道讲记》汉语讲授
◎在速道里面主要讲的是三士道的次第,我们学佛的人或者是下士道,或者是中士道,或者是上士道,除了这三个以外,你做任何善业也不能说你是在学道,或者说你做的是佛法,不一定。有些是分开的,你做善事不一定是在修道,不一定是佛教。如果你修道或者学佛教,你修法的话,一定是善业。你的善业不一定是在学佛法、在修道。比如有人以善念的动机来帮助别人,比如有些人生病的时候,有困难的时候,他以好的动机来帮助别人,这样的话,这些好事可以说都是善业,但不一定是佛法,也不一定是道,不一定是三士道里的道。如果你所做的善业变成佛法的话,你就是内道,佛法的话,你的内心中必须有一个清净的皈依,有了这个动机来摄持这个善业的时候,你这个善业才变成了道,才变成了佛法。
◎我们所有修法的内容都可以导归到这三士道里面来,这三士道可以说,佛所讲的的所有经的内容都可以包括在这三士道里面。也可以说三士道(也可以说道次第)都包含在佛经的隐蔽的意义和显现的意义这两个里面(隐蔽分、显现分)。
2015年9月,南无寺降更曲辩经法会,巴登益西上师作为南无寺特别邀请的上宾,负责评判及辩经期间授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9-10-6 22: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子皈依过巴登一西上师,并受过法。
 楼主| 发表于 2019-10-7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zlh2002k 发表于 2019-10-6 22:00
弟子皈依过巴登一西上师,并受过法。

赞叹随喜师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11-22 05:48 , Processed in 0.03806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